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伸展构造体系中传递带的控砂作用--储层预测的新思路 被引量:49
1
作者 王家豪 王华 +2 位作者 肖敦清 韦阿娟 廖远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5,共7页
断陷盆地中常见横向凸起、走向斜坡两种典型传递带类型,与之对应的断层下降盘普遍发育大型扇三角洲或浊积扇砂体,其控砂作用的机制在于同沉积断裂活动导致的古地貌差异,尤其是传递带断层下盘的古地貌低地对物源供给水系起着汇聚和引导... 断陷盆地中常见横向凸起、走向斜坡两种典型传递带类型,与之对应的断层下降盘普遍发育大型扇三角洲或浊积扇砂体,其控砂作用的机制在于同沉积断裂活动导致的古地貌差异,尤其是传递带断层下盘的古地貌低地对物源供给水系起着汇聚和引导作用。此外,在盆地中央的大型纵向隆起带上发育的反向平行型传递带,其形成的断沟、断槽常常成为沉积物轴向输送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带 伸展构造体系 储层预测 断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伸展构造与裂谷盆地成藏区带 被引量:32
2
作者 刘和甫 李晓清 +2 位作者 刘立群 侯高文 边海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7-552,共16页
全球裂谷系广泛发育于板块构造旋回的各个阶段及各种环境中,包括:1)大陆裂谷;2)新生洋盆;3)伸展大陆边缘;4)弧后裂谷;5)碰撞裂谷等。全球典型裂谷系的形成机制主要有:1)主动裂谷;2)被动裂谷;3)复合裂谷。成藏区带是总油气系统(TPS)中的... 全球裂谷系广泛发育于板块构造旋回的各个阶段及各种环境中,包括:1)大陆裂谷;2)新生洋盆;3)伸展大陆边缘;4)弧后裂谷;5)碰撞裂谷等。全球典型裂谷系的形成机制主要有:1)主动裂谷;2)被动裂谷;3)复合裂谷。成藏区带是总油气系统(TPS)中的基本评价单元(AU)。裂谷盆地中广泛发育各种成藏区带,根据正断层的卷入层次及不同构造环境中的沉积体系,主要划分出4种类型:1)掀斜断块带;2)滚动构造带与三角洲体系;3)坡折带与礁滩层序;4)调节带与浊积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区带 总油气系统 裂谷盆地 伸展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伸展构造与反转构造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以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为例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君 黄志龙 +1 位作者 刘宝柱 柳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1,共3页
松辽盆地是大型中新生代具有"断"、"坳"双重结构的复合型沉积盆地,在构造演化史中表现为早期断陷、中期拗陷、晚期反转的演化特征。东南隆起区是松辽盆地的一级构造单元,发育了大量的伸展构造、反转构造,它们对油... 松辽盆地是大型中新生代具有"断"、"坳"双重结构的复合型沉积盆地,在构造演化史中表现为早期断陷、中期拗陷、晚期反转的演化特征。东南隆起区是松辽盆地的一级构造单元,发育了大量的伸展构造、反转构造,它们对油气的聚集、分布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但是,由于伸展构造和反转构造形成的时期和发育的层位不同,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也不尽相同。伸展构造主要控制原生油气藏;而在深凹带范围内的反转构造主要控制次生油气藏,在斜坡带范围内的反转构造主要控制原生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南部 东南隆起 伸展构造 反转构造 油气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地区晚中生代—古近纪伸展构造的应力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4
作者 胡秋媛 李理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9-266,共8页
