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芽孢杆菌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其在伯克氏菌B418中的表达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玉杰 杨合同 +3 位作者 周红姿 李纪顺 吴远征 扈进冬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72-77,共6页
采用PCR技术扩增到枯草芽孢杆菌几丁质酶基因的编码序列。片段共2227bp,含有一个具有1788个核苷酸的开放阅读框架,起始密码子位于211bp,终止密码子位于1998bp,共编码氨基酸605个。序列比较发现同已发表的枯草芽孢杆菌几丁质酶核苷酸具有... 采用PCR技术扩增到枯草芽孢杆菌几丁质酶基因的编码序列。片段共2227bp,含有一个具有1788个核苷酸的开放阅读框架,起始密码子位于211bp,终止密码子位于1998bp,共编码氨基酸605个。序列比较发现同已发表的枯草芽孢杆菌几丁质酶核苷酸具有99.39%的同源性。将该基因与大肠杆菌-伯克氏菌穿梭质粒pRK415连接,获得重组质粒pRChi113。重组质粒电击转入伯克氏菌B418中,获得工程菌株B418-9、B418-13。与野生菌株B418相比,平板拮抗试验表明,工程菌株B418-9、B418-13对大丽花轮枝孢、立枯丝核菌、麦根腐长蠕孢、禾谷丝核菌抑菌效果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酶 克隆 转化 伯克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克氏菌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初生幼苗耐镉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陆仲烟 宋正国 +3 位作者 郭军康 张长波 沈跃 刘仲齐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87-90,共4页
在无菌条件下研究了伯克氏菌对镉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及初生幼苗耐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伯克氏菌D54能在含500mg·L-1Cd的培养基中正常生长,显示出极强的耐镉能力。在50 mg·L-1的镉胁迫下,接种伯克氏菌能显著提高水稻种子的萌... 在无菌条件下研究了伯克氏菌对镉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及初生幼苗耐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伯克氏菌D54能在含500mg·L-1Cd的培养基中正常生长,显示出极强的耐镉能力。在50 mg·L-1的镉胁迫下,接种伯克氏菌能显著提高水稻种子的萌发率,但在其他镉处理下,接种伯克氏菌对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接种伯克氏菌对水稻种子的发芽指数没有影响,但在10 mg·L-1Cd处理下,接种伯克氏菌能显著提高水稻种子的活力指数和初生幼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尖总数和耐性系数。接种伯克氏菌对初生幼苗的芽鲜重无影响,但能显著提高根鲜重。在50 mg·L-1和100 mg·L-1的高浓度镉处理下,接种伯克氏菌对根系生长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促生 水稻 种子萌发 伯克氏菌 耐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根围和人体洋葱伯克氏菌的基因型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立新 宋幼良 +2 位作者 罗远婵 李斌 谢关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1-435,共5页
洋葱伯克氏菌是一组表型相似但基因型不同的细菌群(Burkholderia cepaciacomplex,简称Bcc),它存在于水稻生境和医院中,了解水稻根围Bcc菌株基因型的地位对水稻微生物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以recA基因的HaeⅢ-RFLP技术和基因型特异性PC... 洋葱伯克氏菌是一组表型相似但基因型不同的细菌群(Burkholderia cepaciacomplex,简称Bcc),它存在于水稻生境和医院中,了解水稻根围Bcc菌株基因型的地位对水稻微生物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以recA基因的HaeⅢ-RFLP技术和基因型特异性PCR扩增为主要方法对来自水稻根围的78株和来自医院的9株Bcc菌株进行了基因型分析。研究表明水稻根围存在Bcc菌株Ⅰ、ⅢB和Ⅴ基因型,其中Ⅴ型为优势菌;而在医院来源的Bcc菌株中,存在Ⅰ、ⅢA和ⅢB型,以ⅢA型菌株最多。这表明我国水稻根围和医院中的洋葱伯克氏菌基因型构成存在差异。同时研究发现水稻根围的Bcc菌群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态性,且存在致病力强的Ⅲ型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伯克氏菌 水稻根围 医院分离 基因型 多样性 生物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葱伯克氏菌群不同基因型菌株对几种重要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潜在致病性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立新 苏婷 谢关林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29,共5页
