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7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厚松散地基灌注桩荷载传递与承载特性数值分析
1
作者 王兴 《山西建筑》 2025年第6期74-77,共4页
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模拟技术,针对深厚松散粉土-砂土地基上的灌注桩进行了荷载传递规律与承载力的系统分析。基于安徽省固镇县上跨京沪铁路立交桥工程建立数值模型,研究不同荷载条件下桩基沉降和周围土体变形变化规律,并评估... 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模拟技术,针对深厚松散粉土-砂土地基上的灌注桩进行了荷载传递规律与承载力的系统分析。基于安徽省固镇县上跨京沪铁路立交桥工程建立数值模型,研究不同荷载条件下桩基沉降和周围土体变形变化规律,并评估了该桩基的极限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桩顶沉降随荷载增大呈现非线性增长,土层强度的不均对应力传递有显著影响,该灌注桩的极限承载力为9000 k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桩 荷载传递 承载力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荷载传递优化方法研究
2
作者 王伟 《门窗》 2025年第5期133-135,共3页
为了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本文以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荷载传递为研究对象开展深入探究。分析了荷载传递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关键作用,包括确保结构安全性、助力材料与结构设计优化、增强结构抗震性能以及保障施工可行性与稳定... 为了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本文以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荷载传递为研究对象开展深入探究。分析了荷载传递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关键作用,包括确保结构安全性、助力材料与结构设计优化、增强结构抗震性能以及保障施工可行性与稳定性等,剖析了建筑结构设计中荷载传递存在的不合理荷载分配、荷载路径不清晰以及材料和结构形式选择不当等常见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法,涵盖优化荷载分配、结构形式优化、材料选择与优化以及动力学优化等,这些方法有助于改善建筑结构设计中荷载的传递效果,提高建筑结构整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 荷载传递 优化方法 结构设计 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芯桩承载扩体预制桩的荷载传递计算分析
3
作者 张浩 赵宇 +1 位作者 王中 刘维正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03-2512,共10页
扩体预制桩由内芯预制桩和外围扩体材料固结体组成,竖向承载时涉及到芯桩、外围扩体和周围土三者的相互作用,荷载传递机制十分复杂。针对芯桩承载全长扩体预制桩的荷载传递特点,采用弹性-破坏模型模拟芯桩-扩体界面相互作用,理想弹塑性... 扩体预制桩由内芯预制桩和外围扩体材料固结体组成,竖向承载时涉及到芯桩、外围扩体和周围土三者的相互作用,荷载传递机制十分复杂。针对芯桩承载全长扩体预制桩的荷载传递特点,采用弹性-破坏模型模拟芯桩-扩体界面相互作用,理想弹塑性模型模拟扩体-土界面非线性相互作用,并综合考虑内、外两界面剪切特性发挥及其耦合作用,构建了芯桩承载扩体预制桩荷载传递计算分析模型,给出了简化计算方法。与工程实例的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并对芯桩承载扩体预制桩荷载传递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围扩体可有效地将芯桩荷载传递至周围土,扩体厚度和刚度的增加可提升整体承载性能,但较厚的扩体会制约芯桩承载能力的发挥,扩体刚度的提高有利于芯桩与扩体的共同作用。工程设计与实践中,可通过调整扩体厚度和性能来调配芯桩、扩体和周围土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体预制桩 荷载传递 承载性能 计算模型 植入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荷载传递法分析PTC管桩的抗拔性状
4
作者 张芳芳 李海兵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9期31-34,共4页
