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行器控制的伪线性系统方法——第二部分:方法与展望 被引量:12
1
作者 段广仁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39-849,共11页
针对第一部分提出的六类典型飞行器控制问题的共性伪线性系统模型,介绍了二阶伪线性系统的直接参数化设计方法:通过设计伪线性状态反馈控制律,可使闭环系统化为一个具有指定特征结构的二阶线性定常系统,并提供了控制系统设计中的所有自... 针对第一部分提出的六类典型飞行器控制问题的共性伪线性系统模型,介绍了二阶伪线性系统的直接参数化设计方法:通过设计伪线性状态反馈控制律,可使闭环系统化为一个具有指定特征结构的二阶线性定常系统,并提供了控制系统设计中的所有自由度。另外,还以希望的闭环向量结构要求、闭环系统的干扰抑制要求和最小闭环特征值灵敏度要求为例,展示了通过综合优化设计自由度来实现控制系统的多目标设计思想。最后展望了伪线性系统理论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控制 伪线性系统 参数化方法 设计自由度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器控制的伪线性系统方法——第一部分:综述与问题 被引量:11
2
作者 段广仁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3-646,共14页
首先将非线性控制方法归纳成三类:基于李雅普诺夫泛函的设计方法、基于最优控制思想的设计方法和以线性为主导的设计方法,并对此三类方法进行了简略的综述。然后进一步在此类划分的框架下概述了飞行器控制的非线性方法,并引入了伪线性... 首先将非线性控制方法归纳成三类:基于李雅普诺夫泛函的设计方法、基于最优控制思想的设计方法和以线性为主导的设计方法,并对此三类方法进行了简略的综述。然后进一步在此类划分的框架下概述了飞行器控制的非线性方法,并引入了伪线性系统的概念。最后介绍了卫星姿态与轨道控制、飞行器制导与控制中的六类典型飞行器控制问题的二阶伪线性系统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控制 伪线性系统 姿态控制 轨道控制 空间交会与拦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辅助模型和数据滤波的伪线性回归系统参数估计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丁盛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6-238,254,共4页
针对伪线性输出误差回归系统的辨识模型新息信息向量存在不可测变量的问题,首先通过构造一个辅助模型,用辅助模型的输出代替未知中间变量,推导得到的基于辅助模型的递推最小二乘参数估计算法计算量较大,但算法的辨识效果不佳。进一步采... 针对伪线性输出误差回归系统的辨识模型新息信息向量存在不可测变量的问题,首先通过构造一个辅助模型,用辅助模型的输出代替未知中间变量,推导得到的基于辅助模型的递推最小二乘参数估计算法计算量较大,但算法的辨识效果不佳。进一步采用估计的噪声模型对系统观测数据进行滤波,使用滤波后的数据进行参数估计,从而推导提出了基于数据滤波的递推最小二乘参数估计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有效估计伪线性回归线性输出误差系统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估计 最小二乘 伪线性系统 数据滤波 辅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参数系统的多新息辨识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丁锋 郭兰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289-312,共24页
系统有线性和非线性之分.线性系统有统一的描述形式,非线性系统因类别无数,不可能有统一描述.线性参数系统是一类特殊的非线性系统,它在参数空间上呈现线性特征,介于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之间.针对伪线性参数系统,讨论了基于辅助模型的... 系统有线性和非线性之分.线性系统有统一的描述形式,非线性系统因类别无数,不可能有统一描述.线性参数系统是一类特殊的非线性系统,它在参数空间上呈现线性特征,介于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之间.针对伪线性参数系统,讨论了基于辅助模型的多新息辨识方法、基于滤波的辅助模型多新息辨识方法、基于模型分解的辅助模型多新息辨识方法、基于滤波的分解多新息辨识方法,并给出了几个典型辨识算法的计算量、计算步骤和流程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估计 递推辨识 梯度搜索 最小二乘 滤波 分解 辅助模型辨识思想 多新息辨识理论 递阶辨识原理 线性回归模型 伪线性系统 线性参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液伺服系统的非线性控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彬 易孟林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84-1089,共6页
针对电液伺服系统非线性、参数时变的特点,为提高系统的性能,首先讨论了系统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利用逆系统解耦控制方法,将非线性系统转化成伪线性系统,进行线性控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模糊PID自适应非线性控制设计方案,与逆系统控... 针对电液伺服系统非线性、参数时变的特点,为提高系统的性能,首先讨论了系统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利用逆系统解耦控制方法,将非线性系统转化成伪线性系统,进行线性控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模糊PID自适应非线性控制设计方案,与逆系统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模糊PID控制,在系统参数变化、外界扰动的影响下,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和动态鲁棒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伺服系统 伪线性系统 模糊PID自适应非线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鲁棒动态逆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孙晓旭 单家元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45,共5页
