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资源传递时间的多项目调度问题 被引量:9
1
作者 宗砚 刘琼 +1 位作者 张超勇 朱海平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21-1928,共8页
现有多项目调度研究一般假定执行项目所用的资源在各项目之间传递时不需要花费时间和成本,这与许多实际情况不吻合。为缩小理论研究与实际情况的差距,提出一种考虑资源传递时间并以多项目总工期及各个项目工期的加权和最短为目标的多项... 现有多项目调度研究一般假定执行项目所用的资源在各项目之间传递时不需要花费时间和成本,这与许多实际情况不吻合。为缩小理论研究与实际情况的差距,提出一种考虑资源传递时间并以多项目总工期及各个项目工期的加权和最短为目标的多项目调度模型,该模型同时考虑了资源传递时间约束以及资源传递数量约束。提出一种基于三级启发式规则解码的改进遗传算法,通过实例计算并将结果与其他算法进行比较,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调度 传递时间 资源约束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房压力波传递时间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2
作者 林庆民 钱菁 +1 位作者 韩兆凤 何还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 用左房压力波传递时间评价不同构型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方法 对10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M型、二维和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左室重量及相对室壁厚度分成四种不同构型,比较四组间AAr间期。结果 在10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 目的 用左房压力波传递时间评价不同构型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方法 对10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M型、二维和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左室重量及相对室壁厚度分成四种不同构型,比较四组间AAr间期。结果 在10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检出正常构型者49例,占4757%;向心性重构者30例,占2913;向心性肥厚者9例,占874%;偏心性肥厚者15例,占1456%。四组间偏心性肥厚AAr间期最短,依次为向心性肥厚、向心性重构、正常构型,呈单向变化,各组间有差异(P<005)。结论 不同左室构型的高血压患者AAr间期有所差别,并提示偏心性肥厚、向心性肥厚的左室舒张功能受损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构型 高血压 左房压力波 传递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小肠传递时间的研究
3
作者 刘运祥 黄留业 +3 位作者 高伟 王明春 杨希谦 贝濂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26-327,共2页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小肠传递时间的研究*刘运祥①黄留业高伟王明春杨希谦贝濂②本文通过测定甲亢患者的小肠传递时间(smalboweltransittime;SBTT)变化,以探讨其腹泻的具体机理,旨在为甲亢伴腹泻的治疗...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小肠传递时间的研究*刘运祥①黄留业高伟王明春杨希谦贝濂②本文通过测定甲亢患者的小肠传递时间(smalboweltransittime;SBTT)变化,以探讨其腹泻的具体机理,旨在为甲亢伴腹泻的治疗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1对象与方法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机能亢进 小肠传递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等间隔测量条件下的时间传递链路数据融合方法研究
4
作者 王翔 宋会杰 +4 位作者 郭栋 高喆 王威雄 武文俊 董绍武 《天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为了充分利用不同类型的时间传递链路,需要实现不同采样率下时间传递链路数据的融合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分辨率分析的数据融合方法.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小波分解,把数据分解到统一的分辨率,初步消除高频噪声;然后在不同分辨率下进行Kal... 为了充分利用不同类型的时间传递链路,需要实现不同采样率下时间传递链路数据的融合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分辨率分析的数据融合方法.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小波分解,把数据分解到统一的分辨率,初步消除高频噪声;然后在不同分辨率下进行Kalman滤波;最后通过Mallat快速重构算法得到融合结果.使用该方法处理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ational Time Service Center,NTSC)和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所(PhysikalischTechnische Bundesanstalt,PTB)之间的时间传递数据,结果显示融合算法能够处理链路异常或中断造成的数据问题.由于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PPP(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solutions)链路实测结果性能整体优于TWSTFT(Two-Way Satellite Time and Frequency Transfer)链路,因此用GPS PPP链路测量结果评估融合算法增益.以快速协调世界时(Rapid Realization of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UTCr)为参考,数据融合结果的准确性增益约1%,日频率稳定度增益优于20%.同时融合算法可以抑制TWSTFT链路的周期噪声,能够有效提高链路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TWSTFT 技术:GPS PPP 技术:时间传递 方法:小波分解 方法:卡尔曼滤波 方法: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固定坐标的GNSS PPP时间传递技术的性能分析