从玉米和水稻根围分离到70株不同基因型的洋葱伯克氏菌,对这些菌株进行了拮抗植物病原菌的筛选,并对高拮抗菌株进行了潜在致病性和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有46株洋葱伯克氏菌对一种或多种病菌有较高的拮抗活性。在不同的洋葱伯克氏菌基... 从玉米和水稻根围分离到70株不同基因型的洋葱伯克氏菌,对这些菌株进行了拮抗植物病原菌的筛选,并对高拮抗菌株进行了潜在致病性和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有46株洋葱伯克氏菌对一种或多种病菌有较高的拮抗活性。在不同的洋葱伯克氏菌基因型内,以基因型Ⅴ内拮抗菌株占的比例最高,对所测5种病原真菌的平均拮抗菌株比率为80.0%,其中部分菌株表现出很强的拮抗活性。筛选出的4株高拮抗菌株对洋葱不具有致病性,同时也未检测到与人体致病相关的BCESM毒力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伯克氏菌 拮抗 致病性 BCESM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菌株洋葱伯克氏菌对草莓果实采后病害控制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范三红 张婧婷 施俊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6-101,106,共7页
采用自然腐烂法和伤口接种法研究生防菌株洋葱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contaminans(简称B-1),在不同发酵时间、处理方式和处理液对草莓果实采后贮藏的影响,并进行该生防菌的大鼠急性经口毒性实验、家兔皮肤及眼刺激性实验和豚鼠皮肤变态反... 采用自然腐烂法和伤口接种法研究生防菌株洋葱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contaminans(简称B-1),在不同发酵时间、处理方式和处理液对草莓果实采后贮藏的影响,并进行该生防菌的大鼠急性经口毒性实验、家兔皮肤及眼刺激性实验和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致敏)实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生防菌B-1发酵培养24 h、采后果实浸泡3 min及稀释5倍的发酵液处理草莓果实,其采后腐烂率分别下降了55.04%、46.74%和39.98%,而且发酵原液、稀释5倍发酵液及菌悬液对草莓果实伤口接种灰霉病抑制率达100%。该生防菌的大鼠急性LD_(50)>5000 mg/kg,皮肤刺激强度和眼刺激积分指数(I.A.O.I)为0,眼刺激平均指数(M.I.O.I)48 h为0,皮肤变态反应(致敏)实验致敏率为0。本研究表明该细菌作为生防菌具有安全性,为该生防菌的生产性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伯克氏菌 草莓 采后病害 抑制率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克氏菌双价转化载体的构建及结构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玉杰 张新建 +3 位作者 杨合同 陈凯 魏艳丽 任艳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75-778,共4页
通过PCR技术分别在已有的几丁质酶基因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前端加入了SD序列,通过酶切、连接将上述两个基因串连,构建了自杀性转座重组质粒,为进一步构建转双价基因生防菌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伯克氏菌 双价基因 自杀性质粒 串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的洋葱伯克氏菌基因型对洋葱的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立新 宋江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7-120,共4页
通过对农田环境和医院的洋葱伯克氏菌基因型在洋葱上的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来源于根围的基因型Ⅲ和基因型Ⅰ的部分菌株,以及来源于医院的基因型Ⅰ和Ⅲ菌株均能使洋葱鳞茎腐烂,表现出与洋葱致病菌LMG1222相似的致病症状,但基因型Ⅴ和Ⅸ... 通过对农田环境和医院的洋葱伯克氏菌基因型在洋葱上的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来源于根围的基因型Ⅲ和基因型Ⅰ的部分菌株,以及来源于医院的基因型Ⅰ和Ⅲ菌株均能使洋葱鳞茎腐烂,表现出与洋葱致病菌LMG1222相似的致病症状,但基因型Ⅴ和Ⅸ没有使洋葱发病。农田和医院环境中均存在对洋葱致病的洋葱伯克氏菌,而且各基因型对洋葱的致病性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伯克氏菌 基因型 洋葱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染色体整合几丁质酶基因提高伯克氏菌生防能力
8
作者 张新建 黄玉杰 +3 位作者 任艳 张广志 周红姿 杨合同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7-54,共8页
为了提高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的生防能力,通过Tn5转座子介导,将其携带的来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几丁质酶基因整合到野生伯克氏菌B418染色体DNA上,获得工程菌株B418-37。对获得的转化子进行Southern杂交和... 为了提高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的生防能力,通过Tn5转座子介导,将其携带的来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几丁质酶基因整合到野生伯克氏菌B418染色体DNA上,获得工程菌株B418-37。对获得的转化子进行Southern杂交和几丁质酶活性检测,结果证实几丁质酶编码基因已整合到伯克氏菌B418-37染色体DNA上并能表达几丁质酶。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几丁质酶基因整合到伯克氏菌染色体中,没有影响野生菌的解磷、解钾、固氮及其在植物根际的定殖能力。平板抑菌试验和温室盆栽试验显示,与野生型相比,该工程菌株对多种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增强,说明几丁质酶在植物病害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上述结果说明通过染色体整合几丁质酶基因是获得多功能生防工程菌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几丁质酶 伯克氏菌 转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葱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contaminans抗菌蛋白分离纯化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9
