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伸展构造体系中传递带的控砂作用--储层预测的新思路
被引量:
49
1
作者
王家豪
王华
+2 位作者
肖敦清
韦阿娟
廖远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5,共7页
断陷盆地中常见横向凸起、走向斜坡两种典型传递带类型,与之对应的断层下降盘普遍发育大型扇三角洲或浊积扇砂体,其控砂作用的机制在于同沉积断裂活动导致的古地貌差异,尤其是传递带断层下盘的古地貌低地对物源供给水系起着汇聚和引导...
断陷盆地中常见横向凸起、走向斜坡两种典型传递带类型,与之对应的断层下降盘普遍发育大型扇三角洲或浊积扇砂体,其控砂作用的机制在于同沉积断裂活动导致的古地貌差异,尤其是传递带断层下盘的古地貌低地对物源供给水系起着汇聚和引导作用。此外,在盆地中央的大型纵向隆起带上发育的反向平行型传递带,其形成的断沟、断槽常常成为沉积物轴向输送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带
伸展构造体系
储层预测
断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萍乐坳陷带西段伸展构造体系浅析
被引量:
8
2
作者
游正义
曾书明
刘金元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123-129,共7页
通过野外调研和资料分析,发现萍乐坳陷带西段存在一伸展构造体系,它由变质核杂岩、固态流变构造群落、浅层次的顺层正滑拆离断层以及晚期的重力滑脱构造体系组成。变质核杂岩外缘由以多条大环状分布外倾的花岗质糜棱岩带为代表的韧性剪...
通过野外调研和资料分析,发现萍乐坳陷带西段存在一伸展构造体系,它由变质核杂岩、固态流变构造群落、浅层次的顺层正滑拆离断层以及晚期的重力滑脱构造体系组成。变质核杂岩外缘由以多条大环状分布外倾的花岗质糜棱岩带为代表的韧性剪切带组成,带中的矿物拉伸线理显示韧性剪切作用是沿隆起两翼近南北向进行的。顺层固态流变群落最突出的表现为浅变质岩中近水平的韧性剪切带。部分泥盆系—二叠系亦卷入顺层固态流变群落,表现为带内动力片岩及碳酸岩糜棱岩带。浅层次顺层正滑拆离断层多沿已存界面或岩性软弱面由南向北多层次滑移,并可分为后缘拉张、中部递进滑脱及前缘挤压三个构造分带。晚期重力滑脱体系主要发育于武功山北麓,由众多滑块组成。依据法国奥尔良大学所获变质核杂岩中糜棱岩同位素年龄可知,该伸展构造体系始于华力西晚期—印支期;依据卷入的地层,至少是燕山末期、甚至喜山期才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萍乐坳陷西段
伸展构造体系
顺层正滑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晚中生代东亚多板块汇聚与大陆构造体系的发展
被引量:
37
3
作者
张岳桥
董树文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5期613-641,共29页
东亚大陆原型形成于三叠纪印支造山运动旋回,其周邻环绕的三大洋(古太平洋、蒙古-鄂霍茨克洋、中特提斯洋)于早侏罗世初期几乎同时向东亚大陆俯冲,开启了东亚多板块汇聚历史。文章通过总结东亚大陆晚中生代构造变形和构造岩浆事件的新...
