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双线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基于伯恩斯坦的教育边界理论
1
作者 张春莉 吴晓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129,204,共8页
在分科设置课程的背景下,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一种具有综合育人价值的学习活动方式,致力于实现课程综合化与实践化。然而,目前在其与学科知识的关系以及学习组织形式等方面仍存有不同观点。基于伯恩斯坦的教育边界理论所构建的跨学科主... 在分科设置课程的背景下,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一种具有综合育人价值的学习活动方式,致力于实现课程综合化与实践化。然而,目前在其与学科知识的关系以及学习组织形式等方面仍存有不同观点。基于伯恩斯坦的教育边界理论所构建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双线程”教学模式,在理论层面可合理描述跨学科主题学习中知识边界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活动组织方式里师生主导权的交替情况。同时,结合具体案例说明该教学模式的推进过程,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认识、设计与实践均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主题学习 伯恩斯坦 教育边界理论 “双线程”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着阻力最小的路线——重评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实践理性及其风险 被引量:1
2
作者 程广云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4,共7页
伯恩施坦将恩格斯晚年放弃武装起义、利用议会制度的策略方案提升为原则主张。这是由客观形势和主观认知——思维方式两方面决定的。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是受到康德区分“物自体”和“现象界”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伯恩施坦划分了“纯粹的理... 伯恩施坦将恩格斯晚年放弃武装起义、利用议会制度的策略方案提升为原则主张。这是由客观形势和主观认知——思维方式两方面决定的。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是受到康德区分“物自体”和“现象界”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伯恩施坦划分了“纯粹的理论”(“理论中的不变成分”)和“应用的理论”(“学说体系中的可变成分”)。他对马克思主义纯粹理论的“修正”摧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两个理论前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唯物主义哲学基础;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消除黑格尔“原罪”;将“科学的社会主义”“修正”为“伦理的社会主义”和“批判的社会主义”。他对马克思主义应用理论的“修正”以资本主义“适应论”取代资本主义“崩溃论”,以社会主义“渐进论”取代社会主义“激进论”;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消除布朗基“原罪”;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主张资本主义改良和资本主义民主。总起来说,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思想路径是应对当时社会政治风险的实践理性的产物和表现,但规避社会政治风险却带来了副产品——意识形态风险,因而变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异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恩施坦 修正主义 实践理性 社会政治风险 意识形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卢森堡对伯恩施坦改良主义的批判:理论贡献、思想局限及当代启迪
3
作者 贺敬垒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143,共11页
探讨如何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一项重大时代课题。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卢森堡对伯恩施坦改良主义的批判既有重要的理论贡献,也存在一... 探讨如何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一项重大时代课题。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卢森堡对伯恩施坦改良主义的批判既有重要的理论贡献,也存在一定的思想局限,而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视角深入考察卢森堡批判的理论贡献,分析其批判的思想局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这一批判的宝贵经验与历史教训,挖掘其中蕴含的关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价值无疑对于回答如何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发展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森堡 伯恩施坦改良主义 理论贡献 思想局限 当代启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与借鉴:伯恩施坦主义历史意义之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茂林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7-142,共6页
伯恩施坦主义作为西欧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理论,一直被视为反马克思主义的代表,受到了广泛而深刻的批判。不可置否,伯恩施坦主义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改造是过当的,必须予以批判并做出批判之批判;然而,它坚持从发展着的实际出发探讨问... 伯恩施坦主义作为西欧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理论,一直被视为反马克思主义的代表,受到了广泛而深刻的批判。不可置否,伯恩施坦主义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改造是过当的,必须予以批判并做出批判之批判;然而,它坚持从发展着的实际出发探讨问题、反思理论,既符合理论发展逻辑,又贴近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思想变化,值得肯定。在社会主义事业持续推进的今天,伯恩施坦主义具备值得深思的理论价值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恩施坦 伯恩施坦主义 马克思主义 修正主义 社会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与再生产——伯恩斯坦的符码理论探微 被引量:9
5
作者 周旻 侯怀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5-239,共5页
