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美国证据法上的传闻证据规则
被引量:
1
1
作者
易明
梁鹏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17-219,共3页
所谓美国证据法上的传闻证据规则,简而言之,就是除非法律另有规定,传闻证据不得采纳。传闻证据是指用来作为证据证明待证事项的真实性的陈述,但它不是陈述者在审判或听证作证时所作的陈述。传闻证据的规定适应陪审制度、当事人主义审判...
所谓美国证据法上的传闻证据规则,简而言之,就是除非法律另有规定,传闻证据不得采纳。传闻证据是指用来作为证据证明待证事项的真实性的陈述,但它不是陈述者在审判或听证作证时所作的陈述。传闻证据的规定适应陪审制度、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以及交叉询问的需要。当然,传闻证据亦有诸多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闻
证据
传闻证据规则
传闻证据规则
例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直接言词原则与传闻证据规则比较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鲁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6-89,共4页
大陆法系的直接言词原则与英美法系的传闻证据规则在其诉讼中有着基本相同的要求,起着相同的作用。但它们在产生背景、指导理念、反映的诉讼关系、质证模式以及法律性质、表现形式方面存在着差异。我国应该顺应两大法系融合的趋势,在我...
大陆法系的直接言词原则与英美法系的传闻证据规则在其诉讼中有着基本相同的要求,起着相同的作用。但它们在产生背景、指导理念、反映的诉讼关系、质证模式以及法律性质、表现形式方面存在着差异。我国应该顺应两大法系融合的趋势,在我国的证据法中确立直接言词原则及传闻证据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言词原则
传闻证据规则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传闻证据规则在我国的确立
被引量:
1
3
作者
屈新
咸亚丽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35,共4页
传闻证据规则是一项旨在保证证人出庭、有利于法官做出正确裁判和实现程序公正、司法公正的重要制度。为促进我国诉讼证据制度及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传闻证据规则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们应当着眼于诉讼制度的整体,完...
传闻证据规则是一项旨在保证证人出庭、有利于法官做出正确裁判和实现程序公正、司法公正的重要制度。为促进我国诉讼证据制度及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传闻证据规则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们应当着眼于诉讼制度的整体,完善各个相关的配套制度,从而循序渐进地实现该规则与我国现存诉讼制度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闻证据规则
英美法系
刑事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传闻证据规则运作的程序背景
被引量:
2
4
作者
田心则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5-92,共8页
任何一项证据制度都不是脱离于诉讼程序之外独立存在,二者不仅在一定的诉讼模式框架之内相互关连,而且彼此构成对方运作的制度背景。因此,唯有将分析的视域置于特定的诉讼程序背景之下方能洞察具体证据制度存在的因由及其运行方式的精...
任何一项证据制度都不是脱离于诉讼程序之外独立存在,二者不仅在一定的诉讼模式框架之内相互关连,而且彼此构成对方运作的制度背景。因此,唯有将分析的视域置于特定的诉讼程序背景之下方能洞察具体证据制度存在的因由及其运行方式的精妙之处。通过对传闻证据规则运作的程序背景的揭示,一方面旨在为证据法与程序法之间制度上的掩映与交错提供例释,另一方面则试图能够为目前正在积极进行刑事证据立法的我国总结出点滴可资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闻
证据
传闻证据规则
直接言词原则
诉讼程序
证据
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传闻证据规则在我国的确立与适用
被引量:
1
5
作者
朱立恒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5-130,共6页
我国未确立传闻证据规则既有立法上的原因,又有理论上的原因。在我国现实条件下确立证据规则的必要性表现为继续进行审判方式改革与进一步强化庭审功能、保障人权与履行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以及促进审判程序公正。由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我国未确立传闻证据规则既有立法上的原因,又有理论上的原因。在我国现实条件下确立证据规则的必要性表现为继续进行审判方式改革与进一步强化庭审功能、保障人权与履行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以及促进审判程序公正。由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能够满足构建传闻证据规则所消耗的司法资源,人权保障的进步与程序正义的兴起以及我国律师制度的完善表明我国目前确立传闻证据规则也具有可行性。在我国应当在实体和程序两方面建立传闻证据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闻证据规则
必要胜
可行性
适用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刑事审判中鉴定人出庭率之提高——以传闻证据规则的引入为视角
被引量:
3
6
作者
程衍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4-139,共6页
高科技的分析和鉴定手段在刑事诉讼中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同时这些手段的运用结果终将以鉴定意见的形式呈现于法庭。但是不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法官并不具备甄别科学证据的能力,因此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证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鉴定意见则...
