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树脂传递模塑技术 被引量:19
1
作者 齐燕燕 刘亚青 张彦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38,共3页
概述了传统树脂传递模塑(RTM)及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RTM工艺,包括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VARTM)、Seemann复合材料树脂浸渍模塑成型工艺(SCRIMP)和树脂膜渗透成型工艺(RFI)的成型原理、优点,并指出目前存在的缺点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 树脂传递模塑 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 Seemann复合材料树脂浸渍模塑 树脂膜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树脂传递模塑工艺的双马来酰亚胺改性酚醛树脂 被引量:19
2
作者 阎业海 刘金阁 +1 位作者 赵彤 余云照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6-59,共4页
合成了一种双马来酰亚胺改性酚醛树脂 ,研究了加工性能 ,固化树脂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应用一种高温固化剂于该树脂体系中 ,并探讨了它对树脂性能的影响。制备了这类树脂与玻璃布的复合材料 ,评价了不同温度下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改... 合成了一种双马来酰亚胺改性酚醛树脂 ,研究了加工性能 ,固化树脂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应用一种高温固化剂于该树脂体系中 ,并探讨了它对树脂性能的影响。制备了这类树脂与玻璃布的复合材料 ,评价了不同温度下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改性树脂具有适用于RTM工艺的良好加工性能。高温固化剂的使用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树脂的耐热性。在 30 0℃下 ,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模量保持率分别为 73%和 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酚醛树脂 双马来酰亚胺 树脂传递模塑工艺 加工性能 耐热性 复合材料 航空材料 制造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传递模塑工艺的模内固化及复合材料脱模变形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晓霞 贾玉玺 +1 位作者 程程 石彤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1-154,共4页
开展树脂传递模塑工艺的模内固化及复合材料脱模变形分析,有助于优化材料配方和反应加工条件,进而提高复合材料性能及稳定性。从热-化学模型、固化动力学模型、残余应力模型等方面简述了树脂固化的相关理论模型,综述了树脂固化反应及交... 开展树脂传递模塑工艺的模内固化及复合材料脱模变形分析,有助于优化材料配方和反应加工条件,进而提高复合材料性能及稳定性。从热-化学模型、固化动力学模型、残余应力模型等方面简述了树脂固化的相关理论模型,综述了树脂固化反应及交联结构、物理力学性能演变的研究进展,以及复合材料内应力形成与发展和脱模变形的研究进展,进而从三个方面讨论了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树脂传递模塑 固化 内应力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21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反应流变性及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许亚洪 秦明 +1 位作者 李小刚 益小苏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39-40,35,共3页
对用于RTM工艺的 6 4 2 1双马来酰亚胺 (BMI)树脂体系的反应流变特性进行了研究 ,并根据流变特性确定RTM工艺的两个主要参数 :模具温度 110~ 14 0℃ ,注射压力小于 0 5MPa。结果表明 ,按此工艺条件可顺利成型先进RTM复合材料 ,且复合... 对用于RTM工艺的 6 4 2 1双马来酰亚胺 (BMI)树脂体系的反应流变特性进行了研究 ,并根据流变特性确定RTM工艺的两个主要参数 :模具温度 110~ 14 0℃ ,注射压力小于 0 5MPa。结果表明 ,按此工艺条件可顺利成型先进RTM复合材料 ,且复合材料的表面质量良好、孔隙率低 ,达到先进复合材料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21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反应流变性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 BMI树脂 RTM工艺 编织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传递模塑-复合材料成型新工艺 被引量:28
5
作者 马青松 陈朝辉 +2 位作者 郑文伟 胡海峰 肖加余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2000年第4期92-97,共6页
