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均海面传递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被引量:15
1
作者 许军 暴景阳 于彩霞 《海洋测绘》 2014年第1期5-7,20,共4页
给出了常用平均海面传递方法的假设条件。以中国沿岸典型验潮站为例,统计不同同步时长下各传递方法的精度。统计分析表明,同步时长在7d内时应慎用回归分析法;最小二乘拟合法的假设条件缺乏相关的理论支持,只适用于潮差变化较小的区域;... 给出了常用平均海面传递方法的假设条件。以中国沿岸典型验潮站为例,统计不同同步时长下各传递方法的精度。统计分析表明,同步时长在7d内时应慎用回归分析法;最小二乘拟合法的假设条件缺乏相关的理论支持,只适用于潮差变化较小的区域;同步改正法在同步7d时基本能保证极值误差在10cm内,而同步15d与同步30d的精度相当,能达到厘米级。基于分析结果给出了传递方法的选择建议,为提高中短期验潮站的平均海面确定精度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道测量 平均海面 传递方法 水位改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基准传递方法的比较与验潮站网基准的综合确定 被引量:16
2
作者 暴景阳 许军 +1 位作者 冯雷 魏金忠 《海洋测绘》 2013年第5期1-6,共6页
分析了深度基准确定的不同方法及由此产生的理论最低潮面含义不一致性。重点比较研究了在长期站基准值的控制下,传递确定短期和临时验潮站深度基准的多种技术方法。以某水深测量工程实例对测区验潮站网深度基准值的统一、协调确定进行... 分析了深度基准确定的不同方法及由此产生的理论最低潮面含义不一致性。重点比较研究了在长期站基准值的控制下,传递确定短期和临时验潮站深度基准的多种技术方法。以某水深测量工程实例对测区验潮站网深度基准值的统一、协调确定进行了示范论证。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在当今深度基准基础框架不完备的现实条件下,水深测量工程区域的深度基准应由所布设的短期和临时验潮站与测区及附近长期验潮站组网确定。确定方法应尽量利用实际观测信息,依据潮差比或略最低潮面比等不同方法传递,并依据规定的限差指标检核。示范实例的计算表明,由不同基准站、不同方法传递确定同一短期验潮站深度基准值的差异可控制在10c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基准 传递方法 验潮站 站网 工程实例 水深测量 基准值 不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标准镜绝对面形精度传递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凯源 李强 +2 位作者 刘昂 高波 何宇航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210-3214,共5页
提出了一种大口径干涉仪标准镜绝对面形精度的传递方法,在已知一台干涉仪参考镜绝对面形的前提下,可向待测标准镜进行精度传递。由于检测温度与使用温度的不同,待测标准镜在另一台干涉仪作参考镜时,绝对面形会发生变化,变化集中在离焦量... 提出了一种大口径干涉仪标准镜绝对面形精度的传递方法,在已知一台干涉仪参考镜绝对面形的前提下,可向待测标准镜进行精度传递。由于检测温度与使用温度的不同,待测标准镜在另一台干涉仪作参考镜时,绝对面形会发生变化,变化集中在离焦量上;在待测标准镜使用状态下,通过对经典三板互检法得到的竖直方向直线绝对面形的分析,得到标准镜使用状态离焦量的估计,以此修正直接精度传递结果,最终得到待测标准镜使用状态下的绝对面形。比较同一块光学元件在两台干涉仪上标定前和标定后的测量结果,标定后的面形差值更小且分布一致性更好,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前检测 面形精度传递方法 高精度面形检测 干涉检测 光学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标准传递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王静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4年第2期39-41,共3页
青岛市环境监测站采用标准溯源及仪器校准质量保证程序解决了对空气自动监测系统中使用的自动监测仪的标准传递问题。指出系统标准溯源参数主要包括监测仪器流量和标准物质特性两部分,在建立系统量值传递方法时,首先需要建立对一级标准... 青岛市环境监测站采用标准溯源及仪器校准质量保证程序解决了对空气自动监测系统中使用的自动监测仪的标准传递问题。指出系统标准溯源参数主要包括监测仪器流量和标准物质特性两部分,在建立系统量值传递方法时,首先需要建立对一级标准的溯源,再根据量值传递系统的特点进行站运行仪器和内标源返回质量保证实验室的质量追踪,并以流量传递、零气源质量控制和标准物质传递等量值传递和质量控制方式进行。对标准量值传递影响的因素也做了详细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自动监测系统 标准传递方法 可比性 自动监测仪 系统量值传递方法 质量控制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群系统中基于MPI的多维稀疏数组传递方法
5
作者 俞时权 胡浩民 马德云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9-71,共3页