作者 张婧婷 施俊凤 范三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79-184,共6页
洋葱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contaminans)从杏果实表面分离,实验证明其对果蔬采后多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了进一步揭示其抑菌机理,通过菌体裂解、硫酸铵分级盐析、纤维素DE-52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及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柱层... 洋葱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contaminans)从杏果实表面分离,实验证明其对果蔬采后多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了进一步揭示其抑菌机理,通过菌体裂解、硫酸铵分级盐析、纤维素DE-52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及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柱层析,得到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蛋白。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该蛋白呈单一条带,其分子质量约为17.6kDa。粗提蛋白溶液具有一定热稳定性,在不同pH值条件下稳定,对有机试剂、紫外照射、蛋白酶不敏感。50mg/mL的Tween-80处理粗提液,活性比对照增加了12.5%,对还原剂SDS和二硫苏糖醇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contaminans) 蛋白 分离纯化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条件致病细菌—洋葱伯克氏菌在农业上的研究现状及风险分析
10
作者 方媛 谢关林 +2 位作者 吕火祥 张立新 罗远婵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284-288,共5页
洋葱伯克氏细菌具有生物防治、促进植物生长和降解残留农药等功效,但它又是一种危险的人体条件致病菌。文章综述了以洋葱伯克氏菌为代表的人体条件致病菌特性,以及在农业上的研究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与风险,为该菌在农业上的深入研究及... 洋葱伯克氏细菌具有生物防治、促进植物生长和降解残留农药等功效,但它又是一种危险的人体条件致病菌。文章综述了以洋葱伯克氏菌为代表的人体条件致病菌特性,以及在农业上的研究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与风险,为该菌在农业上的深入研究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伯克氏菌 生防 人体条件致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洋葱伯克氏菌基因型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11
作者 张立新 宋江华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13,17,共3页
利用洋葱伯克氏细菌的悬浮液浸种处理水稻种子,测试水稻根围等来源的不同洋葱伯克氏菌基因型对水稻种子发芽和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4株Bcc菌中,7株细菌使水稻种子的发芽率下降。来源于水稻根围的部分Bcc基因型Ⅲ和Ⅴ菌显著降... 利用洋葱伯克氏细菌的悬浮液浸种处理水稻种子,测试水稻根围等来源的不同洋葱伯克氏菌基因型对水稻种子发芽和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4株Bcc菌中,7株细菌使水稻种子的发芽率下降。来源于水稻根围的部分Bcc基因型Ⅲ和Ⅴ菌显著降低了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抑制了幼苗的生长。同时来源于医院的4株Bcc基因型Ⅰ和Ⅲ菌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也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伯克氏菌 基因型 水稻 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伯克氏菌D54对东南景天吸收富集Cd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亚经 马成仓 +5 位作者 郭军康 韩磊 冯人伟 冯雪敏 曹雲清 王瑞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9-457,共9页
