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正的宗教就是真正的人道——施韦泽论基督教的伦理本质
1
作者 陈泽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3,共6页
作为20世纪的国际性道德榜样,施韦泽深刻地论证了基督教的伦理本质,强调耶稣提出了爱的行动伦理、倡导紧密地把宗教和人道结合起来、认为伦理的宗教是最高的宗教。对于中国研究者来说,了解施韦泽对基督教伦理本质的论证,不仅有助于我们... 作为20世纪的国际性道德榜样,施韦泽深刻地论证了基督教的伦理本质,强调耶稣提出了爱的行动伦理、倡导紧密地把宗教和人道结合起来、认为伦理的宗教是最高的宗教。对于中国研究者来说,了解施韦泽对基督教伦理本质的论证,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基督教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我们深化对世界主要宗教和中国思想伦理本质的理解,具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韦泽 基督教 伦理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婚姻关系的伦理本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一兵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2-65,共4页
关键词 婚姻关系 婚姻道德 婚姻伦理 伦理关系 伦理学意义 伦理准则 婚姻家庭 伦理本质 幸福主义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宪法的内在伦理本质和实现机制分析
3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35-235,共1页
杨素云撰文《宪法的伦理分析》指出,宪法产生于近现代国家调整人的个体性与国家的实体性、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的矛盾运动的过程之中,其根本伦理价值目标和内在普遍本质是保障和实现人权。权利的实现和权力的运行应当体现人权和人民主... 杨素云撰文《宪法的伦理分析》指出,宪法产生于近现代国家调整人的个体性与国家的实体性、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的矛盾运动的过程之中,其根本伦理价值目标和内在普遍本质是保障和实现人权。权利的实现和权力的运行应当体现人权和人民主权的基本要求,协调和解决好权力与权利、权利和义务、职权和职责之间的关系,通过建构宪法内在的伦理体系以克服这些矛盾,使之能够彰显人类宪政文明的神圣性与尊严感,由此获得人民对宪法的内在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本质 宪法 机制分析 国家调整 矛盾运动 普遍利益 人民主权 伦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归文化的伦理本质——“诚”与“真”
4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41-241,共1页
袁祖社撰文《文化的伦理本质与现代德性生活的价值真理——公共生活中“诚”与“真”品质的回归》指出,浸淫于现代性文化中的“市场社会”,历来存在一种将“私性欲望”合理化、正当化甚至神圣化的疏离性机制。道德自我持续的任性放逐... 袁祖社撰文《文化的伦理本质与现代德性生活的价值真理——公共生活中“诚”与“真”品质的回归》指出,浸淫于现代性文化中的“市场社会”,历来存在一种将“私性欲望”合理化、正当化甚至神圣化的疏离性机制。道德自我持续的任性放逐和自甘边缘化,导致“意义”和“价值”的深度分离,造成一种愈来愈严重的“匿名化”和“非人格化”生存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文化 伦理本质 “真” “诚” 回归 价值真理 公共生活 德性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动画伦理的超越性本质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晨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45,共12页
动画是应用艺术、科技等多元媒介创造出的展示现实、超越现实的文艺形式和制作技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它描述人类社会现实,具有社会伦理意识;从超现实角度来看,它融合并超越其他文艺符号,在创造视野冲击的同时,表达无限。因此,动画可... 动画是应用艺术、科技等多元媒介创造出的展示现实、超越现实的文艺形式和制作技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它描述人类社会现实,具有社会伦理意识;从超现实角度来看,它融合并超越其他文艺符号,在创造视野冲击的同时,表达无限。因此,动画可以凸显个体伦理诉求,建构出超越社会伦理的内涵,即动画伦理的超越性本质。其内容在形式、内涵和方法三个层面上分别为"现代神话""娱乐启蒙"和"跨界移情"。在动画艺术顺应世界潮流谋求多方位发展且不断创新的当下,研究动画伦理本质是推动动画发展、建构动画伦理理论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伦理本质 超越性 现代神话 娱乐启蒙 跨界移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心、善举、善功三者统一——论中国传统慈善伦理文化 被引量:15
6
作者 朱贻庭 段江波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27,共7页
建设慈善伦理是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保证。在中国传统语境中,慈善包括不忍人之心的道德意识、不求回报的道德品性及扶贫济困的道德行为和效果,是善心、善举、善功的三者统一,构成了完整的慈善概念。而建立在传统慈善概念上的"慈善伦... 建设慈善伦理是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保证。在中国传统语境中,慈善包括不忍人之心的道德意识、不求回报的道德品性及扶贫济困的道德行为和效果,是善心、善举、善功的三者统一,构成了完整的慈善概念。而建立在传统慈善概念上的"慈善伦理",以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为最高目的,体现了慈善伦理的崇高性和人文本质;在伦理学理论类型上,慈善伦理是对德性论—道义论—功利论的超越,是德性、道义、功效的三者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 善心 善举 善功 慈善形式 慈善伦理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高校学生评教的伦理困境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13
7
作者 周统建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0-103,共4页
