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减毒伤寒菌为载体构建稳定的三价抗原菌株
1
作者 滕家波 芮贤良 +1 位作者 苏国富 张毅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利用减毒伤寒菌为载体构建稳定的三价抗原菌株。方法:以△aroA、△aroC突变的伤寒图为载体,结合宿主—载体平衡致死表达系统[1],将志贺氏毒素B亚单位(StxB)基因、人源肠毒源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E.coltETEC)定居因... 目的:利用减毒伤寒菌为载体构建稳定的三价抗原菌株。方法:以△aroA、△aroC突变的伤寒图为载体,结合宿主—载体平衡致死表达系统[1],将志贺氏毒素B亚单位(StxB)基因、人源肠毒源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E.coltETEC)定居因子表面抗原CS6(ColiSurfaceAntigen,CS)基因引入该菌,构成一种潜在的三价抗原菌株。结果:重组质粒pSS64在不带任何抗生素基因的情况下,在asd-减毒沙门氏伤寒菌中能稳定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伤寒菌 三价抗原 减毒伤寒菌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γ调节THP-1细胞应答沙门氏伤寒菌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铁民 江崎孝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352-354,共3页
目的:为了探讨IFNγ在增强宿主防御沙门氏伤寒菌感染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研究了IFNγ对THP1细胞应答沙门氏伤寒菌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IFNγ显著促进THP1细胞及PMA分化的THP... 目的:为了探讨IFNγ在增强宿主防御沙门氏伤寒菌感染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研究了IFNγ对THP1细胞应答沙门氏伤寒菌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IFNγ显著促进THP1细胞及PMA分化的THP1细胞内化和杀伤沙门氏伤寒菌,并明显增强沙门氏伤寒菌诱导PMA分化的THP1细胞产生TNFα和增强诱导THP1细胞及PMA分化的THP1细胞产生IL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 沙门氏伤寒菌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瘟消炎灵”对实验性小鼠鼠伤寒菌病的疗效
3
作者 温伟 赵海沄 +1 位作者 陈世铭 付玉芬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4-15,共2页
用“清瘟消炎灵”胶囊和冲剂,对小白鼠进行鼠伤寒菌人工发病试验,方法是将细菌肉汤培养液分3次给小鼠皮下注射,总量为0.25毫升,2小时后开始治疗。小鼠分为4组,即清瘟消炎灵组、土霉素组、白头翁汤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表明,“清瘟消炎... 用“清瘟消炎灵”胶囊和冲剂,对小白鼠进行鼠伤寒菌人工发病试验,方法是将细菌肉汤培养液分3次给小鼠皮下注射,总量为0.25毫升,2小时后开始治疗。小鼠分为4组,即清瘟消炎灵组、土霉素组、白头翁汤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表明,“清瘟消炎灵”对小鼠鼠伤寒菌病有较好疗效,存活率为95%,试验后扑杀小鼠检查,证明“清瘟消炎灵”在体内抑菌较为完全。同时证明,该药还具有增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瘟消炎灵 小鼠 伤寒菌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综合基础上创新——鼠伤寒菌pla基因及其功能研究的思考
4
作者 郑铃 张金钟 +1 位作者 陈锦英 包幼迪 《医学与哲学》 2000年第3期20-22,共3页
鼠伤寒菌pla基因及功能的研究从课题确立到取得结果整个过程,充分展现了综合研究方法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在综合基础上的创新是科学研究成功的中心环节。
关键词 综合研究方法 创新 科学研究 伤寒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无鞭毛鼠伤寒菌的微生物学诊断
5
作者 席连香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47-48,共2页
两株无鞭毛鼠伤寒菌的微生物学诊断席连香(济南市卫生防疫站,250018)不典型变异的沙门氏菌检验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我们在腹泻病人微生物学调查中发现了两株无鞭毛沙门氏菌,经过一系列细致的鉴定,证实为鼠伤寒沙门氏菌。... 两株无鞭毛鼠伤寒菌的微生物学诊断席连香(济南市卫生防疫站,250018)不典型变异的沙门氏菌检验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我们在腹泻病人微生物学调查中发现了两株无鞭毛沙门氏菌,经过一系列细致的鉴定,证实为鼠伤寒沙门氏菌。一材料工沙门氏菌因子血清卫生部上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菌 无鞭毛鼠伤寒菌 微生物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仔猪副伤寒菌液的发酵参数对细菌菌数影响的探讨
6
作者 杨帆 于宁先 李富金 《山东畜牧兽医》 2009年第12期25-26,共2页