动态逆控制方法对于模型精确性要求很高,在系统模型参数摄动较大的情况下,动态逆控制并不能保证系统的鲁棒性,甚至有可能使得控制系统不稳定。采用鲁棒控制理论对动态逆设计方法进行完善。为了改善动态逆控制性能,采取双回路的控制策略... 动态逆控制方法对于模型精确性要求很高,在系统模型参数摄动较大的情况下,动态逆控制并不能保证系统的鲁棒性,甚至有可能使得控制系统不稳定。采用鲁棒控制理论对动态逆设计方法进行完善。为了改善动态逆控制性能,采取双回路的控制策略。内环为动态逆控制,对复合得到的伪线性系统定量进行分析,得到数学模型并给出其参数不确定性的范围;外环采用包含了混合灵敏度和模型匹配方法的双自由度鲁棒回路整形完成系统的综合,并将其转换为标准的H∞问题进行求解,分别设计了3个通道的鲁棒控制器,从而增强动态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 动态逆 伪线性系统 回路整形 鲁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一潮流控制器逆系统方法控制策略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奔 黄崇鑫 +1 位作者 李泰 邓家泽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1-556,共6页
统一潮流控制器在同步旋转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反映出统一潮流控制器是一个强耦合的、非线性的系统.为解决对这个强耦合、非线性系统直接设计控制器的困难,采用逆系统方法,将原系统线性化且解耦,构造出一个伪线性系统.然后,运用变结... 统一潮流控制器在同步旋转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反映出统一潮流控制器是一个强耦合的、非线性的系统.为解决对这个强耦合、非线性系统直接设计控制器的困难,采用逆系统方法,将原系统线性化且解耦,构造出一个伪线性系统.然后,运用变结构控制,针对构造出的这个伪线性系统,设计该系统的控制策略以实现对统一潮流控制器综合控制.最后,通过建立仿真试验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的结果验证了文中提出的这种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潮流控制器 系统方法 变结构控制 伪线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无源网络供电的VSC-HVDC系统的新型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17
8
作者 包宗贤 邹超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22-27,共6页
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采用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的暂态数学模型,提出一种向无源网络供电的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新型控制策略。基于状态反馈线性化的逆系统方法,推导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逆系统模型,构造出伪线性系统,实现了... 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采用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的暂态数学模型,提出一种向无源网络供电的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新型控制策略。基于状态反馈线性化的逆系统方法,推导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逆系统模型,构造出伪线性系统,实现了对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解耦,最后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对该伪线性系统进行综合,设计出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并对于反馈线性化中重要的隐动态问题进行了讨论,保证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模变结构控制 电压型高压直流输电 系统理论 伪线性系统 隐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舵机电液伺服系统逆控制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彬 刘阁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00-205,共6页
针对舵机电液伺服系统非线性、参数时变的特点,以及经典控制方法很难满足系统的性能要求,提出采用逆系统解耦控制方式,通过数学建模和线性控制器的设计,得到系统的动态性能参数。阶跃输入和正弦输入实验测试表明,逆系统解耦控制方法可... 针对舵机电液伺服系统非线性、参数时变的特点,以及经典控制方法很难满足系统的性能要求,提出采用逆系统解耦控制方式,通过数学建模和线性控制器的设计,得到系统的动态性能参数。阶跃输入和正弦输入实验测试表明,逆系统解耦控制方法可使得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更强的鲁棒性、抗干扰性和良好的跟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舵机电液伺服系统 伪线性系统 系统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α阶逆的大时滞非线性动态矩阵控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华 黄鲁江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1-704,共4页
针对一类大时滞非线性系统,提出了基于α阶逆的动态矩阵控制新方法。该方法采用BP神经网络辨识逼近原非线性系统的α阶逆系统,并与原系统串联复合组成伪线性系统;采用基于线性系统的动态矩阵预测控制方法设计系统附加控制器。在系统存... 针对一类大时滞非线性系统,提出了基于α阶逆的动态矩阵控制新方法。该方法采用BP神经网络辨识逼近原非线性系统的α阶逆系统,并与原系统串联复合组成伪线性系统;采用基于线性系统的动态矩阵预测控制方法设计系统附加控制器。在系统存在建模误差、存在扰动和模型参数发生较大变化等情况下,采用该控制方法依然具有很好的动、静态性能和很强的鲁棒性。给出了详细的设计原理和步骤,并通过大量的仿真分析与已有的大时滞非线性系统内模控制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内模控制依赖于系统模型,当模型出现严重失配的情况下,系统性能变坏,而采用提出的方法则不依赖系统精确的数学模型,计算量小,简化了非线性系统的设计;研究与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时滞非线性系统 Α阶逆系统 BP神经网络 动态矩阵控制 伪线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位置伺服系统逆模型控制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奎生 任印美 +3 位作者 涂福泉 周文娟 熊承乾 王文娟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5-47,共3页
