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0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口愈合协会2023年《糖尿病足溃疡治疗指南(第3版)》解读
1
作者 冉倩 徐蔚蔚 +2 位作者 孙航 罗运秋 刘莉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62-1067,共6页
对2023年伤口愈合协会发布的《糖尿病足溃疡治疗指南(第3版)》的41条推荐建议进行解读,为我国医护人员制定科学、有效的临床实践规范和相关医疗决策提供循证依据,以改善糖尿病足溃疡病人临床结局,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足溃疡 伤口愈合 指南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量半导体激光在促进颌面部骨折手术伤口愈合中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熊茂婧 杨露 +2 位作者 马丽源 刘磊 杨波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5,共8页
目的评价低能量半导体激光在促进颌面部骨折手术伤口愈合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8月-2023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创伤整形外科住院治疗的颌面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 目的评价低能量半导体激光在促进颌面部骨折手术伤口愈合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8月-2023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创伤整形外科住院治疗的颌面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在每日常规换药后使用低能量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进行面部皮肤伤口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6 d;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换药处理,不使用低能量半导体激光治疗。比较2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伤口愈合情况、修正Stony Brook瘢痕评定量表(mSBSES)评分、疼痛指数和伤口感染率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211例,其中试验组104例,对照组107例;男128例,女83例。试验组在低能量半导体激光治疗后,面部皮肤伤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且试验组在术后第7天的伤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伤口评价指标中,试验组在各观察点的mSB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在伤口宽度、高度、颜色和切口线等指标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伤口疼痛评价方面,试验组在经过低能量半导体激光治疗后疼痛指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2组伤口感染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颌面部骨折手术面部皮肤伤口,低能量半导体激光治疗能够有效促进伤口愈合,提升伤口愈合质量,淡化瘢痕,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颌面部骨折 疼痛 伤口愈合 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牙后伤口愈合的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3
作者 万雪丽 周小蓉 +3 位作者 姜文强 刁艳君 刘显(综述) 石永乐(审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5,共8页
拔牙是口腔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伤口愈合不良是拔牙后常见问题。伤口愈合不良不但可导致患者进食困难、心理健康受损,还可能增加治疗难度和成本,延长治疗周期,严重时可导致颌骨坏死。目前国内外关于拔牙后伤口愈合的相关研究缺乏系统... 拔牙是口腔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伤口愈合不良是拔牙后常见问题。伤口愈合不良不但可导致患者进食困难、心理健康受损,还可能增加治疗难度和成本,延长治疗周期,严重时可导致颌骨坏死。目前国内外关于拔牙后伤口愈合的相关研究缺乏系统整合与评估。基于此,本研究采用VOSviewer、Bibliometrix和CiteSpace软件对2013~2023年拔牙后伤口愈合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以期为制定更加科学、系统的拔牙后伤口管理与预防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 伤口愈合 骨再生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活化气促进皮肤伤口愈合效应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舒江凌 李卓 +7 位作者 张紫竹 赵欣怡 张晶硕 祁苗 李想 柳云恩 刘定新 许德晖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1,共9页
