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伦理世界“预定的和谐”与生态文明 |
牛庆燕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1
|
|
2
|
现代伦理世界的“伦理性”及其转变 |
王强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3
|
道德自我的成就环节:家庭、民族与正义——黑格尔哲学中的“伦理世界” |
赵一强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4
|
教师伦理世界观:教育伦理抱负实现的文化底色 |
崔振成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5
|
科学王国与道德王国的交叉视野和统一论证——读《现代科学与伦理世界》(第2版) |
齐磊磊
|
《哲学分析》
|
2011 |
3
|
|
6
|
科技智慧·伦理世界·自在生活——评《现代科学技术的伦理反思》 |
韩东屏
程宏燕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7
|
回归伦理世界的政治 |
杨晓东
陈辉
|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
2008 |
0 |
|
8
|
现代伦理学:没有伦理世界的存在——现代性现象学伦理学道路 |
王强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0 |
|
9
|
通俗化与伦理世界的重建——作为“新启蒙”故事的《小二黑结婚》 |
朱康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10
|
捍卫世界主义伦理观:对特殊主义挑战的回应 |
曲伟杰
|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1
|
现代伦理学的基本中国话语及其理论体系 |
樊浩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2
|
后疫情世界规范秩序重构的伦理基础 |
王强
杨祖行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1 |
3
|
|
13
|
世界主义伦理观的哲学基础评析 |
张永义
谌章明
|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14
|
和而不同:生命伦理的世界性与民族性 |
陈竺
|
《中国医学伦理学》
|
2006 |
18
|
|
15
|
中国佛教伦理思想可为世界“金规则” |
汪标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4 |
3
|
|
16
|
论政府伦理精神 |
高晓红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0 |
1
|
|
17
|
从交互主体视角看儒家对世界伦理的贡献 |
冯骏豪
|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8
|
第八次世界生命伦理学大会将于2006年在中国召开 |
邱仁宗
|
《医学与哲学》
|
2004 |
0 |
|
19
|
“伦理的终结”与“道德的解放”——后现代伦理的宗旨 |
寇东亮
|
《探索》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20
|
“伦理”话语的文明史意义 |
樊浩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1 |
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