伯恩斯坦是"再生产"理论的创始人,他的研究受到了欧洲结构主义、古典社会学的理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共同影响,最终形成独特的符码理论。他的理论从语言符号学入手,逐步渗透到社会权力控制的核心,指出:语言是统治阶... 伯恩斯坦是"再生产"理论的创始人,他的研究受到了欧洲结构主义、古典社会学的理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共同影响,最终形成独特的符码理论。他的理论从语言符号学入手,逐步渗透到社会权力控制的核心,指出:语言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和文化再生产的工具。学校教育由于受到中、上层阶级的掌控,无论在教学还是评价方面,都使用中、上层阶级的语言进行传递和沟通,因此相较于工薪阶层的儿童,中产阶级家庭的儿童更容易取得学业及社会适应方面的成功,进而步入上层社会,实现阶级的再制。看似平等的学校教育,其实质是带有不公平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恩斯坦 符码理论 再生产 教育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伯恩斯坦的语言能力观 被引量:6
6
作者 赵杰 刘永兵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8-199,共2页
近年来,随着语言学领域"社会文化"理论的转向,语言学研究焦点由原来的关注句法结构特点和认知特点转移到了交际的社会、文化和语用能力方面。伯恩斯坦对传统意义上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及其与社会的... 近年来,随着语言学领域"社会文化"理论的转向,语言学研究焦点由原来的关注句法结构特点和认知特点转移到了交际的社会、文化和语用能力方面。伯恩斯坦对传统意义上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及其与社会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的观点的质疑和社会学意义上的修正与批判,表明其所研究的领域已从语言学范畴的"语言能力"转向社会学意义上的语言使用的"合法能力"。这一转向揭示了伯恩斯坦独到的社会文化语言观,及其对语言本质与社会文化、语言习得、语言教育等相互关系的影响。对伯恩斯坦语言能力观的解读对我国当下研究教育公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恩斯坦 语言能力 语言使用 语言教育 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码实践中的权力逻辑:教育不平等的新解释模型--基于对伯恩斯坦符码理论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周利敏 谢小平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9,共4页
符码理论是伯恩斯坦的重要思想,为解释西方学生学业成败和教育不平等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分析框架。本文的核心问题是:学校如何成为阶级再制的场域,符码、阶级和权力三者存在何种关系?以往研究认为学校教育是达成阶级平等流动的重要途径,然... 符码理论是伯恩斯坦的重要思想,为解释西方学生学业成败和教育不平等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分析框架。本文的核心问题是:学校如何成为阶级再制的场域,符码、阶级和权力三者存在何种关系?以往研究认为学校教育是达成阶级平等流动的重要途径,然而,伯恩斯坦却发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符码背后蕴藏权力分配与社会控制原则,导致了教育不平等。学生来自不同阶层,言说符码有差异,造成学习起点明显差别。出身不利家庭的学生并未因学校教育而改善其学业成就不利现象,反而随着时间的增加,与中、上阶层学生之间的差距扩大。因为国家的课程都是精致型编码,饱含中产阶级语言特点,因此,中产阶级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容易成功,而劳工阶级学生容易失败,现代市民社会的兴起也许是改变这一弊病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恩斯坦 公共语言 形式语言 限制型符码 精致型符码 权力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伯恩斯坦多项式的海底地形模型内插方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贾俊涛 邹永刚 +3 位作者 鲁强 王晖 孟婵媛 谭冀川 《海洋测绘》 2010年第6期19-21,共3页
分析了现有海底地形模型的构建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伯恩斯坦多项式内插海底地形模型的算法。首先录入等深线数据,分别求出等深线与规则格网在X和Y方向上的交点并排序,然后计算每一行和列上交点序列的单调区间以及区间内的容许点列,最后... 分析了现有海底地形模型的构建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伯恩斯坦多项式内插海底地形模型的算法。首先录入等深线数据,分别求出等深线与规则格网在X和Y方向上的交点并排序,然后计算每一行和列上交点序列的单调区间以及区间内的容许点列,最后利用伯恩斯坦多项式插值得出每一个格网点的深度值。实验证明,利用伯恩斯坦保单调插值函数构建的海底地形模型,很好地保证了等深线数据所反映的原始海底地形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形模型 伯恩斯坦多项式 等深线 单调区间 容许点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理论批判 被引量:3
9
作者 周宏 陈晓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8-32,共5页
伯恩施坦是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主要代表。他的社会主义理论表达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理解,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的一种思考。这种社会主义理论包括对唯物史观的折中主义理解、对辩证法的实证主义诘难和对社会主义的非革命性主张... 伯恩施坦是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主要代表。他的社会主义理论表达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理解,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的一种思考。这种社会主义理论包括对唯物史观的折中主义理解、对辩证法的实证主义诘难和对社会主义的非革命性主张。伯恩施坦提出自己的社会主义理论,本意是力图保持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在场性,但客观上却损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质,走向了马克思主义的反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恩施坦 唯物史观 辩证法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丽玲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9-144,F003,共7页
英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是教育社会学领域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是关于教学话语的传递/习得以及建构的理论,也即关于课程知识之选择、组织、传递和评价的理论。教学话语理论经历了教学话语的传... 英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是教育社会学领域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是关于教学话语的传递/习得以及建构的理论,也即关于课程知识之选择、组织、传递和评价的理论。教学话语理论经历了教学话语的传递/习得、建构、教育认同的建构三个阶段。就其价值来说,教学话语理论一方面可以丰富我国在教育社会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有助于检视我国目前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改革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找出并解决我国综合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兹尔·伯恩斯坦 编码 教学话语理论 教育机制 课程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韦伯恩《五首管弦乐曲》作品10之4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涓涓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01-104,共4页