5
作者 陈梦实 袁海波 +3 位作者 李宗源 王一桁 刘素芳 张继海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99,共6页
多系统精密单点定位(GNSS PPP)技术在时间传递领域已经有了广泛和深入的应用。在守时实验室时间比对和固定站点机动时间比对测试等应用环境中,可以提前测得观测接收机天线的精密坐标。该条件下进行GNSS PPP解算时,可以利用已知的高精度... 多系统精密单点定位(GNSS PPP)技术在时间传递领域已经有了广泛和深入的应用。在守时实验室时间比对和固定站点机动时间比对测试等应用环境中,可以提前测得观测接收机天线的精密坐标。该条件下进行GNSS PPP解算时,可以利用已知的高精度坐标加快解算时间偏差的收敛时间。本文提出了一种方法,采用已知的三维精密坐标作为卡尔曼滤波器的初始参数,为表征系统不确定度的协方差矩阵设置较小的初始值,以此降低三维坐标解算对整个计算收敛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已知精密坐标的情况下,本文提出的近固定坐标的GNSS PPP时间传递方法与传统GNSS PPP时间比对方法相比,结果的收敛速度提升约30%~50%,收敛后的时间比对准确度和稳定度与传统GNSS PPP相当,均方根可达亚纳秒量级,小时稳定度可达1E-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精密单点定位 时间频率传递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动对动单差载波相位时间传递精度分析
6
作者 崔潜 钟世明 +3 位作者 张杰 韩金阳 路润民 胡泽成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2-717,共6页
针对动对动用户间高精度时间传递需求及PPP时间传递依赖实时精密轨道和钟差产品的问题,本文对基准站坐标实时估计的动对动单差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方法进行研究,开展静态仿动态和实测动态实验来评估单差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方法的性能。结果表... 针对动对动用户间高精度时间传递需求及PPP时间传递依赖实时精密轨道和钟差产品的问题,本文对基准站坐标实时估计的动对动单差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方法进行研究,开展静态仿动态和实测动态实验来评估单差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方法的性能。结果表明,静态仿动态零基线和非零基线实验时间传递结果的标准差分别为0.034 ns和0.053 ns,频率稳定度分别为9.49×10^(-16)/30000 s和1.85×10^(-15)/30000 s。实测动态非零基线实验时间传递结果的标准差为0.095 ns,频率稳定度为8.37×10^(-14)/300 s,验证了算法在实际运动场景中的可行性。GPS动对动单差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成本低、易于实现,仅需GPS观测值和广播星历即可实现亚ns级精度的钟差解算,可为短距离、动态、高精度时间传递提供一种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时间传递 动对动 站间单差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传递链路闭合钟差处理方法与性能分析
7
作者 陈亮 展昕 +1 位作者 王崇阳 郭晓松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2,共8页
守时实验室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维持的时间基准都通过不同溯源链路溯源至UTC(k),k为实验室代号。目前主流溯源方式包括光纤时间传递、卫星双向时间传递和GNSS共视时间传递。通过对不同溯源链路构造闭环钟差模型,利用间接平差修正... 守时实验室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维持的时间基准都通过不同溯源链路溯源至UTC(k),k为实验室代号。目前主流溯源方式包括光纤时间传递、卫星双向时间传递和GNSS共视时间传递。通过对不同溯源链路构造闭环钟差模型,利用间接平差修正各溯源链路钟差,消除了不同链路中存在在系统差和周期项等误差,提升了时间传递精度。采用5个时频站中8条独立不同溯源链路的钟差实测数据的对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由于存在未消除空间误差的影响,卫星双向时间传递和GNSS共视时间传递在长基线条件下都存在明显的周期项,通过对溯源链路的平差修正,消除了溯源钟差不闭合的问题。通过对钟差的二次多项式拟合得到的残差计算,GNSS共视时间传递噪声由0.43ns降低至0.25 ns,卫星双向时间传递噪声0.21 ns降低至0.14 ns,光纤时间传递噪声由0.18 ns降低至0.12 ns。通过提升各溯源链路的时间传递精度,有效地改善了各时间基准的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基准 时间频率传递 共视 残差 平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滦河流域气象-水文干旱传递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8
作者 黄钰澍 李敏 +2 位作者 冯子龙 姚煜航 陶然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100,共8页