通过对鲁西地区的野外地质踏勘,结合对济阳坳陷地球物理资料的解释,对鲁西地区的伸展构造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并对其发育演化进行了地质建模。在此基础上,运用基于有限元方法的Ansys12.0软件对研究区晚中生代—古近纪伸展构造的发展演化... 通过对鲁西地区的野外地质踏勘,结合对济阳坳陷地球物理资料的解释,对鲁西地区的伸展构造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并对其发育演化进行了地质建模。在此基础上,运用基于有限元方法的Ansys12.0软件对研究区晚中生代—古近纪伸展构造的发展演化进行了三维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取得了与实际地质情况较高的吻合度。模拟结果显示,晚中生代—古近纪,鲁西地区构造应力场的强度经历了强—较强—弱的演化过程,最大主应力方向发生了从NW-SE到NWW-SEE,再到NE-SW的重大转变,其中古新世—早始新世为构造应力场变革转型的过渡期,中始新世—渐新世为鲁西隆起与济阳坳陷分异演化的重要阶段。此伸展构造演化对坳陷区油气的聚集及隆起区金属矿产的富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其动力来源主要受控于区域上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方式的转变、郯庐等边界大断裂走滑活动的变化以及垂向上地幔物质的上涌强度等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场 数值模拟 伸展构造 晚中生代—古近纪 鲁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隆起中-新生代伸展构造演化的模拟试验 被引量:9
5
作者 时秀朋 李理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29,33,共6页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对鲁西隆起伸展构造特征进行研究,并根据相似理论建立相关试验模型,对鲁西隆起晚中生代以来的伸展构造的发育演化进行构造物理模拟。结果表明:鲁西隆起晚中生代以来的伸展裂陷作用主要经历了晚侏罗—早白垩世、新生代...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对鲁西隆起伸展构造特征进行研究,并根据相似理论建立相关试验模型,对鲁西隆起晚中生代以来的伸展构造的发育演化进行构造物理模拟。结果表明:鲁西隆起晚中生代以来的伸展裂陷作用主要经历了晚侏罗—早白垩世、新生代两个阶段,新生代又分为古近纪古新世—始新世初期(65-53 Ma)、早始新世—晚始新世(53-39 Ma)和始新世末期—渐新世(39-23.5 Ma)3个时期,各个时期与研究区伸展构造的主要发育时期相符;物理模拟试验证实泰山在新生代有两次快速抬升,分别为始新世(45 Ma)和渐新世(23 Ma);伸展构造的形成归因于晚中生代和古近纪近南北向大规模的伸展作用,其深部背景主要为晚侏罗世以来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及速度的改变、郯庐断裂带的走滑活动、新生代印欧板块的碰撞以及幔源岩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物理模拟 伸展构造 晚中生代 鲁西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晚中生代裂谷作用与伸展构造样式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功成 刘和甫 朱德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0-34,共5页
松辽盆地中西部的裂谷作用自下白垩统沙河子组沉积期持续到营城组沉积期,东部从下白垩统沙河子组沉积期持续到登娄库组沉积期.在不同构造层次形成了变形特征有别的构造,中浅层伸展构造的基本要素是断陷盆地边界主断裂,基本结构单元是半... 松辽盆地中西部的裂谷作用自下白垩统沙河子组沉积期持续到营城组沉积期,东部从下白垩统沙河子组沉积期持续到登娄库组沉积期.在不同构造层次形成了变形特征有别的构造,中浅层伸展构造的基本要素是断陷盆地边界主断裂,基本结构单元是半地堑和半地垒,横向上呈多米诺型垒-堑构造.主断裂中东倾者倾角缓但向东有增大的趋势;西倾者数量有限但倾角较陡.断陷包括水平拉张量大而裂谷期沉降量小的半地堑和水平拉张量小但裂谷期最大沉降的半地堑.这些断陷盆地在北北东方向呈串珠状,自西而东成带.在中-下地壳发生韧性变形,形成一向东倾拆离带,深度范围15~30km. 裂谷的扩展有3种方式,即边界断裂的斜向后退扩展,断陷带的走向式扩展,断陷群的横向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晚中生代 裂谷作用 伸展构造样式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隆起晚中生代以来伸展构造物理模拟 被引量:3
7
作者 时秀朋 李理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0-493,共4页
