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05——1907年汪精卫梁启超关于种族革命的论战与伯伦知理《国家学》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孙宏云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9-114,共6页
在20世纪初的革命、立宪两派的论战中,汪精卫梁启超关于种族革命的论争与伯伦知理的《国家学》有一定的学理渊源。两人都重视伯伦知理关于民族与国民的学说,并以“民族”与“国民”为基本概念来分析民族不同同为国民的可能后果,作为各... 在20世纪初的革命、立宪两派的论战中,汪精卫梁启超关于种族革命的论争与伯伦知理的《国家学》有一定的学理渊源。两人都重视伯伦知理关于民族与国民的学说,并以“民族”与“国民”为基本概念来分析民族不同同为国民的可能后果,作为各自主张的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族革命 民族 国民 伯伦知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摄取伯伦知理国家有机体论之比较——以加藤弘之与梁启超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晓范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48,152-153,共7页
加藤弘之与梁启超对伯伦知理的国家有机体学说的摄取各有特色。加藤主要吸收的是伯伦知理的国家法人主权学说及其内在隐含的君主主权观念;梁氏主要关注的则是伯氏提出的以实证主义历史研究方法为基础的国家生成、发达、衰亡的基本规律... 加藤弘之与梁启超对伯伦知理的国家有机体学说的摄取各有特色。加藤主要吸收的是伯伦知理的国家法人主权学说及其内在隐含的君主主权观念;梁氏主要关注的则是伯氏提出的以实证主义历史研究方法为基础的国家生成、发达、衰亡的基本规律。二者摄取伯伦知理国家有机体学说的特色反映了中日两国面临的不同问题以及文化传统的基本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藤弘之 梁启超 伯伦知理 国家有机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家学”到“政治学”:清末西方政治学的引入与学术体系转型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昆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5-61,共7页
戊戌维新后,西方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开始逐步系统地传入中国。1899年《清议报》刊载伯伦知理的《国家论》译著可以看作是具有学科意义的西方政治学在中国的最初传播,其所建构的学术体系是以"国家"、"宪法&qu... 戊戌维新后,西方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开始逐步系统地传入中国。1899年《清议报》刊载伯伦知理的《国家论》译著可以看作是具有学科意义的西方政治学在中国的最初传播,其所建构的学术体系是以"国家"、"宪法"为基础,围绕与国家相关的诸问题形成的"国家学"学术框架,这种体系建构与亚里士多德对于政治学的理解是一脉相承的。而在小野塚喜平次《政治学大纲》一书传入中国后,西方政治学的研究视野从理论层面拓展到了公民社会,并形成了广义与狭义的学科体系划分,具有了早期行为主义政治学研究的初步特征。这种变动与调整体现了政治学研究视野的扩展、研究体系的扩大与研究方法的扩充,这同时也是现代美国政治学对于德国政治学的回应与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学 国家学 伯伦知理 小野塚喜平次 学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梁启超的近代国家观 被引量:8
4
作者 张衍前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0-74,共5页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论家。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流亡日本,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启迪,逐渐形成了他特有的近代国家观。本文拟就梁启超的近代国家观作一初步探讨。 一 国家学说,主要涉及国家起源、政治制度、国家主权与个...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论家。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流亡日本,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启迪,逐渐形成了他特有的近代国家观。本文拟就梁启超的近代国家观作一初步探讨。 一 国家学说,主要涉及国家起源、政治制度、国家主权与个人自由的关系、田家职能的划分和国家目的等问题,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已臻成熟,著名政论家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国家观 梁启超 伯伦知理 卢梭 国家主权 国民 社会契约论 开明专制 民约论 大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