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伦理品质
被引量:32
- 1
-
-
作者
欧阳润平
-
机构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出处
《伦理学研究》
2003年第5期28-32,共5页
-
文摘
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企业伦理品质所产生的道德实力。企业的道德实力是企业遵循与市场经济理性相适应的道德准则,它一贯尊重和尽力满足利益相关人利益,并与利益相关人和谐交往共同发展而产生的道德凝聚力和影响力。与企业经营实力一样,企业道德实力是可以描述和量度的客观状态。具体可以从顾客忠诚度、员工忠诚度、股东忠诚度、融资资信度、同行联系度、供销稳定度、社区融洽度和社会美誉度等八个方面进行考量。
-
关键词
企业
核心竞争力
伦理品质
道德实力
-
Keywords
the enterprise key competitive forces ethical quality real moral forces
-
分类号
F270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伦理品质的培养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刘利萍
章喜为
-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出处
《经济与管理》
2004年第5期41-42,共2页
-
文摘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就必须拥有别人无法模仿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企业伦理品质的培养。 伦理品质可以转化为远大的企业目标、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真正的顾客满意及良好的企业形象,而这些正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的源泉和保证。
-
关键词
企业核心竞争力
伦理品质
-
分类号
F271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大学核心竞争力与大学的伦理品质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尹晓敏
-
机构
浙江树人大学基础部
-
出处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44,共4页
-
文摘
大学的伦理品质是一种具有独特价值性的战略资源,是大学核心竞争力培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向度。伦理品质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发生器,它可以生成大学的战略能力、激发大学的创新能力、提升大学的组织能力和孕育大学的市场竞争能力。大学伦理品质是可以描述和量度的,学生认同度、教工忠诚度、融资资信度、联盟稳定度、社区融洽度和社会美誉度等是考量大学伦理品质的基本要素。
-
关键词
大学
核心竞争力
伦理品质
-
分类号
G645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现代大学制度的伦理品质及其养成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刘达志
-
机构
嘉应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34,共4页
-
文摘
大学是一个特殊的伦理实体,以伦理道德为基础形成的大学制度蕴含着特定的伦理品质。具有公正、自由、民主和发展等品格的大学制度,无疑是一种合理的、合道德性的现代大学制度。是否体现这些价值追求是我们判断现代大学制度优与劣、善与恶的价值尺度。这些品质的养成既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共伦理环境,又需要现代大学制度自身的建设,还需要相关利益主体素质的涵养。
-
关键词
现代大学制度
伦理品质
养成
-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大学核心竞争力与大学的伦理品质
- 5
-
-
作者
尹晓敏
-
机构
浙江树人大学基础部
-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6-29,共4页
-
文摘
大学的伦理品质是一种具有独特价值性的战略资源,是大学核心竞争力培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向度。伦理品质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发生器,它可以生成大学的战略能力、激发大学的创新能力、提升大学的组织能力和孕育大学的市场竞争能力。大学伦理品质是可以描述和量度的,学生认同度、教工忠诚度、融资资信度、联盟稳定度、社区融洽度和社会美誉度等是考量大学伦理品质的基本要素。
-
关键词
大学
核心竞争力
伦理品质
-
Keywords
universities
core competence
the ethical character
-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伦理──经济的合理生态及其所需要的伦理品质
被引量:2
- 6
-
-
作者
樊洁
-
机构
东南大学
-
出处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10-17,共8页
-
文摘
伦理─—经济矛盾运动所形成的合理状态,就是生态。合理的伦理─—经济生态的造就,是市场经 济发展及其与之相适应的伦理精神建构的价值目标之一。但在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改革与社会变革之后,这 一目标的实现仍然还有相当的距离。生态合理性所需要的伦理品质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
关键词
伦理-经济
合理生态
伦理品质
-
Keywords
ethics - economy
rational ecology
-
分类号
F062.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经济伦理学视角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被引量:4
- 7
-
-
作者
董玲
-
机构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08-110,共3页
-
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人文 /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04J636G)
-
文摘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与发展,主要取决于企业是否拥有自身的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形成自身独特的、不易为人模仿的核心竞争力。从经济伦理学的视角来看,重视企业伦理文化,构筑企业自身的伦理品质,是我国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不可缺少的战略选择。