树脂传递模塑是一种新型的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方法 ,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 ,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全面综述了该方法的工艺过程及研究应用概况 ,介绍了今后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树脂传递模塑 成型工艺 树脂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传递模塑过程的固化反应热效应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贾玉玺 陈希亮 +1 位作者 丁妍羽 孙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3-26,共4页
根据化学热力学,分析了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传递模塑过程的固化反应热效应现象;采用增量方法,根据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推导了反应热释放量及其强度的数值计算式。采用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了在复杂变温条件下的树脂固化反应过程,获得了树脂... 根据化学热力学,分析了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传递模塑过程的固化反应热效应现象;采用增量方法,根据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推导了反应热释放量及其强度的数值计算式。采用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了在复杂变温条件下的树脂固化反应过程,获得了树脂温度、固化率、反应热释放量及其强度在时空间的分布规律,进而分析了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传递模塑 固化反应 化学热效应 反应热强度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树脂传递模塑注胶工艺调控方法与技术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国利 张策 +2 位作者 史晓平 王志鹏 姜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8-184,共7页
针对树脂传递模塑成型(RTM)注胶过程中,预型体内部存在局部空气无法完全排除或树脂不能完全浸润有效区域而产生气泡或干斑问题,系统分析了RTM成型过程中气泡缠裹和干斑的形成机制。介绍了注胶工艺过程中预型体渗透率区域分布差异性、预... 针对树脂传递模塑成型(RTM)注胶过程中,预型体内部存在局部空气无法完全排除或树脂不能完全浸润有效区域而产生气泡或干斑问题,系统分析了RTM成型过程中气泡缠裹和干斑的形成机制。介绍了注胶工艺过程中预型体渗透率区域分布差异性、预型体纱束空间交织规律差异性、预型体与模腔尺寸差异性和RTM模具进出料口位置数量与所需差异性等非确定性因素对RTM注胶流动质量的影响,并提出RTM树脂流动形态调控的新技术与方法。同时,对T型复合材料结构制件进行RTM树脂流动工艺仿真模拟,为复杂结构复合材料RTM注胶新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与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 复合材料 气泡 干斑 缺陷形成机制 调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树脂微观流动行为数值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柏臣 黄玉东 刘丽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7-300,共4页
根据树脂在纤维预制体内部的流动特点,在Darcy定律基础上建立了RTM工艺树脂微观浸润过程数学模型,并对浸润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借助无量纲分析,研究了RTM工艺微观浸润过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浸润过程的进行,纤维束内压力逐渐降... 根据树脂在纤维预制体内部的流动特点,在Darcy定律基础上建立了RTM工艺树脂微观浸润过程数学模型,并对浸润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借助无量纲分析,研究了RTM工艺微观浸润过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浸润过程的进行,纤维束内压力逐渐降低;降低树脂粘度和纤维含量,能够提高纤维预制体的浸润速度。浸润过程实验证实了RTM工艺数值模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传递模塑(RTM) Darcy定律 微观浸润行为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的光纤光栅监测 被引量:3
9
作者 卢少微 高禹 +1 位作者 张海军 冷劲松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9-122,共4页
复合材料固化过程对于生产高质量复合材料部件十分必要。文中利用光栅传感器监测树脂传递模塑(RTM)复合材料层板制造过程中内应变及温度,根据复合材料内应变/温度关系曲线的突变点,获得复合材料的材料转变点(凝胶点、玻璃化转变温度)信... 复合材料固化过程对于生产高质量复合材料部件十分必要。文中利用光栅传感器监测树脂传递模塑(RTM)复合材料层板制造过程中内应变及温度,根据复合材料内应变/温度关系曲线的突变点,获得复合材料的材料转变点(凝胶点、玻璃化转变温度)信息。在复合材料降温阶段,利用光栅监测的应变/温度值计算RTM成型复合材料的内层和外层热膨胀系数。监测结果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十分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 光栅传感器 残余应力 凝胶点 玻璃化转变温度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熔点合金在树脂传递模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靳秀芝 刘亚青 张彦飞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S1期149-151,共3页