运用逆模型算法控制新型驱动式阀控缸位置伺服系统,将系统线性化成伪线性系统,利用状态反馈和极点配置方法设计线性系统控制器,实现对系统的控制;并与传统的PID控制方案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采用逆系统控制方法的控制效果较传统PID... 运用逆模型算法控制新型驱动式阀控缸位置伺服系统,将系统线性化成伪线性系统,利用状态反馈和极点配置方法设计线性系统控制器,实现对系统的控制;并与传统的PID控制方案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采用逆系统控制方法的控制效果较传统PID控制方法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伺服系统 系统 伪线性系统 极点配置 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系统在电液伺服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晓辉 徐本洲 聂伯勋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0-43,共4页
讨论采用逆系统方法将电液伺服系统这一非线性系统转化成为伪线性系统的可能性,进而运用线性控制理论中的准则设计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用这种控制策略可以在大负载作用力下很好地跟踪目标信号,克服线性化分析方法的缺陷。
关键词 系统 电液伺服系统 线性 伪线性系统 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块机构下高旋弹头的逆系统设计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永博 郭治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0-194,199,共6页
建立了滑块机构下高旋弹的姿态方程,采用逆系统方法对非线性模型进行了解耦控制研究,得到了完整的状态方程,分析了基于逆系统理论解耦的可行性,推导出状态反馈后的a阶伪线性系统和内环控制算法,而后用极点配置原理设计了外环PID(Proport... 建立了滑块机构下高旋弹的姿态方程,采用逆系统方法对非线性模型进行了解耦控制研究,得到了完整的状态方程,分析了基于逆系统理论解耦的可行性,推导出状态反馈后的a阶伪线性系统和内环控制算法,而后用极点配置原理设计了外环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控制律,形成了完整的闭环控制结构,最后的仿真表明:滑块机构和逆系统方法对高旋弹的姿态控制是有效的,且PID控制律的引入使得此方法更易于工程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旋弹 滑块机构 系统方法 解耦控制 伪线性系统 PID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SVM/PID复合逆系统的预测控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伟利 范玉刚 +2 位作者 吴建德 王晓东 黄国勇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39-241,245,共4页
为了提高预测控制算法的控制性能,提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PID复合逆系统的预测控制算法。该算法在PID控制的基础上,利用LS-SVM离线建立被控对象的非线性逆模型作为前馈控制器,形成直接逆控制,其克服了逆系统方法鲁棒... 为了提高预测控制算法的控制性能,提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PID复合逆系统的预测控制算法。该算法在PID控制的基础上,利用LS-SVM离线建立被控对象的非线性逆模型作为前馈控制器,形成直接逆控制,其克服了逆系统方法鲁棒性不强的缺陷,并与原系统串联构成一个伪线性系统;然后,结合预测控制算法实现系统的预测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跟踪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PID 逆控制 伪线性系统 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调制的多用户检测
15
作者 陈亮 武广维 傅海阳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2期82-85,共4页
首先介绍了非线性调制信号的多用户检测模型和伪线性系统模型。然后介绍了ML(MaximumLikelihood)检测方法,其性能最佳,但计算量大,故文中又介绍了3种次最佳检测方法,其计算量小,但性能接近最佳检测器。
关键词 线性调制 多用户检测 伪线性系统 最佳检测器 CD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新型控制策略仿真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黄崇鑫 王奔 +1 位作者 邹超 鲍鹏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55,70,共5页
三相三线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APF)能够实时地补偿谐波电流和无功电流。控制器作为APF的核心部件,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APF的补偿效果。而影响控制器动态性能的关键因素是控制算法。考虑到APF的数学模型在dq坐标系下,是一个非线性耦合... 三相三线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APF)能够实时地补偿谐波电流和无功电流。控制器作为APF的核心部件,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APF的补偿效果。而影响控制器动态性能的关键因素是控制算法。考虑到APF的数学模型在dq坐标系下,是一个非线性耦合系统,首先采用逆系统方法将原系统线性化解耦,构造出伪线性系统。然后,再运用变结构控制,设计出这个伪线性系统的变结构控制律。最后,建立了APF的仿真模型对其进行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此控制策略设计出APF的控制器能使有源滤波器具备良好的补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电力滤波器 系统方法 变结构控制 伪线性系统 谐波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的变结构控制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鲍鹏 王奔 +1 位作者 黄崇鑫 李泰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20,共5页