鲁西地区晚中生代以来的伸展构造(如正断层)多是由中生代逆断层负反转而形成的,既继承了早期构造特征,又在新的构造应力场条件下出现了新的活动特点,从而造成构造活动的多期性、方向上的多变性,呈现出复杂的构造样式。运用物理模拟方法... 鲁西地区晚中生代以来的伸展构造(如正断层)多是由中生代逆断层负反转而形成的,既继承了早期构造特征,又在新的构造应力场条件下出现了新的活动特点,从而造成构造活动的多期性、方向上的多变性,呈现出复杂的构造样式。运用物理模拟方法,采用相似理论,对鲁西隆起晚中生代以来的复合伸展构造和演化史进行了模拟,实验半定量-定量得出鲁西隆起晚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模式主要为一陡一缓断层组成的掀斜断块,主要经历了晚白垩世、古新世和始新世3个伸展时期,且缓倾斜断层发育时间略晚于陡倾斜断层。这些伸展构造在形成机制上主要受控于北东-南西向的伸展作用和垂向上的岩浆上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隆起 晚中生代 伸展构造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南地块的隆升-伸展构造 被引量:9
8
作者 杨天南 徐惠芬 +1 位作者 宋明春 张建新 《山东地质》 1997年第1期67-76,共10页
岩石学及同位素地质学研究均表明,含榴辉岩的胶南地块在高温高压变质后经历过快速降压过程,这一过程在构造上表现为隆升-伸展构造。这种构造在胶南地块有两种形式:其一为地块内部的垂向缩短、水平向伸展构造,以浅色脉体的变形为特... 岩石学及同位素地质学研究均表明,含榴辉岩的胶南地块在高温高压变质后经历过快速降压过程,这一过程在构造上表现为隆升-伸展构造。这种构造在胶南地块有两种形式:其一为地块内部的垂向缩短、水平向伸展构造,以浅色脉体的变形为特征,并反映出从深层次向浅层次的转化;另一为地块边部的正滑型构造带,可分为早期塑性变形和叠加于其上的且分布于地块外侧的晚期脆性-半脆性变形。反映运动矢量的拉伸线理走向呈放射状:北段走向近南北,中西段近东西。这是地块北西侧的变形特点,东南侧情况不明。北部正滑型剪切带中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表明,伸展构造的时代为146Ma±。这次构造运动可能由俯冲至上地幔的大洋板块与地壳拆离造成的重力均衡所引起,其结果不仅使得大陆地壳上隆,而且还使榴辉岩从下地壳上升至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块 隆升 伸展构造 胶南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伸展构造与锡矿山超大型锑矿成矿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单业华 易建斌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355-358,共4页
锡矿山锑矿床是在伸展体制下(从白垩纪-老第三纪)由地下热水溶液循环而形成的低温热液矿床。伸展构造以浅层次的变形构造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正断层系加煌斑岩脉的组合型式,其对成矿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关键词 锑矿床 成矿作用 伸展构造 锡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伸展构造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0
作者 余达淦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1-10,共10页
伸展构造研究是在近代构造地质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兴起的,变质核杂岩构造模式的建立,一方面对伸展构造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补充和完善。变质核杂岩是地壳纵向剖面上的较深层次地质信息的载体,... 伸展构造研究是在近代构造地质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兴起的,变质核杂岩构造模式的建立,一方面对伸展构造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补充和完善。变质核杂岩是地壳纵向剖面上的较深层次地质信息的载体,在华南地区具有广泛的分布,显然可以作为华南地区了解深部、研究基底的“窗口”和“桥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深部找矿将会起到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伸展构造研究并不仅仅局限于构造与变形的范畴之内,而是与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成才作用领域的研究结合,从而形成了一个自成体系的构造地质学研究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构造 混杂岩 岩浆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伸展构造的历史特点与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方如恒 《辽宁地质》 1996年第1期1-9,共9页