目的 探究等离子体活化气(PAG)促进伤口愈合的效应。方法 通过检测PAG促进细胞增殖和染菌伤口愈合的效果,探究PAG的促愈合效应。细胞增殖实验: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5种不同细胞[包括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人骨骼肌永生化细胞(IHSMC)、... 目的 探究等离子体活化气(PAG)促进伤口愈合的效应。方法 通过检测PAG促进细胞增殖和染菌伤口愈合的效果,探究PAG的促愈合效应。细胞增殖实验: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5种不同细胞[包括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人骨骼肌永生化细胞(IHSMC)、人正常前列腺基质永生化细胞(WPMY-1)、人类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FF)]接种于培养板中。待细胞贴壁生长后,用合适的时间梯度对不同细胞各自进行实验分组。在细胞接受不同时间PAG处理后,采用CCK-8方法检测细胞活性。动物染菌伤口愈合实验:用无菌镊子和剪刀在SD大鼠背后创造大小约1.5 cm×1.5 cm的伤口,再用A_(600 nm)=6.5的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感染伤口。感染完成后对伤口定期进行PAG处理,根据不同处理时长划分实验组。最终用伤口愈合照片以及伤口相对面积的变化数据作为衡量愈合表现的指标。结果 细胞增殖实验:PAG处理在合理时间内能有效促进细胞增殖,过量则会导致细胞死亡。因此,定义PAG处理细胞的剂量=W/N(J/cell),其中W为活化气装置在处理过程中耗费的功,N为细胞数。使用起效剂量、最佳剂量和安全剂量范围3个指标对PAG的促增殖效应进行表征。动物染菌伤口愈合实验:实验组均表现为伤口愈合速度加快,因此采用最佳处理时间对PAG的促愈合效果进行表征。其中消毒模式起主要作用,最佳处理时间为2 min,促愈模式起辅助作用,整体愈合效果最好的处理条件为消毒模式处理2 min、促愈模式处理1 min。结论 PAG具有促进细胞增殖,促进感染伤口愈合的作用,并且能够总结出指标对其效应进行定量描述,有利于PAG进一步规范化的研究和临床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活化气(PAG) 细胞增殖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复方营养制剂对大鼠急性创伤后伤口愈合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辛文彬 白倩 +4 位作者 倪向敏 黄荣江 梁馨予 糜漫天 王建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06-518,共13页
目的一种复方营养制剂对急性创伤后伤口愈合的作用效果及其原理的初步探讨。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通过外科手术方法成功构建皮肤创面模型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CON组)、乳清蛋白组(whey protein,WP组)、低剂量复方营养制剂... 目的一种复方营养制剂对急性创伤后伤口愈合的作用效果及其原理的初步探讨。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通过外科手术方法成功构建皮肤创面模型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CON组)、乳清蛋白组(whey protein,WP组)、低剂量复方营养制剂组(low-dose nutritional formula,LDF组)和高剂量复方营养制剂组(high-dose nutritional formula,HDF组),每组15只。各组大鼠于术后次日起给予对应营养干预2周,干预期间观察记录各组大鼠的伤口情况并测量伤口面积。分别于术后第3、7、14天取材,采用试剂盒检测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IL-10)、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水平;HE染色观察伤口创面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伤口创面组织胶原纤维沉积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评估伤口创面组织血管生成情况。结果与CON组比较,WP组、LDF组、HDF组的创面愈合速度、胶原合成及血管生成速度明显加快(P<0.05),其中HDF组效果最明显。术后第3天,与CON组相比,WP组、LDF组和HDF组血清ALB、PA、TP水平显著升高(P<0.05),TNF-α、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IL-10水平显著升高(WP组除外),LDF组、HDF组血清IgG、IgM水平显著升高(P<0.05),HDF组血清IgA水平显著升高(P<0.05);术后第7天,与CON组相比,HDF组ALB、PA和TP水平显著升高(P<0.05),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LDF组、HDF组血清IgG、IgM水平显著升高(P<0.05),HDF组血清IgA水平显著升高(P<0.05);术后第14天,与CON组相比,HDF组ALB、TP水平显著升高(P<0.05),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5),IgG、IgM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本研究中的复方营养制剂能够促进急性伤口愈合,其可能原因与制剂能改善大鼠营养状况,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并增强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复方营养制剂 营养状况 炎症反应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光碳点光敏剂的活性收缩水凝胶用于细菌感染的伤口愈合