建立了PTC管桩的荷载传递模型,并对相关参数的选取与计算进行了探讨。采用VC++语言编写了用位移协调法计算此桩在上拔荷载作用下的P-S曲线及轴力的程序,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则表明此方法合理可行,在实际工程中可用来推算管桩的极限... 建立了PTC管桩的荷载传递模型,并对相关参数的选取与计算进行了探讨。采用VC++语言编写了用位移协调法计算此桩在上拔荷载作用下的P-S曲线及轴力的程序,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则表明此方法合理可行,在实际工程中可用来推算管桩的极限承载力,以达到替代或部分替代现场试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管桩 荷载传递 载荷试验 抗拔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扰动状态概念的砂土-混凝土桩接触面荷载传递模型研究
5
作者 邓煜晨 陈琛 +2 位作者 杨奇 冷伍明 徐方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0-561,共12页
基于扰动状态概念理论,考虑砂土密实度对扰动函数的影响,建立混凝土桩-砂土接触面荷载传递模型。用混凝土板表征桩侧粗糙度效应,采用大型直剪仪开展不同密实度的砂土-混凝土桩接触面力学行为的试验模拟,研究砂土密实度对混凝土桩-砂土... 基于扰动状态概念理论,考虑砂土密实度对扰动函数的影响,建立混凝土桩-砂土接触面荷载传递模型。用混凝土板表征桩侧粗糙度效应,采用大型直剪仪开展不同密实度的砂土-混凝土桩接触面力学行为的试验模拟,研究砂土密实度对混凝土桩-砂土接触面的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接触面模型初始剪切系数、模型扰动参数(A和Z)对桩-砂土接触面荷载传递模型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混凝土桩-砂土接触面易呈现应变软化,在低法向应力条件下,混凝土桩-密砂接触面的应变软化程度最大。2)模型扰动参数Z在数值上近似等于孔隙比。模型扰动参数A越大,砂土与混凝土桩接触面的软化显著程度越大。参数A随着密实度增大而增大。随着法向应力增大,密砂的扰动参数A呈近似线性衰减,松砂和中密砂的扰动参数A近似呈双折线衰减。3)初始剪切系数k_s随着法向应力增大而增大,密实度越大,增速越快。4)基于扰动状态概念的桩-砂土接触面荷载传递模型可靠、参数的物理意义明确且易确定,能很好地表征桩-砂土接触面的应变软化及硬化等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实度 桩-砂土接触面 荷载传递模型 扰动状态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压耦合不同锚固长度锚固体受力特征及拉拔荷载传递规律研究
6
作者 王佳奇 姚直书 +3 位作者 刘小虎 方玉 许永杰 李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628-4640,共13页
为探究深部软岩巷道温压耦合环境下不同锚固长度锚固体受力特征及拉拔荷载传递规律,首先,基于三阶段线性函数剪切滑移模型,采用荷载传递法推导弹性阶段锚固剂-围岩界面剪应力和锚杆轴力分布公式;然后,分析不同锚固条件下的锚固段弹性阶... 为探究深部软岩巷道温压耦合环境下不同锚固长度锚固体受力特征及拉拔荷载传递规律,首先,基于三阶段线性函数剪切滑移模型,采用荷载传递法推导弹性阶段锚固剂-围岩界面剪应力和锚杆轴力分布公式;然后,分析不同锚固条件下的锚固段弹性阶段锚固剂-围岩界面剪应力和锚杆轴力分布特征,由锚固体拉拔试验得到拉拔荷载传递规律和锚固体破裂特征,并对锚固体极限拉拔荷载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温度、侧压系数、锚固长度、围岩抗压强度与锚固体极限拉拔荷载的关系;最后,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验证拉拔荷载传递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弹性拉拔阶段,沿锚固方向,锚固段锚杆轴力呈近似线性递减分布,锚固剂-围岩界面剪应力呈下凹型递减分布;在传递过程中拉拔荷载不断衰减,锚杆自由段拉拔荷载衰减速率较小,传递至锚固段时,荷载衰减速率增大;当锚固长度较短时,锚固段内锚杆轴向应力的衰减速率逐渐增大,随着锚固长度增加,由外向内锚杆轴向应力衰减速率呈先快后慢变化趋势;锚固体的极限拉拔荷载与锚固长度、围岩强度、侧压系数呈正相关,与温度呈负相关,并得到极限拉拔荷载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研究结果可为深部软岩巷道锚杆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软岩 温压耦合 锚固长度 荷载传递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有孔柱形组合管桩竖向荷载传递机理分析
7
作者 颜启龙 雷金波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3-39,共7页
