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造山后伸展构造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43
1
作者 张家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67-84,共18页
本文综合介绍和比较分析了全球范围内不同时期造山带中的伸展构造样式;地壳尺度的拆离带或低角度正断层的性质、几何学和运动学;拆离带下盘变质核杂岩的抬升机理及其中各种韧性组构的成因和发展演变;后造山伸展塌陷过程中的岩浆活动... 本文综合介绍和比较分析了全球范围内不同时期造山带中的伸展构造样式;地壳尺度的拆离带或低角度正断层的性质、几何学和运动学;拆离带下盘变质核杂岩的抬升机理及其中各种韧性组构的成因和发展演变;后造山伸展塌陷过程中的岩浆活动和热演化;伸展平行褶皱的成因和构造几何学;后造山伸展盆地的形成过程;造山带地球物理剖面解释和岩石圈动力学;后造山伸展构造的物理和数字模拟等方面,当前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伸展构造 变质核杂岩 伸展塌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同—怀安麻粒岩地体的伸展抬升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家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03-514,T002,共13页
大同—怀安地区TTG片麻岩和孔兹岩系早期具有互不相同的、但又彼此相关的构造和温压历史。它们之间的低角度高应变带以正韧性剪切和非共轴变形为特征,体现了构造接触的性质。构造和岩石学数据表明,该地体至少在2.5Ga和1.8Ga前后分别受... 大同—怀安地区TTG片麻岩和孔兹岩系早期具有互不相同的、但又彼此相关的构造和温压历史。它们之间的低角度高应变带以正韧性剪切和非共轴变形为特征,体现了构造接触的性质。构造和岩石学数据表明,该地体至少在2.5Ga和1.8Ga前后分别受到两个麻粒岩相变质事件(M_1,M_2)的影响,其主要的构造是在M_1事件中形成的。早期构造-热事件表现为区域地壳挤压加厚和随后发生的伸展拆离。其峰期变质温度达800—900℃,压力达1.2-1.4GPa;在异地变质沉积岩中,早期构造-热事件的峰值温度大致为800℃,压力为0.8GPa左右,形成了与岩性层平行的面理,井发育大量S型花岗岩。基底和异地盖层中的早期构造代表M_1变质事件在不同地壳层次上的产物。两者沿大型拆离带的位移调整发生在M_1的晚期(D_3):拆离带上盘的盖层岩石表现为侧向位移滑脱,其中D_3期构造记录了比减压更为显著的冷却过程;相反,拆离带下盘的基底岩石则表现为与卸载有关的垂向运动,因而记录了0.4—0.6GPa的减压抬升。M_2期间发育了同时切过基底和盖层的北东向走滑带,同时伴随着某些抬升。M_2的峰期压力为0.4—0.6GPa,温度为650-700℃。上述低角度拆离带和所得到的P-T轨迹,意味着紧随地壳加厚之后的均衡调整过程发生了伸展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粒岩 伸展塌陷 拆离带 山西省 地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的类型和构造演化 被引量:249
3
作者 蔡忠贤 陈发景 贾振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31-440,共10页
准噶尔盆地的早二叠世属于裂谷还是前陆盆地 ,存在意见分歧 ;晚二叠世—老第三纪盆地的性质也不确定。文中通过对盆地构造几何学、沉降史、热史及火山岩的综合分析研究 ,对盆地类型和构造演化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 1)准噶尔盆地在早二... 准噶尔盆地的早二叠世属于裂谷还是前陆盆地 ,存在意见分歧 ;晚二叠世—老第三纪盆地的性质也不确定。文中通过对盆地构造几何学、沉降史、热史及火山岩的综合分析研究 ,对盆地类型和构造演化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 1)准噶尔盆地在早二叠世为裂谷 ,晚二叠世为热冷却伸展坳陷 ,三叠纪—老第三纪为克拉通内盆地 ,新第三纪至今 ,由于印度板块与亚洲大陆碰撞才形成陆内前陆盆地。 ( 2 )对石炭纪—早二叠世的岩浆活动结合区域构造资料的研究表明 ,准噶尔地区古生代的板块运动和造山作用具软碰撞特点 ,早二叠世的裂谷盆地是在软碰撞背景下造山带伸展塌陷的产物。 ( 3)地幔热对流作用可能是软碰撞造山后伸展塌陷的主要深部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盆地类型 构造演化 软碰撞 伸展塌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