通过水培盆栽试验,利用非损伤微测等技术手段,研究了接种伯克氏菌D54对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HE)和非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NHE)不同组织中Cd、Zn、Fe、Mg和Mn含量、根尖Cd^(2+)动态吸收以及Cd的转移系数的影响。结果发现,HE茎、叶中Cd... 通过水培盆栽试验,利用非损伤微测等技术手段,研究了接种伯克氏菌D54对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HE)和非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NHE)不同组织中Cd、Zn、Fe、Mg和Mn含量、根尖Cd^(2+)动态吸收以及Cd的转移系数的影响。结果发现,HE茎、叶中Cd、Zn含量,茎/根、叶/根Cd的转移系数以及根尖不同部位Cd^(2+)内流速率均显著高于NHE。Cd处理显著增加了HE和NHE根、茎、叶中Fe和Zn的含量,以及茎中Mg的含量;另外,Cd处理显著降低了HE根、茎、叶中Mn的含量,但却显著增加了NHE根和茎中Mn的含量。伯克氏菌D54处理显著降低了HE和NHE茎、叶中Cd、Fe、Mg、Mn和Zn的含量,茎/根、叶/根Cd的转移系数以及根尖不同部位Cd^(2+)的内流速率。这表明HE对Cd的转移和富集能力显著高于NHE,且HE对Cd的超富集能力与根部对Cd的强吸收能力密切相关。Cd处理促进了HE和NHE对Fe、Zn和Mg的富集,抑制了HE对Mn的富集和促进了NHE对Mn的富集,可能与HE超富集Cd和Mn产生竞争有关。伯克氏菌D54能减少HE和NHE对Cd的吸收和富集,同时导致Fe、Mg、Mn和Zn的富集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景天 伯克氏菌 吸收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葱伯克氏菌无细胞培养物的生防及促生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梦晨 尚金楠 +3 位作者 沈瑶 杨晓霞 包崇山 方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9期11696-11698,共3页
为了防止洋葱伯克氏菌在农业环境中对人类的危害,采用离心和过滤的方法获得洋葱伯克氏菌无细胞培养物,并研究其在平板上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和对水稻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洋葱伯克氏菌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其中菌株R... 为了防止洋葱伯克氏菌在农业环境中对人类的危害,采用离心和过滤的方法获得洋葱伯克氏菌无细胞培养物,并研究其在平板上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和对水稻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洋葱伯克氏菌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其中菌株R1、R15、R19、R20、R21、R25、R28的抑菌效果显著,在这7株菌中R15表现出对灰霉菌的强烈抑制作用和对稻瘟菌的较强抑制作用,并且表现出明显的促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伯克氏菌 无细胞培养物 拮抗 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克氏菌对群结腐霉引起的花生果腐病的生防潜力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静 宋新颖 +5 位作者 李莹 何康 郭志青 许曼琳 张霞 迟玉成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60,81,共10页
花生果腐病是一种世界性的花生病害,群结腐霉是其主要致病菌之一,在花生生产过程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生物防治是一种有效的绿色防控手段。为了控制花生果腐病的发生,从健康的花生植株上分离获得39株内生细菌,并筛选出5株对群结腐霉菌具... 花生果腐病是一种世界性的花生病害,群结腐霉是其主要致病菌之一,在花生生产过程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生物防治是一种有效的绿色防控手段。为了控制花生果腐病的发生,从健康的花生植株上分离获得39株内生细菌,并筛选出5株对群结腐霉菌具有明显拮抗活性的菌株。结果表明,基于16S核糖体RNA序列和RecA序列,有5个菌株均被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其中,菌株PRI08对群结腐霉菌菌丝生长显示出较强的拮抗活性。通过温室和田间试验,接种洋葱伯克霍尔德菌PRI08后,再用群结腐霉侵染花生植株,发病率分别降低了29.5%和11.83%。此外,洋葱伯克霍尔德菌PRI08对花生有明显的促生作用,增加主茎高、侧枝长、荚果数量、饱果率和荚果产量,分别为20.44%,19.98%,26.61%,20.36%和21.52%。本研究表明,洋葱伯克霍尔德菌PRI08具有作为花生果腐病生物防治剂和花生生长促进菌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结腐霉 内生 伯克氏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贵州发酵米粉与新玉米中椰毒伯克氏菌的调查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桂兰 许成栋 +2 位作者 赵松华 张莹 陈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1年第1期35-38,共4页
为了解我省发酵食品与新收玉米中椰毒伯克氏菌及米酵菌酸的污染情况 ,对贵州省 9个地区的 10 4份发酵米粉类食品与 1986年新收未入库的 53份玉米样品进行调查。对分离的 3株可疑菌 ,3份可疑食品进行确证试验 ,并对 3起因椰毒伯克氏菌污... 为了解我省发酵食品与新收玉米中椰毒伯克氏菌及米酵菌酸的污染情况 ,对贵州省 9个地区的 10 4份发酵米粉类食品与 1986年新收未入库的 53份玉米样品进行调查。对分离的 3株可疑菌 ,3份可疑食品进行确证试验 ,并对 3起因椰毒伯克氏菌污染食品产生米酵菌酸所致的食物中毒进行调查分析。从中毒样品中检出椰毒伯克氏菌及米酵菌酸 ,经细菌学鉴定、菌株产毒试验、动物毒性试验、中毒样品水浸液的动物毒性试验证实其中毒均系椰毒伯克氏菌污染食品产生米酵菌酸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食品 玉米 椰毒伯克氏菌 米酵 污染调查 贵州 食品卫生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园伯克霍尔德氏菌来源酯合成酶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合成脂肪酸乙酯的分子机制
16
