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伤椎短钉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45
1
作者 李超 吴大江 +6 位作者 谢杨 王传锋 陈自强 李志琨 范建平 陈超 李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目的 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短钉置钉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于我院手术的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经伤椎... 目的 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短钉置钉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于我院手术的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经伤椎短钉置钉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伤椎置钉组)和常规后路减压复位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术组(短节段固定组).统计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收集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随访数字射线摄影(DR)侧位片上的伤椎上、下椎体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前高),计算伤椎前高压缩比.结果 共73例患者有完整的随访资料,其中伤椎置钉组38例,短节段固定组35例.术前两组年龄、伤椎前高压缩比和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椎置钉组手术时间长于短节段固定组(121 min vs 92 min,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椎体前高压缩比均高于短节段固定组[术后即刻91.3%(82%~93%) vs 77.2%(73%~86%),P<0.05;术后1年87.2% (79%~93%) vs 73.1%(68%~80%),P<0.05],术后1年伤椎的上、下椎体Cobb角小于短节段固定组[7.8°(0°~15°)vs11°(2°~17°),P<0.05].手术出血量、疼痛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短钉置钉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能安全、有效地重建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段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椎间撑开cage植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 被引量:2
2
作者 付松 邵诗泽 +6 位作者 孙秀琛 王龙强 侯海涛 刘海军 王欢 黄相鹏 吕仁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51-952,共2页
目前对单纯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有规范、统一的方案,但仍有部分胸腰椎骨折患者未经及时正规的治疗而最终出现后凸畸形,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我院采用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椎间撑开cage植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14例,... 目前对单纯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有规范、统一的方案,但仍有部分胸腰椎骨折患者未经及时正规的治疗而最终出现后凸畸形,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我院采用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椎间撑开cage植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14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胸腰骨折 固定 植骨治疗 后凸畸形 CAGE 间撑开 后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创伤性A型胸腰椎骨折中附加伤椎强化和附加伤椎置钉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刘颖 曹爽 +1 位作者 李业奎 周业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980-2985,共6页
目的分析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创伤性A型胸腰椎骨折中附加伤椎强化和附加伤椎置钉的疗效,从而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入住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的创伤性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74例,33例行后路短节段内... 目的分析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创伤性A型胸腰椎骨折中附加伤椎强化和附加伤椎置钉的疗效,从而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入住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的创伤性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74例,33例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附加伤椎强化(伤椎强化组),41例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附加伤椎置钉(伤椎置钉组)。评价指标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椎体压缩率、伤椎Cobb角以及术后1年伤椎Cobb角增大角度。结果术后随访13~24个月。两组患者在负重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置钉组负重时间要早于伤椎强化组。两组患者术后腰痛(VAS评分)、功能表现(ODI评分)、Cobb角和椎体压缩率比较术前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尽管骨折椎体的Cobb角和椎体压缩率在术后1年得到了显著校正,但与术后1周时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丢失,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创伤性A型胸腰椎骨折中,两者临床疗效相当;但附加伤椎置钉在负重时间上优于附加伤椎强化,且因前者操作简便、成熟,更适用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后路段内固定 强化 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固定伤椎置钉与不置钉治疗轻中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志坤 谢文伟 +1 位作者 李再学 陈建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15-821,共7页
