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董仲舒政治伦理思想新探——以“天人论”与“谴告论”为中心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健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73-178,共6页
本文针对董子天人论与谴告论的解读歧见展开深度阐释。董学之天分裂说不尽符合其思想本义,道德之天与神灵之天的相互为用和统一。在董学体系中,“天”不仅被定位为伦理的监督和保证者,也充当着伦理之源的角色;虽然董子融天道、伦理于一... 本文针对董子天人论与谴告论的解读歧见展开深度阐释。董学之天分裂说不尽符合其思想本义,道德之天与神灵之天的相互为用和统一。在董学体系中,“天”不仅被定位为伦理的监督和保证者,也充当着伦理之源的角色;虽然董子融天道、伦理于一体,但并未达到将伦理充分本体化的水平。揭示汉儒灾异论的政治心境,在学术史上由来已久。该说要害是设定天对君主弊政的各种谴责性反应与暗示,而建构感应模式并引申出天意的诠释主体,则是代天立言的儒者,由此获得了对君主政治展开伦理批评和制衡的话语凭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论 谴告论 代天立言 伦理制衡 政治伦理思想 董仲舒 “天” 本体化 学术史 君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汉伦理政治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健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42,共6页
伦理政治的迷失是新朝政权倏忽兴亡的重要原因。刘秀复汉的成功,与对儒家思想的借重是分不开的。儒家政治伦理作为东汉极力表彰的意识形态,享有崇高地位,并与政治实践密切结合。伦理制衡既体现为东汉前期皇帝对治道和施政政策的主动调整... 伦理政治的迷失是新朝政权倏忽兴亡的重要原因。刘秀复汉的成功,与对儒家思想的借重是分不开的。儒家政治伦理作为东汉极力表彰的意识形态,享有崇高地位,并与政治实践密切结合。伦理制衡既体现为东汉前期皇帝对治道和施政政策的主动调整,也体现在儒臣对朝廷决策和施政的约束和引导,从而发挥了一定的政治调节作用。东汉素来以朝廷表彰名节、士风高亢而彪炳中古史册,这构成该时期伦理控制的鲜明特征。东汉社会的伦理冲突,集中表现为清流士大夫捍卫德治传统、与黑暗势力的殊死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朝 东汉 伦理制衡 伦理冲突 党锢之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