为探索锥形-有孔柱形组合管桩承载机理,基于荷载传递法,对桩侧土和桩端土分别采用双折线荷载传递模型和线弹性荷载传递模型,推导出锥形-有孔柱形组合管桩竖向荷载-沉降等关系的解析式。为验证理论推导准确性,采用ABAQUS软件进行数值模... 为探索锥形-有孔柱形组合管桩承载机理,基于荷载传递法,对桩侧土和桩端土分别采用双折线荷载传递模型和线弹性荷载传递模型,推导出锥形-有孔柱形组合管桩竖向荷载-沉降等关系的解析式。为验证理论推导准确性,采用ABAQU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理论推导与数值模拟所得承载性状规律较为吻合;锥形-有孔柱形组合管桩沉降值随荷载增加而增加;上部锥段能够有效增强桩体承载性能,且随上部锥度的增加,其沉降值减小幅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有孔柱形组合管桩 荷载传递 双折线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土界面荷载传递函数的修正
8
作者 王进寿 吴昊 +3 位作者 杨阳 曹铭 张渭军 段天昊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0,共7页
土体的固结沉降计算对于桩侧负摩擦力具有较大影响.在非饱和土力学的框架下,基于桩土界面作用原理,根据湿陷性黄土的水力等效原理,计算出浸水等效后的荷载,之后考虑非饱和土固结特性,建立等效荷载作用下的孔隙气、液两相的控制方程,进... 土体的固结沉降计算对于桩侧负摩擦力具有较大影响.在非饱和土力学的框架下,基于桩土界面作用原理,根据湿陷性黄土的水力等效原理,计算出浸水等效后的荷载,之后考虑非饱和土固结特性,建立等效荷载作用下的孔隙气、液两相的控制方程,进而推导出排气阶段土体的沉降量计算.根据桩周土体沉降量与桩身轴力、负摩阻力之间的关系求得桩侧负摩阻力,并利用相关算例对该计算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丰富了桩基负摩阻力的计算模型,为桩基础负摩阻力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非饱和土固结 荷载传递 湿陷性黄土 负摩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荷载传递试验探讨预应力混凝土锚固区裂缝扩展
9
作者 蒋业东 左海宁 +1 位作者 胡翔 余绍霖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20期70-73,共4页
为研究长方形和圆形承压区域对后张预应力混凝土锚固区裂缝扩展的影响,分别对2种混凝土构件进行荷载传递试验。试验表明,随着荷载逐渐增加至破坏荷载,受拉荷载向受压区转移,无论是长方形或圆形承载面锚固区结构,承压区周围混凝土表面均... 为研究长方形和圆形承压区域对后张预应力混凝土锚固区裂缝扩展的影响,分别对2种混凝土构件进行荷载传递试验。试验表明,随着荷载逐渐增加至破坏荷载,受拉荷载向受压区转移,无论是长方形或圆形承载面锚固区结构,承压区周围混凝土表面均出现由中心指向构件四角较粗的裂缝,粗裂缝的扩散角度约45°;试件的侧面微裂缝逐渐增宽,并且随外荷载的增加向锚固区截面高度1/2的位置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荷载传递 锚固承载面 裂缝 锚垫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桩基极限沉降深度的荷载传递模型的研究
10
作者 何学会 倪浩 董林兵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5期239-243,M0021,共6页
荷载传递法广泛运用于基桩承载力和沉降分析。通过理论公式推导,在传统模型上考虑桩径的影响,并引入沉降计算深度概念,建立考虑桩基极限沉降深度的荷载传递模型,以此分析分层厚度(k)和应力比(η)对沉降计算精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桩端... 荷载传递法广泛运用于基桩承载力和沉降分析。通过理论公式推导,在传统模型上考虑桩径的影响,并引入沉降计算深度概念,建立考虑桩基极限沉降深度的荷载传递模型,以此分析分层厚度(k)和应力比(η)对沉降计算精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桩端下土层压缩模量变小时,需要采用更小的分层厚度;应力比的设定对极限沉降深度计算有着明显的影响,若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主要关注点为桩顶沉降,则根据压缩层压缩模量选取合适的应力比参数,若关注点为极限沉降深度,则尽量减小应力比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沉降深度 荷载传递 分层厚度 应力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场地变电站基础中预应力管桩荷载传递规律的有限元分析
11
作者 徐晓东 陈伟杰 +3 位作者 朱佩宁 邱宇航 宋亚亚 翁佳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6期206-211,共6页