探明干旱的传递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对流域早期干旱预警以及防灾减灾至关重要。基于1960—2014年滦河流域的逐月降水和径流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和标准化径流指数,结合游程理论、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方差分解法等分析了气象干旱和水... 探明干旱的传递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对流域早期干旱预警以及防灾减灾至关重要。基于1960—2014年滦河流域的逐月降水和径流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和标准化径流指数,结合游程理论、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方差分解法等分析了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气象-水文干旱传递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滦河流域气象干旱发生的次数远大于水文干旱,上游干旱次数多,但历时短、烈度小。(2)滦河流域水文干旱普遍是由气象干旱引发,但不是每一场气象干旱都会引发水文干旱,干旱传递方式多样,传递时间为3~6个月,上游的干旱传递时间长于下游。(3)坡度等流域特征对干旱传递时间的影响比温度等气象因素更为显著,其中,坡度和LAI分别解释了干旱传递时间在空间上差异的36.1%和2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传递 传递时间 干旱特征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自组织网的全双工双向时间传递技术研究
9
作者 陈聪 徐强 +2 位作者 赵宏志 邵士海 唐友喜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32-2739,共8页
针对飞行自组网(FANET)中节点间相对运动导致双向时间传递精度下降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全双工双向时间传递(TWTT)方法。首先,根据全双工双向时间传递过程构造了需要求解的方程组,推导了单次时间传递的同步误差表达式;然后,分析了在无频... 针对飞行自组网(FANET)中节点间相对运动导致双向时间传递精度下降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全双工双向时间传递(TWTT)方法。首先,根据全双工双向时间传递过程构造了需要求解的方程组,推导了单次时间传递的同步误差表达式;然后,分析了在无频偏和有频偏条件下,迭代进行全双工双向时间传递的收敛性;最后,通过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比较了全双工双向时间传递方法和传统双向时间传递方法的性能。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全双工双向时间传递方法在节点高速机动下,时间同步精度可达到与物理层时间戳相同的精度,优于现有的运动补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自组网 带内全双工 双向时间传递 非对称传播时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PP和共视技术的改进PPP时间频率传递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路润民 张杰 +2 位作者 钟世明 韩金阳 梁子涵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5,共8页
PPP时间频率传递技术是高精度GNSS时间频率传递技术之一,且具有精度高、范围广、低成本等特点,而共视时间频率传递的站间差分能够消除卫星钟差和削弱电离层、对流层等路径误差,本研究结合两种方法的优点实现了一种改进PPP时间传递方法... PPP时间频率传递技术是高精度GNSS时间频率传递技术之一,且具有精度高、范围广、低成本等特点,而共视时间频率传递的站间差分能够消除卫星钟差和削弱电离层、对流层等路径误差,本研究结合两种方法的优点实现了一种改进PPP时间传递方法。实验选取了5个连接UTC(k)和1个外接高精度氢原子钟的IGS测站,建立了零基线、短基线和长基线链路评估该方法的时频传递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以IGS最终钟差产品为时间参考,改进PPP时间传递精度相比PPP提高了2.55%~17.78%。零基线链路频率稳定度达到2.0×10^(-17)/600000 s,且不切换共视星时,其短期频率稳定度优于PPP,长期频率稳定度与PPP相当;非零基线链路中各链路的改进PPP在时间间隔10000 s以后的频率稳定度相对于IGS最终产品和BIPM PPP有10%左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频率传递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精密单点定位 共视时间频率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北斗的时间传递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张鹏飞 涂锐 +2 位作者 高玉平 广伟 蔡宏兵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700-2706,共7页
GNSS时间传递技术是卫星导航技术在时间频率领域的重要应用,也是时间传递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建设,北斗系统在时间频率领域应用的研究也逐步深入。主要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特有的IGSO、MEO、GEO卫星星... GNSS时间传递技术是卫星导航技术在时间频率领域的重要应用,也是时间传递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建设,北斗系统在时间频率领域应用的研究也逐步深入。主要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特有的IGSO、MEO、GEO卫星星座,开展了基于北斗共视和载波相位时间传递算法研究,研制了北斗时间传递软件包(PPTSlo),并对其时间传递链路精度、稳定度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北斗共视时间传递精度优于6 ns,北斗载波相位时间传递精度能达到亚纳秒-纳秒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 时间传递 共视 载波相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中的Sagnac效应 被引量:25
12
作者 武文俊 李志刚 +4 位作者 杨旭海 雷辉 陈亮 成璇 冯初刚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36-941,共6页