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UPQC)是串联有源电力滤波器和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结合,集成了二者的优点,可以同时补偿电压谐波和电流谐波。控制是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的核心,控制结果要求负载电压为正弦电压,电网输入电流为正弦电流。提出一种新... 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UPQC)是串联有源电力滤波器和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结合,集成了二者的优点,可以同时补偿电压谐波和电流谐波。控制是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的核心,控制结果要求负载电压为正弦电压,电网输入电流为正弦电流。提出一种新的控制方法,对UPQC串联侧和并联侧同时进行参考值计算和开关器件控制,使电压补偿和电流补偿同步协调工作。考虑到UPQC的数学模型在dq坐标系下,是一个非线性耦合系统,首先采用逆系统方法将原系统线性化解耦,构造出伪线性系统。然后,再运用变结构控制理论,设计出这个伪线性系统的变结构控制律。最后,建立了UPQC的MATLAB仿真模型对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 有源电力滤波器 谐波 dq标系 线性耦合系统 系统 伪线性系统 变结构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神经网络内模控制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建平 米晓东 +1 位作者 白俊峰 田涛 《现代电力》 2009年第1期77-82,共6页
使用小波神经网络分别逼近对象模型和逆模型,并对原非线性系统及其逆模型组成的伪线性系统采用内模控制理论,基于逆系统方法进行控制。当系统的建模误差满足线性增长条件时,分析了小波神经网络内模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和稳定性,当系统的建... 使用小波神经网络分别逼近对象模型和逆模型,并对原非线性系统及其逆模型组成的伪线性系统采用内模控制理论,基于逆系统方法进行控制。当系统的建模误差满足线性增长条件时,分析了小波神经网络内模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和稳定性,当系统的建模误差不满足线性增长条件时,应用波波夫超稳定性理论分析了系统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小波神经网络内模控制系统是处理非线性问题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模控制 系统 小波神经网络 线性 伪线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coupling control and zero dynamics stabilization for shunt hybrid active power filter
19
作者 鲁伟 李春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5期1946-1955,共10页
An inverse system method based optimal control strategy was proposed for the shunt hybrid active power filter (SHAPF) to enhance its harmonic elimination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inverse system method, the d-axis a... An inverse system method based optimal control strategy was proposed for the shunt hybrid active power filter (SHAPF) to enhance its harmonic elimination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inverse system method, the d-axis and q-axis current dynamics of the SHAPF system were decoupled and linearized into two pseudolinear subsystems. Then, an optimal feedback controUer was designed for the pseudolinear system, and the stability condition of the resulting zero dynamics was presented. Under the control strategy, the current dynamics can asymptotically converge to their reference states and the zero dynamics can be bounde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is robust against load variations and system parameter mismatches, its steady-state performanc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linear control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MONICS hybrid active power filter inverse system method optimal control zero dynam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