东亚大陆原型形成于三叠纪印支造山运动旋回,其周邻环绕的三大洋(古太平洋、蒙古-鄂霍茨克洋、中特提斯洋)于早侏罗世初期几乎同时向东亚大陆俯冲,开启了东亚多板块汇聚历史。文章通过总结东亚大陆晚中生代构造变形和构造岩浆事件的新近研究成果,简述了东亚多板块汇聚产生的三个陆缘汇聚构造系统(北部蒙古-鄂霍次克碰撞造山带、东部与俯冲有关的增生造山系统、西南部班公湖—怒江缝合构造带)、陆内汇聚构造变形体系和大陆伸展构造体系。在此基础上,重新构建了东亚多板块汇聚大陆构造-岩浆演化的时间框架,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早侏罗世(200~170Ma)周邻大洋板块初始俯冲阶段和陆缘裂解事件,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170~135Ma)周邻陆缘碰撞造山或俯冲增生造山作用、陆内再生造山作用和汇聚构造体系的形成;中晚白垩世(135~80Ma)大陆岩石圈的减薄作用和大陆伸展构造体系的发育。研究认为,晚中生代东亚多板块汇聚在时空上的有序演化和深浅构造的复合叠加,不仅产生了东亚大陆复杂的陆缘和陆内构造体系,同时控制了中国东部燕山期爆发式岩浆-成矿作用,也使东亚构造地貌发生东西翘变,早期陆缘汇聚产生的东部高原因晚期大陆岩石圈的减薄和伸展而垮塌。东亚大陆构造体系的形成和演化与联合古大陆的裂解同步,晚中生代东亚多板块汇聚完成了从东亚到欧亚大陆的演替,以东亚大陆为核心的多板块汇聚格局一直延续至新生代,可能成为未来超大陆形成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中生代
东亚大陆
多板块汇聚
大陆汇聚
构造
体系
大陆
伸展构造体系
郯庐左旋走滑断裂
体系
燕山陆内再生造山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西中西部萍乐坳陷带西段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控矿构造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学平
周真真
郭木根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98-1607,共10页
萍乐坳陷带西段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控矿构造包括武功伸展构造体系的高角度断层、近水平顺层拆离断层及伸展过程中派生的短轴背斜,它们组成一个构造网络,成为含金热液循环的良好通道。伸展构造体系浅层次脆性变形域控制着金矿田的分布;浅...
萍乐坳陷带西段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控矿构造包括武功伸展构造体系的高角度断层、近水平顺层拆离断层及伸展过程中派生的短轴背斜,它们组成一个构造网络,成为含金热液循环的良好通道。伸展构造体系浅层次脆性变形域控制着金矿田的分布;浅层次脆性伸展构造的根带和峰带控制着成金矿带的展布;伸展过程中派生的短轴背斜控制着金矿区的分布,而近水平顺层拆离断层与短轴背斜复合的背斜轴部则控制着金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萍乐坳陷西段
伸展构造体系
短轴背斜
近水平顺层拆离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伸展构造体系中传递带的控砂作用--储层预测的新思路
被引量:
49
1
作者
王家豪
王华
肖敦清
韦阿娟
廖远涛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5,共7页
文摘
断陷盆地中常见横向凸起、走向斜坡两种典型传递带类型,与之对应的断层下降盘普遍发育大型扇三角洲或浊积扇砂体,其控砂作用的机制在于同沉积断裂活动导致的古地貌差异,尤其是传递带断层下盘的古地貌低地对物源供给水系起着汇聚和引导作用。此外,在盆地中央的大型纵向隆起带上发育的反向平行型传递带,其形成的断沟、断槽常常成为沉积物轴向输送的通道。
关键词
传递带
伸展构造体系
储层预测
断陷盆地
Keywords
transfer zone
extensional structure system
reservoir prediction
rifted basin
分类号
TE11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萍乐坳陷带西段伸展构造体系浅析
被引量:
8
2
作者
游正义
曾书明
刘金元
机构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西地质调查大队
出处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123-129,共7页
文摘
通过野外调研和资料分析,发现萍乐坳陷带西段存在一伸展构造体系,它由变质核杂岩、固态流变构造群落、浅层次的顺层正滑拆离断层以及晚期的重力滑脱构造体系组成。变质核杂岩外缘由以多条大环状分布外倾的花岗质糜棱岩带为代表的韧性剪切带组成,带中的矿物拉伸线理显示韧性剪切作用是沿隆起两翼近南北向进行的。顺层固态流变群落最突出的表现为浅变质岩中近水平的韧性剪切带。部分泥盆系—二叠系亦卷入顺层固态流变群落,表现为带内动力片岩及碳酸岩糜棱岩带。浅层次顺层正滑拆离断层多沿已存界面或岩性软弱面由南向北多层次滑移,并可分为后缘拉张、中部递进滑脱及前缘挤压三个构造分带。晚期重力滑脱体系主要发育于武功山北麓,由众多滑块组成。依据法国奥尔良大学所获变质核杂岩中糜棱岩同位素年龄可知,该伸展构造体系始于华力西晚期—印支期;依据卷入的地层,至少是燕山末期、甚至喜山期才结束。
关键词
萍乐坳陷西段
伸展构造体系
顺层正滑断层
Keywords
Pingle downwarping region
extensional tectonics system
bedding normal decoupling fault
