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双线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基于伯恩斯坦的教育边界理论 |
张春莉
吴晓超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沿着阻力最小的路线——重评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实践理性及其风险 |
程广云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3
|
论卢森堡对伯恩施坦改良主义的批判:理论贡献、思想局限及当代启迪 |
贺敬垒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4
|
批判与借鉴:伯恩施坦主义历史意义之辨 |
张茂林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
5
|
语言与再生产——伯恩斯坦的符码理论探微 |
周旻
侯怀银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9
|
|
|
6
|
论伯恩斯坦的语言能力观 |
赵杰
刘永兵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
7
|
符码实践中的权力逻辑:教育不平等的新解释模型--基于对伯恩斯坦符码理论的研究 |
周利敏
谢小平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08 |
9
|
|
|
8
|
基于伯恩斯坦多项式的海底地形模型内插方法研究 |
贾俊涛
邹永刚
鲁强
王晖
孟婵媛
谭冀川
|
《海洋测绘》
|
2010 |
2
|
|
|
9
|
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理论批判 |
周宏
陈晓明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
10
|
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 |
刘丽玲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6
|
|
|
11
|
韦伯恩《五首管弦乐曲》作品10之4分析 |
刘涓涓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7
|
|
|
12
|
从伯恩斯坦的符码理论谈学校教育的再生产本性 |
周旻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
13
|
伯恩斯坦爵士赋格的风格越界 |
王球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
14
|
技术逻辑下的人文回归:伯恩巴克的广告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
张庆园
张凌媛
|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
2018 |
4
|
|
|
15
|
伯恩施坦中产阶级理论的逻辑范式分析 |
王浩斌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
16
|
第三型伯恩斯坦插值过程的新研究 |
孟佳娜
|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
17
|
从有机的音高结构到多变的音响组织--析韦伯恩《五首管弦乐曲》(Op.10)第一首 |
刘涓涓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
18
|
巴兹尔·伯恩斯坦:在结构与历史之间 |
胡安奇
|
《山东外语教学》
|
2019 |
5
|
|
|
19
|
对伯恩施坦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审视 |
李达理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
20
|
韦伯恩《五首管弦乐曲》音乐分析 |
王中余
|
《音乐创作》
|
2008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