本文通过改变牛肉汤培养基中的蛋白胨的种类和调整添加量的比例,改变发酵过程中通气量的大小、方式等发酵参数,来寻找获得活菌菌数较高的菌液的方法,结果显示:加入牛肉蛋白胨,立即通气并且通气量由小到大培养,加入蛋白胨的量为2.0%时发... 本文通过改变牛肉汤培养基中的蛋白胨的种类和调整添加量的比例,改变发酵过程中通气量的大小、方式等发酵参数,来寻找获得活菌菌数较高的菌液的方法,结果显示:加入牛肉蛋白胨,立即通气并且通气量由小到大培养,加入蛋白胨的量为2.0%时发酵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副伤寒菌 牛肉蛋白胨 通气量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近年仔猪副伤寒菌的耐药性变化及临床表现
7
作者 陈亮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4-24,共1页
近年来,伤寒菌和副伤寒菌耐药菌株和耐药程度日趋增加和增强,并从耐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发展到耐多种抗生素。为了切实了解副伤寒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耐药性,特对我实验室1987~1990年所治疗的180头病仔猪的副伤寒菌耐药... 近年来,伤寒菌和副伤寒菌耐药菌株和耐药程度日趋增加和增强,并从耐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发展到耐多种抗生素。为了切实了解副伤寒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耐药性,特对我实验室1987~1990年所治疗的180头病仔猪的副伤寒菌耐药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作一分析。一、临床材料地方品种猪(金华猪和太湖猪)79头,其中后备公猪3头,后备母猪38头,其余为肥育猪(下同)。上海自猪29头,其中后备公猪2头,后备母猪6头。杜洛克猪25头,其中后备公猪1头,后备母猪5头。长白猪27头,其中后备公猪1头,后备母猪5头。大白猪20头,其中后备公猪1头,后备母猪4头,均系2~4月龄仔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 伤寒菌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两株鸽胚源鼠伤寒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8
作者 王鹏 黄振兴 +3 位作者 刘林敏 张明霞 陈田 韦天超 《广西畜牧兽医》 2025年第4期139-142,共4页
为了解广西某规模化种鸽场中鸽胚沙门菌的感染情况,采集疑似沙门菌感染死亡的鸽胚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与镜检、生化鉴定、PCR鉴定、血清型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从死亡鸽胚中分离到两株沙门菌,经革兰氏染色镜检为短小、... 为了解广西某规模化种鸽场中鸽胚沙门菌的感染情况,采集疑似沙门菌感染死亡的鸽胚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与镜检、生化鉴定、PCR鉴定、血清型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从死亡鸽胚中分离到两株沙门菌,经革兰氏染色镜检为短小、两端钝圆呈红色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生化鉴定符合沙门菌的生化特性;PCR扩增条带与目的片段大小一致;两株沙门菌血清学鉴定均为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药敏试验表明,两株鼠伤寒沙门菌均对青霉素、萘啶酸、磺胺异噁唑、四环素、红霉素、林可霉素和利福平耐药,对头孢噻吩、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卡那霉素、呋喃妥因和氯霉素敏感;对阿莫西林、甲氧苄啶、链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性存在一定差异。本试验结果可为鸽子沙门菌的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 分离鉴定 耐药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伤寒沙门菌ompW基因缺失株与回补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9
作者 葛雷 仇汝龙 +7 位作者 范志宇 胡波 魏后军 陈萌萌 宋艳华 李一鸣 徐为中 王芳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65-1875,共11页
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是最为常见的沙门菌血清型,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及公共卫生安全。外膜蛋白OmpW是由ompW基因编码的营养物质特异性运输通道,发挥特殊的铁离子外排功能,与细菌耐药性、致病性等密切相关。但其在沙门... 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是最为常见的沙门菌血清型,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及公共卫生安全。外膜蛋白OmpW是由ompW基因编码的营养物质特异性运输通道,发挥特殊的铁离子外排功能,与细菌耐药性、致病性等密切相关。但其在沙门菌中的功能尚未见研究。