本文系作者就读于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时的学士学位论文 (指导教师 :罗忠教授 ) ,分析、揭示了韦伯恩作品 10之 4在曲式结构与音高结构方面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关键词 伯恩 管弦乐 音高结构 曲式结构 半音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伯恩斯坦的符码理论谈学校教育的再生产本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旻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35,共11页
符号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指代标识,通过观念实施指代。伯恩斯坦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入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了符号指代隐含着的社会问题。此后,在皮尔斯和卡西尔的启发下,他以学校教育和课程内容为背景,开始探索符号与意义、文化、甚至权... 符号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指代标识,通过观念实施指代。伯恩斯坦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入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了符号指代隐含着的社会问题。此后,在皮尔斯和卡西尔的启发下,他以学校教育和课程内容为背景,开始探索符号与意义、文化、甚至权力的关系。通过构建的符码理论,伯恩斯坦指出中产阶级善用精致型符码,而劳动阶级则倾向于使用限制型符码。学校教育作为意识形态传递的媒介,它所使用的精致型符码,更容易被中产阶级家庭的儿童所接受,因此,看似平等的教育,其根源就带有了一定的不公平性。这样中产阶级的儿童相较工薪阶层的儿童,更容易取得学业及社会适应方面的成功,进入上层社会,由此阐明了教育的文化和阶级再生产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恩斯坦 符码 符码理论 语言 再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恩斯坦爵士赋格的风格越界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球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48,共11页
该文以美国指挥家、作曲家伦纳德·伯恩斯坦的一首爵士风格赋格曲为研究对象,对如何处理古老体裁形式与现代音乐风格之间、高雅艺术音乐与通俗娱乐音乐之间、严格逻辑论证与自由即兴演绎之间、复调线性对位与主调和声律动之间、传... 该文以美国指挥家、作曲家伦纳德·伯恩斯坦的一首爵士风格赋格曲为研究对象,对如何处理古老体裁形式与现代音乐风格之间、高雅艺术音乐与通俗娱乐音乐之间、严格逻辑论证与自由即兴演绎之间、复调线性对位与主调和声律动之间、传统调式调性与爵士音阶音级之间的关系做辩证研究,论证了赋格与现代音乐"越界"联姻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恩斯坦 爵士赋格 布鲁斯音阶 点描法 多节拍对位 风格越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逻辑下的人文回归:伯恩巴克的广告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庆园 张凌媛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18年第5期47-57,共11页
作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科学和人文之争中人文主义立场的坚定者,威廉·伯恩巴克以其颇有原创性的广告思想和方法影响几代美国人的思考方式。为深入了解伯恩巴克的思想价值,文章将伯恩巴克的生平轶事、广告作品及文案、他人著作、访谈... 作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科学和人文之争中人文主义立场的坚定者,威廉·伯恩巴克以其颇有原创性的广告思想和方法影响几代美国人的思考方式。为深入了解伯恩巴克的思想价值,文章将伯恩巴克的生平轶事、广告作品及文案、他人著作、访谈演讲等资料重置于其所处的时代语境下,对其广告思想进行解读、梳理、提炼,试图诠释伯恩巴克的广告思想及其研究价值。研究发现:首先,伯恩巴克存疑技术是否能还原价值,"排斥科学"并非对科学技术的全盘摒弃,只为警惕科学技术宰制人们的生活,只为坚定广告本身即可实现强大价值、洞悉人的本性。其次,伯恩巴克重视人、产品、广告之间的效用关系,不流于实用主义的功利性导向,将对受众日常生活经验的捕捉转化成创造性的广告文案和设计元素,将广告作为推进产品真正适用于消费者的服务。最后,伯恩巴克期盼在人性、广告价值、社会发展之间寻求一个平衡,从给予人的需求和产品特质出发,认定结合人文性、艺术性、创意性能避免广告成为"操控人们"的工具,"人的主体性"在科学进步甚至时代变迁中亦可保持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伯恩巴克 广告思想 价值理性 人文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恩施坦中产阶级理论的逻辑范式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浩斌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8-114,共7页
伯恩施坦对马克思理论的"修正"主要是基于当时德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特别是中间阶级的兴起这一历史背景。当时德国并没有出现马克思所预言的两大阶级对立的状况,而是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基于这一历史背景,伯恩施坦修正了马... 伯恩施坦对马克思理论的"修正"主要是基于当时德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特别是中间阶级的兴起这一历史背景。当时德国并没有出现马克思所预言的两大阶级对立的状况,而是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基于这一历史背景,伯恩施坦修正了马克思的理论并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中产阶级理论。伯恩施坦一方面在阶级地位的定义上,反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演绎法,主张历史学派的归纳统计方法;另一方面在阶级意识问题上,反对统一的、客观的阶级意识,主张阶级意识是个体心理状态组成的集合。伯恩施坦的中产阶级理论与方法,对社会民主党的政策甚至后来的历史走向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恩施坦 阶级分析 中产阶级 阶级意识 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型伯恩斯坦插值过程的新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孟佳娜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0-143,共4页
对第三型伯恩斯坦插值过程做进一步研究,利用两点修正方法,构造一个算子Gn(f;r,x),它对于有直到r阶连续导数的f(x)∈Cj[-1,1](0≤j≤r)都一致收敛,并且得到算子Gn(f;r,x)的最佳收敛阶.