机群系统是一种分布存储系统,它主要利用消息传递方式来实现各结点之间的通信。而MPI(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作为一种基于消息传递的并行程序设计环境,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并行系统,尤其是像机群系统那样的分布存储并行机。该文... 机群系统是一种分布存储系统,它主要利用消息传递方式来实现各结点之间的通信。而MPI(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作为一种基于消息传递的并行程序设计环境,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并行系统,尤其是像机群系统那样的分布存储并行机。该文主要探讨了MPI中的消息传递调用接口,提出了几种有效的在结点间传递多维稀疏数组的方法,并通过实践加以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群系统 MPI 多维稀疏数组传递方法 并行程序设计 可视化人机交互 消息传递 远程存储访问 并行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氧/煤油发动机试验禁油压力表量值传递方法
6
作者 赵勇跃 彭小红 贾海涛 《火箭推进》 CAS 2008年第3期54-57,共4页
简要介绍了液氧/煤油发动机试验用禁油压力表量值传递方法和量传所采用的计量标准,分析了影响禁油检定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实现禁油检定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氧压表 禁油压力表 量值传递方法 禁油检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测设中直线越障碍传递方法
7
作者 李钧 陈同双 肖明 《森林工程》 1999年第4期44-44,59,共2页
结合公路实际勘测设计中经常遇到直线上有障碍物的情况.本文推荐一种简便易行的直线越障碍传递方法。并推导出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给出了该方法的实用步骤。同时也论述了该方法实用的条件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 公路勘测 直线放线 计算公式 越障碍传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广卡尔曼滤波器的时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朱雨 何智成 赵亮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98-1709,共12页
时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用于解决瞬态工况下复杂系统振动噪声问题不仅未能解决自然频率附近频响函数矩阵的病态问题,而且利用现有频域信息转换提取得到的所需时域信息精度较低,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增广卡尔曼滤波器的时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 时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用于解决瞬态工况下复杂系统振动噪声问题不仅未能解决自然频率附近频响函数矩阵的病态问题,而且利用现有频域信息转换提取得到的所需时域信息精度较低,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增广卡尔曼滤波器的时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增广卡尔曼滤波器辅以遗传算法估计时域工况载荷,通过最小二乘算法辨识单位脉冲响应函数,将时域工况载荷和对应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进行线性卷积以计算各传递路径的时域贡献量。算例表明,所提方法采用的增广卡尔曼滤波器载荷识别误差小于传统方法的去卷积滤波器所识别载荷的误差,最小二乘算法辨识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误差小于对频响函数直接进行快速逆傅里叶变换或者构造有限单位脉冲响应滤波器的误差,且所提方法在复杂结构上也同样具有较小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 增广卡尔曼滤波器 遗传算法 最小二乘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递函数方法的约束层阻尼梁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0
9
作者 李恩奇 雷勇军 +1 位作者 唐国金 李道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5-78,共4页
主要采用传递函数方法对约束层阻尼梁进行动力学分析。首先应用Ham ilton原理推导出梁的六阶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然后引入状态向量,使用分布参数传递函数方法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得到了系统的固有频率、损耗因子和频响曲线。算例的... 主要采用传递函数方法对约束层阻尼梁进行动力学分析。首先应用Ham ilton原理推导出梁的六阶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然后引入状态向量,使用分布参数传递函数方法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得到了系统的固有频率、损耗因子和频响曲线。算例的计算结果和相关文献比较,吻合良好,表明该方法的正确性。且传递函数方法计算简捷,无需求解复杂变系数的微分方程组,更适宜分析粘弹性材料力学性能随频率变化的结构动力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函数方法 约束层阻尼梁 粘弹性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噪声源的传递率矩阵识别方法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磊 曹跃云 +1 位作者 杨自春 何元安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1-297,共7页