为探究外膜蛋白OmpW对鼠伤寒沙门菌的影响,本试验以鼠伤寒沙门菌ATCC 14028为野生株(WT14028),利用λ-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ompW基因缺失株(14028ΔompW),同时构建回补株(14028ΔompW::ompW),通过检测生长特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环境耐受性、耐药性等方面探究鼠伤寒沙门菌ompW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并通过小鼠感染试验探究该基因对沙门菌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缺失株与野生株菌落形态无显著差异;缺失株在对数生长期显著慢于野生株,但到达稳定期无显著差异;缺失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下降31.73%±6.43%;在酸性(pH=3)、碱性(pH=10)及高盐(1 mol·L^(-1)NaCl)环境下,缺失株存活率显著低于野生株;但在高铁(>0.625 g·L^(-1)FeCl_(3))环境下,缺失株存活率更高;缺失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的敏感性显著增强,对其他如氨苄西林、四环素等抗生素敏感性无显著变化;小鼠感染试验表明,与野生株相比,缺失株感染诱发的腹泻率更低、脾肿大及肠道损伤更轻微,且细菌移位能力也显著下降。综上,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鼠伤寒沙门菌ompW基因缺失株及回补株,试验表明该基因与菌株生长、环境耐受性、耐药性、致病性等方面密切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沙门菌的致病与耐药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 ompW基因 缺失株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伤寒沙门菌FtnB蛋白的生物信息分析及原核表达
10
作者 魏铭清 丁颖 +5 位作者 刘非凡 王天辰 周霞 张倩 王震 张辉 《现代畜牧兽医》 2025年第8期7-13,共7页
试验旨在深入研究鼠伤寒沙门菌FtnB蛋白的潜在生物学功能并获取高纯度的蛋白样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FtnB蛋白结构及翻译后修饰位点进行预测分析,将PCR扩增得到的鼠伤寒沙门菌FtnB基因插入pET-32a(+)载体中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 试验旨在深入研究鼠伤寒沙门菌FtnB蛋白的潜在生物学功能并获取高纯度的蛋白样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FtnB蛋白结构及翻译后修饰位点进行预测分析,将PCR扩增得到的鼠伤寒沙门菌FtnB基因插入pET-32a(+)载体中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菌株中,使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FtnB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FtnB蛋白属于亲水性蛋白,不含跨膜结构及信号肽;二级结构主要有α-螺旋、无规则卷曲、β-折叠和延伸链;存在多个T、B细胞抗原表位及磷酸化、糖基化、甲基化修饰位点。根据蛋白互作预测分析结果显示,FtnB蛋白与norV和aphF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研究成功扩增了大小为524 bp的FtnB基因。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获得大小约为35.9 ku的FtnB蛋白。研究表明,试验成功克隆FtnB基因,并通过原核表达制备了FtnB蛋白,为进一步探索鼠伤寒沙门氏菌FtnB蛋白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藏地区藏猪源鼠伤寒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宇 何宇轩 +4 位作者 王语诗 聂浩洋 孙明阳 韦明邦 商鹏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3-340,共8页
为了解西藏地区藏源猪鼠伤寒沙门菌的流行现状、毒力基因的检测率、耐药基因、耐药表型及二者的符合率,本研究从西藏林芝、山南、昌都等地区采集藏猪粪便样品387份,分别接种于MRSV半固体培养板和SS固体培养基,并对分离菌经革兰氏染色镜... 为了解西藏地区藏源猪鼠伤寒沙门菌的流行现状、毒力基因的检测率、耐药基因、耐药表型及二者的符合率,本研究从西藏林芝、山南、昌都等地区采集藏猪粪便样品387份,分别接种于MRSV半固体培养板和SS固体培养基,并对分离菌经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及PCR鉴定。结果显示,387份样品中沙门菌的检出率为53.74%(208/387),通过PCR扩增16S rDNA基因及特异性鉴定基因Stn,确定208株均为沙门菌。通过血清型分型对208株沙门菌分型,结果显示,208株沙门菌中鼠伤寒沙门菌的检出率为29.32%(61/208)。通过PCR检测61株鼠伤寒沙门菌中的毒力基因。结果显示,mgtC、mogA、araB、svpR、bcfA的检出率分别为100%(61/61)、98.36%(60/61)、98.36%(60/61)、14.75%(9/61)、0(0/61)。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61株鼠伤寒沙门菌对5类药物的敏感性,并通过PCR方法检测61株鼠伤寒沙门菌的5类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磺胺类、酰胺醇类、四环素类),采用SPSS 26软件分析分离菌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其中37株鼠伤寒沙门菌为多重耐药率达60.65%(37/61),耐3重药物和耐4重药物的菌株分别为44.26%(27/61)和16.39%(10/61),其中61株菌均对酰胺醇类(氯霉素)、β-内酰胺类(氨苄西林)、磺胺类(复方新诺明)有较强耐药性,有54株(88.52%)鼠伤寒沙门菌对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敏感,有24株(39.34%)对头孢类(头孢唑林)敏感。