6
作者 郝永梁 李建 +1 位作者 王泽华 葛介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0-217,共8页
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海藻酸钠(SA)和碳点(CDs)光敏剂为主要原料,通过自由基聚合和钙离子交联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基于红光碳点光敏剂的活性收缩水凝胶(PNSP Gel),用于细菌感染的伤口愈合.PNSP Gel可在体温下(37℃)通过活性收缩作... 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海藻酸钠(SA)和碳点(CDs)光敏剂为主要原料,通过自由基聚合和钙离子交联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基于红光碳点光敏剂的活性收缩水凝胶(PNSP Gel),用于细菌感染的伤口愈合.PNSP Gel可在体温下(37℃)通过活性收缩作用释放出CDs光敏剂,进一步通过CDs光敏剂的光动力抗菌作用,有效杀灭伤口部位的细菌,促进伤口快速愈合.研究结果表明,PNSP Gel具有良好的释药性能、光动力抗菌性能以及加速伤口愈合的能力,为临床伤口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光动力抗菌 水凝胶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通过激活cGAS-STING信号通路调控炎症时相而促进小鼠皮肤伤口愈合
7
作者 殷菱 毛志蓉 +2 位作者 吴俊丽 刘芳 高小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3,共10页
目的:探讨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是否通过激活环磷酸鸟苷-磷酸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物(STING)信号通路调控炎症时相从而影响小鼠皮肤伤口愈合。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T3组、cGAS抑制剂RU320521(RU.5... 目的:探讨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是否通过激活环磷酸鸟苷-磷酸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物(STING)信号通路调控炎症时相从而影响小鼠皮肤伤口愈合。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T3组、cGAS抑制剂RU320521(RU.521)组和RU.521+T3组,正常组5只,其余4组每组2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制备全层皮肤损伤模型,每日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在伤后第1天,2天,4天,7天和10天分别处死各组小鼠,每组5只。苏木精-伊红(HE)和Masson染色分别观察小鼠皮肤伤口组织病理改变和胶原纤维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GAS、STING、小鼠含表皮生长因子样模体黏蛋白样激素受体样蛋白1(EMR1;又称F4/80)、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和CXCL-10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GAS、STING、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干扰素β(IFN-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在伤后4~7 d,T3组的伤口愈合率和胶原纤维合成显著高于对照组、RU.521+T3组和RU.521组(P<0.05)。T3组的病理变化也较其余3组显著改善。正常组不表达cGAS和STING,RU.521+T3组和RU.521组表达也较少,而T3组和对照组表达较高,但T3组的表达在伤后1~4 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伤后7 d低于对照组(P<0.05)。T3组F4/80的表达在伤后1~7 d显著高于对照组、RU.521+T3组和RU.521组(P<0.05)。此外,T3组的趋化因子CXCL-8、CXCL-10和CCL-2的表达在伤后1~2 d或1~4 d显著高于对照组、RU.521+T3组和RU.521组(P<0.05),在其余时间低于此3组(P<0.05)。除此之外,T3组的促炎细胞因子IFN-β、IL-6、TNF-α和NF-κB含量,在伤后1 d高于对照组、RU.521+T3组和RU.521组(P<0.05),而在伤后2~7 d显著低于这3组(P<0.05)。结论:T3促进小鼠皮肤伤口愈合可能与其在伤后早期加强cGAS-STING信号通路激活,增强趋化因子和促炎因子表达,以及促进巨噬细胞招募,从而调控炎症时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伤口愈合 cGAS-STING通路 炎症 巨噬细胞 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针在促伤口愈合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陈雅婷 吴玥 +3 位作者 邓子贤 张云晴 武世勋 沈秉正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7-564,共8页
