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0—2021年中国及全球增龄性听力损失的疾病负担与未来趋势预测
1
作者 阿娜尔古丽·阿不都肉什提 宋迎豪 +3 位作者 闫晓晋 高永康 刘波 胡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5-553,共9页
目的:描述1990—2021年中国及全球不同社会人口指数(socio-demographic index,SDI)地区增龄性听力损失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并预测2022—2036年增龄性听力损失的患病率及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率,为防控增龄... 目的:描述1990—2021年中国及全球不同社会人口指数(socio-demographic index,SDI)地区增龄性听力损失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并预测2022—2036年增龄性听力损失的患病率及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率,为防控增龄性听力损失疾病负担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21,GBD2021)数据,选取增龄性听力损失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age-standardized prevalence rate,ASPR)和YLD为指标,分不同SDI、不同性别描述1990—2021年中国及全球增龄性听力损失疾病负担的现状和长期变化趋势,采用Joinpoint回归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评估疾病负担的趋势变化,利用分解分析探讨老龄化、人口增长和流行病学改变这三个因素对疾病负担改变的相对影响,使用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预测2022—2036年的ASPR和YLD率。结果:2021年中国的增龄性听力损失患病率为82162.49/10万(73288.08/10万,89187.21/10万),高于全球SDI水平的66238.16/10万(59982.54/10万,72669.82/10万)、高SDI地区的57650.42/10万(52059.12/10万,63889.02/10万)、中高SDI地区的69115.59/10万(62494.18/10万,75340.64/10万)、中SDI地区的72365.56/10万(65181.43/10万,78912.01/10万)、中低SDI地区的64439.66/10万(58368.22/10万,71468.27/10万)和低SDI地区的61725.25/10万(55749.18/10万,68477.67/10万)。中国增龄性听力损失的YLD率为2762.98/10万[95%不确定性区间(uncertainty interval,UI):1855.28~3880.68],高于全球SDI水平的2236.75/10万(95%UI:1511.56~3155.88)、高SDI地区的1805.79/10万(95%UI:1212.69~2577.17)、中高SDI地区的2316.58/10万(95%UI:1557.53~3274.87)、中SDI地区的2480.99/10万(95%UI:1678.17~3489.24)、中低SDI地区的2313.28/10万(95%UI:1578.35~3271.50)和低SDI地区的2383.55/10万(95%UI:1623.66~3365.68)。1990—2021年,中国增龄性听力损失的患病率及YLD率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分别上升0.18%(95%CI:0.16%~0.19%)和0.29%(95%CI:0.27%~0.30%)。男性和女性增龄性听力损失的患病率上升速度相同,男性AAPC为0.18%(95%CI:0.17%~0.19%,P<0.001),女性AAPC为0.18%(95%CI:0.16%~0.19%,P<0.001)。男性增龄性听力损失的YLD率上升速度均高于女性,男性为0.32%(95%CI:0.27%~0.37%,P<0.001),女性为0.27%(95%CI:0.26%~0.28%,P<0.001)。分解分析发现,人口增长是全球及不同SDI地区患病率和YLD率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而老龄化是中国患病率及YLD率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ARIMA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22—2036年增龄性听力损失的患病率及YLD率均呈上升趋势,2036年的患病率和YLD率预计达到89723.99/10万和2872.47/10万。结论: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增龄性听力损失的患病率和疾病负担位居全球首位,1990—2021年间,增龄性听力损失的患病率和YLD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且始终高于全球各SDI地区,预测未来15年中国及全球增龄性听力损失的疾病负担呈持续上升趋势。增龄性听力损失的患病率及疾病负担在男性老年人群中表现尤为显著,对于这一特定人群的增龄性听力损失应给予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早期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龄性听力损失 患病率 伤残损失寿命年 疾病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邢台市2019—2022年心肾综合征疾病负担
2
作者 孔露娇 王心 +1 位作者 郭晓阳 鲁华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2-464,共3页
目的探究邢台市2019—2022年心肾综合征疾病负担,为心肾综合征的防治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基于邢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心肾综合征数据库和疾病监测系统中的心肾综合征死因监测子系统,比较2019—2022年心肾综合征的患病与死亡情况、早死... 目的探究邢台市2019—2022年心肾综合征疾病负担,为心肾综合征的防治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基于邢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心肾综合征数据库和疾病监测系统中的心肾综合征死因监测子系统,比较2019—2022年心肾综合征的患病与死亡情况、早死损失寿命年(years of life lost,YLL)率和伤残所致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率,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比较率的趋势变化。