针对现有方法在船舶振动噪声源识别中存在的不足,引入传递率矩阵方法(Transmissibility Matrix Method,TMM),全面分析了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着重探讨解决振源之间交叉耦合的方法,提出一种新的基于TMM的振-声传递... 针对现有方法在船舶振动噪声源识别中存在的不足,引入传递率矩阵方法(Transmissibility Matrix Method,TMM),全面分析了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着重探讨解决振源之间交叉耦合的方法,提出一种新的基于TMM的振-声传递路径分析模型,新模型以隔振器两端的位移响应之差作为输入振源,有效地避免了振源之间的耦合。通过船舶水中振动-声辐射仿真分析和实船海上振动-声辐射试验验证了新模型在船舶噪声源识别和贡献量分析中可行性与正确性。新模型在船舶振动噪声源识别中保持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现代船舶中隔振器的广泛应用,为该方法的应用提供了先决条件,因此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源识别 船舶 贡献量 传递率矩阵方法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壳的数值传递函数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海阳 雷勇军 周建平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5-138,共4页
应用数值传递函数方法建立了一种用于分析旋转壳静力、动力响应的截锥壳单元。在本方法中,单元的位移在环向展开为Fourier级数的形式,应用薄壳理论可以得到解耦的微分方程。通过Laplace变换可以将方程转化为频域内的常微分方程,将其... 应用数值传递函数方法建立了一种用于分析旋转壳静力、动力响应的截锥壳单元。在本方法中,单元的位移在环向展开为Fourier级数的形式,应用薄壳理论可以得到解耦的微分方程。通过Laplace变换可以将方程转化为频域内的常微分方程,将其表示为状态空间形式后,可以应用数值传递函数方法求解。对复杂的系统可以应用与有限元类似的方法,划分多个单元组合求解。文中给出了几种旋转壳的动力、静力问题的数值算例,并与其它方法进行了比较,表明本文方法具有精度高、计算方便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壳 截锥壳单元 传递函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递矩阵方法与矩形势垒的量子隧穿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红梅 刘德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196-199,213,共5页
利用传递矩阵方法精确计算了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求解出电子穿过矩形势垒的透射系数,进一步研究了该透射系数与有效质量和矩形势垒参数的关系。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有效质量和矩形势垒参数对透射系数的影响同等重要。
关键词 量子隧穿 矩形势垒 传递矩阵方法 透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轴压阶梯梁自由振动及稳定性分析的传递函数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道奎 雷勇军 唐国金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共4页
采用分布传递函数方法,分析任意多段分段常轴压阶梯梁的自由振动和稳定问题,得到形式统一的封闭解析解。根据梁横截面几何尺寸、梁材料和轴压沿梁轴线的变化,将梁分成多段子梁,对每一子梁采用传递函数方法得到其解析解,通过各子梁间的... 采用分布传递函数方法,分析任意多段分段常轴压阶梯梁的自由振动和稳定问题,得到形式统一的封闭解析解。根据梁横截面几何尺寸、梁材料和轴压沿梁轴线的变化,将梁分成多段子梁,对每一子梁采用传递函数方法得到其解析解,通过各子梁间的位移连续和力平衡条件,得到分段常轴压阶梯梁的各阶自由振动频率和失稳载荷及其相应的模态形状。通过三阶梯梁的算例验证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并以四阶梯梁为例,计算分段轴压多阶梯梁自由振动的固有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传递函数方法 自由振动 失稳 多阶梯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锥薄壳热应力分析的分布参数传递函数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孟祥贵 陈棣湘 潘孟春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46,共4页
