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基层政治在人格伦理结构下的运作 被引量:1
1
作者 戴长征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2,共4页
当代中国基层政治中的行政制、身份制、单位制等制度化安排使得传统中国的人格伦理价值以新集体主义的形式得到实现,形成了当代中国基层政治中独特的人格伦理结构。这种结构是基层行动者们不能摆脱并赖以展开活动、进行政治运作的基本... 当代中国基层政治中的行政制、身份制、单位制等制度化安排使得传统中国的人格伦理价值以新集体主义的形式得到实现,形成了当代中国基层政治中独特的人格伦理结构。这种结构是基层行动者们不能摆脱并赖以展开活动、进行政治运作的基本框架。本文探讨了这一结构的形成、特点、作用等,并对当代中国基层政治在这一结构下的运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政治 人格伦理结构 制度化安排 政治运作 基层行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理结构化:算法风险治理的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旺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1-128,共8页
算法风险触及、引发、衍生了诸多社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算法风险治理的伦理结构化进路,主要是指通过建构算法设计、开发和使用的伦理原则制度,确定相对稳定的伦理框架和逻辑体系,形成合理可靠的伦理关系结构,从而... 算法风险触及、引发、衍生了诸多社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算法风险治理的伦理结构化进路,主要是指通过建构算法设计、开发和使用的伦理原则制度,确定相对稳定的伦理框架和逻辑体系,形成合理可靠的伦理关系结构,从而确保算法符合道德伦理要求。伦理结构化的表达与呈现方式对提升算法治理能力十分重要,是推进算法风险治理的重要范式,有助于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全面实施和执行算法的道德规范,推动算法的伦理建设进程。算法风险伦理治理结构化的实施路径包括:建构算法风险伦理评估模型与审查体系;提升算法的伦理信任阈值与制定评估指标;设立算法风险伦理问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算法风险 伦理结构 伦理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日常生活伦理结构
3
作者 鲁芳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6-101,共6页
日常生活伦理结构是日常生活伦理价值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日常生活伦理秩序得以存在和维系的诸要素的组成方式和总体格局,其构成要素有:伦理组织、伦理关系、伦理规范、伦理权威。人工智能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将会带来日常生活伦理... 日常生活伦理结构是日常生活伦理价值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日常生活伦理秩序得以存在和维系的诸要素的组成方式和总体格局,其构成要素有:伦理组织、伦理关系、伦理规范、伦理权威。人工智能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将会带来日常生活伦理结构的巨大变化:日常生活伦理组织日趋个体化,组织化程度减弱;日常生活伦理关系逐渐走向消隐,人与人的关系隐匿于物与物的关系之后,人工智能体成为日常生活伦理关系的主体;人工智能体应当遵守的伦理规范以及人对待人工智能体应当遵守的伦理规范成为日常生活伦理规范的新内容;日常生活伦理问题的技术化亟须日常生活伦理权威专业化和团队化。日常生活伦理结构的变化客观上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日常生活伦理治理面对的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日常生活 伦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公共管理伦理的逻辑结构:一个总体性学理分析架构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升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3-30,共8页
根据伦理学的一般分类,结合中国公共管理伦理的内在特质,可将新时代中国特色公共管理伦理的逻辑结构抽象为三个主要维度。一是作为公共管理规范伦理体系之底层逻辑的“基础—引领型”伦理,主要包含人民性伦理、效能助推型伦理、改革进... 根据伦理学的一般分类,结合中国公共管理伦理的内在特质,可将新时代中国特色公共管理伦理的逻辑结构抽象为三个主要维度。一是作为公共管理规范伦理体系之底层逻辑的“基础—引领型”伦理,主要包含人民性伦理、效能助推型伦理、改革进取型伦理等内容;二是作为公共管理伦理之具体规范体系的“公共—应然型”伦理,主要包含“公利—获得感型”责任伦理,多元、体系化的交往伦理,“全面”“从严”式的廉洁伦理等维度;三是作为公共管理伦理之主体要求的“主体—美德型”德性伦理,主要包含动力供给型德性伦理、方向规范型德性伦理、人格形塑型德性伦理等构件。新时代公共管理伦理内生于党的伦理指引,也与时代的善观念及价值需求密不可分,其通过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之间的系统互动,为中国公共管理效能的生成提供了有效的伦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公共管理伦理 伦理结构 人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伦理学视域下的道德客体与道德主体
5
作者 甘绍平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8,共13页
作为现代社会的产物,应用伦理学反映同时也深化了现代伦理学运作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从道德价值的角度来看,从道德行为的作用对象或服务客体来看,现代社会更重视个体的地位,权利、自由、尊严、隐私都是以个体为承载单位,故道德以个体... 作为现代社会的产物,应用伦理学反映同时也深化了现代伦理学运作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从道德价值的角度来看,从道德行为的作用对象或服务客体来看,现代社会更重视个体的地位,权利、自由、尊严、隐私都是以个体为承载单位,故道德以个体为价值归宿,以维护个体利益、固有权利为存在目的。尊重和维护个体尊严与自由自主的权益,不仅构成现代文明的价值基石,而且也为个体、团体以及整体行为在一个民主社会确立了根本性的方位导向与理念遵循。二是从道德功能的角度来看,从道德行为的执行者或作用主体来看,现代社会更重视整体与机制的力量。在现代社会,道德要求的实现不能指望个体行为动机与单独的活动,而是要依靠社会中不同层级的集体、企业、组织、机构、国家乃至国家联盟这样一些具有力度的整体性的行为主体的有效作为。同时,伦理道德的普遍规范性要求要渗透到全社会的制度框架中才能发挥制约所有的人的行为的巨大作用。总之,应用伦理学所涉及的不是特定情形下的个体行为,而是关涉总体的道德活动,即团体的、公共的集体行为方式以及系统结构的伦理设计、制度规则的道德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伦理 个体价值 道德客体 道德主体 团体行为 结构伦理 秩序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恋情与谐趣——伦理三角结构的奥秘