严重机械性创伤以及慢性疾病所导致的皮肤损伤(如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过程,常伴随着组织损害、微生物感染、强烈的炎症反应和增生性瘢痕形成等挑战。近年来,微针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应用广泛。根据作用方式不同,微针制剂分为以下5类:实... 严重机械性创伤以及慢性疾病所导致的皮肤损伤(如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过程,常伴随着组织损害、微生物感染、强烈的炎症反应和增生性瘢痕形成等挑战。近年来,微针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应用广泛。根据作用方式不同,微针制剂分为以下5类:实心微针、空心微针、包衣微针、可溶性微针和水凝胶微针。本文综述了不同类型微针的制备方法和特点,并总结了其在止血、抑菌、抗炎、胶原蛋白沉积增强和血管新生等关键愈合环节发挥作用的方式,以期为未来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 药物递送 伤口愈合 抗菌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及修枝对幼林杉木节子伤口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魏理晖 叶小鹏 +3 位作者 陈志云 何宗明 马祥庆 帅鹏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9-646,共8页
为探究修枝处理下幼林杉木节子伤口愈合情况,以福建省邵武卫闽国有林场6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计不同修枝强度、保留密度、节子方向、伤口直径、喷漆保护等试验,统计分析修枝20个月后幼林杉木节子的伤口愈合率变化。结果表明:不... 为探究修枝处理下幼林杉木节子伤口愈合情况,以福建省邵武卫闽国有林场6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计不同修枝强度、保留密度、节子方向、伤口直径、喷漆保护等试验,统计分析修枝20个月后幼林杉木节子的伤口愈合率变化。结果表明:不同修枝强度对幼林杉木节子的横向伤口愈合率有显著影响(P<0.05),横向伤口愈合率大小依次为10 cm修枝强度>12 cm修枝强度>8 cm修枝强度。保留密度为1800株·hm^(-2)的幼林杉木节子伤口愈合最快,其中,在8 cm修枝强度下节子伤口愈合率随杉木幼林保留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在10 cm修枝强度下节子伤口愈合率随杉木幼林保留密度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东北方向的节子伤口愈合最快,西南方向的节子伤口愈合最慢,不同节子方向对伤口愈合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节子伤口直径对伤口愈合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喷漆保护对杉木节子伤口愈合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从总体上看,不同处理下节子横向伤口愈合率总是大于纵向,说明横向伤口会更早完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修枝 节子 伤口愈合 修枝强度 保留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中药粗多糖水凝胶的制备及其促伤口愈合能力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寇先勇 吴燕 +4 位作者 王峣姿 冯文博 郑佳贝 尤祥宇 苏江涛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53,共11页
以黄药子、红景天、鸡血藤、鱼腥草、一支箭5种中药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其中的粗多糖,测定其总多糖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将中药粗多糖载入壳聚糖中制备中药粗多糖水凝胶,并对所得水凝胶的微观结构、溶胀性能、保水性能、抗氧化... 以黄药子、红景天、鸡血藤、鱼腥草、一支箭5种中药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其中的粗多糖,测定其总多糖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将中药粗多糖载入壳聚糖中制备中药粗多糖水凝胶,并对所得水凝胶的微观结构、溶胀性能、保水性能、抗氧化活性、血液相容性及其促进伤口愈合能力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景天粗多糖的总多糖含量最高,达到77.6%;各粗多糖溶液均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中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总还原力最强的粗多糖溶液分别为黄药子粗多糖溶液、黄药子粗多糖溶液、一支箭多糖溶液和红景天粗多糖溶液。随着中药粗多糖的载入,中药粗多糖水凝胶的孔径增大、溶胀性能增强,但保水率和抗氧化活性均有所降低;在2000μg/mL质量浓度下,各粗多糖水凝胶均展现出良好的血液相容性;相较于空白组,黄药子粗多糖水凝胶组和鱼腥草粗多糖水凝胶组的小鼠伤口愈合更明显,结痂现象减少,且观察到毛囊、皮脂腺等皮肤附属器的形成,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因此,黄药子粗多糖水凝胶和鱼腥草粗多糖水凝胶在加速伤口恢复方面均效果明显,显示出其作为伤口敷料的巨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粗多糖 水凝胶 抗氧化活性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和VEGF协同作用小鼠胚胎干细胞衍生的血管内皮祖细胞促伤口愈合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影 陈东升 +6 位作者 赵艾艾 何才蓉 陈凤娇 何运雪 郑梅 陆莹 丁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0-250,共11页