作者 赖鲸慧 杨建平 +5 位作者 代梦琦 曾珊 赵蕾 杨冰艳 黄明泉 徐友强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84-195,共12页
目的:菌株BJQ0011是一株分离自酒曲并且可在水相体系催化合成脂肪酸乙酯的细菌,本文拟深入研究其水相体系合成脂肪酸乙酯的机制。方法:本研究对细菌BJQ001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定位潜在水相体系酯合成酶,通过基因克隆表... 目的:菌株BJQ0011是一株分离自酒曲并且可在水相体系催化合成脂肪酸乙酯的细菌,本文拟深入研究其水相体系合成脂肪酸乙酯的机制。方法:本研究对细菌BJQ001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定位潜在水相体系酯合成酶,通过基因克隆表达技术对潜在水相体系酯合成酶进行功能验证,利用分子对接分析酶催化合成脂肪酸乙酯的分子机制。结果:菌株BJQ0011为花园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anthina),基因JFN94_RS18195编码的酶可在水相体系催化合成丁酸乙酯、戊酸乙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和癸酸乙酯,其中催化辛酸合成辛酸乙酯的效率最高。该酶的潜在催化三联体为Ser111-Asp241-His274,Ala22和Met112位点可能参与氧阴离子洞的形成。结合多配体分子对接结果,总结了酶JFN94_RS18195催化合成脂肪酸乙酯的分子过程。结论:本研究结果为白酒重要风味脂肪酸乙酯的合成提供微生物和酶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合成 脂肪酸乙酯 花园伯克霍尔德 浓香型白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温扩增的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变种3种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志伟 王帅 +5 位作者 蔡杰 聂丹丹 李涛 李红娜 杨艳歌 袁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9-225,共7页
为实现食品中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变种(Burkholderia gladioli pv. cocovenenans)的快速检测,基于体温扩增技术——酶促重组等温扩增(enzymatic recombinase amplification,ERA),并根据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变种bonM... 为实现食品中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变种(Burkholderia gladioli pv. cocovenenans)的快速检测,基于体温扩增技术——酶促重组等温扩增(enzymatic recombinase amplification,ERA),并根据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变种bonM基因序列设计和筛选了ERA检测引物和探针,分别建立ERA显色法、荧光法、试纸条法3种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并评估其特异性和灵敏度,以及在市售样品检测适用性和准确性。结果显示,建立的方法对3株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型菌株均有扩增,其他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以及其他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均无扩增,说明检测方法的特异性良好。3种方法的检出限均为10^(-2)ng/μL,灵敏度较好。采用建立的3种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对15份市售样品进行检测,检出阳性2份,检出率为13.3%。该结果与国标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说明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本研究建立的基于体温扩增技术的显色法、荧光法和试纸条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灵敏度,37℃体温扩增15 min左右即可获取检测结果,且裸眼可视,可为食品中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变种的现场可视化快速筛查提供新型简便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椰毒致病变种 酶促等温扩增技术 可视化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YM12的分离鉴定及其对黄瓜软腐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卫鑫辰 王巧 +5 位作者 石彬 谢学文 石延霞 柴阿丽 李宝聚 李磊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8-1098,共11页
黄瓜软腐病是由巴西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brasiliense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该病害发生严重且难防难控,以筛选具有高效抑菌作用的生防微生物为目的,本研究在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了一株对巴西果胶杆菌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菌株YM12。... 黄瓜软腐病是由巴西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brasiliense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该病害发生严重且难防难控,以筛选具有高效抑菌作用的生防微生物为目的,本研究在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了一株对巴西果胶杆菌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菌株YM12。