高科技的分析和鉴定手段在刑事诉讼中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同时这些手段的运用结果终将以鉴定意见的形式呈现于法庭。但是不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法官并不具备甄别科学证据的能力,因此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证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鉴定意见则成为了"不容置疑"的真理,存在误导审判的风险。2012《刑事诉讼法》的修改针对这一问题而做出了相应修改,但是实践中效果并不明显,对于鉴定意见的有效质证仍然无法有效进行,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限制法官在要求鉴定人出庭方面的自由裁量权。而传闻证据规则基于其强制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定意见
科学
证据
传闻证据规则
鉴定人出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子数据在证据法上的地位初探
7
作者
田超奇
《信息网络安全》
2001年第10期31-34,共4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数据能否作为证据被采纳以及作为何种证据被采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证据法面临的一大挑战。电子数据的脆弱性使其自身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受到威胁,同时其不同于传统证据种类的特质又使其在证据法上的地位无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数据能否作为证据被采纳以及作为何种证据被采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证据法面临的一大挑战。电子数据的脆弱性使其自身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受到威胁,同时其不同于传统证据种类的特质又使其在证据法上的地位无法确定。为了改变电子数据在我国证据法上“名不正”的局面,本文作者对其他国家及国际组织的电子数据立法概况进行了考察与分析,并对我国今后进行电子数据证据立法时应当采取的立法模式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数据
脆弱性
证据
法
计算机
证据
传闻证据规则
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我国被告人对质诘问权的实现障碍及创设路径
被引量:
1
8
作者
陈岚
郭航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2-118,共7页
对质诘问权是刑事被告人的一项重要权利,它的确立以发现真实为目的,是被告人辩护权的体现。英美法系及大陆法系国家均在不同程度上确立了被告人的这一权利,与其成熟立法及实践经验相比,我国在制度上尚未确立直接言词原则,在实践中以证...
对质诘问权是刑事被告人的一项重要权利,它的确立以发现真实为目的,是被告人辩护权的体现。英美法系及大陆法系国家均在不同程度上确立了被告人的这一权利,与其成熟立法及实践经验相比,我国在制度上尚未确立直接言词原则,在实践中以证言笔录代替证人出庭作证,在立法上未赋予被告人对质诘问权。针对我国之制度障碍及立法疏漏,宜在立法中确立直接言词原则,规定证人强制出庭作证制度,最终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对质诘问权,帮助法官发现案件真实,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质诘问权
证人出庭作证
传闻证据规则
直接言词原则
证言笔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子文件的法律认可问题
9
作者
裴喆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电子文件
法律认可
电子档案
真实性
原始性认定
法律地位
计算机信息系统
最佳
证据规则
档案管理现代化
传闻证据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美国证据法上的传闻证据规则
被引量:
1
1
作者
易明
梁鹏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广西创想律师事务所
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17-219,共3页
文摘
所谓美国证据法上的传闻证据规则,简而言之,就是除非法律另有规定,传闻证据不得采纳。传闻证据是指用来作为证据证明待证事项的真实性的陈述,但它不是陈述者在审判或听证作证时所作的陈述。传闻证据的规定适应陪审制度、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以及交叉询问的需要。当然,传闻证据亦有诸多例外。
关键词
传闻
证据
传闻证据规则
传闻证据规则
例外
分类号
D971.2 [政治法律—法学]
DD915.13 [政治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直接言词原则与传闻证据规则比较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鲁杰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律系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6-89,共4页
文摘
大陆法系的直接言词原则与英美法系的传闻证据规则在其诉讼中有着基本相同的要求,起着相同的作用。但它们在产生背景、指导理念、反映的诉讼关系、质证模式以及法律性质、表现形式方面存在着差异。我国应该顺应两大法系融合的趋势,在我国的证据法中确立直接言词原则及传闻证据规则。
关键词
直接言词原则
传闻证据规则
比较研究
分类号
D915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传闻证据规则在我国的确立
被引量:
1
3
作者
屈新
咸亚丽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
出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35,共4页
文摘
传闻证据规则是一项旨在保证证人出庭、有利于法官做出正确裁判和实现程序公正、司法公正的重要制度。为促进我国诉讼证据制度及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传闻证据规则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们应当着眼于诉讼制度的整体,完善各个相关的配套制度,从而循序渐进地实现该规则与我国现存诉讼制度的结合。
关键词
传闻证据规则
英美法系
刑事诉讼
分类号
D925.04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传闻证据规则运作的程序背景
被引量:
2
4
作者
田心则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
出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5-92,共8页
文摘
