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如何写出来的?——“修昔底德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3
1
作者 何元国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5-135,共11页
修昔底德创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花费了毕生精力,全书各个部分的写作次序和时间如何迄今悬而未决。从1846年这个问题提出到20世纪80年代初,大体有两派观点:"分离论"和"一体论"。前者认为,修昔底德的著作是分阶段... 修昔底德创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花费了毕生精力,全书各个部分的写作次序和时间如何迄今悬而未决。从1846年这个问题提出到20世纪80年代初,大体有两派观点:"分离论"和"一体论"。前者认为,修昔底德的著作是分阶段写成的,这不仅表现在时间上,还表现在作者的思想上;后者则认为,尽管这部书是未完之作,且有一些不完善地方,但全书一以贯之,因此主要在一个时间段写成。两派各执一词,探讨逐步深入。1984年美国学者康纳提出修昔底德文本的同质性问题,即作者有意带领读者一起面对事件,其思想认识和叙事形式都发生了变化,故其文本不是同质的。这对"分离论"起到了纠偏的作用,也超越了"一体论"。在康纳观点指引下,英国学者鲁德和美国学者德沃尔德研究了修昔底德的叙事方式。鲁德认为"修昔底德问题"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德沃尔德则证明其叙事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修昔底德问题"将激发学者们的研究热情,砥砺他们的才智,推动着学术界不断深化对于史学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修昔底德 修昔底德问题 分离论 一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传》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的天人思想
2
作者 李永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6-101,共6页
《左传》和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都试图从人事本身寻求历史变化的原因,体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左传》承认神、自然与人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神、自然与人之间的张力关系中主张以人为本;而修氏《伯战史》则否定了神、自然... 《左传》和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都试图从人事本身寻求历史变化的原因,体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左传》承认神、自然与人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神、自然与人之间的张力关系中主张以人为本;而修氏《伯战史》则否定了神、自然与人事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强调天人相分。两书都从人事本身寻求到了历史变化的最终原因。《左传》认为,历史的变化实际上就是民心向背转移的反映。民心,即善是推动历史变化的根本原因。伦理道德与历史的变化是一致的。而修氏《伯战史》则强调人性中的贪欲、权力欲等欲望在历史中的作用,把"恶"作为最终推动人类历史变化的原因。正义等伦理道德与历史的发展是相背离的。两书以上历史思想及特征,根源于中西古代的思想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修昔底德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天人关系 历史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被引量:10
3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54-54,共1页
即《雅典斯巴达战争史》.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著.共八卷.记述伯罗奔尼撒战争(前431一前404)的起因和经过;止于公元前411年(中断). 修昔底德是这次战争的目击者,书中试图探求某些历史事件的真相.取材丰富,叙事条贯,为继希罗多德《历史》
关键词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修昔底德 希腊 《历史》 斯巴达 条贯 雅典 希罗多德 目击者 历史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罗奔尼撒战争与“修昔底德陷阱”问题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广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7,共8页
"修昔底德陷阱"这一历史-理论概括,不仅催生了一种关切"战争与和平"这一重大问题的现实感,而且唤醒了一种重读历史以预断未来的理论兴趣。要想理解"古典世界的历史悲剧是否仍然会在当代重演"这一以史带... "修昔底德陷阱"这一历史-理论概括,不仅催生了一种关切"战争与和平"这一重大问题的现实感,而且唤醒了一种重读历史以预断未来的理论兴趣。要想理解"古典世界的历史悲剧是否仍然会在当代重演"这一以史带论的命题,我们就必须具体分析促成希腊世界秩序转变的基础结构机制、反思调控机制,以及它们如何透过立国方略与国际战略把雅典和斯巴达塑造成了策源战争的两极。只有把对国家和国际体系的结构分析与行为体的策略分析结合起来,与世界秩序转变过程相伴的战争动力机制才能得到解释;只有分有修昔底德为人们敞开的真正"政治的"视野,我们才能获得某种预断未来的战略思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昔底德陷阱”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基础结构机制 反思调控机制 两极策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典人是如何打伯罗奔尼撒战争的?——“伯里克利战略”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何元国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6,共12页