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共检测到11种耐药基因,其中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B的检出率为40.98%(25/61);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3)-Ia与aadA1的检出率分别为4.91%(3/61)与85.24%(52/61);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I、blaSHV的检出率分别为86.88%(53/61)与75.40%(46/61);磺胺类耐药基因sul-I与sul-II的检出率分别为60.65%(37/61)与93.44%(57/61);酰胺醇类cat I与floR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14.75%(9/61)与16.39%(10/61),其中有12株沙门菌检测出6种耐药基因,有3株沙门菌检测出7种耐药基因,有2株沙门菌检测出8种耐药基因。61株沙门菌磺胺类药物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符合率最高为95%(57/60)。本研究首次对西藏地区藏猪沙门菌携带情况作了初步调查,发现鼠伤寒沙门菌携带多种毒力基因,且对多种药物耐药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该结果可为西藏地区鼠伤寒沙门菌的研究和相关疾病的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猪 伤寒沙门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耐药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类佐剂对于伤寒菌抗原性的影响——Ⅰ.比较各种常用油类的效力
12
作者 田慕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59年第4期52-58,共7页
用油类为佐剂以增强菌苗的免疫性已有四十余年历史,然未曾被从事于菌苗制造及实施预防注射者所重视。最近十余年虽有许多学者对此工作做了不少的研究以改进其制造方法。如油类及乳化剂的选择,油类乳化剂与疫苗的比例等,以求增加疫苗及... 用油类为佐剂以增强菌苗的免疫性已有四十余年历史,然未曾被从事于菌苗制造及实施预防注射者所重视。最近十余年虽有许多学者对此工作做了不少的研究以改进其制造方法。如油类及乳化剂的选择,油类乳化剂与疫苗的比例等,以求增加疫苗及菌苗或其他物质的抗原性及致敏性。在动物及人体试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剂 抗原免疫 乳剂 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疫苗 伤寒菌 小白鼠 石腊油 油类 抗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类佐剂对于伤寒菌抗原性的影响——Ⅱ.液体石蜡乳剂与氢氧化铝对伤寒菌体及伤寒可溶性抗原的抗原性比较
13
作者 田慕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59年第4期59-62,共4页
一般用佐剂加于菌苗者多用氢氧化铝,因菌体巳属颗粒性物质,若再加氢氧化铝,恐增加局部反应的严重性,故多将菌体裂解制成可溶性抗原,再吸附在氢氧化铝上。我们上次实验的结果,虽巳证明液体石腊油有增强伤寒菌苗抗原性,且其效果高于其他... 一般用佐剂加于菌苗者多用氢氧化铝,因菌体巳属颗粒性物质,若再加氢氧化铝,恐增加局部反应的严重性,故多将菌体裂解制成可溶性抗原,再吸附在氢氧化铝上。我们上次实验的结果,虽巳证明液体石腊油有增强伤寒菌苗抗原性,且其效果高于其他各种植物油,然是否亦优于氢氧化铝仍需证明。在另一方面若将菌体裂解成可溶性抗原,是否对细菌的抗原性亦有影响,故考虑到改用肌肉注射,以减轻局部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抗原 体抗原 伤寒菌 抗原性 佐剂 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液体石蜡 石油蜡 乳剂 氢氧化铝 氢氧化物 油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伤寒沙门菌鞭毛蛋白FliC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对小鼠巨噬细胞的作用
14
作者 张明亮 王佩 +5 位作者 马磊 姚畅 庞蓉 翁少亭 马圣明 连凯琪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20-3829,共10页
【目的】研究鼠伤寒沙门菌Fli C蛋白的序列特征、原核表达情况及其对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参照Gen Bank公布的鼠伤寒沙门菌ATCC 14028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鼠伤寒沙门菌ATCC 14028基因组DNA为模板,... 【目的】研究鼠伤寒沙门菌Fli C蛋白的序列特征、原核表达情况及其对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参照Gen Bank公布的鼠伤寒沙门菌ATCC 14028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鼠伤寒沙门菌ATCC 14028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FliC基因CDS序列,应用在线软件分析FliC蛋白结构特征。将FliC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pET-28a-FliC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构建重组菌株BL21(pET-28a-FliC),使用IPTG对重组菌株进行诱导表达并优化重组蛋白的表达条件,对重组蛋白进行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通过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纯化的蛋白。