结合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技术,提出了在卫星运动情况下Sagnac效应解决方案。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技术是基于地球同步卫星进行的。地球同步卫星在各种摄动力的影响下,相对于地面上的某点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作小幅度日周期性运动。Sag... 结合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技术,提出了在卫星运动情况下Sagnac效应解决方案。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技术是基于地球同步卫星进行的。地球同步卫星在各种摄动力的影响下,相对于地面上的某点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作小幅度日周期性运动。Sagnac效应与卫星和地面观测站的位置密切相关,卫星的运动直接导致了Sagnac效应也具有日周期变化的特征。使用高精度实测卫星轨道数据对Sagnac效应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由卫星运动引起的Sagnac效应值具有与卫星运动一致的周日变化规律特征,大小达到几百皮秒的量级,与传统的将同步卫星作为静止点处理相比,提高了Sagnac效应误差的修正精度。该方案对于各种高精度卫星时间比对技术和卫星导航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gnac效应 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 卫星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的伞-弹系统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7
13
作者 师娇 唐胜景 +1 位作者 高峰 杨春雷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8,共6页
采用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建立了伞-弹系统减速稳定段的动力学模型,回避了多体动力学传统的研究方法在伞-弹系统建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详细给出了应用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建立铅垂平面内伞-弹系统模型的建模过程,推导了伞-弹系统的传递矩... 采用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建立了伞-弹系统减速稳定段的动力学模型,回避了多体动力学传统的研究方法在伞-弹系统建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详细给出了应用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建立铅垂平面内伞-弹系统模型的建模过程,推导了伞-弹系统的传递矩阵和传递方程。通过算例将建立的伞-弹系统模型和采用牛顿-欧拉法建立的伞-弹系统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两种模型计算结果吻合度好,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正确性以及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应用在减速伞-子导弹系统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落伞 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 多体动力学 飞行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ndrak滤波方法在软件接收机卫星双向时间传递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翔 宋会杰 +2 位作者 郭栋 武文俊 董绍武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49,共10页
基于软件接收机的卫星双向时间传递(Two-Way Satellite Time and Frequency Transfer based on Software Defined Receiver,SDR-TWSTFT)链路每秒采集测量数据后通过数学模型将原始数据拟合为300 s一组的观测文件,因此链路的时间传递结... 基于软件接收机的卫星双向时间传递(Two-Way Satellite Time and Frequency Transfer based on Software Defined Receiver,SDR-TWSTFT)链路每秒采集测量数据后通过数学模型将原始数据拟合为300 s一组的观测文件,因此链路的时间传递结果受短期测量噪声和非模型误差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随机噪声的特征.提出了一种频域幅值分析方法,针对性地确定滤波因子,构造符合需求的低通Vondrak滤波器.通过对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ational Time Service Center,NTSC)和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所(Physikalisch-Technische Bundesanstalt,PTB)之间的SDR-TWSTFT链路测量数据的分析发现,该方法对过滤链路平均时间一天内的高频噪声有效,能够提高链路时间传递结果的可信度,同时滤波后链路的短期频率、时间稳定度也有了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接收机 卫星双向时间传递 链路校准 滤波 Vondra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双向时间与频率传递链接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虹 李焕信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08年第S2期93-95,共3页
时间同步是高精度授时不可或缺的环节。利用同步卫星进行双向时间传递可最大限度地消除路径因素对时间同步的影响,并且可准确、实时地得到高精度的比对结果。国际权度局(BIPM)为改善世界范围内时间同步,提出了全球卫星双向时间传递(TWS... 时间同步是高精度授时不可或缺的环节。利用同步卫星进行双向时间传递可最大限度地消除路径因素对时间同步的影响,并且可准确、实时地得到高精度的比对结果。国际权度局(BIPM)为改善世界范围内时间同步,提出了全球卫星双向时间传递(TWSTT)计划。德国技术物理研究所(PTB)是国际原子时TAI系统全球时间链接的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与德国技术物理研究院(PTB)建立了双向比对链。将会进一步提高我国标准时间UTC(NTSC)与国际标准时间比对的性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同步 卫星双向时间传递 国际原子时 标准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双向法时间频率传递中Sagnac效应的计算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晓晗 杨旭海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628-630,共3页