当高校教学本真性精神被行政权力遮蔽,教育管理部门淡化、忽略甚至漠视"教"与"学"相互占有又共同成长的伦理本质,师生被整齐划一的标准"摆置"在评教系统的两极时,学生评教就走入"教""学&q... 当高校教学本真性精神被行政权力遮蔽,教育管理部门淡化、忽略甚至漠视"教"与"学"相互占有又共同成长的伦理本质,师生被整齐划一的标准"摆置"在评教系统的两极时,学生评教就走入"教""学""评"的伦理困境,它现实地表现为师生伦理价值被制度性怀疑、学生评价行为的模糊性和主观任性以及学校教育管理部门的单向管理—技术思维导向。为破解困境,寻求将治理理念纳入当前学生评教的现实策略,即在评教理念上,转变学生评教的单向管理—技术思维为互向治理—教育思维;在评教具体的实施中,构建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制度框架,创造教师"善教"与学生"乐学"的制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评教 伦理困境 治理 教育善 “教”与“学”的伦理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生产—消费的伦理观——读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爱华 沈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2,共4页
马克思从生产与消费的内在关系之中探索和揭示了其中蕴涵的生产主体与消费主体内在利益的相关性 ,进而使我们对生产—消费伦理本质的理解有了一个全新的视域 :生产直接也是消费 ,其中既有主体的方面 ,又有客体的方面 ;消费直接也是生产 ... 马克思从生产与消费的内在关系之中探索和揭示了其中蕴涵的生产主体与消费主体内在利益的相关性 ,进而使我们对生产—消费伦理本质的理解有了一个全新的视域 :生产直接也是消费 ,其中既有主体的方面 ,又有客体的方面 ;消费直接也是生产 ,因为人需要通过吃喝这一种消费形式生产自己的身体。生产与消费的每一方直接是它的对方 ,因而 ,同时在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媒介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 消费 伦理本质 伦理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红楼梦》的文学伦理学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管先恒 《江淮论坛》 CSSCI 2014年第2期183-186,192,共5页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艺术代表的《红楼梦》在文学伦理学研究方面有巨大价值,其文本在伦理选择、伦理禁忌及伦理环境等方面都呈现出深刻的伦理意义。曹雪芹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的伦理责任和伦理倾向等也可以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观照下得...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艺术代表的《红楼梦》在文学伦理学研究方面有巨大价值,其文本在伦理选择、伦理禁忌及伦理环境等方面都呈现出深刻的伦理意义。曹雪芹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的伦理责任和伦理倾向等也可以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观照下得到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 《红楼梦》 伦理本质 伦理责任 伦理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交往的伦理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肖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22-227,共6页
本文首先批判性地回顾了信息论、信息哲学以及信息伦理学的发展,并在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等三个层次探究了信息的本质及其伦理意蕴,随后分析了信息构成基本要素,建立了人类信息致知模式,并通过对信息致知模式的分析揭示出人类信息交... 本文首先批判性地回顾了信息论、信息哲学以及信息伦理学的发展,并在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等三个层次探究了信息的本质及其伦理意蕴,随后分析了信息构成基本要素,建立了人类信息致知模式,并通过对信息致知模式的分析揭示出人类信息交往活动的利益先占性特征,最后在此分析基础之上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信息虚假、信息私用、信息操纵等信息交往活动中的异化现象进行了信息交往的伦理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 伦理本质 利益先占性 信息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医学的“生生”伦理指向及医患共同体建构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尚诚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3-16,共4页
叙事医学是医学上一个新的“临床架构”,不仅朝向医学伦理本质而回归,更是直接命中了“生生”这一人类社会的最高伦理旨趣。这一旨趣从生命伦理学的角度为现代医患关系摆脱现有困窘并建构起正确的关系开阔了思路,将导向医患(生命)共同... 叙事医学是医学上一个新的“临床架构”,不仅朝向医学伦理本质而回归,更是直接命中了“生生”这一人类社会的最高伦理旨趣。这一旨趣从生命伦理学的角度为现代医患关系摆脱现有困窘并建构起正确的关系开阔了思路,将导向医患(生命)共同体的建构。基于“生生”意蕴,叙事医学视域下的医患共同体建构应当同时持有四个向度:作为利益共同体的“双赢”向度,作为情感共同体的“共情”向度,作为知识共同体的“同理”向度,作为伦理共同体的“共生”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医学 伦理本质 医患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属法在民法典定位中的价值取向难题之破解与对策 被引量:16
12
作者 曹贤信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43,140,共9页
亲属法是否成为民法典的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亲属法的价值取向。无论是"回归论"还是"独立论",二者都未能从实质问题即价值取向问题加以破解。亲属法的价值取向在于实现个体幸福与家庭和谐,但这种伦理本质... 亲属法是否成为民法典的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亲属法的价值取向。无论是"回归论"还是"独立论",二者都未能从实质问题即价值取向问题加以破解。亲属法的价值取向在于实现个体幸福与家庭和谐,但这种伦理本质的定位并不会影响其"回归民法"。亲属法应在个体主义上注重个体幸福,以优化对民法典的共性;在整体主义上注重家庭和谐,以实现对民法典的个性。亲属法在价值取向上与民法典实现融通的交汇点就是亲属法的"以个人权利为基础的家庭本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判断 价值取向 伦理本质 个体主义 整体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诚信建设要走好“自律”“他律”两步棋 被引量:6
13
作者 袁晓琳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6期86-87,共2页
网络诚信的伦理本质要求网络空间中的参与者,必须真正做到自主的道德自律,与此同时,也要对其道德行为加以有效的他律规范,让二者相互配合,双管齐下,才能够真正实现个体在网络社会中的诚信自觉。
关键词 虚拟社会 网络诚信 伦理本质 建设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