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员伸拇长肌腱断裂
1
作者 徐嘉美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80年第1期92-93,69,共3页
伸拇长肌腱可因劳损变性而自发性断裂,在运动外伤中,主要见于男子体操运动员。现将两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外伤 腕关节 伸拇长肌 指末节 女子体操运动员 腱断裂 自发性断裂 男子体操运动员 背侧结节 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 被引量:6
2
作者 薄占东 洪光祥 王发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12期711-712,共2页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0年以来 ,我院接受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 2 9例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2 0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随访结果 (...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0年以来 ,我院接受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 2 9例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2 0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随访结果 (随访 6— 12个月 )。结果 2 9例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中 ,优 2 1例、良 8例 ,优良率 10 0 % ;2 0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中 ,优 9例、良 7例、可 4例 ,优良率 80 %。结论对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 ,特别是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 ,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术是一种理想的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手术方法 ,且操作简单 ,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侧腕 指对掌功能 正中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拇长伸肌1例
3
作者 陶伟 林镪 +4 位作者 杨振东 王慧 牛婷 崔英健 孟镔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7-697,共1页
在解剖一老年女性尸体时发现其左前臂后群有两块拇长伸肌(图1),止点及走行一致,此种变异少见,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老年女性 左前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修复自发性拇长伸肌腱断裂的临床应用(附8例报告)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芊芊 吴广智 +2 位作者 张展 张帆 于维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74-1579,共6页
目的:探讨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拇长伸肌腱功能的临床效果,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20—2021年因拇长伸肌腱自发断裂就诊的患者行术前详细查体和彩超定位,进行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手术,术后收集患者的随访资料,通过测量患者的... 目的:探讨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拇长伸肌腱功能的临床效果,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20—2021年因拇长伸肌腱自发断裂就诊的患者行术前详细查体和彩超定位,进行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手术,术后收集患者的随访资料,通过测量患者的双侧示指背伸高度、拇指背伸高度、对掌距离、示指掌指(MP)关节及近指间(PIP)关节主动伸直角度,采用示指固有伸肌腱-拇长伸肌腱移位评分表(SEEM)评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通过电话随访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密歇根手功能简表(BMHQ)评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术前和术后患者的整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工作情况、自我满意度、疼痛和评分总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综合评价患者术后手功能、自我满意度和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的疗效。结果:共随访8例患者,随访11~24个月,平均随访(14.8±4.2)个月。8例患者患手外观良好,无明显瘢痕增生。术后3周去除石膏后无肌腱断裂情况的发生,肌腱张力合适,主动屈伸拇指均可顺利完成。术后SEEM评分,患侧示指背伸高度较对侧缺失0.4~4.6 cm,平均缺失2.1 cm。拇指抬高缺失0.4~2.6 cm,平均缺失1.5 cm;对掌距离缺失1.8~3.5 cm,平均缺失2.6 cm;示指MP关节主动伸直丢失0°~14°,平均3°;示指PIP关节主动伸直丢失3°~16°,平均8.5°;评分总分60~90分,平均73.8分;SEEM评分,优2例,良5例,尚可1例,优良率为87.5%。BMHQ评分,术前和术后患者手整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工作学习、患者自我满意度、疼痛和评分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断裂疗效确切,术后伸拇功能良好,患者主观满意度高,是重建拇长伸肌腱功能的可靠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断裂 示指固有 腱移位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