皮肤伤口愈合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临床难题之一,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是影响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的关键环节。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在血管内皮修复和招募炎症细胞促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体内直接输送EP... 皮肤伤口愈合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临床难题之一,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是影响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的关键环节。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在血管内皮修复和招募炎症细胞促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体内直接输送EPC低效且会损害细胞存活力和功能进而影响治愈效率。因此,改善EPC的生物学功能以促进伤口愈合很有必要。本研究将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mESC)在10 ng/mL VEGF和5 ng/mL bFGF的作用下诱导获得CD133+CD34+EPC。以mESC衍生的EPC为研究对象,将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作用于mESC-EPC,结果表明,10 ng/mL TNF-α和10 ng/mL VEGF协同处理组相比于单因子处理显著促进EPC的黏附、细胞迁移和管腔形成能力(P<0.01)。进一步通过建立小鼠局部皮肤全层创伤模型,在创周处注射10 ng/mL TNF-α和10 ng/mL VEGF协同EPC治疗明显加速伤口愈合(P<0.05),再生皮肤真皮层增厚(P<0.001),促进血管生成素ANG1和ANG2介导CD31+内皮细胞构成的毛细血管网络成熟。随着伤口愈合程度的加深,促炎因子TNF-α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下调(术后13 d,PBS组、EPC组、VE组、TE组和VTE组的TNF-α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3±0.01、0.60±0.02、0.42±0.02、0.36±0.01和0.34±0.03),创造有利于伤口愈合的炎症微环境。综上所述,10 ng/mL TNF-α和10 ng/mL VEGF的协同作用强化EPC的生物学功能,并通过促进新血管生成和早期炎症反应加速小鼠皮肤伤口闭合和组织重塑,为细胞干预伤口愈合治疗提出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胚胎干细胞 血管生成因子 内皮祖细胞 伤口愈合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肽类水凝胶促伤口愈合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朝琼 曹恒浩 +2 位作者 刘鑫 蔡维尧 许零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9-491,共13页
[背景]创伤、烧伤、糖尿病及手术等引起的伤口一直威胁着人类健康,伤口治疗已经成为严重的临床挑战和经济负担.多肽类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功能活性、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使其在伤口愈合不同阶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进展]本文系... [背景]创伤、烧伤、糖尿病及手术等引起的伤口一直威胁着人类健康,伤口治疗已经成为严重的临床挑战和经济负担.多肽类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功能活性、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使其在伤口愈合不同阶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进展]本文系统综述了多肽类水凝胶在止血、炎症感染、增殖重塑等不同伤口愈合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多肽类水凝胶通过多肽的阳离子基团、抗菌和免疫活性、自组装形成纳米纤维结构呈递药物等激活凝血过程,促进巨噬细胞从M1型转化为M2型,激活黏着斑激酶/整合素偶联激酶(FAK/ILK)、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促进成纤细胞增殖,活化生长因子及血管内皮细胞,进而促进血管生成和胶原蛋白合成,加速伤口愈合过程.目前,部分多肽类止血、抗炎的水凝胶产品已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展望]尽管在针对伤口愈合不同阶段的多肽类水凝胶产品研发及作用机制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多肽类水凝胶机械强度不高,长期稳定性弱,具有传感完整性和按需递送的水凝胶相关研究不足,在无疤痕组织修复中的机制探索不够深入,影响其在临床上的转化应用.因此,未来在提高多肽类水凝胶机械强度、长期稳定性、对动态伤口响应性、无瘢痕伤口修复机制等方向开展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多肽类水凝胶的临床转化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 水凝胶 伤口愈合过程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链长度的没食子酸酯对小鼠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