将纯化的重组蛋白与巨噬细胞RAW264.7共同孵育,通过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巨噬细胞增殖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巨噬细胞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结果】PCR扩增获得大小为1488bp的FliC基因,FliC蛋白分子式为C_(2194)H_(3597)N_(640)O_(641)S_(3),由495个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约为52ku;该蛋白属酸性蛋白,氨基酸残基丙氨酸(12.3%)、苏氨酸(11.5%)出现的频率较高;蛋白为亲水性蛋白,不含信号肽,无跨膜区,包含67个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由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及无规则卷曲构成,占比分别为39.80%、20.20%、4.24%和35.76%。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蛋白部分可溶,与小鼠抗鞭毛血清有较好的反应原性。50和400ng/m L重组纯化蛋白能有效刺激巨噬细胞的增殖,在24h增殖率达到最高,同时可有效刺激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12h时细胞因子分泌量最高。【结论】本研究成功扩增得到鼠伤寒沙门菌FliC基因,纯化获得的高纯度FliC蛋白为酸性、亲水性蛋白,该蛋白可促进巨噬细胞增殖及分泌细胞因子,为进一步研究沙门菌FliC蛋白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 鞭毛蛋白 原核表达 巨噬细胞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dc115基因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RAW264.7细胞吞噬体酸化及生存能力的影响
15
作者 谢荣现 程龙云 +3 位作者 袁西露 李丽 李冰清 贾海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9-566,共8页
目的分析CCDC115(Coiled-Coil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15)的蛋白性质,利用Ccdc115基因缺失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探究CCDC115对胞内鼠伤寒沙门菌生存的影响,为开展CCDC115功能研究及调控胞内沙门菌生存的机制研... 目的分析CCDC115(Coiled-Coil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15)的蛋白性质,利用Ccdc115基因缺失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探究CCDC115对胞内鼠伤寒沙门菌生存的影响,为开展CCDC115功能研究及调控胞内沙门菌生存的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对CCDC115的基本性质进行探究。依据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RAW264.7-Ccdc115-KO细胞系。将鼠伤寒沙门菌感染RAW264.7及RAW264.7-Ccdc115-KO细胞,通过RT-qRCR、Western Blot、CFU(Colony-Forming Units)计数、酸化成像研究CCDC115在鼠伤寒沙门菌胞内生存中的作用。结果CCDC115是由2个α螺旋及中间无序区组成的不稳定蛋白,无跨膜结构域。成功构建敲除Ccdc115基因的RAW264.7细胞系。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细胞后,在RAW264.7细胞中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CCDC115表达增加,并且在RAW264.7-Ccdc115-KO细胞内增殖数量是RAW264.7细胞的1.5倍。在吞噬体酸化成像中,鼠伤寒沙门菌吞噬体在RAW264.7细胞中发生酸化,而在RAW264.7-Ccdc115-KO细胞中没有发生酸化。结论成功构建RAW264.7-Ccdc115-KO细胞系;CCDC115在鼠伤寒沙门菌感染过程中表达增加,并可能通过使吞噬体发生酸化抑制鼠伤寒沙门菌在细胞内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115 伤寒沙门 RAW264.7 胞内生存 吞噬体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源鼠伤寒沙门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与毒力基因检测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伟娜 陶晶 +3 位作者 何梦婷 王紫苇 马佰贺 赵磊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4-294,共11页
鼠伤寒沙门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不仅影响养禽业的健康发展,还对禽类产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主要是对鸡源鼠伤寒沙门菌进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毒力基因的测定。首先采集病死产蛋鸡的脾脏组织进行分离培养和染色镜检,以... 鼠伤寒沙门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不仅影响养禽业的健康发展,还对禽类产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主要是对鸡源鼠伤寒沙门菌进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毒力基因的测定。首先采集病死产蛋鸡的脾脏组织进行分离培养和染色镜检,以及16S rRNA基因的PCR鉴定,然后用圆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株对26种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方法检测分离株的28个毒力基因。