在山区修建变电站等工程时,经常会遇到复杂场地基础的问题。倾斜软土地基是其中的一种特殊基础,具有独特的工程特性,给变电站的施工带来很大困难。为了研究复杂场地基础中预应力管桩的加固效果,指导预应力管桩设计。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 在山区修建变电站等工程时,经常会遇到复杂场地基础的问题。倾斜软土地基是其中的一种特殊基础,具有独特的工程特性,给变电站的施工带来很大困难。为了研究复杂场地基础中预应力管桩的加固效果,指导预应力管桩设计。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预应力管桩加固斜坡软土地基模型,研究了不同桩间距、桩长对路堤安全系数的影响,分析了预应力管桩的荷载传递规律、沉降以及路堤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在倾斜软土地基中设置预应力管桩,可以有效减少基础的变形,提高其稳定性;桩间距和桩长的改变对加固效果的影响显著,随着桩间距的减小和桩长的增加,倾斜软土地基变形逐渐减小,路堤安全系数逐渐增大;桩长应深入到嵌固层以下,过度减小桩间距后加固效果提高不大;路堤中部的桩基主要提供承载力,产生竖向位移较大,两侧的桩基主要提供抗滑力,产生横向位移较大;桩身轴力沿桩身先增大再减小,以软土层底面为分界线,上部桩身与下部桩身受剪应力相反,主要受力部位集中在桩端。在相关工程中,可根据需要合理设计预应力管桩的桩长、桩数和桩间距等参数,实现更加经济合理的加固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管桩 斜坡软土地基 强度折减法 荷载传递规律 有限元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搅拌桩的荷载传递规律 被引量:290
12
作者 段继伟 龚晓南 曾国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8,共8页
本文通过现场足尺试验,研究了水泥搅拌桩的荷载传递规律。结果表明,传到桩端的荷载占桩顶荷载的比例甚小。桩体的变形、轴力和侧摩阻力主要集中在0~l_c(临界桩长)深度内。当外荷增大时,会使0~l_c深度内桩体的变形增大,... 本文通过现场足尺试验,研究了水泥搅拌桩的荷载传递规律。结果表明,传到桩端的荷载占桩顶荷载的比例甚小。桩体的变形、轴力和侧摩阻力主要集中在0~l_c(临界桩长)深度内。当外荷增大时,会使0~l_c深度内桩体的变形增大,但当深度大于l_c时,桩体变形、桩身轴力和侧摩阻力随外荷的增大变化均较小。水泥搅拌桩的破坏发生在浅层,破坏形式为环向拉裂或桩体压碎。在弹性范围内,桩身应力有限元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搅拌桩 荷载传递特性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荷载传递法的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被引量:53
13
作者 赵明华 何腊平 张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39-844,共6页
深入分析了CFG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机制,针对CFG桩复合地基中桩、土、垫层相互作用特点,基于荷载传递法,通过简化桩土单元体竖向相对位移分布模式,引入弹塑性荷载传递模型,并考虑桩体的上刺与下刺变形,建立出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 深入分析了CFG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机制,针对CFG桩复合地基中桩、土、垫层相互作用特点,基于荷载传递法,通过简化桩土单元体竖向相对位移分布模式,引入弹塑性荷载传递模型,并考虑桩体的上刺与下刺变形,建立出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基本微分方程,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能考虑桩-土-垫层体系共同作用的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采用该沉降计算方法对某试验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沉降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且该方法计算工作量小,便于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G桩 复合地基 沉降 荷载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桩土界面荷载传递双曲线模型及其在单桩负摩阻力时间效应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0
14
作者 陈仁朋 周万欢 +1 位作者 曹卫平 陈云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4-830,共7页