13
作者 李想 张弘 +2 位作者 杨帅飞 周备 刘兰香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159,共9页
为探究不同碳链长度的没食子酸酯对皮肤伤口愈合的作用,采用小鼠背部全皮肤机械损伤模型,选取代表性短链没食子酸丙酯(GA-C3)、长链没食子酸十八烷基酯(GA-C18)以及超长碳链的没食子酸二十八烷基酯(GA-C28)为实验药物对伤口进行治疗,同... 为探究不同碳链长度的没食子酸酯对皮肤伤口愈合的作用,采用小鼠背部全皮肤机械损伤模型,选取代表性短链没食子酸丙酯(GA-C3)、长链没食子酸十八烷基酯(GA-C18)以及超长碳链的没食子酸二十八烷基酯(GA-C28)为实验药物对伤口进行治疗,同时设置模型组和空白组,通过测定伤口愈合率、观察组织切片,以及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β(FGF-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和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等,考察各没食子酸酯等对伤口的促愈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创伤处使用不同的没食子酸酯均可在前7天促进小鼠伤口愈合,其中长碳链的化合物GA-C18的效果稍好于短碳链GA-C3和超长碳链GA-C28,但3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第14天,3个药物组的小鼠伤口愈合率都在98.5%以上,均显著好于模型组(94.3%)。组织切片显示,没食子酸酯治疗的创伤组织在第3天炎症反应小,在第7天显示出比模型组更丰富的肉芽组织、纤维细胞、新生血管等。此外,检测结果显示:没食子酸酯用于创伤处可在3天和7天内刺激动物机体分泌更多的因子如IL-1β、IL-6、HGF、FGF-β、TGF-β1、VEGF、STAT3和Src等,从而加速伤口愈合的炎症阶段向增殖、重塑阶段转换,减少炎症反应和促进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酯 伤口愈合 生长因子 碳链长度 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甲基转移酶1缺乏通过改善胆固醇积累改善巨噬细胞运动和伤口愈合
14
作者 赵川榕 杨倩茹 +2 位作者 汤润泽 姚伟娟 周菁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09-409,共1页
目的皮肤伤口的愈合需要在损伤部位招募巨噬细胞,驱动巨噬细胞运动的机制尚不清楚。方法通过微吸管吸吮实验,发现巨噬细胞中Dnmt1的抑制可以消除LPS刺激的细胞弹性和黏弹性的变化。纳米压痕法测定的细胞刚度表明,LPS以dnmt1依赖的方式... 目的皮肤伤口的愈合需要在损伤部位招募巨噬细胞,驱动巨噬细胞运动的机制尚不清楚。方法通过微吸管吸吮实验,发现巨噬细胞中Dnmt1的抑制可以消除LPS刺激的细胞弹性和黏弹性的变化。纳米压痕法测定的细胞刚度表明,LPS以dnmt1依赖的方式增加了胆固醇的细胞积累,胆固醇含量决定细胞刚度和运动性。脂质组学分析表明,Dnmt1抑制改变了细胞脂质稳态,并将抑制剂封装在热敏PF-127水凝胶中,将其作用于全层皮肤伤口探讨伤口愈合机制。结果和结论在这项研究中,骨髓特异性Dnmt1缺失增强了伤口修复。本研究发现,用LPS处理细胞增加了巨噬细胞的弹性模量k1(但没有k2)和黏性模量,表明细胞硬化的表型。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硬化是由Dnmt1介导的。本研究验证了膜胆固醇含量和细胞刚度之间的相关性。通过使用经典的方法来增加或减少膜胆固醇,结果表明,添加胆固醇增加细胞硬度。本研究利用脂质组学分析定量研究胆固醇酯组分,有趣的是,与WT巨噬细胞相比,Dnmt1缺失降低了游离胆固醇含量,增加了胆固醇酯。此外,在热敏PF-127水凝胶中,avasimibe和probucol联合处理,可抑制Dnmt1KO小鼠的局部伤口愈合率。本研究揭示了Dnmt1依赖于巨噬细胞机械特性和相关趋化运动的表观遗传机制,表明Dnmt1既是疾病的标志,也是伤口愈合治疗干预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转移酶1 皮肤伤口 伤口愈合 巨噬细胞 胆固醇酯 治疗干预 趋化运动 游离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水凝胶在伤口愈合中的应用进展
15
作者 曹璐 姜子景 +1 位作者 贾园 李蓓蓓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49,162,共6页