目的:比较后路短节段固定伤椎不置钉与伤椎置钉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轻中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6月在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后路短节段固定手术治疗的60例轻中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5... 目的:比较后路短节段固定伤椎不置钉与伤椎置钉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轻中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6月在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后路短节段固定手术治疗的60例轻中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5~55岁(39.4±8.4岁),男33例,女27例,骨折节段:T11 3例,T12 8例,L1 10例,L2 6例,L3 2例,AO分型均为A3型,载荷分享评分(load-sharing classification,LSC)为3~5分,胸腰椎损伤分型和严重评分(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4分,随访时间超过1.5年(18.8±2.8个月)。其中伤椎不置钉组(SSPF组)29例(4钉固定),伤椎置钉组(PSFFV)31例(6钉固定)。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骨折节段、LSC评分、TLIC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住院时间与费用,术前、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伤椎椎体楔形角、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骨折愈合时间,重返工作岗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骨折节段、LSC评分、TLIC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SSPF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费用等方面均优于PSFFV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术中均未出现血管损伤、脊髓神经根损伤,术后无伤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两组患者术后1周时的伤椎椎体楔形角、椎体前缘高度、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楔形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后1周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与术后1周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间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椎体楔形角、椎体前缘高度及VA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重返工作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固定伤椎不置钉与伤椎置钉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轻中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均安全、有效,能恢复及维持脊柱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爆裂性骨折 载荷分享评分 固定 后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邻节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植骨置钉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27
5
作者 刘达 罗杨 +6 位作者 郑伟 盛珺 廖冬发 谢庆云 周江军 巴晶晶 伍红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62-664,共3页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脊柱骨折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经后路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临床效果良好,但远期随访发生椎体高度丢失、螺钉断裂等较多。目前临床上因骨质疏松导致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日益增多。而骨质疏松影...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脊柱骨折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经后路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临床效果良好,但远期随访发生椎体高度丢失、螺钉断裂等较多。目前临床上因骨质疏松导致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日益增多。而骨质疏松影响螺钉的把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腰骨折 弓根螺固定 治疗方法 相邻 联合 骨水泥 弓根棒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伤椎置钉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韩雪昆 任永信 张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伤椎椎体内植入硫酸钙、单侧伤椎置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体位复位、后路伤椎椎体内植入硫酸钙、单侧伤...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伤椎椎体内植入硫酸钙、单侧伤椎置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体位复位、后路伤椎椎体内植入硫酸钙、单侧伤椎置钉结合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等围术期指标及影像学指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25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70 mL,术后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42例均获随访24~32个月,无脊髓、神经损伤及伤口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断裂,伤椎高度和Cobb角度均有满意的恢复,末次随访Cobb角及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结论:经皮后路伤椎椎体内植入硫酸钙、单侧伤椎置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能有效防止椎体高度再丢失,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 经皮弓根螺 弓根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伤椎置钉与不置钉的术后骨折愈合、创伤程度、神经功能恢复的评估 被引量:16
7
作者 杜增峰 朱强 +3 位作者 马晓磊 贺耀耀 马志远 薛春堂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0期2420-2423,共4页
目的:研究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伤椎置钉与不置钉的术后骨折愈合、创伤程度、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伤椎置钉与否分为置钉组(A组)和不置钉组(B组)... 目的:研究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伤椎置钉与不置钉的术后骨折愈合、创伤程度、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伤椎置钉与否分为置钉组(A组)和不置钉组(B组),随访骨折愈合情况并测量伤椎前缘高度、Cobb’s角,术后3d时测定血清中pNF-H、HSP70、NSE、S100β、GFAP、IL-1β、IL-6、IL-8、IL-10、TNF-α、MPO的含量。结果:两组术后1周、半年、1年时的伤椎前缘高度显著高于手术前、Cobb’s角显著低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半年、1年时的伤椎前缘高度显著低于手术后1周、Cobb’s角显著高于手术前1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后半年、手术后1年时的伤椎前缘高度显著高于B组、Cobb’s角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d时,两组血清中pNF-H、HSP70、NSE、S100β、GFAP、IL-1β、IL-6、IL-8、IL-10、TNF-α、MPO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时进行伤椎置钉能够减少椎体高度以及后凸畸形矫正的丢失、改善远期脊髓神经功能且不增加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爆裂性骨折 弓根螺固定 脊髓损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4
8
