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艺术善的解构──兼论艺术之真善美的关系
- 1
-
-
作者
闾海燕
-
机构
江苏省作家协会
-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4期129-135,共7页
-
文摘
美学史上艺术的真善美关系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其重要原因是对艺术的善未能作出正确的解释。本文认为,就艺术而言,善有三层含义;现实的伦理之善,主体的道德之善,艺术的审美之善。审美创造主体层面的真善美经由艺术形式的审美化处理才能转化为艺术的真善美,这时三者才是真正实现了统一,它们共同构成艺术的价值系统。
-
关键词
伦理之善
道德之善
审美之善
审美形式化
-
分类号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
-
题名爱国主义:公民国家伦理的价值皈依
被引量:7
- 2
-
-
作者
刘淑萍
-
机构
陆军工程大学
-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4-140,共7页
-
基金
江苏省2015年度重点社科基金项目"公民道德建设视域的‘伦理世界’建构研究"(15ZXA001)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国家是公民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组织,它既是政治实体,也是伦理实体。对公民来说,国家伦理反映的是公民与国家普遍本质的相互关系。国家伦理追求国家之善,与国家政治文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爱国主义体现公民将自身作为国家成员并赞同国家的文化理念、价值追求、统一目标,是一种对国家利益维护与尊崇的道德精神。公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并由此获得一种与国家公共存在一体化的价值皈依。爱国主义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遭遇严重挑战,但它依旧是公民国家伦理的价值皈依,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和行为准则。
-
关键词
公民
国家伦理
爱国主义
伦理之善
-
分类号
B822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立德树人视域下师范生师德修养的价值意蕴
被引量:11
- 3
-
-
作者
吉喆
刘新华
-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4期41-47,共7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协同培育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8JDSZ3014)的研究成果。
-
文摘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新时代急需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师范生作为教师队伍的后备军,兼具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特殊身份,其师德修养不容小觑。师范生要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我是谁”和“我要做什么”的修养自觉,从“我”与自身、与学生、与教师、与党和国家的关系中透视出师德的内生性、启迪性、感召性和目标性等基本特质。相应地,师德修养的价值表现为:激励自身养成高尚的道德人格,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人师”,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我”如何做才能促使师德修养的价值实现,要做到坚持知行合一以实现认知之真,践行伦理之善以成就学生之美,恪守底线思维以守住师德底线,谨记教育使命以筑牢精神家园。
-
关键词
师范生
师德修养
立德树人
知行合一
伦理之善
底线思维
-
Keywords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teachers'moral cultivation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the unity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goodness of ethics
bottom-line thinking
-
分类号
G6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