按照修昔底德的说法,"伯里克利战略"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初期由伯里克利建议的、雅典城邦采纳的战争策略。其要点是,避免陆上决战,掌控盟邦,战时不要扩张势力,不要采取危险行动;做到这些,雅典将轻松赢得胜利。19世纪末以来,西方... 按照修昔底德的说法,"伯里克利战略"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初期由伯里克利建议的、雅典城邦采纳的战争策略。其要点是,避免陆上决战,掌控盟邦,战时不要扩张势力,不要采取危险行动;做到这些,雅典将轻松赢得胜利。19世纪末以来,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真实的"伯里克利战略"与修昔底德表述的"伯里克利战略"存在很大的差异:沿海袭扰战术带有很强的攻击性,雅典的财政经得起较长时间的消耗战,拿下墨伽拉是雅典战略中的重要一环,阿提卡有骑兵和要塞的保护,波斯的金钱资助弥补了斯巴达的弱点,得摩斯忒涅斯的战略更能奏效。总之,伯里克利的战略总体上是防御性的,但具有相当的进攻性,属于积极防御的战略。修昔底德的认识出现偏差有多种原因。未来的研究要继续选取新视角,并从作者的观点(体现于其评论、分析和拟定的演说词)与其所记史料相互抵牾之处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里克利战略” 修昔底德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伯罗奔尼撒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昔底德的人性说及其历史观 被引量:18
6
作者 易宁 李永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9-86,共8页
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人性一词有较为广泛的涵义,包括天生的、自然而来的个体的人、群体的人以及人类所共有的品性、能力、生理特征等等。修氏特别关注的是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人类所共有的本性,即人追求权力、财富和荣誉... 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人性一词有较为广泛的涵义,包括天生的、自然而来的个体的人、群体的人以及人类所共有的品性、能力、生理特征等等。修氏特别关注的是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人类所共有的本性,即人追求权力、财富和荣誉的欲望、好斗性以及人的情绪等等。欲望、好斗性和情绪等人类非理性的本性是永恒不变的,然而它们又通过具体变化着的人的行为表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结合或冲突,从而形成为人类的活动。修氏以人性说为基础建构自已的历史观。他揭示了客观历史自身存在的理性:历史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联系不断加强的方式表现其发展的理路。人性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因。历史的本质就是人性。历史理性与自然理性无关,与道德理性背离。修氏的历史观反映了希罗多德之后古希腊史学观念的重大变化。对古希腊史学观念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昔底德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人性说 古希腊 历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昔底德撰史特点新探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共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8-92,共5页
古希腊是为数不多的有着历史撰述传统的古代文明地区。希罗多德的历史撰述方法叫做ιστορια,而修昔底德的历史撰述方法则称为συγγραφω。两者本来是有所不同的,可是近代以来,学者却用history一个英文词来翻译这两个希腊词... 古希腊是为数不多的有着历史撰述传统的古代文明地区。希罗多德的历史撰述方法叫做ιστορια,而修昔底德的历史撰述方法则称为συγγραφω。两者本来是有所不同的,可是近代以来,学者却用history一个英文词来翻译这两个希腊词,结果,造成这两种撰史方法的差异日渐模糊。按希罗多德的ιστορια方法,在撰写史书时,是先叙事,后析因,即先把他的ιστορια成果,也就是波斯战争的事实展示出来,然后再把战争的原因分析清楚。亚里士多德认为:这才是切合自然的考察方法,符合知识生成的法则。而修昔底德的συγγραφω方法则集选题、叙事、述因、致用于一体。特别是συγγραφω采用先述因后叙事的写作方法,与希罗多德的ιστορια有着明显的不同。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只评论了希罗多德的《波斯战争》,而没有介绍修昔底德的作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如今,重新探析修昔底德συγγραφω的撰史特点,对于理解古代希腊史学的多元性,重新梳理希腊史学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昔底德 συγγραφω 历史撰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雄崇拜的演变与人的神化——古希腊宗教问题一则 被引量:1
8
作者 江华 《求是学刊》 CSSCI 1999年第4期109-111,共3页
者们在论述希腊宗教时,将神人界限的不可超越视为希腊宗教的特征之一。论证这一观点所引用的资料有三条:一、前一条引自《荷马史诗》:“永生的神明和地上行走的凡人在种族上不相同。”二、后两条引自品德尔的《颂歌》:“人和神两个... 者们在论述希腊宗教时,将神人界限的不可超越视为希腊宗教的特征之一。论证这一观点所引用的资料有三条:一、前一条引自《荷马史诗》:“永生的神明和地上行走的凡人在种族上不相同。”二、后两条引自品德尔的《颂歌》:“人和神两个种族均由地母所生,但在力量上二者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崇拜 人的神化 宗教问题 城邦 赫拉克勒斯 普鲁塔克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希腊化时代 公共权力 希罗多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观史学与史家体验
9
作者 雷戈 《求是学刊》 CSSCI 1997年第5期104-109,共6页
