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批判与借鉴:伯恩施坦主义历史意义之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茂林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7-142,共6页
伯恩施坦主义作为西欧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理论,一直被视为反马克思主义的代表,受到了广泛而深刻的批判。不可置否,伯恩施坦主义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改造是过当的,必须予以批判并做出批判之批判;然而,它坚持从发展着的实际出发探讨问... 伯恩施坦主义作为西欧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理论,一直被视为反马克思主义的代表,受到了广泛而深刻的批判。不可置否,伯恩施坦主义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改造是过当的,必须予以批判并做出批判之批判;然而,它坚持从发展着的实际出发探讨问题、反思理论,既符合理论发展逻辑,又贴近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思想变化,值得肯定。在社会主义事业持续推进的今天,伯恩施坦主义具备值得深思的理论价值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恩施坦 伯恩施坦主义 马克思主义 修正主义 社会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世界革命的角度解读列宁对伯恩施坦主义的批判 被引量:1
2
作者 舒新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24,共5页
十月革命前和十月革命时期,列宁着重批判了伯恩施坦主义在俄国的"变种",目的是保证俄国革命走向胜利,从而拉开世界革命的"序幕"。十月革命后,列宁着重批判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伯恩施坦主义即社会沙文主义,目的是... 十月革命前和十月革命时期,列宁着重批判了伯恩施坦主义在俄国的"变种",目的是保证俄国革命走向胜利,从而拉开世界革命的"序幕"。十月革命后,列宁着重批判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伯恩施坦主义即社会沙文主义,目的是确保共产国际及其成员党与社会沙文主义划清界限,以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推进世界社会主义革命。1921年后,随着西方革命浪潮的低落,列宁将信奉伯恩施坦主义的西方社会民主党重新划归到工人阶级统一战线中,这是列宁晚年思想的重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革命 列宁 伯恩施坦主义 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恩施坦主义与当代“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旭红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1-145,共5页
无论是当年的伯恩施坦主义还是当代的“第三条道路”,都是欧洲社会党针对资本主义在相应的历史时期发生的新变化和新发展所做出反应的产物。尽管时代不同、修正的直接对象也不同,但是,两者在理论内容和特点上却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和很... 无论是当年的伯恩施坦主义还是当代的“第三条道路”,都是欧洲社会党针对资本主义在相应的历史时期发生的新变化和新发展所做出反应的产物。尽管时代不同、修正的直接对象也不同,但是,两者在理论内容和特点上却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和很强的历史连续性,可以说,当代“第三条道路”是伯恩施坦主义的当代承接和进一步发挥。同时,两者也存在着足以相互区分的深刻差异,正是这些深刻的差异,使得当代“第三条道路”相比较伯恩施坦主义更加进一步地偏离了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伯恩施坦主义 当代“第三条道路” 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还是背离——从与伯恩施坦主义的比较来看当代“第三条道路”的特征危机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旭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15,共7页
当代“第三条道路”与伯恩施坦主义在理论内容和特点上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和很强的历史连续性。这种强烈的历史连续性是否说明了当代“第三条道路”依然只是一种修正主义?我们认为,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性而言,如果说伯恩施坦主义还可以... 当代“第三条道路”与伯恩施坦主义在理论内容和特点上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和很强的历史连续性。这种强烈的历史连续性是否说明了当代“第三条道路”依然只是一种修正主义?我们认为,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性而言,如果说伯恩施坦主义还可以说是一种修正,那么,当代“第三条道路”则是一种背离。当代“第三条道路”陷入了“特征危机”,这必然会使它作为社会主义政党的影响力受到严重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伯恩施坦主义 当代“第三条道路” 修正 背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列宁对伯恩施坦主义的批判——兼论中国共产党认知社会民主党及民主社会主义的缘起 被引量:1
5
作者 舒新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27,共3页
十月革命胜利前,列宁着重批判了"伯恩施坦主义在俄国的变种",从而避免了改良主义对俄国党和俄国革命的影响,保证了俄国革命走向胜利。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着重批判了西欧社会民主党的社会沙文主义,从而避免了改良主义对东方... 十月革命胜利前,列宁着重批判了"伯恩施坦主义在俄国的变种",从而避免了改良主义对俄国党和俄国革命的影响,保证了俄国革命走向胜利。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着重批判了西欧社会民主党的社会沙文主义,从而避免了改良主义对东方国家共产党及民族民主革命的影响,为东方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列宁对伯恩施坦主义的批判,对中国共产党认知以改良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民主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伯恩施坦主义 中国共产党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俄国革命的角度解读列宁对伯恩施坦主义的批判——兼论西欧社会民主党反伯恩施坦主义的失利 被引量:1
6
作者 舒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9-72,共4页
列宁从推进俄国革命的角度出发,对伯恩施坦主义在俄国的"变种"进行了批判。在建党时期,列宁同经济派和孟什维克进行了斗争,使布尔什维克党从理论信仰到组织原则上都避免了伯恩施坦主义的影响。在俄国革命时期,列宁同取消派进... 列宁从推进俄国革命的角度出发,对伯恩施坦主义在俄国的"变种"进行了批判。在建党时期,列宁同经济派和孟什维克进行了斗争,使布尔什维克党从理论信仰到组织原则上都避免了伯恩施坦主义的影响。在俄国革命时期,列宁同取消派进行了斗争,保证了无产阶级政党对革命的领导权以及革命后走向社会主义的前途。与西欧社会民主党反伯恩施坦主义的失利相比,在组织上不断清党以及立足于俄国国情找到一条将党的革命纲领与党的日常工作联系起来的现实途径是列宁战胜伯恩施坦主义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俄国革命 伯恩施坦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莎·卢森堡对伯恩施坦主义的批判及当代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贺敬垒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4-29,共6页