关键词 第三型伯恩斯坦插值过程 数值逼近 两点修正方法 多项式算子 一致收敛 最佳收敛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有机的音高结构到多变的音响组织--析韦伯恩《五首管弦乐曲》(Op.10)第一首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涓涓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34,共10页
在自由无调性音乐中,曲式结构、音高结构和音响结构这三者的关系到底如何?集合群在自由无调性作品中又是如何发展与联系?本文以阿伦.福特(Allen Forte)的音级集合理论为分析手段观察新维也纳乐派作曲家安东.韦伯恩(Anton Webern)自由无... 在自由无调性音乐中,曲式结构、音高结构和音响结构这三者的关系到底如何?集合群在自由无调性作品中又是如何发展与联系?本文以阿伦.福特(Allen Forte)的音级集合理论为分析手段观察新维也纳乐派作曲家安东.韦伯恩(Anton Webern)自由无调性作品《五首管弦乐曲》(Op.10)的第一首。分析结果说明,这首作品不仅自身具有严谨的音高逻辑,作为五首管弦乐曲中的第一首,也对后面四首作品作了音高材料的预置,是整体结构的暗示与缩影。同时,韦伯恩不仅利用核心集合组织作品的音高结构,也用来组织音响结构。表层看似变化多端的音响组织,深层却出自统一的音高结构,在创作构思和美学追求上体现了新维也纳乐派倡导的"永恒的展开变化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恩 音级集合 音高结构 音响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兹尔·伯恩斯坦:在结构与历史之间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安奇 《山东外语教学》 2019年第3期31-40,共10页
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育社会学植根于涂尔干的古典社会学传统,围绕权力与控制两大轴心解析知识的边界与维持、个体的社会角色与身份、文化范畴与社会秩序背后的原则以及隐含在教育实践中的“内部语法”和“内在逻辑”,用于阐释社会... 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育社会学植根于涂尔干的古典社会学传统,围绕权力与控制两大轴心解析知识的边界与维持、个体的社会角色与身份、文化范畴与社会秩序背后的原则以及隐含在教育实践中的“内部语法”和“内在逻辑”,用于阐释社会劳动分工的差异如何创造不同的意义系统和语码以及它们在教育实践中的实现过程。然而,伯恩斯坦并没有拒斥结构的历史维度,“权力”和“话语”贯穿于他对语码和教育机制的规则系统进行结构主义描写的始终,“结构”和“规则”最终服务于权力和控制在教育传递中的合法化和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恩斯坦 语码 结构 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伯恩施坦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审视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达理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3-125,共3页
伯恩施坦承认唯物史观的重要意义,注重经济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对社会主义有坚定的信念。但是他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不能通过剧变由暴力革命手段去促成,社会民主党应当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之内活动,充分发挥议会的作用,在阶级合作... 伯恩施坦承认唯物史观的重要意义,注重经济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对社会主义有坚定的信念。但是他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不能通过剧变由暴力革命手段去促成,社会民主党应当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之内活动,充分发挥议会的作用,在阶级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合法途径推动社会改良,并促进无产阶级的成长,最终和平进入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恩施坦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修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韦伯恩《五首管弦乐曲》音乐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中余 《音乐创作》 2008年第3期99-103,共5页
本文以韦伯恩((五首管弦乐曲》(0p.10No.3)的乐谱为分析“文本”,以音高、音色、节奏、织体形态、音区音域等音乐元素为分析口径,以文字说明与图表诠释相结合的方式为认知手段,借鉴现代音乐分析学的分析思维与分析方法,在对... 本文以韦伯恩((五首管弦乐曲》(0p.10No.3)的乐谱为分析“文本”,以音高、音色、节奏、织体形态、音区音域等音乐元素为分析口径,以文字说明与图表诠释相结合的方式为认知手段,借鉴现代音乐分析学的分析思维与分析方法,在对该作品各种音乐元素结构思维与结构方式逐一考察的基础上,探讨各种音乐元素结构方式之间以及这些音乐元素与整体结构布局之间的有机关联,从而实现对该作品从局部到整体、从表层形态到深层结构、全面而深入的文本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恩 五首管弦乐曲 音乐分析 音高结构 音色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