伸展构造按其在同一构造旋回中出现的次序可划分为同沉积期的伸展构造和沉积后挤压前的伸展构造两个类型。它们在构造特征、可见性、与变质作用关系、在褶皱时的表现四个方面有着较显著的差别。沉积后挤压前伸展构造具有多发性、局限性... 伸展构造按其在同一构造旋回中出现的次序可划分为同沉积期的伸展构造和沉积后挤压前的伸展构造两个类型。它们在构造特征、可见性、与变质作用关系、在褶皱时的表现四个方面有着较显著的差别。沉积后挤压前伸展构造具有多发性、局限性和旋回性三个特点。这对于研究区域变质作用、构造和山脉形成有鉴知与启迪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构造 构造旋回 地质意义 历史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刚果盆地重力滑脱伸展构造生长发育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于水 胡望水 +4 位作者 李涛 何瑶瑶 陈川 马琳芮 饶勇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8-33,164,共6页
下刚果盆地大陆坡上部阿尔布期(Albian)至今主要发育重力滑脱伸展构造。根据构造发育特征和发育位置,将重力滑脱伸展构造区划分为:后缘构造带、中部构造带和前缘构造带。下刚果盆地重力滑脱伸展构造区构造活动最早在后缘构造带发生,其... 下刚果盆地大陆坡上部阿尔布期(Albian)至今主要发育重力滑脱伸展构造。根据构造发育特征和发育位置,将重力滑脱伸展构造区划分为:后缘构造带、中部构造带和前缘构造带。下刚果盆地重力滑脱伸展构造区构造活动最早在后缘构造带发生,其次是中部构造带,最后是前缘构造带。其中中部构造带构造活动最强、主要发育正断裂,及相关的盐构造、地垒和地堑,且生长正断裂至今仍在活动;后缘构造带构造活动强度次之,仍以正断裂为主,盐构造不明显,白垩纪之后该构造带构造活动基本停止;前缘构造带构造活动强度最弱,主要发育盐构造及盐构造相关的褶皱和断裂,该构造带阿尔布期之后构造活动开始减弱,白垩纪之后基本停止。通过对构造演化规律的研究,发现阿尔布期和始新世-中新世是下刚果盆地重力滑脱伸展构造的2个主活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刚果盆地 重力滑脱 伸展构造 构造发育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萍乐坳陷带西段伸展构造体系浅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游正义 曾书明 刘金元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123-129,共7页
通过野外调研和资料分析,发现萍乐坳陷带西段存在一伸展构造体系,它由变质核杂岩、固态流变构造群落、浅层次的顺层正滑拆离断层以及晚期的重力滑脱构造体系组成。变质核杂岩外缘由以多条大环状分布外倾的花岗质糜棱岩带为代表的韧性剪... 通过野外调研和资料分析,发现萍乐坳陷带西段存在一伸展构造体系,它由变质核杂岩、固态流变构造群落、浅层次的顺层正滑拆离断层以及晚期的重力滑脱构造体系组成。变质核杂岩外缘由以多条大环状分布外倾的花岗质糜棱岩带为代表的韧性剪切带组成,带中的矿物拉伸线理显示韧性剪切作用是沿隆起两翼近南北向进行的。顺层固态流变群落最突出的表现为浅变质岩中近水平的韧性剪切带。部分泥盆系—二叠系亦卷入顺层固态流变群落,表现为带内动力片岩及碳酸岩糜棱岩带。浅层次顺层正滑拆离断层多沿已存界面或岩性软弱面由南向北多层次滑移,并可分为后缘拉张、中部递进滑脱及前缘挤压三个构造分带。晚期重力滑脱体系主要发育于武功山北麓,由众多滑块组成。依据法国奥尔良大学所获变质核杂岩中糜棱岩同位素年龄可知,该伸展构造体系始于华力西晚期—印支期;依据卷入的地层,至少是燕山末期、甚至喜山期才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萍乐坳陷西段 伸展构造体系 顺层正滑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拗陷北部伸展构造样式 被引量:2
14
作者 谭试典 王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87-494,516,共9页