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及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其为新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nocepacia;抗生素合成基因检测结果表明,菌株YM12具有产生硝吡咯菌素pyrrolnitrin与藤黄绿脓菌素pyoluteorin的能力;其他生防性状分析表明,YM12具有溶磷能力,还可产生蛋白酶及嗜铁素。经抑菌谱分析,菌株YM12能够抑制5种病原细菌及3种病原真菌的生长。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YM12对黄瓜软腐病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效可达62.84%,优于对照药剂春雷霉素。综上,菌株YM12是目前首次报道的对细菌性软腐病具有良好生防效果的新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洋葱伯克霍尔德 黄瓜软腐病 活性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产脂肪酶发酵条件优化及酶学特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白凤麟 赵波 +1 位作者 叶建仁 任嘉红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32-39,共8页
为提高内生生防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发酵产脂肪酶的能力,并确定该菌株脂肪酶的酶学性质,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优化该菌株产脂肪酶的发酵培养条件,初步考察了温度、pH、金属离子和有机溶剂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JK... 为提高内生生防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发酵产脂肪酶的能力,并确定该菌株脂肪酶的酶学性质,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优化该菌株产脂肪酶的发酵培养条件,初步考察了温度、pH、金属离子和有机溶剂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JK-SH007菌株产脂肪酶最优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为:葡萄糖15 g/L,蛋白胨20 g/L,K2HPO42.5 g/L,花生油400μL/50 mL,初始pH 8.0,发酵温度33℃。该脂肪酶反应最适温度为60℃,且在50~60℃条件下具有良好热稳定性;反应最适pH为8.0,在pH 5.0~10.0活性稳定;该脂肪酶对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的耐受性好,具有较高甲醇抗性。研究结果表明,该酶对温度和pH均具有较宽的适应度,具有开发成生物催化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吡咯伯克霍尔德 发酵条件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木伯克霍尔德氏菌DHR18诱导橡胶树抗病性相关防御酶分析
20
作者 罗佑红 赵欣阳 +3 位作者 蔡海滨 孟祥佳 周燚 涂敏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29-2137,共9页
为探究树木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arboris)DHR18诱导橡胶树对胶孢炭疽菌优势种(Colletotrichum siamense)的抗性,以橡胶树苗GT1为材料,检测不同浓度的树木伯克霍尔德氏菌DHR18发酵液处理以及DHR18与胶孢炭疽菌CH-1协同处理下橡... 为探究树木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arboris)DHR18诱导橡胶树对胶孢炭疽菌优势种(Colletotrichum siamense)的抗性,以橡胶树苗GT1为材料,检测不同浓度的树木伯克霍尔德氏菌DHR18发酵液处理以及DHR18与胶孢炭疽菌CH-1协同处理下橡胶树叶片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 ammonialyase,PAL)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5种防御相关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经3个浓度(1×10^(8)、1×10^(7)、1×10^(6) CFU/mL)的DHR18发酵液处理后,橡胶树叶片中CAT、POD、PAL、SOD和PPO活性均高于对照,其中1×107CFU/mL浓度处理的5种防御酶活性最高,防御酶活峰值分别为1 009.14、29 138.67、110.24、902.42、148.00 U/g,分别是对照的2.68倍、3.35倍、1.88倍、3.97倍、4.51倍。树木伯克霍尔德氏菌DHR18与胶孢炭疽菌CH-1协同处理下,先喷施DHR18处理组的5种防御酶活性均高于其他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其CAT、POD、PAL、SOD和PPO活性峰值分别为1 230.85、45 504.67、117.53、1342.17、134.40 U/g,分别是对照的4.56倍、3.10倍、2.04倍、3.28倍、5.98倍;菌株DHR18对胶孢炭疽菌的平板抑制率为71.56%,在橡胶树苗上对胶孢炭疽病预防效果为81.79%,防治效果为44.35%。研究结果表明,树木伯克霍尔德氏菌DHR18可促使橡胶树防御相关酶的活性提高,诱导橡胶树产生系统抗性,诱导抗病性可能是树木伯克霍尔德氏菌DHR18拮抗胶孢炭疽病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克霍尔德 橡胶树 胶孢炭疽 诱导抗病性 防御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