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三乘客》:伤痕小说的“另类”书写 |
刘斯羽
|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论新时期伤痕小说中的情感教育 |
季塞南
李保强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3
|
创作主体对文学创作的“烛照”作用——对新时期“伤痕”到“反思”小说创作实践的一点认识 |
廖晓军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1
|
|
4
|
历史叙述的“默契”与“偏离”——对“伤痕、反思”小说与“主流”话语关系的考察 |
宋文坛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5
|
左翼文学叙事范式的延展和深化——以“伤痕”“反思”小说为例 |
杨永明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6
|
当代小说心理化趋向 |
黄健民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6 |
2
|
|
7
|
从“国家关怀”到“浪漫回望”──中国当代小说五十年之我见 |
路文彬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
|
|
8
|
新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精神风貌 |
谭好哲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9
|
略论新时期的“伤痕”小说 |
王福湘
|
《中国文学研究》
|
1989 |
|
|
10
|
《逢遇》而不遇 |
地山
|
《当代文坛》
|
198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