-
关键词
企业核心竞争力
经济伦理
企业伦理品质
企业竞争
-
分类号
F270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论公务员人格的基本素质——兼论周恩来精神
被引量:1
- 8
-
-
作者
陈答才
张建成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1-184,共4页
-
文摘
公务员人格是指国家公务员与其他职业者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 ,是公务员的伦理尊严、伦理品质、伦理境界以及所理解与实现社会伦理价值的总和 ,是国家公务员在社会生活 ,特别是在行政管理中地位与作用的统一 ,是长期的习惯性伦理行为的升华。而公务员人格素质至少包括 :恪尽职责是公务员的起码素质 ;清正廉洁是公务员的当然要求 ;无私奉献是公务员的崇高追求 ;“双向负责”是公务员的应有精神。周恩来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人民事业 ,铸就了一个光辉的人民公仆形象 ,展现了一种伟大的公仆精神 。
-
关键词
公务员
人格
基本素质
周恩来
公仆精神
伦理尊严
伦理品质
社会伦理价值
习惯性伦理行为
-
分类号
D630.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B848
[哲学宗教—心理学]
-
-
题名大学高层管理者双核胜任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4
- 9
-
-
作者
尹晓敏
-
机构
浙江树人大学
-
出处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3-75,共3页
-
文摘
大学高层管理者既是全面负责大学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的管理者,又是专家型的教学科研人员。因此,大学高层管理者必须具备担任双重角色的核心胜任力,即管理胜任力和专业胜任力。双核胜任力模型的建构能为选任、培养、评价大学高层管理者提供基准和尺度,同时,也为管理者自身的素质提升提供良好的导向。
-
关键词
大学
核心竞争力
伦理品质
-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G649.2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企业核心竞争力探析
被引量:2
- 10
-
-
作者
曲迎波
-
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
-
出处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6-108,共3页
-
文摘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当前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不断强化、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中国企业应从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不断加快改革步伐,通过拓展优势产业与产品、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优化企业组织管理、打造优秀企业文化、构建积极向上的企业伦理品质等,不断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
关键词
企业核心竞争力
优势产业
科技创新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伦理品质
-
Keywords
core competitive power of enterprises
advantageous industr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corporate culture
ethic quality
-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司马迁受宫刑而愤书的心理分析
被引量:2
- 11
-
-
作者
成顼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
-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04-110,共7页
-
文摘
几乎所有的《史记》研究者都注意到司马迁遭受宫刑与著述《史记》的关系,但是这些论述都还停留在一般性的描述、转译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的语句和哲学认识论的层次上,而没有深入到司马迁的心灵深处,揭示司马迁从受刑到愤书的心路历程。本文拟分析司马迁受刑以后的性心理、伦理心理、人格心理与愤书偿辱心理。这四个层次是出于论述上的逻辑关系的考虑,而不是指司马迁的心理结构层次。
-
关键词
司马迁
愤书
心理分析
伦理品质
人格理想
《史记》
死节
耻辱感
羞耻感
伦理心理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中和”的现代意义
- 12
-
-
-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3-303,共1页
-
文摘
杨明、吴翠丽在《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撰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和”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指出,在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的今天,人们日益认识到和平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和平对于世界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平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体之一。中国传统的中和之道为这一世界共识提供了有益的历史注脚和资源支持。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推崇道:“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重要。这些品质中,我认为和气是第一位的”,
-
关键词
“中和”
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
《南京社会科学》
和平发展
世界发展
伦理品质
21世纪
人类社会
中国问题
-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