作者 潘宏 陶岳峰 +1 位作者 郑毅 曹燕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811-3812,共2页
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由于伤椎复位后椎体内形成较大的骨缺损,前方不稳导致术后内固定失效的发生率较高[1]。为了提高固定节段的稳定性,是否需要同时进行经伤椎固定或椎体内植骨目前仍然存在有争议[2]。本院于2012年1月... 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由于伤椎复位后椎体内形成较大的骨缺损,前方不稳导致术后内固定失效的发生率较高[1]。为了提高固定节段的稳定性,是否需要同时进行经伤椎固定或椎体内植骨目前仍然存在有争议[2]。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分别采用传统的后路跨伤椎4钉内固定以及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结合经伤椎置钉及椎体内植骨的方法治疗急性单一节段胸腰椎骨折共48例,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体内植骨 固定失效 段内固定 复位 固定 骨结合 骨缺损区 体前缘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8
9
作者 朱立帆 曾金才 +4 位作者 朱晓东 蒋富贵 沈鹏程 翁峰标 徐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93-898,共6页
目的:对比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中,传统短节段内固定、短节段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及经伤椎置钉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7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其中30例行... 目的:对比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中,传统短节段内固定、短节段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及经伤椎置钉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7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其中30例行传统短节段内固定(A组),25例行短节段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B组),32例行经伤椎置钉内固定(C组)。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测量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AVH)、区域后凸角(LKA)等影像学指标,在末次随访时观测CT矢状位及横断位上伤椎骨缺损程度及位置,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背痛症状等。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5.5±2.3个月(13~21个月)。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的手术时间比A、C两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术前、术后AVH、LKA无统计学差异(19〉0.05),而末次随访时在AVH、LKA及汉化ODI评分等方面,A组均比B组、C组差(P〈0.05),B、C两组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三组患者CT显示伤椎骨缺损在矢状面上主要位于椎体上1/3中部,在横断面上主要位于前柱的中央前缘部。A、B、C三组末次随访伤椎骨缺损程度分别为(18.6±7.3)%、(11.8±4.3)%、(8.4±2.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B、C两组无一例出现断钉断棒等现象,而A组则有3例断钉。结论:在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中,与传统短节段内固定相比,结合椎体成形术或经伤椎置钉均能有效维持矫正效果、重建椎体高度及减少内固定并发症,两者临床疗效相当;但经伤椎置钉固定因操作简单、安全,并能进一步有效降低伤椎骨缺损程度,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段内固定 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椎间盘完整性对手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梁昌详 郑晓青 +6 位作者 梁国彦 顾宏林 尹东 肖丹 詹世强 曾时兴 昌耘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2-509,共8页
目的 :探讨在采用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融合或非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时椎间盘的完整性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2年5月间我科收治的85例接受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术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资料,根... 目的 :探讨在采用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融合或非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时椎间盘的完整性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2年5月间我科收治的85例接受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术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资料,根据椎间盘是否损伤及是否采用椎间融合术将患者分为4组:椎间盘完整未融合组(A1组)、椎间盘完整融合组(A2组)、椎间盘破坏未融合组(B1组)、椎间盘破坏融合组(B2组)。统计各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上下邻椎间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伤椎上下相邻椎间隙高度、ODI评分、VAS评分及Denis腰痛分级等指标。结果:患者平均随访时间62.9±12.4个月(43~82个月)。4组患者年龄、性别、损伤节段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后均能有效地矫正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A1组患者Cobb角丢失率为(1.5±2.4)%,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为(4.9±3.8)%,ODI为9.1±3.6,VAS为0.87±0.50分;A2组分别为(2.1±2.2)%、(4.2±3.4)%、8.4±3.3和0.56±0.76分;B1组分别为(3.6±2.3)%、(7.6±3.1)%、15±4.2和1.64±1.10分;B2组分别为(2.8±1.8)%、(5.8±3.7)%、10.0±3.5和1.16±0.48分。A组内比较:A1与A2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VAS评分、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内比较:B1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ODI评分值高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B1组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ODI评分高于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2组Cobb角丢失度大于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与A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椎间高度丢失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椎间盘的完整性影响手术的临床疗效,对于椎间盘有明显撕裂损伤的患者,需切除受损椎间盘并进行椎间植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间盘 固定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