任何一项证据制度都不是脱离于诉讼程序之外独立存在,二者不仅在一定的诉讼模式框架之内相互关连,而且彼此构成对方运作的制度背景。因此,唯有将分析的视域置于特定的诉讼程序背景之下方能洞察具体证据制度存在的因由及其运行方式的精妙之处。通过对传闻证据规则运作的程序背景的揭示,一方面旨在为证据法与程序法之间制度上的掩映与交错提供例释,另一方面则试图能够为目前正在积极进行刑事证据立法的我国总结出点滴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传闻
证据
传闻证据规则
直接言词原则
诉讼程序
证据
立法
分类号
D915.1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传闻证据规则在我国的确立与适用
被引量:
1
5
作者
朱立恒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5-130,共6页
基金
司法部中青年项目课题<传闻证据规则的理论与适用---以现代刑事司法为论域>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7SFD3016)
文摘
我国未确立传闻证据规则既有立法上的原因,又有理论上的原因。在我国现实条件下确立证据规则的必要性表现为继续进行审判方式改革与进一步强化庭审功能、保障人权与履行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以及促进审判程序公正。由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能够满足构建传闻证据规则所消耗的司法资源,人权保障的进步与程序正义的兴起以及我国律师制度的完善表明我国目前确立传闻证据规则也具有可行性。在我国应当在实体和程序两方面建立传闻证据规则。
关键词
传闻证据规则
必要胜
可行性
适用程序
分类号
D915.1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刑事审判中鉴定人出庭率之提高——以传闻证据规则的引入为视角
被引量:
3
6
作者
程衍
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4-139,共6页
文摘
高科技的分析和鉴定手段在刑事诉讼中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同时这些手段的运用结果终将以鉴定意见的形式呈现于法庭。但是不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法官并不具备甄别科学证据的能力,因此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证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鉴定意见则成为了"不容置疑"的真理,存在误导审判的风险。2012《刑事诉讼法》的修改针对这一问题而做出了相应修改,但是实践中效果并不明显,对于鉴定意见的有效质证仍然无法有效进行,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限制法官在要求鉴定人出庭方面的自由裁量权。而传闻证据规则基于其强制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关键词
鉴定意见
科学
证据
传闻证据规则
鉴定人出庭
分类号
F590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子数据在证据法上的地位初探
7
作者
田超奇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
出处
《信息网络安全》
2001年第10期31-34,共4页
文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数据能否作为证据被采纳以及作为何种证据被采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证据法面临的一大挑战。电子数据的脆弱性使其自身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受到威胁,同时其不同于传统证据种类的特质又使其在证据法上的地位无法确定。为了改变电子数据在我国证据法上“名不正”的局面,本文作者对其他国家及国际组织的电子数据立法概况进行了考察与分析,并对我国今后进行电子数据证据立法时应当采取的立法模式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电子数据
脆弱性
证据
法
计算机
证据
传闻证据规则
地位
分类号
D915.1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我国被告人对质诘问权的实现障碍及创设路径
被引量:
1
8
作者
陈岚
郭航
机构
武汉大学法学院
出处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2-118,共7页
文摘
对质诘问权是刑事被告人的一项重要权利,它的确立以发现真实为目的,是被告人辩护权的体现。英美法系及大陆法系国家均在不同程度上确立了被告人的这一权利,与其成熟立法及实践经验相比,我国在制度上尚未确立直接言词原则,在实践中以证言笔录代替证人出庭作证,在立法上未赋予被告人对质诘问权。针对我国之制度障碍及立法疏漏,宜在立法中确立直接言词原则,规定证人强制出庭作证制度,最终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对质诘问权,帮助法官发现案件真实,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利。
关键词
对质诘问权
证人出庭作证
传闻证据规则
直接言词原则
证言笔录
分类号
D916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子文件的法律认可问题
9
作者
裴喆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
出处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电子文件
法律认可
电子档案
真实性
原始性认定
法律地位
计算机信息系统
最佳
证据规则
档案管理现代化
传闻证据规则
分类号
G276 [文化科学—档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美国证据法上的传闻证据规则
易明
梁鹏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直接言词原则与传闻证据规则比较研究
鲁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传闻证据规则在我国的确立
屈新
咸亚丽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传闻证据规则运作的程序背景
田心则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传闻证据规则在我国的确立与适用
朱立恒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刑事审判中鉴定人出庭率之提高——以传闻证据规则的引入为视角
程衍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电子数据在证据法上的地位初探
田超奇
《信息网络安全》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我国被告人对质诘问权的实现障碍及创设路径
陈岚
郭航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电子文件的法律认可问题
裴喆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