冀中拗陷北部地区上地壳伸展构造是断陷盆地的构造样式(style)之一,它是以大兴铲状(Listric)正断层为主体,牛东断层与其呈锐角相交构成帚状样式的大型伸展构造。在其发育过程中,首先是大兴断层上盘岩体沿拆离面滑移形成大型箕状断陷,然... 冀中拗陷北部地区上地壳伸展构造是断陷盆地的构造样式(style)之一,它是以大兴铲状(Listric)正断层为主体,牛东断层与其呈锐角相交构成帚状样式的大型伸展构造。在其发育过程中,首先是大兴断层上盘岩体沿拆离面滑移形成大型箕状断陷,然后上盘岩体滑移、旋转、掀斜,形成了牛驼镇凸起,从而导致了原先的统一断陷解体,分割成两个具有不同发育历史和构造形态的廊固、霸县断陷。因此,研究伸展构造对能源地质和灾害地质均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构造 铲状正断层 拆离作用 构造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伸展构造背景下珠三坳陷南断裂走滑变形机制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迎朝 甘军 +5 位作者 李辉 袁冰 邓广君 郑榕芬 吴杨瑜 曹拯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5,共7页
在层序地层展布分析的基础上,从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入手,分析了珠江口盆地西部珠三坳陷南断裂伸展-走滑构造样式和断裂体系特征,探讨了其走滑变形机制及其对油气成藏差异的控制作用。渐新世—中新世,珠三坳陷南断裂具有伸展-右旋走滑性... 在层序地层展布分析的基础上,从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入手,分析了珠江口盆地西部珠三坳陷南断裂伸展-走滑构造样式和断裂体系特征,探讨了其走滑变形机制及其对油气成藏差异的控制作用。渐新世—中新世,珠三坳陷南断裂具有伸展-右旋走滑性质,倾向剖面上呈现挤压褶皱和破碎主位移带的构造样式,走向剖面上下降盘呈现地层"厚薄相间"的构造样式,平面上发育"马尾状"、右阶斜列阶步断裂体系。珠三坳陷南断裂伸展-右旋走滑变形受控于区域伸展构造应力场顺时针转变(为主控、外在因素)以及始新世先存断裂走向(为边界条件、内在因素),35Ma是南海北部区域构造应力场转折点。渐新世—中新世珠三坳陷南断裂的伸展-走滑变形,对该区油气生成、挤压褶皱的陡坡油气运聚分配、古近系储盖组合埋藏与储集物性、圈闭形成与沟源断裂等油气成藏要素和油气分布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坳陷南断裂 渐新世--中新世 伸展构造背景 走滑变形机制 油气地质意义珠江口盆地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伸展构造物理模拟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冯阵东 戴俊生 +2 位作者 张继标 王霞田 孔令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11,18,共6页
通过设计多组试验模型、筛选材料的湿度及颗粒大小、调整边界断层的倾角和滑脱面深度、改变边界受力方向和大小进行试验,对比各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边界条件下,材料的湿度增大... 通过设计多组试验模型、筛选材料的湿度及颗粒大小、调整边界断层的倾角和滑脱面深度、改变边界受力方向和大小进行试验,对比各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边界条件下,材料的湿度增大会抑制模型中断层的产生,滚动颗粒比例的增加不利于断层在平面上的保存;距离边界断层一定范围L0内,断层的产生受张应力和重力共同作用,次级断层与边界断层近平行,距离大于L0后模型变形主要受张应力控制,产生与其近垂直的断层;合理设计的模型可以解决边掀斜边伸展模型中力的传导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构造 材料 边界条件 受力 沙箱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伸展构造背景下倾角资料的构造解释 被引量:3
17
作者 杜旭东 庄维 尤征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65,共7页
系统总结了在伸展构造背景下,导致反映构造特征的地层倾角模式复杂化的多种因素。沉积相的不同、岩性变化、井眼状况和测井作业时间等多种因素都可能使地层倾角资料复杂化。进一步指出在拉张盆地中,进行倾角资料的构造解释,必须了解其... 系统总结了在伸展构造背景下,导致反映构造特征的地层倾角模式复杂化的多种因素。沉积相的不同、岩性变化、井眼状况和测井作业时间等多种因素都可能使地层倾角资料复杂化。进一步指出在拉张盆地中,进行倾角资料的构造解释,必须了解其构造样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解释存在的多解性。重点解剖了铲式断层在横剖面情况下,对于不同构造位置下的倾角模式。详细分析了一个倾角模式对应多种构造样式的倾角构造解释实例。倾角资料的构造解释应是综合解释,既要综合井筒的相关地质资料,又要综合测井与地质知识,还必须考虑综合地震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构造 倾角资料 构造解释 多解性 倾角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a96—预测伸展构造区地震动的新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P.Spudich 王国新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1997年第3期61-63,共3页