介绍了树脂传递模塑(RTM)和低熔点合金模具的特点,论述了低熔点合金模具熔芯成型对低熔点合金的要求以及低熔点合金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树脂传递模塑 熔芯成型 低熔点合金 模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过程分析与模具技术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中华 钟华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6-78,共3页
本文研究了RTM工艺成型过程,并探讨了模具技术中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树脂传递模塑 模具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树脂传递模塑的高性能树脂基体 被引量:4
12
作者 蓝立文 梁国正 顾爱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6-10,共5页
概述了树脂传递模塑(RTM)技术的特点,用于RTM技术的树脂基体的要求和树脂基体的发展概况。着重介绍高性能树脂基体。
关键词 树脂传递模塑 高性能树脂基体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用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被引量:1
13
作者 雷勇 江璐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21-24,共4页
本文在概括了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对基体树脂体系主要技术要求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RTM成型用的重要高性能基体树脂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体系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 树脂传递模塑 成型 双马来酰亚胺 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张力和流体压力耦合分析的树脂传递模塑过程的细观模拟
14
作者 杨俊英 贾玉玺 +3 位作者 孙胜 张爱敏 石彤非 安立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树脂传递模塑工艺(RTM)是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重要制备工艺之一。当树脂的宏观、细观流动前沿不一致时易于形成孔隙缺陷,从而降低复合材料性能。文中根据RTM工艺过程特点,建立树脂在纤维束间流动的轴对称模型,进而根据流体力学... 树脂传递模塑工艺(RTM)是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重要制备工艺之一。当树脂的宏观、细观流动前沿不一致时易于形成孔隙缺陷,从而降低复合材料性能。文中根据RTM工艺过程特点,建立树脂在纤维束间流动的轴对称模型,进而根据流体力学和表面科学,建立树脂流体的表面张力和流体压力耦合分析的方法,并采用流体体积函数(VOF)方法追踪流动前沿,分析温度、纤维束间距、流动速度等工艺参数对流体压力和前沿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传递模塑 表面张力 流体压力 流动前沿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注模过程的光纤光栅监测
15
作者 卢少微 高禹 +1 位作者 张海军 王继杰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8-82,共5页
有效监测树脂传递模塑成型(RTM)的树脂注模过程对于生产大型共固化复合材料结构十分必要。本文重点讨论利用光栅传感器监测注模过程的树脂流动问题。本文在复合材料层的不同位置布置了1个温度传感器用来监测温度,2个应变传感器用来监测... 有效监测树脂传递模塑成型(RTM)的树脂注模过程对于生产大型共固化复合材料结构十分必要。本文重点讨论利用光栅传感器监测注模过程的树脂流动问题。本文在复合材料层的不同位置布置了1个温度传感器用来监测温度,2个应变传感器用来监测树脂流动前沿到达时间,试验结果表明50min和115min时树脂流动前沿分别到达No.1和No.2应变传感器,166min时完成注模,此时监测温度为最低的24.59℃。光栅传感器完全可实现树脂传递模塑注模过程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传递模塑(RTM) 注模过程 光纤光栅传感器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复合材料的树脂传递模塑技术(续)
16
作者 顾嫒娟 梁国正 +1 位作者 蓝立文 郑修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3期77-79,54,共4页
(4)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 近年来,以耐高温性能著称的BMI体系引起工业界,尤其是航空航天工业的高度重视。BMI的发展极为迅速,目前已经商品化的BMI预浸料牌号已有10余种,但所有这些品种均难用于RTM成型,主要原因是在室温或较低温度下粘... (4)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 近年来,以耐高温性能著称的BMI体系引起工业界,尤其是航空航天工业的高度重视。BMI的发展极为迅速,目前已经商品化的BMI预浸料牌号已有10余种,但所有这些品种均难用于RTM成型,主要原因是在室温或较低温度下粘度大,难以满足RTM对基体工艺性的要求。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复合材料 树脂 传递模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编织-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材料管的弯曲及轴向压缩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维 程勇 +2 位作者 包啸 郑龙 吴晓青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6-260,共5页