结合卫星双向法时间传递(TWSTFT),介绍了Sagnac效应原理,推导了Sagnac效应的基本计算公式,并给出详细计算过程。对Sagnac效应在常见几种情况下的应用进行了讨论。这对于卫星时间同步和卫星导航定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用意义。
关键词 Sagnac效应 卫星双向法时间频率传递 静止同步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频率传递GPS接收机内延迟差分校准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坤 张爱敏 高小珣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0,共4页
在BIPM差分校准方法基础上,实现了改进的可对时间频率传递GPS接收机内延迟进行单独校准的差分校准方法。以一台经过内延迟校准的接收机作为参考,利用改进的差分校准方法,对另一台基于JavadE—GGDGPS接收模块的自主研制的时间频率传递... 在BIPM差分校准方法基础上,实现了改进的可对时间频率传递GPS接收机内延迟进行单独校准的差分校准方法。以一台经过内延迟校准的接收机作为参考,利用改进的差分校准方法,对另一台基于JavadE—GGDGPS接收模块的自主研制的时间频率传递GPS接收机进行了内延迟校准,校准不确定度优于6ns,与绝对校准方法符合度优于1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时间频率传递 GPS接收机 内部延迟 差分 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时间传递技术的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鑫 杨福民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22,共13页
激光时间传递技术是通过激光脉冲在空间的传播来实现地面与卫星时钟或地球上远距离两地时钟的同步,它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和稳定度。一些国家已经成功进行了激光时间传递的试验,结果证明利用激光进行时钟之间的同步是有效可行的。介绍国内... 激光时间传递技术是通过激光脉冲在空间的传播来实现地面与卫星时钟或地球上远距离两地时钟的同步,它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和稳定度。一些国家已经成功进行了激光时间传递的试验,结果证明利用激光进行时钟之间的同步是有效可行的。介绍国内外已有的激光时间传递试验的情况和结果,重点介绍美国地面与机载原子钟之间的激光时间比对,以及法国的LASSO(LAser Syn-chronization from Stationary Orbit)和T2L2(Time Transfer by Laser Link)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观测设备 天文观测技术 激光时间传递 激光时间比对 高精度计时器 光电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计算精度的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春明 芮筱亭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6-61,共6页
深入探讨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对平面、空间刚体 光滑铰多体系统运动响应的研究。提出提高该方法计算精度和计算稳定性的方法 ,导出相应的多端刚体传递矩阵。设计了角坐标的迭代循环 ,该变量不必采用近似形式 ,因而提高了计算精... 深入探讨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对平面、空间刚体 光滑铰多体系统运动响应的研究。提出提高该方法计算精度和计算稳定性的方法 ,导出相应的多端刚体传递矩阵。设计了角坐标的迭代循环 ,该变量不必采用近似形式 ,因而提高了计算精度和计算稳定性。其它方法有 :1)增加泰勒展开式的高阶项 ;2 )合理选择将速度、加速度表示为位移的线性函数的方法 (本文简称线性化方法 ) ;3)合理确定迭代循环的初值等。对 4种多体系统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系统 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 计算精度 多端刚体 计算稳定性 角坐标迭代循环 泰勒展开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的变截面梁地震时程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渊 沈锐利 闫勇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5-83,共9页
为提高变截面梁地震动力求解的计算效率,提出了基于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的时程分析方法。首先,从欧拉梁的偏微分振动方程出发,基于逐步时间积分法的线性化方法并结合张量变换原理,建立了变截面梁的动力时程计算方法;其次,考虑地震动激励... 为提高变截面梁地震动力求解的计算效率,提出了基于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的时程分析方法。首先,从欧拉梁的偏微分振动方程出发,基于逐步时间积分法的线性化方法并结合张量变换原理,建立了变截面梁的动力时程计算方法;其次,考虑地震动激励的非一致输入效应,采用数值迭代求解的方式建立了变截面梁地震动力时程分析的离散时间传递矩阵算法;最后,编制了数值仿真计算程序,并结合具体算例进行了算法的有效性和高效性验证。算例结果表明:在采用相同计算模型的前提下,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不仅能够在计算精度方面与有限元法保持一致,同时还拥有更高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 变截面梁 地震动力时程分析 逐步时间积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