结果显示,分离株在普通营养琼脂和血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灰白色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为无色菌落,在BS培养基上为黑色带金属光泽的菌落;染色镜检结果显示分离株为革兰阴性的红色短杆菌;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分离株与鼠伤寒沙门菌OLF-FSR1-WB-Sparrow-ST-87的相似性为99.86%,与10个鼠伤寒沙门菌参考菌株的同源性介于99.5%~100%;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对环丙沙星最为敏感,抑菌圈直径达30 mm;除sseC基因未检测出外,其余27个毒力基因的测序结果与参考菌株对应毒力基因的相似性介于98.58%~100%。本研究成功从病死产蛋鸡分离鉴定出一株鼠伤寒沙门菌菌株FY2021,为深入研究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病机理和禽源沙门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毒力基因 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Ec-12上清抑制小鼠的伤寒沙门菌机制的初步分析
17
作者 李兆龙 孔祥瑞 +4 位作者 林锋强 王秀萍 赵冉 彭小莉 陈常颂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9-750,共12页
本研究旨在筛选黑茶中有益的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EC)并揭示该菌上清抑制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初步机制。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冠突散囊菌;通过形态学和IT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其分类地位;采用生长速率法分析... 本研究旨在筛选黑茶中有益的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EC)并揭示该菌上清抑制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初步机制。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冠突散囊菌;通过形态学和IT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其分类地位;采用生长速率法分析其增殖条件及增殖的稳定性;采用琼脂扩散抑菌试验、耐酸碱、耐热及紫外光稳定性试验、电镜观察及小鼠动物试验等以评估该Ec-12上清抑制鼠伤寒沙门菌的初步机制。结果显示:筛选到一株有较强抑制鼠伤寒沙门菌作用的冠突散囊菌Ec-12,抑菌圈分别为10.4 mm±1.5 mm。根据形态学、生长特征及IT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冠突散囊菌,并命名菌株Ec-12。粗分离的菌株Ec-12上清在pH近中性条件产生较好的抑菌效果,抑菌稳定好。经电镜观察可见粗分离菌株Ec-12上清导致鼠伤寒沙门菌的菌体变形,表层粗糙等抑菌现象。并明显降低小鼠感染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腹泻率和死亡率,提高小鼠绒毛的完整度和增加黏液蛋白的分泌(P<0.05),减少结肠细胞的凋亡(P<0.05),抑制鼠伤寒沙门菌对小鼠的危害。冠突散囊菌Ec-12菌株上清作用于鼠胃肠道内的鼠伤寒沙门菌,破坏了鼠伤寒沙门菌结构完整性,同时又作用于鼠的肠道,提高肠绒毛完整性,促进结肠黏液蛋白的分泌,减少结肠细胞的凋亡,进而降低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腹泻及死亡,它具备一定益生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 上清 伤寒沙门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鼠伤寒沙门菌及其单相变种基因组特征分析
18
作者 刘翔 张燕飞 +4 位作者 魏琼 杨丽娟 李娜 马学旻 郭邦成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18-1023,1035,共7页
目的从全基因组水平上探讨宁夏地区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S.typhimurium)及其单相变种(简称S.1,4,[5],12:i:-)流行特征,建立全基因分型数据库,为今后的暴发溯源及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宁夏地区... 目的从全基因组水平上探讨宁夏地区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S.typhimurium)及其单相变种(简称S.1,4,[5],12:i:-)流行特征,建立全基因分型数据库,为今后的暴发溯源及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宁夏地区分离的92株鼠伤寒沙门菌及其单相变种进行血清型分型、MLST、cgMLST分型、毒力基因及耐药表型预测。结果所有菌株中,21株为S.typhimurium,占22.83%;71株为S.1,4,[5],12:i:-,占77.17%。MLST和cgMLST分型结果显示,S.typhimurium均为ST19型,分为5个进化分支,发现5个聚类簇;S.1,4,[5],12:i:-均为ST34型,同在一个进化分支上,发现17个聚类簇。VFDB预测共发现8类155种毒力基因,其中33.33%的S.typhimurium中携带质粒上的9种毒力基因,2种血清型均携带染色体上与SPI毒力岛相关毒力基因。耐药表型预测结果显示,所有S.1,4,[5],12:i:-耐4~14种抗生素,产生22种多重耐药谱,S.typhimurium耐2~13种抗生素,产生8种多重耐药谱。结论宁夏地区S.1,4,[5],12:i:-为继肠炎沙门菌的主要流行优势血清型,其耐药性和遗传多样性高于S.typhimurium,而携带毒力基因数量低于S.typhimurium,且均存在较高的局部暴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 全基因组测序 毒力基因 耐药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1年乌鲁木齐市鼠伤寒沙门菌基因组特征分析