运动员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容易受伤,伤口止血不及时和伤口愈合速度过慢均严重影响了运动员的职业发展。高分子水凝胶具有材质柔软、不粘连创面等特点,在伤口止血及愈合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介绍了高分子水凝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不同... 运动员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容易受伤,伤口止血不及时和伤口愈合速度过慢均严重影响了运动员的职业发展。高分子水凝胶具有材质柔软、不粘连创面等特点,在伤口止血及愈合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介绍了高分子水凝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高分子水凝胶在伤口愈合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天然高分子水凝胶、成型高分子水凝胶以及其他类型水凝胶等,展望了其研究的发展方向。已有的大量研究表明,高分子水凝胶在伤口愈合领域具有特殊的优势,未来可通过引入功能性组分赋予水凝胶更好的抗菌、自修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 水凝胶 伤口愈合 伤口敷料 医用黏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l-1纳米颗粒/丝素水凝胶通过促进炎症消退加速慢性皮肤伤口愈合修复
16
作者 阚雪薇 姚萍萍 +1 位作者 陈嘉琪 唐隽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8-996,共9页
目的 探讨负载发育内皮基因座-1(developmental endothelial locus-1,Del-1)纳米颗粒的丝素水凝胶对小鼠慢性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在6~8周BALB/c小鼠背部皮肤用磁铁挤压12 h放松12 h,循环4 d,形成慢性压疮;小鼠分为3组,每组8只,分... 目的 探讨负载发育内皮基因座-1(developmental endothelial locus-1,Del-1)纳米颗粒的丝素水凝胶对小鼠慢性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在6~8周BALB/c小鼠背部皮肤用磁铁挤压12 h放松12 h,循环4 d,形成慢性压疮;小鼠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皮肤创面PBS、丝素水凝胶或Del-1纳米颗粒/丝素水凝胶治疗,拍照并计算创面愈合率,连续治疗9 d, HE、Masson染色检测皮肤组织愈合;通过CD14和TNF-α的免疫荧光检测创面巨噬细胞和炎症因子表达;过氧叔丁醇(tert-butyl hydroperoxide, TBHP)体外刺激小鼠巨噬细胞系RAW 264.7和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系C166;在C166细胞中过表达Del-1,结晶紫染色检测巨噬细胞迁移;RT-qPCR检测炎症因子IL-6表达。结果 小鼠实验证实Del-1纳米颗粒/丝素水凝胶组的创面愈合快于丝素水凝胶组和PBS组(P<0.01);Del-1纳米颗粒/丝素水凝胶组创面的TNF-α及CD14的表达低于丝素水凝胶组和PBS组(P<0.01),但胶原沉积和组织修复高于PBS和丝素水凝胶组(P<0.01)。体外实验证实TBHP激活巨噬细胞向内皮细胞迁移,但Del-1过表达组巨噬细胞迁移率显著下降(P<0.01);RT-qPCR显示Del-1抑制了IL-6表达(P<0.01)。结论 Del-1纳米颗粒/丝素水凝胶能够加速小鼠压疮愈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1 丝素蛋白 慢性伤口愈合 巨噬细胞 炎症消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糖尿病小鼠背部皮肤生物力学性能退化和伤口愈合障碍的机制研究
17
作者 范德江 贺伟峰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383-2396,共14页
目的探究由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Ⅰ型糖尿病(typeⅠdiabetes mellitus,T1DM)小鼠,其背部皮肤生物力学性能减弱和伤口愈合障碍的机制。方法40只8周龄且体质量为20~25 g的雄性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野生型(w... 目的探究由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Ⅰ型糖尿病(typeⅠdiabetes mellitus,T1DM)小鼠,其背部皮肤生物力学性能减弱和伤口愈合障碍的机制。方法40只8周龄且体质量为20~25 g的雄性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野生型(wild type,WT)组(n=20)和T1DM组(n=20)。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检测皮肤的杨氏模量、松弛率及胶原排布。将皮肤组织石蜡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马松染色、天狼星红染色、Gordon Sweet染色和维多利亚蓝染色,分别评估表皮与肉芽组织、总胶原含量、Ⅲ型胶原与Ⅰ型胶原比例、网状纤维含量和弹性纤维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定量检测Ⅰ型胶原与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和组织石蜡切片的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创面组织内肌成纤维细胞转化情况。结果与WT组相比,在造创后第21天T1DM组小鼠背部皮肤刚度、强度和回弹力均显著降低(P<0.05);愈合过程中及愈合后T1DM组胶原蛋白、弹性纤维减少,Ⅲ型胶原蛋白与Ⅰ型胶原蛋白比例显著增加,网状纤维明显增多(P<0.05);T1DM组创面愈合早期阶段肌成纤维细胞转化显著减少(P<0.05)。结论T1DM抑制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引起伤口愈合障碍,导致小鼠背部皮肤力学性能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糖尿病 伤口愈合 成纤维细胞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伤口愈合困难的血管病变机制及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畇翔 李斌 +5 位作者 牟晓娟 刘建君 韩琦朋 潘韬文 刘静 刁云鹏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7-581,共5页