罗莎·卢森堡从理论起点、核心、论证方法与逻辑以及实质四个方面对伯恩施坦主义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批判,并取得了重要成效。当今研究罗莎·卢森堡对伯恩施坦主义的批判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既为我们有效批判当今各... 罗莎·卢森堡从理论起点、核心、论证方法与逻辑以及实质四个方面对伯恩施坦主义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批判,并取得了重要成效。当今研究罗莎·卢森堡对伯恩施坦主义的批判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既为我们有效批判当今各类错误思潮提供了重要的方式方法和思想原则,也为批判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贡献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莎·卢森堡 伯恩施坦主义 批判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卢森堡对伯恩施坦改良主义的批判:理论贡献、思想局限及当代启迪
8
作者 贺敬垒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143,共11页
探讨如何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一项重大时代课题。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卢森堡对伯恩施坦改良主义的批判既有重要的理论贡献,也存在一... 探讨如何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一项重大时代课题。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卢森堡对伯恩施坦改良主义的批判既有重要的理论贡献,也存在一定的思想局限,而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视角深入考察卢森堡批判的理论贡献,分析其批判的思想局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这一批判的宝贵经验与历史教训,挖掘其中蕴含的关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价值无疑对于回答如何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发展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森堡 伯恩施坦改良主义 理论贡献 思想局限 当代启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9
作者 辛庚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26-31,共6页
科学社会主义的最基本特征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指导、坚持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最终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是工人运动中一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改良主义流派和思想体系,它打着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最基本特征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指导、坚持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最终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是工人运动中一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改良主义流派和思想体系,它打着社会主义的招牌,完全否定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从思想、学说、理论体系的角度,可以把它们的根本区别归纳为10个方面。民主社会主义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和危害性;旗帜鲜明地批判民主社会主义是思想理论战线的一项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 第二国际伯恩施坦修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1—4期(总59—62期)目录 被引量:1
10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157-158,共2页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师范大学 邓小平 1994年 伯恩施坦主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反腐倡廉思想 国有企业改革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论“批评自由”
11
作者 朱其高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3-15,共3页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俄国社会民主党内出现了一股修正主义思潮,他们高呼“批评自由”的口号,攻击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要求“全面修正”马克思主义。列宁对这股思潮给予了有力的回击,捍卫了党的指导思想。在今...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俄国社会民主党内出现了一股修正主义思潮,他们高呼“批评自由”的口号,攻击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要求“全面修正”马克思主义。列宁对这股思潮给予了有力的回击,捍卫了党的指导思想。在今天,认真学习列宁关于“批评自由”的论述,对澄清由于自由化思潮泛滥而造成的思想理论上的混乱,提高认识,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列宁 伯恩施坦主义 修正主义 思想理论 重要意义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思想 口号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卢森堡战斗的一生
12
作者 龚运 柯舍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1-8,共8页
罗莎·卢森堡(1871——1919)是德国和国际工人运动的杰出活动家,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著名左派领袖,德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她十六岁就踏上革命征途,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奋斗终身,被群众称誉为革命之“(?)”。列宁曾经指出... 罗莎·卢森堡(1871——1919)是德国和国际工人运动的杰出活动家,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著名左派领袖,德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她十六岁就踏上革命征途,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奋斗终身,被群众称誉为革命之“(?)”。列宁曾经指出:“纪念卢森堡对全世界的共产党人永远是有意义的”。在战斗中成长1871年3月5日,卢森堡出生在波兰东部卢布林省萨莫希城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两年后,她全家迁到波兰王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华沙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森堡 德国社会民主党 第二国际 无产阶级政党 资产阶级 社会主义 俄国革命 伯恩施坦主义 修正主义 工人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