分类号
P5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晚中生代东亚多板块汇聚与大陆构造体系的发展
被引量:
37
3
作者
张岳桥
董树文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
出处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5期613-641,共2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601402)
文摘
东亚大陆原型形成于三叠纪印支造山运动旋回,其周邻环绕的三大洋(古太平洋、蒙古-鄂霍茨克洋、中特提斯洋)于早侏罗世初期几乎同时向东亚大陆俯冲,开启了东亚多板块汇聚历史。文章通过总结东亚大陆晚中生代构造变形和构造岩浆事件的新近研究成果,简述了东亚多板块汇聚产生的三个陆缘汇聚构造系统(北部蒙古-鄂霍次克碰撞造山带、东部与俯冲有关的增生造山系统、西南部班公湖—怒江缝合构造带)、陆内汇聚构造变形体系和大陆伸展构造体系。在此基础上,重新构建了东亚多板块汇聚大陆构造-岩浆演化的时间框架,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早侏罗世(200~170Ma)周邻大洋板块初始俯冲阶段和陆缘裂解事件,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170~135Ma)周邻陆缘碰撞造山或俯冲增生造山作用、陆内再生造山作用和汇聚构造体系的形成;中晚白垩世(135~80Ma)大陆岩石圈的减薄作用和大陆伸展构造体系的发育。研究认为,晚中生代东亚多板块汇聚在时空上的有序演化和深浅构造的复合叠加,不仅产生了东亚大陆复杂的陆缘和陆内构造体系,同时控制了中国东部燕山期爆发式岩浆-成矿作用,也使东亚构造地貌发生东西翘变,早期陆缘汇聚产生的东部高原因晚期大陆岩石圈的减薄和伸展而垮塌。东亚大陆构造体系的形成和演化与联合古大陆的裂解同步,晚中生代东亚多板块汇聚完成了从东亚到欧亚大陆的演替,以东亚大陆为核心的多板块汇聚格局一直延续至新生代,可能成为未来超大陆形成的起点。
关键词
晚中生代
东亚大陆
多板块汇聚
大陆汇聚
构造
体系
大陆
伸展构造体系
郯庐左旋走滑断裂
体系
燕山陆内再生造山作用
Keywords
Late Mesozoic
East Asia continent
multi-plate convergence
continental convergent tectonic system
continental extensional tectonic system
sinistral strike-slip Tan-Lu fault system
Yanshanian intracontinental rejuvenated orogeny
分类号
P5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55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西中西部萍乐坳陷带西段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控矿构造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学平
周真真
郭木根
机构
江西省地矿局赣西地质调查大队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98-1607,共10页
基金
江西省地勘局科研项目<江西萍乐坳陷带西段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控矿构造研究>(编号:赣地矿字[2010]68号)
文摘
萍乐坳陷带西段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控矿构造包括武功伸展构造体系的高角度断层、近水平顺层拆离断层及伸展过程中派生的短轴背斜,它们组成一个构造网络,成为含金热液循环的良好通道。伸展构造体系浅层次脆性变形域控制着金矿田的分布;浅层次脆性伸展构造的根带和峰带控制着成金矿带的展布;伸展过程中派生的短轴背斜控制着金矿区的分布,而近水平顺层拆离断层与短轴背斜复合的背斜轴部则控制着金矿体。
关键词
江西
萍乐坳陷西段
伸展构造体系
短轴背斜
近水平顺层拆离断层
Keywords
Jiangxi
western part of Pingle depression
extensional fault system
brachyanticline
subhorizontal dotachment fault
分类号
P618.51 [天文地球—矿床学]
P6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伸展构造体系中传递带的控砂作用--储层预测的新思路
王家豪
王华
肖敦清
韦阿娟
廖远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4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萍乐坳陷带西段伸展构造体系浅析
游正义
曾书明
刘金元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晚中生代东亚多板块汇聚与大陆构造体系的发展
张岳桥
董树文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
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江西中西部萍乐坳陷带西段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控矿构造
王学平
周真真
郭木根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