近年来,国内糖尿病患病率逐年攀升,糖尿病性皮肤溃疡是长期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见于患者四肢。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愈合困难,患者往往面临截肢和死亡风险。因此,针对糖尿病性延迟愈合伤口的血管病变机... 近年来,国内糖尿病患病率逐年攀升,糖尿病性皮肤溃疡是长期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见于患者四肢。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愈合困难,患者往往面临截肢和死亡风险。因此,针对糖尿病性延迟愈合伤口的血管病变机制探索以及靶向筛选治疗药物成为当前研究热点。该文就血管新生障碍和血管功能性病变在糖尿病皮肤溃疡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并初步总结经典降糖药物和天然化合物在抗血管病变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溃疡 延迟性愈合伤口 血管病变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表皮提取物或可促进感染伤口愈合
19
作者 史俊斌 龚秋雨 《湖南农业》 2024年第5期55-55,共1页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教授张广健团队,联合该校材料学院教授黄银娟团队、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刘田团队,从亚洲玉米表皮中提取出一种高丰度蛋白,并将其用于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伤口愈合。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期刊《纳米》...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教授张广健团队,联合该校材料学院教授黄银娟团队、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刘田团队,从亚洲玉米表皮中提取出一种高丰度蛋白,并将其用于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伤口愈合。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期刊《纳米》上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胸外科 国际期刊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高丰度蛋白 第一附属医院 西安交通大学 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结合局部氧疗改善创伤性慢性伤口愈合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7
20
作者 蒋琪霞 徐娟 +3 位作者 李晓华 黄秀玲 彭青 刘玉秀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31-736,共6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结合局部氧疗改善创伤性慢性伤口愈合效果的作用,为慢性复杂伤口治疗探讨新思路和方法。方法对64例创伤性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负压封闭伤口治疗,观察组在负压封闭伤口治疗基础上局部给氧3 L/m...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结合局部氧疗改善创伤性慢性伤口愈合效果的作用,为慢性复杂伤口治疗探讨新思路和方法。方法对64例创伤性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负压封闭伤口治疗,观察组在负压封闭伤口治疗基础上局部给氧3 L/min,干预时间均为12 d,每3天更换一次敷料和管道。干预期后,采用标准湿性疗法或手术治疗至愈合或3个月为止。观察指标:2组干预0、3、6、9、12 d评估测量愈合计分与肉芽组织覆盖率,以及3个月内的治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干预后12 d 2组愈合计分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下降,说明伤口治疗有效,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芽组织覆盖率随治疗时间增加而升高,以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01)。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87.50%vs59.38%,P<0.05),愈合时间缩短14 d(P<0.001)。结论负压封闭结合局部氧疗对于复杂难愈的创伤性慢性伤口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新方法,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提高治愈率和缩短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伤口 负压封闭辅助闭合 负压伤口治疗 局部氧疗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