本文提出了以全球伸展构造区记录的地震动数据为基础,而导得的预测水平峰值加速度和5%阻尼比拟速度反应谱的新关系。这个称为“Sea96”的新的经验关系最初是Spudich等(1996)得出的,那是内华达州Yucca山拟建中的核废料站场址地震危险性... 本文提出了以全球伸展构造区记录的地震动数据为基础,而导得的预测水平峰值加速度和5%阻尼比拟速度反应谱的新关系。这个称为“Sea96”的新的经验关系最初是Spudich等(1996)得出的,那是内华达州Yucca山拟建中的核废料站场址地震危险性评估项目中的一部分。由于该报告较长,不易阅读,这里对Sea96及其推导作一简要介绍。 这个关系是根据伸展区矩震级5级以上的地震,且距离小于105公里的地震动观测数据得到了。伸展区是指岩石圈范围扩张的地区,这一范围的扩张是作用力的结果,该力使应力状态S_v>S_(Hmax)>S_(Nmin),此处S_v、S_(Hmax)和S_(Hmin)表示近垂直方向和两正交水平方向的主应力。这些术语在MoGrarr和Gay(1978)的论著中有定义。除了诸如现代大地测量和原位应力测量提供了这些范围扩张的明显证据外,伸展区通常还表现出部分或全部下列特征:正断层破裂兼走滑的地震(本研究中包括了具有这两种机制的地震)、近代火山活动、串球状分布的火山、岩石圈变薄及高热流值。 本文之所以仅限于使用伸展区地震动数据,有两个原因。第一,有观测的证据表明,压力状态,即伸展或挤压会影响地震中地面运动的幅值(McGarr, 1984; Abrahamson, 1993. Boore等,1994; Campbell和Bozorgnia, 1994)。McGarr(1984)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构造 地震动 地震工程 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伸展构造──一个中-上地壳板块的提示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自桓 《山东地质》 1995年第2期23-31,共9页
鲁西伸展构造的主要特征是发育掀斜断块,断块由凸起和凹陷组成,凹陷部分的半地堑盆地,走向由NW转为EW,北深南浅,地层关系北断南超,沉积中生界和老第三系,盆地基底是前寒武纪结晶岩石和古生界。由侏罗纪至老第三纪,伸展构造... 鲁西伸展构造的主要特征是发育掀斜断块,断块由凸起和凹陷组成,凹陷部分的半地堑盆地,走向由NW转为EW,北深南浅,地层关系北断南超,沉积中生界和老第三系,盆地基底是前寒武纪结晶岩石和古生界。由侏罗纪至老第三纪,伸展构造的活动持续了约150Ma。在如此长的时间里要保持掀斜断块运动特征的一致性,除了区域性的伸展运动特征保持不变外,掀斜断块本身的均衡性不被破坏是必须的。断块的密度在掀斜过程中不会有多大改变,保持均衡的关键在于断块的大小、形状和空间方位不发生过大变化;而掀斜断块发育剥蚀端和沉积楔,以及相应的在地下部分发育增生楔和削蚀端,可以满足这样的条件。河南和安徽区段发育同类型构造,它们与鲁西伸展构造联合显示出一个规模宏大的伸展构造系统,从而证明鲁西-淮河平原中-上地壳板块的存在。这个板块的前缘消减现象明显,发育压剪带,“大别山块体”可能是“挤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构造 地壳 板块 鲁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伸展构造的形成深度和水平伸展量的估算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跃辉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315-320,共6页
本文根据断陷盆地规模、盆内盖层厚度、地层产状等要素以及控盆断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推导了不同类型伸展构造的形成深度和水平伸展计算模式;并以信江裂陷伸展构造,衡山。南雄、会昌热隆伸展构造和新—资重力伸展构造作为实例进... 本文根据断陷盆地规模、盆内盖层厚度、地层产状等要素以及控盆断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推导了不同类型伸展构造的形成深度和水平伸展计算模式;并以信江裂陷伸展构造,衡山。南雄、会昌热隆伸展构造和新—资重力伸展构造作为实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三种伸展构造的形成深度明显地分成三个层次,反映了不同伸展构造形成的动力学机制特征和热隆伸展构造较大的水平伸展,合理地解释了小型断陷盆地内形成巨厚盖层沉积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构造 水平伸展 形成深度 伸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