桩土界面荷载传递模型对预测桩的承载变形性状有重要影响。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改进了反应桩土界面荷载传递性状的双曲线模型。改进后的模型可以描述随着地基土的固结,桩侧土初始剪切刚度随时间增长及桩土界面的加载、卸载... 桩土界面荷载传递模型对预测桩的承载变形性状有重要影响。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改进了反应桩土界面荷载传递性状的双曲线模型。改进后的模型可以描述随着地基土的固结,桩侧土初始剪切刚度随时间增长及桩土界面的加载、卸载循环剪切特性。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大面积堆载下,在桩顶作用大小不同的竖向荷载以及桩侧土达到不同固结度时再施加桩顶荷载情况下,桩身摩阻力的发展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基土的固结,桩身中性点位置处于一个变化过程中,桩顶作用的荷载大小不同,桩身中性点位置也不同;地基土固结一段时间后再打桩能减小桩侧负摩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桩 桩土界面荷载传递模型 负摩阻力 固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损伤理论的全长式锚杆荷载传递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邹金锋 李亮 +2 位作者 杨小礼 王志斌 赵炼恒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88,共5页
根据损伤理论的基本原理,定义岩土体剪切损伤变量及其相应的损伤演化方程;依据岩土体在剪切应力作用下的损伤特性和锚杆在岩土体中的荷载传递机理,建立锚杆在岩土体损伤时的荷载传递微分方程并推导出锚杆轴力、剪切位移和侧摩阻力沿着... 根据损伤理论的基本原理,定义岩土体剪切损伤变量及其相应的损伤演化方程;依据岩土体在剪切应力作用下的损伤特性和锚杆在岩土体中的荷载传递机理,建立锚杆在岩土体损伤时的荷载传递微分方程并推导出锚杆轴力、剪切位移和侧摩阻力沿着锚杆长度分布的解析解,该理论解答综合考虑锚杆长度、锚杆直径和岩土体的损伤特性、剪切模量及压缩模量等因素的影响。然后利用数值分析的手段对锚杆的轴力和侧摩阻力与损伤变量、锚杆长度及锚固体直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利用一组有效的试验值与上述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显示该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杆 荷载传递 损伤理论 轴力 摩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的荷载传递机理 被引量:28
16
作者 费康 刘汉龙 +1 位作者 高玉峰 丰土根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64-768,共5页
振动沉模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简称PCC桩)技术是河海大学自主开发研制的用于地基加固处理的新技术,它是一种适合于软土地区的新型高效优质桩型。通过有限元方法研究了PCC桩的荷载传递机理,考虑了桩土接触面的滑移、脱开和土的非线性。分... 振动沉模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简称PCC桩)技术是河海大学自主开发研制的用于地基加固处理的新技术,它是一种适合于软土地区的新型高效优质桩型。通过有限元方法研究了PCC桩的荷载传递机理,考虑了桩土接触面的滑移、脱开和土的非线性。分析结果表明,荷载-沉降曲线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相当接近,并揭示了内外侧摩阻力的分布、端阻力的发挥、土塞的作用等一些目前无法由现场试验得到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管桩 土塞 荷载传递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泥质软岩嵌岩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性状 被引量:96
17
作者 刘松玉 季鹏 韦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8-61,共4页
针对我国东部地区主要是南京地区采用的大直径泥质软岩灌注嵌岩桩的荷载传递性状进行了研究,在分析11个工程20根试桩的静载试验资料和实测应力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泥质软岩嵌岩桩的荷载传递基本规律。
关键词 大直径灌注桩 软岩 荷载传递 桩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荷载传递法计算降水引起的基桩沉降 被引量:24
18