通过二维编织-树脂传递模塑(RTM)成型方法制备得到了复合材料管,并设计制造特殊夹具,参考GB/T 5350—2005及SY/T 7318.3—2017标准对复合材料管的弯曲及轴向压缩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参照实验结果与典型6061铝合金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 通过二维编织-树脂传递模塑(RTM)成型方法制备得到了复合材料管,并设计制造特殊夹具,参考GB/T 5350—2005及SY/T 7318.3—2017标准对复合材料管的弯曲及轴向压缩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参照实验结果与典型6061铝合金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管的轴向压缩破坏形式均表现为脆性剪切破坏模式,平均压缩强度为187.6MPa。复合材料管的弯曲破坏形式为脆性破坏,其平均弯曲强度为262.2MPa,弯曲模量为14.0GPa,与6061铝合金管性能相当,而密度仅为其58%,表现出较好的减重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编织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 复合材料管 弯曲性能 轴向压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传递模塑制品的缺陷控制及流程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杰 席平 《航空制造技术》 2015年第6期77-79,共3页
树脂传递模塑(RTM)是一种高效的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方法,其中RTM工艺的缺陷控制方法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首先介绍了RTM工艺和其传统工艺流程,然后通过试验成型RTM制品,分析制品缺陷及其产生机理,提出缺陷控制的4项原则和改进的工艺流... 树脂传递模塑(RTM)是一种高效的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方法,其中RTM工艺的缺陷控制方法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首先介绍了RTM工艺和其传统工艺流程,然后通过试验成型RTM制品,分析制品缺陷及其产生机理,提出缺陷控制的4项原则和改进的工艺流程,最后进行论证试验。试验证实改进工艺解决了RTM制品中的气泡、滑移和干斑缺陷,对RTM工艺的研究和工业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传递模塑(RTM) 缺陷控制 工艺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复合材料孔隙表征和孔隙形成预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昌伟 李文晓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40-246,共7页
复合材料制造缺陷严重影响制品的力学性能,通过对缺陷形成规律的探究,可以有效降低缺陷形成,提高制品力学性能。孔隙在各类工艺中有着较高的形成概率,在树脂传递模塑成型(RTM)工艺中更是如此,孔隙也因此成为被研究最多的制造缺陷。本文... 复合材料制造缺陷严重影响制品的力学性能,通过对缺陷形成规律的探究,可以有效降低缺陷形成,提高制品力学性能。孔隙在各类工艺中有着较高的形成概率,在树脂传递模塑成型(RTM)工艺中更是如此,孔隙也因此成为被研究最多的制造缺陷。本文从试验的角度介绍了RTM工艺中形成的孔隙的特征以及孔隙在线监测法、密度法、超声波法、显微镜法和显微CT法等孔隙表征手段,描述了RTM工艺孔隙的形成机理,并综述了充模过程中孔隙形成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现状,最后展望了RTM工艺复合材料孔隙预测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 孔隙 试验研究 数值模拟 孔隙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钕改性树脂传递模塑聚酰亚胺树脂的热氧化稳定性
20
作者 张朋 姜卓钰 +1 位作者 钟翔屿 包建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26,33,共7页
采用纳米氧化钕(Nd2O3)为热氧化稳定性的改性剂,利用机械共混方法制备了氧化钕改性的树脂传递模塑(RTM)聚酰亚胺低聚物,经375℃高温固化获得了改性RTM聚酰亚胺树脂,研究了氧化钕含量对RTM聚酰亚胺树脂的热氧化稳定性、工艺性能和力学性... 采用纳米氧化钕(Nd2O3)为热氧化稳定性的改性剂,利用机械共混方法制备了氧化钕改性的树脂传递模塑(RTM)聚酰亚胺低聚物,经375℃高温固化获得了改性RTM聚酰亚胺树脂,研究了氧化钕含量对RTM聚酰亚胺树脂的热氧化稳定性、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量氧化钕的加入能够显著提高RTM聚酰亚胺树脂的热氧化稳定性,随着氧化钕含量增加,热氧化稳定性和拉伸强度先升高后下降,当氧化钕填充含量为1%时,RTM聚酰亚胺树脂在350℃老化150 h的老化失重率降低幅度可达64%,拉伸强度则提高了42%,同时对流变性能影响较小,显示了良好的改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钕 树脂传递模塑 聚酰亚胺 改性 热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