结果邢台市2019—2022年心肾综合征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2019年的患病率为186.25/10万,2022年心肾综合征的患病率为211.73/10万,年平均增长15.43%(10.20%~20.79%),其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心肾综合征的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2019年的死亡率为68.25/10万,2022年心肾综合征的死亡率为76.76/10万,年平均增长11.48%(6.41%~16.49%),其变化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男性的死亡率高于女性。2019—2022年心肾综合征的YLL率由10.58‰增加到12.94‰,年平均增长6.82%(3.98%~9.75%),YLD率由4.64‰增加到5.28‰,年平均增长4.50%(3.05%~5.87%),变化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YLL率与YLD率均高于女性,男性YLL率的年平均增长幅度高于女性,但男性YLD率的年平均增长幅度低于女性。结论2019—2022年邢台市心肾综合征的患病率、死亡率和疾病负担均呈上升趋势,且男性高于女性。因此需针对性加强心肾综合征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及早的对危险因素进行防治与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肾综合征 疾病负担 早死损失寿命 伤残所致的健康寿命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良性前列腺增生疾病负担分析 被引量:65
3
作者 顾佳敏 朱聪 +5 位作者 訾豪 邓通 李柄辉 王丹琦 唐诗迪 曾宪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84-988,共5页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疾病负担。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9)数据库,采用患病率、发病率、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及其标化率对1990-2019年中国与全球BPH疾病负担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中国YLD数据对6种...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疾病负担。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9)数据库,采用患病率、发病率、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及其标化率对1990-2019年中国与全球BPH疾病负担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中国YLD数据对6种泌尿系统疾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19年中国BPH患病例数为2034.30万,标化患病率为2220.85/10万;发病例数为283.65万,标化发病率为280.64/10万;YLD为40.62万人年,标化YLD率为44.04/10万。与1990年相比,中国患病例数、发病例数及YLD分别增高了125.06%、122.38%和123.93%,标化患病率、标化发病率及标化YLD率分别降低了14.69%、10.09%和14.83%。1990年与2019年我国BPH患病率和YLD率在≥80岁年龄组最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发病率在79岁以下年龄组呈上升趋势,在≥80岁年龄组反而降低。2019年BPH的YLD占6种泌尿系统疾病总和的61.15%,是前列腺癌的4.11倍。结论 2019年我国BPH的疾病负担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应注重对中老年男性健康的关注及防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患病率 发病率 疾病负担 伤残损失寿命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糖尿病疾病负担及发病预测分析 被引量:55
4
作者 梁珊珊 周智华 +2 位作者 李成程 陈慧靖 周尚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013-2019,共7页
背景 中国糖尿病患病形势严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须耗费大量医疗资源。针对局部地区的研究结果显示,虽然糖尿病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疾病负担仍在加重。目的 了解1990—2019年中国糖尿病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预测2020—2030年中国... 背景 中国糖尿病患病形势严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须耗费大量医疗资源。针对局部地区的研究结果显示,虽然糖尿病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疾病负担仍在加重。目的 了解1990—2019年中国糖尿病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预测2020—2030年中国糖尿病发病情况,为评价和制定糖尿病相关防治政策和措施提供数据借鉴。方法 于2022年8月,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数据,描述1990—2019年中国糖尿病的发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早死寿命损失年(YLL)、伤残寿命损失年(YLD)变化趋势。采用贝叶斯-时期-队列分析(BAPC)方法,预测2020—2030年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结果 2019年中国糖尿病粗发病率为265.45/10万,标化发病率为204.31/10万,相对于1990年分别增长63.12%、15.93%;粗死亡率为12.16/10万,标化死亡率为9.44/10万,相对于1990年分别增长105.41%、2.61%。1990—2019年中国人群因糖尿病导致的YLL率由204.71/10万降至178.45/10万,YLD率由260.74/10万增至316.30/10万,DALY率由465.46/10万增至494.76/10万。2019年男性糖尿病DALY率相比于1990年增长21.08%,女性DALY率相比于1990年降低6.68%;2019年YLL率、YLD率、DALY率总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2020—2030年中国糖尿病标化发病率预计呈下降趋势,2030年男性标化发病率预计比2020年降低11.45%,女性标化发病率预计比2020年降低18.60%。结论 中国糖尿病疾病负担仍然较重,发病及死亡人数较多,疾病负担表现为由伤残导致的疾病负担较高,应关注糖尿病的早期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男性、中老年人群疾病负担较重,应对该人群给予足够重视。虽然预测结果显示中国糖尿病发病率在下降,但是患病人数仍在增加,因此不可放松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疾病负担 发病率 死亡率 预测 伤残调整寿命 早死寿命损失 伤残寿命损失 贝叶斯-时期-队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