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教育技术工具与生活世界的关联及其伦理旨趣——基于芬伯格工具化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务农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39,共9页
自胡塞尔把"科学世界"从"生活世界"中分置出来并将两者对立,技术工具作为科学的构造物便被当作异化生活世界的力量,这使得教育技术工具的应用被认为会剔除教育世界原本丰富的意义和多元的价值。芬伯格的工具化理论... 自胡塞尔把"科学世界"从"生活世界"中分置出来并将两者对立,技术工具作为科学的构造物便被当作异化生活世界的力量,这使得教育技术工具的应用被认为会剔除教育世界原本丰富的意义和多元的价值。芬伯格的工具化理论却提出,技术工具并非纯粹的科学构造物而是生活世界塑造的结果,技术合理性和社会合理性共同决定着技术工具实践的最终样态,由此可见,教育技术工具对教育世界的不利影响并非必然。以工具化理论的视角看来,可以通过对生活世界中教育问题的分析,讨论教育技术工具实践所面临的社会文化困境,进而为教育技术工具的合理运用构建相应的伦理原则:就伦理起点层面而言,教育技术工具是"因变量"而非"自变量",因而成就了教育技术工具的乐观主义;就伦理中介层面而言,价值中介在教育技术工具实践的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因而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技术应用主体的创造性空间;就伦理实现层面而言,教育技术工具作用的发挥需接受生活世界意义结构的筛选,因而也不应对技术变革教学抱过高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工具 生活世界 伦理旨趣 工具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共同价值建设的伦理旨趣与中国方案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同舫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8-277,共10页
人类共同价值是反映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人民利益与需要,超越多层次的宗教、阶级、阶层、党派等具体主体界限的价值信仰、价值理想、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人类共同价值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伦理价值思想,集中彰显了马克思追求自由个... 人类共同价值是反映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人民利益与需要,超越多层次的宗教、阶级、阶层、党派等具体主体界限的价值信仰、价值理想、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人类共同价值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伦理价值思想,集中彰显了马克思追求自由个性和全人类自由解放的价值观,并在建设过程中对普世价值及其意识形态渗透给予正面回应。马克思的伦理思想彰显“批判”与“建构”的双重维度:在批判西方传统哲学的社会伦理观念的同时提出构建以人的需要和现实实践为生成基础的伦理观,最终建立符合人的生命存在和自由解放理想的价值共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共同价值具有伦理指向的一致性,体现了人类生存性、国际社会关系发展以及世界政治秩序建设的价值需要。人类共同价值建设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摆正这一历史进展方向的有效倡议,是在真实平等公正的交往环境中体现人类共同价值现实的实践依据和生存论奠基,是彰显全球伦理观念和价值形态得以创生的建构性力量。“建构性世界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拓展和深化中得出的结论,是满足当前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现实需要和解除发展窘境的哲学思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践行“建构性世界观”有效方案。建设共同价值是为了化解摆在人们面前的全球化时代价值分化和精神失落的危机,凝聚人类协同并进的伦理力量来协助政治治理完成人类社会的整合,满足整个人类的根本需要。共同价值建设的主体是全人类,它依靠全人类的共同实践,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达成价值共识的必经之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以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为指导,立足于人的感性实践并激发人的实践自由自觉地趋向价值共识,促使价值共识成为内在于人的生命存在和实践发展的本质力量,有力推动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共同价值 伦理旨趣 中国方案 建构性世界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宗棠篆书的审美伦理旨趣发微 被引量:2
3
作者 易学尧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4-142,共9页
小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重伦理道德与艺术情趣的精神特征与审美意象,此即为审美伦理的特性。从小篆之源流与发展历程而言,它成于秦、兴于唐、盛于清,几经沉浮,呈现出相承相异的审美伦理特质。左宗棠的篆书正是在综合前代篆书的基础上,... 小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重伦理道德与艺术情趣的精神特征与审美意象,此即为审美伦理的特性。从小篆之源流与发展历程而言,它成于秦、兴于唐、盛于清,几经沉浮,呈现出相承相异的审美伦理特质。左宗棠的篆书正是在综合前代篆书的基础上,集古出新自成“左篆”。作为书法艺术遗存,左篆具有丰富的审美伦理旨趣,富含“以理节情、情理融通”的审美伦理精神,“刚柔相济、中和有度”的审美伦理规范,以及“文质兼备、美善合一”的审美伦理境界。作为现实艺术载体,左篆具有展现湖湘精神特质、凸显美德伦理品质和宣示教育伦理效应的当代价值。作为审美伦理典范,左篆彰显了中国篆书艺术“知行合一、书品载道”的伦理价值与伦理神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篆 审美伦理 伦理旨趣 湖湘精神 美德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亦弘人:基础教育高质量课堂建设的伦理旨趣 被引量:2
4
作者 顾宇涵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41,共7页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改革,必须以新课标为纲领,站稳守牢课堂这一教育教学的前沿阵地,促进课堂建设持续稳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伦理作为重要的价值判定依据,既指引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又蕴藏于日常真实的课堂之中。高质量...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改革,必须以新课标为纲领,站稳守牢课堂这一教育教学的前沿阵地,促进课堂建设持续稳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伦理作为重要的价值判定依据,既指引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又蕴藏于日常真实的课堂之中。高质量课堂的建设应当通过呼唤人的伦理意识、淬炼人的伦理精神和指引人的伦理实践来实现育人化人的伦理使命。然而,当前课堂建设还存在重术与修道的抵牾、长能与短效的矛盾及一独与众合的分歧等问题。因此要始终把握“道亦弘人”这一伦理旨趣,坚定伦理价值,追求术道合一、认同伦理效用,领略课堂生活和转变伦理身份,共创关怀环境,以道弘人,以理育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课堂的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高质量课堂 教育伦理 伦理旨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伦理研究论纲 被引量:32
5
作者 李晓岩 张家年 王丹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36,共8页
人工智能已成为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其教育应用价值在获得认可的同时,也引起了伦理隐忧。教育伦理范畴视角下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伦理的内涵,即教育教学过程中“人”与“人工智能”间的道德关系。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旨趣在于... 人工智能已成为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其教育应用价值在获得认可的同时,也引起了伦理隐忧。教育伦理范畴视角下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伦理的内涵,即教育教学过程中“人”与“人工智能”间的道德关系。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旨趣在于“助”,而助什么和如何助是研究的两个关键问题。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原则应从教育主体维度展开,其中教育管理者需遵循权力规约原则,具体表现为数据收集的尊重原则、数据处理的理解原则和数据利用的边界原则;教师需遵循和谐共生原则,具体表现为人本原则、适度原则和关怀原则;学习者需遵循形塑自我原则,具体表现为良善原则、诚信原则和节制原则。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实践过程应遵循从个体的伦理认知、伦理行为到社会的伦理制度,再到个体认知和行为伦理的轨迹,即由个体走向社会,又由社会反作用于个体的螺旋循环过程。但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的两种研究范畴——技术伦理和教育伦理杂糅交错,不利于伦理实践的开展,希冀跨学科学者能够专注于教育伦理范畴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伦理旨趣 伦理原则 伦理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