6
作者 金马 《社会》 1987年第2期24-25,共2页
恋情,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级精神现象。从情人之恋到配偶之恋,从母女之恋到父子之恋……,象爱的彩虹,似情的云霓,美化着人间,温暖着世界。恋情,导演着家庭的喜剧,也不时酿造着家庭的悲剧,她象一位俏皮的仙子,既喜欢播撒爱的种子,又时常... 恋情,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级精神现象。从情人之恋到配偶之恋,从母女之恋到父子之恋……,象爱的彩虹,似情的云霓,美化着人间,温暖着世界。恋情,导演着家庭的喜剧,也不时酿造着家庭的悲剧,她象一位俏皮的仙子,既喜欢播撒爱的种子,又时常甩下妒嫉的迷雾。她尤其爱拨弄那些自奉为家庭的“理所当然的情感中心”者,使他们的“痴而且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结构 家庭伦理 三角结构 恋情 主体 情感基础 精神现象 幸福观 生育制度 酿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是美德伦理学吗——兼谈当代伦理学理论的结构
7
作者 赵永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9-43,共5页
美德伦理学是一个当代伦理学概念,它具有当代伦理学的结构。在强意义的"现代假设"(modern as-sumption)下,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不是美德伦理学,在弱意义的现代假设下,它可以是美德伦理学。依据当代伦理学结构来考察古代伦理学是... 美德伦理学是一个当代伦理学概念,它具有当代伦理学的结构。在强意义的"现代假设"(modern as-sumption)下,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不是美德伦理学,在弱意义的现代假设下,它可以是美德伦理学。依据当代伦理学结构来考察古代伦理学是不合理的。当代伦理学结构导致了伦理学理论之间的对立。当代伦理学理论应当互补和融合,以实现在解释道德生活方面的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伦理 美德伦理 现代假设 伦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理启蒙:思想转型中的超越与守望——读徐嘉教授《中国近现代伦理启蒙》
8
作者 胡芮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岁月之井,深不可测”,面对深邃的历史之井,伦理思想史的研究不仅是一种过往道德事件的呈现或者记录。而且指向了人类存在的伦理结构本身。这意味着,伦理思想史本质上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在此过程之中,人类的存在结构与其历史性格... “岁月之井,深不可测”,面对深邃的历史之井,伦理思想史的研究不仅是一种过往道德事件的呈现或者记录。而且指向了人类存在的伦理结构本身。这意味着,伦理思想史本质上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在此过程之中,人类的存在结构与其历史性格逐渐被发现,人类的精神世界不断被拓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徐嘉教授的新作《中国近现代伦理启蒙》(2015)一书,以中国近现代思潮为研究视域,就中国近现代思想转型中具有启蒙意义的伦理思想之产生、发展过程进行了深入阐释。从伦理史的研究角度出发,徐嘉教授创造性地提出了“伦理启蒙”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解释近现代思想转型的重要理论工具,为探讨近现代中国思想转型提供了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现代伦理 思想转型 教授 伦理思想史 中国近现代 人类存在 伦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的完美人格观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忠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12-18,共7页
中国古代思想巨人孔子不仅创立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基础的仁学体系,而且也塑造了这个体系的物质载体——君子这一完美人格。并且几千年来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和追求的目标,对象化于整个民族之中,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心理基因和重要民族特... 中国古代思想巨人孔子不仅创立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基础的仁学体系,而且也塑造了这个体系的物质载体——君子这一完美人格。并且几千年来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和追求的目标,对象化于整个民族之中,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心理基因和重要民族特征,在历史和现实的舞台上发挥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揭示这个完美人格观的结构、特征及其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价值尺度 中国传统文化 君子人格 伦理结构 中华民族 思想巨人 行为准则 完美人格 宗法等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教育与跨世纪人才培养
10
作者 马兰芝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5期95-97,共3页
审美教育与跨世纪人才培养马兰芝跨世纪人材的基本特征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协调和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使人的生存发展的正向功能得到开掘,为人的自觉意识、情感方式的革新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然而,不必讳言,市场经济... 审美教育与跨世纪人才培养马兰芝跨世纪人材的基本特征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协调和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使人的生存发展的正向功能得到开掘,为人的自觉意识、情感方式的革新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然而,不必讳言,市场经济发展的负向功能也为人的生存创造了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教育 认知结构 受教育者 伦理结构 黑格尔 跨世纪人才培养 跨世纪人材 审美境界 自由意志 大脑两半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