19
作者 杨毅 胡海 +8 位作者 胡锦瑞 杨艳梅 尚月梅 高鹏芳 杜小莉 刘金悦 崔志刚 周海健 卢耀勤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42-1048,共7页
目的分析2018-2021年乌鲁木齐市鼠伤寒沙门菌(S.1,4,[5],12:i:1,2)的基因组特征,为该菌的流行监测及引起的疫情处置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6株乌鲁木齐市肠道门诊监测腹泻样本分离的鼠伤寒沙门菌,利用全基因组测序(WGS)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M... 目的分析2018-2021年乌鲁木齐市鼠伤寒沙门菌(S.1,4,[5],12:i:1,2)的基因组特征,为该菌的流行监测及引起的疫情处置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6株乌鲁木齐市肠道门诊监测腹泻样本分离的鼠伤寒沙门菌,利用全基因组测序(WGS)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MLST类型、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cgMLST)型别、质粒、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特征,通过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wgSNPs)构建进化树,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及国内不同来源流行克隆株之间的种群进化关系。结果26株鼠伤寒沙门菌基因组序列共注释到10类47种耐药基因,其中编码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6′)-Iaa(100%)、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1B(30.8%)、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42.3%)、喹诺酮类qnrS1耐药基因(30.8%)和磺胺类耐药基因sul3(23.1%)的携带率较高;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存在gyrA位点突变。此外,还检测到12种不同的质粒,以IncFIB(S)和IncFII(S)(34.6%)为主;不同时期分离菌株间所含有毒力基因差异不大。cgMLST显示分离的鼠伤寒沙门菌优势型别为cgST36414,包含10株菌。wgSNPs分析表明,本地区鼠伤寒沙门菌与国内15个省市流行趋势相一致,同时也存在本地区独有的进化特征。结论本地区鼠伤寒沙门菌普遍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和质粒复制子,对耐药性的传播和进化起关键作用。多样化的克隆群与食物链上不同来源菌群之间可能存在密切传播联系,给公共卫生监测和预防带来严峻挑战。建议加强基于互联网信息系统的实验室监测网络建设,以提高监测系统的时效性并限制多耐药克隆株的传播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 流行病学分析 全基因组测序 耐药基因 种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啮齿类实验动物4种常见病原菌多重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20
作者 席晓霞 孙婧 +3 位作者 郭家熙 张丽娟 刘晓玲 段天林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5年第4期18-25,共8页
建立一种检测啮齿类实验动物鼠伤寒沙门菌、鼠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4种常见致病菌的多重巢式PCR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咽拭子和肛拭子等采样方法优化检测流程。试验针对病原菌16S rDNA序列保守区和可变区,通过... 建立一种检测啮齿类实验动物鼠伤寒沙门菌、鼠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4种常见致病菌的多重巢式PCR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咽拭子和肛拭子等采样方法优化检测流程。试验针对病原菌16S rDNA序列保守区和可变区,通过引物长短差异分别设计通用引物和特异性引物,通过巢式PCR检测各种样本中的病原菌。结果显示,优化后的四重巢式PCR方法可对同一样品中的4种致病菌模板进行特异性扩增,无交叉反应;多重巢式PCR方法可从标准菌株DNA模板中扩增出待检病原菌DNA片段,而阴性对照组均未能检出;多重巢式PCR方法的检测灵敏度明显高于普通多重PCR方法(≤10-2pg/μL vs≤1 pg/μL);多重巢式PCR方法可从混合感染的样本中特异性地检测出4种致病菌;在实际应用中,多重巢式PCR可检测出病原菌感染的阳性样本,且检出率高于普通多重PCR方法。本试验建立的4种病原菌多重巢式PCR检测方法可同时检测动物咽拭子或肛拭子等临床样本中的多种病原菌,与普通多重PCR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省时省力、灵敏性高、特异性强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巢式PCR 伤寒沙门 鼠棒状杆 铜绿假单胞 金黄色葡萄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