作者 贾煜 宋福贵 +1 位作者 王炳龙 杨龙才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4,82,共8页
现有研究采用荷载传递法时均未计算桩体自重,若直接应用于国内软土地区超长桩基的沉降计算,其精度难以满足高速铁路线下工程严格的沉降控制要求。基于佐藤·悟双折线模型提出侧阻荷载传递函数的假定模式,引入桩体自重并对荷载传递... 现有研究采用荷载传递法时均未计算桩体自重,若直接应用于国内软土地区超长桩基的沉降计算,其精度难以满足高速铁路线下工程严格的沉降控制要求。基于佐藤·悟双折线模型提出侧阻荷载传递函数的假定模式,引入桩体自重并对荷载传递法的基本微分方程进行修正和求解,结合降水引起的桩周土体沉降计算和基于端阻弹性模型的桩端土体沉降计算,获得地下水位变化诱发的基桩沉降计算方法;采用理论推导的基桩沉降解析解,并借助嵌入荷载传递函数的有限元方法,分别对单纯桩顶荷载作用和桩顶荷载与降水共同作用两种工况下的桩侧摩阻力、桩体轴力和基桩沉降进行算例对比分析;有限元计算因考虑了由桩体沉降产生的桩周土体附加竖向位移而与理论计算略有偏差,但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验证了降水引起的基桩沉降理论计算公式的合理性及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 降水 负摩阻力 基桩沉降 荷载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C管桩荷载传递的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 被引量:79
19
作者 律文田 王永和 冷伍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6-470,共5页
通过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桩)的桩顶、桩端及桩周各主要土层的分界面埋设应变计的静荷载试验,研究了PHC管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分析了轴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并以工程中PHC管桩的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为基础,运用有限单元法对软土... 通过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桩)的桩顶、桩端及桩周各主要土层的分界面埋设应变计的静荷载试验,研究了PHC管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分析了轴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并以工程中PHC管桩的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为基础,运用有限单元法对软土地区的PHC管桩桩-土相互作用进行模拟,在分析中采用弹塑性模型,引入了非线性接触面单元,并且考虑了土体的材料非线性。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值和实测值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C管桩 有限单元法 荷载传递机理 桩侧摩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岩嵌岩桩荷载传递机理及其破坏特征 被引量:21
20
作者 邢皓枫 孟明辉 +2 位作者 罗勇 叶观宝 何文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55-361,共7页
通过对大量嵌岩桩现场试桩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试桩荷载下软岩嵌岩桩承载特性主要表现为端承摩擦桩,亦具有摩擦端承桩或端承桩的特性;嵌岩桩侧阻与端阻的发挥是异步的,即侧阻先于端阻发挥,建议将侧阻和端阻分别取不同的安全系数来设计... 通过对大量嵌岩桩现场试桩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试桩荷载下软岩嵌岩桩承载特性主要表现为端承摩擦桩,亦具有摩擦端承桩或端承桩的特性;嵌岩桩侧阻与端阻的发挥是异步的,即侧阻先于端阻发挥,建议将侧阻和端阻分别取不同的安全系数来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嵌岩桩的破坏特征表现为突然破坏,破坏的原因有2种:①桩体发生破坏;②桩的嵌岩部分发生破坏,发生破坏的位置有桩岩界面、桩周围岩;现场试桩资料表明,即使是软岩嵌岩桩其破坏形式亦有可能是桩体材料破坏,因此,嵌岩桩设计时,尚应考虑桩身强度对其承载力的控制作用;最后对现行各行业规范进行了分析,指出一些仍需完善和探索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岩桩 荷载传递机理 破坏特征 设计规范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