中观史学作为一种独特的史学认知视角,对史家的体验视域有着相当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它对史家的体验视域有一种明确的界定。即,史家的体验视域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从史学史上看,那些最有价值、写得最为出色的历史著... 中观史学作为一种独特的史学认知视角,对史家的体验视域有着相当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它对史家的体验视域有一种明确的界定。即,史家的体验视域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从史学史上看,那些最有价值、写得最为出色的历史著作,往往都与史家体验有着极为密切和亲和的关系。区别在于,有的历史著作只是部分地包含有这种史家的自我体验,有的历史著作则是整体地包含有这种史家的自我体验。历史学家的体验视域一般以历史学家的个体存在的一生时间为界限,而这一界限恰恰构成了中观史学的天然框架。中观史学之所以可能,就在于它是历史学家基于自己的体验视域所进行的一种历史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昔底德 历史学家 自我体验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司马迁 历史感 历史著作 《史记》 柯林武德 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宗教在古希腊社会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裔昭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76-83,共8页
古希腊人因发现理性而闻名于世。然而,当我们认真阅读古代历史学家和传记作家留给我们的丰富著作时,我们又会深切地感到古希腊社会充满着十分浓厚的宗教气氛。这看来似乎相悖的现象,实际上反映了古希腊人精神生活的不同侧面。在这里,应... 古希腊人因发现理性而闻名于世。然而,当我们认真阅读古代历史学家和传记作家留给我们的丰富著作时,我们又会深切地感到古希腊社会充满着十分浓厚的宗教气氛。这看来似乎相悖的现象,实际上反映了古希腊人精神生活的不同侧面。在这里,应当指出的是,一些研究西方文化的学者往往过分夸大理性在古希腊社会中的作用,而忽略了宗教对古希腊人的影响。例如,德国哲学史家策勒尔在分析希腊哲学的意义时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社会 古希腊人 宗教节日 雅典执政官 城邦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古希腊哲学 狄奥尼索斯 斯巴达人 宗教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修昔底德的历史写作 被引量:2
11
作者 祝宏俊 张俊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6-204,共9页
修昔底德用三十余年写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他的写作大致以公元前404年为界分为两大阶段,在公元前404年之前,他依次进行《阿基达马斯战争》《西西里远征》和《狄克里亚战争》的写作,前两部作品的撰写都经过了史料的收集与考证、纪... 修昔底德用三十余年写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他的写作大致以公元前404年为界分为两大阶段,在公元前404年之前,他依次进行《阿基达马斯战争》《西西里远征》和《狄克里亚战争》的写作,前两部作品的撰写都经过了史料的收集与考证、纪事短文、无演讲词的叙述体文本、含演讲词的叙述体文本四个阶段;在公元前404年之后,他将二十七年历史作为一个整体,在补写和平时期的内容后将已完成的各部分合为一个整体,并以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探索历史规律和行为动机。漫长的写作过程、多样化的文本形式,既为后人研究其写作进程和思想变化提供了条件,也为相关研究制造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昔底德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希腊的历史学:范畴、方法和意识——兼论古希腊历史学的现代意义
12
作者 王建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4-129,共6页
希腊历史学不仅给后世留下了堪称“千秋瑰宝”的历史著作,而且在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希腊历史学确立了历史研究的人学性质、开辟了通往更大时空范畴的研究道路。本文对希腊历史学的时空范畴、批判特征、解释功能、... 希腊历史学不仅给后世留下了堪称“千秋瑰宝”的历史著作,而且在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希腊历史学确立了历史研究的人学性质、开辟了通往更大时空范畴的研究道路。本文对希腊历史学的时空范畴、批判特征、解释功能、风格与传统以及希腊人的历史意识和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希腊历史学的政治军事史和社会文化史方面成为西方历史学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罗多德 西方历史学 修昔底德 希腊人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古代希腊 历史学家 历史研究 社会文化史 人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传统史学略论
13
作者 何平立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6期35-40,共6页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曾指出:“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最为发达。”西方哲学家黑格尔也曾惊叹道:“中国历史作家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实为任何民族所不及。”从文化历史溯源,中国史学不仅是古代学术文...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曾指出:“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最为发达。”西方哲学家黑格尔也曾惊叹道:“中国历史作家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实为任何民族所不及。”从文化历史溯源,中国史学不仅是古代学术文化领域中的“显学”,而且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之最深渊薮。如果说在古代社会,西方世界精神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哲学和宗教文化,那么中国精神文化的最大载体则是史学文化。因此这是东西方精神文化的巨大差异现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史学 中国古代史学 历史学家 中国史学 精神文化 修昔底德 西方史学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史官文化 政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