为分析圆锥壳的热应力问题,建立了圆锥壳热弹性问题的基本微分方程,运用分布参数传递函数方法求解了受温度场作用圆锥壳的位移与热应力。计算结果表明,解析解与有限元解吻合良好。该方法可以对不同边界条件下圆锥壳的热变形和热应力问... 为分析圆锥壳的热应力问题,建立了圆锥壳热弹性问题的基本微分方程,运用分布参数传递函数方法求解了受温度场作用圆锥壳的位移与热应力。计算结果表明,解析解与有限元解吻合良好。该方法可以对不同边界条件下圆锥壳的热变形和热应力问题进行分析,还可以推广到旋转壳母线形状为曲线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场 热应力 传递函数方法 解析解 圆锥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递函数方法在复杂曲梁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纯志 金桂 陈亚琦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4-86,共3页
曲梁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吊钩、链环等,因此对曲梁进行力学分析和变形计算是机械设计的重要内容。采用传递函数方法对复杂曲梁进行分析,根据曲梁上的载荷和曲线的形状将曲梁分成不同的单元,建立单元的分布传递函数求解模型... 曲梁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吊钩、链环等,因此对曲梁进行力学分析和变形计算是机械设计的重要内容。采用传递函数方法对复杂曲梁进行分析,根据曲梁上的载荷和曲线的形状将曲梁分成不同的单元,建立单元的分布传递函数求解模型,并在单元之间连接处作了特殊处理,通过坐标变换后再组集成梁整体平衡方程。算例表明,此方法具有很高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函数方法 曲梁 状态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武器捷联姿态基准系统快速传递对准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昆鹏 吴简彤 +1 位作者 胡文彬 周雪梅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2003年第3期1-6,共6页
研究了一种改进的快速传递对准算法在船用姿态基准系统中的应用。这种改进利用了舰船主惯导系统角速率和速度信息,与子系统的捷联姿态基准系统的相应信息相匹配,通过卡尔曼滤波器提取从系统的误差估计量。针对船用的三种武器做了各种仿... 研究了一种改进的快速传递对准算法在船用姿态基准系统中的应用。这种改进利用了舰船主惯导系统角速率和速度信息,与子系统的捷联姿态基准系统的相应信息相匹配,通过卡尔曼滤波器提取从系统的误差估计量。针对船用的三种武器做了各种仿真,结果表明在40秒时间内对三个失准角的估计都能达到较高的精度。研究还表明,在传递对准滤波器中引入固定区域平滑算法对姿态误差估计的精度将有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 武器捷联姿态基准系统 快速传递对准方法 固定区域平滑算法 卡尔曼滤波器 姿态误差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截面曲梁的传递函数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蒋纯志 李海阳 姚敏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年第16期2425-2427,2432,共4页
对将传递函数方法运用于曲梁的变形计算进行了研究。建立弧坐标,并定义状态向量,将曲梁变形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写成状态空间形式,其中轴力和弯矩都是方程中的参数。文中给出了数值算例并与精确解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 等截面曲梁 传递函数方法 弧坐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内埋矩形脱层复合材料圆柱壳屈曲分析的混合变量条形传递函数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道奎 周建平 唐国金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2-267,共6页
提出了一种分析含内埋矩形脱层正交各向异性圆柱壳稳定性问题的混合变量条形传递函数方法。首先基于Mindlin一阶剪切壳理论,通过定义圆柱壳的广义力变量和混合变量,建立了壳的改进混合变量能量泛函;然后,为了便于脱层壳的分区求解,通过... 提出了一种分析含内埋矩形脱层正交各向异性圆柱壳稳定性问题的混合变量条形传递函数方法。首先基于Mindlin一阶剪切壳理论,通过定义圆柱壳的广义力变量和混合变量,建立了壳的改进混合变量能量泛函;然后,为了便于脱层壳的分区求解,通过引入条形单元,创建了基于混合变量条形传递函数解的含脱层和不含脱层两种超级壳单元;在此基础上,将含内埋矩形脱层的复合材料层合壳划分成两种超级壳单元的组合体,通过各超级壳单元相互之间连接结点处的位移连续和力平衡条件得到脱层壳的屈曲方程;最后由屈曲方程计算含内埋矩形脱层壳的屈曲载荷和屈曲模态。算例分析的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正确性,并给出了几种因素对屈曲载荷和屈曲模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 内埋脱层 混合变量 超级壳单元 条形传递函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截面铁木辛柯梁的数值分布传递函数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纯志 李海阳 金桂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0-532,共3页
为了研究数值分布传递函数方法对变截面铁木辛柯梁计算中的适用性,基于铁木辛柯梁的静力微分方程,通过定义状态向量,建立变截面铁木辛柯梁状态空间形式的控制方程,利用数值分布参数系统传递函数方法,并借助有限元的单元组集方式,获得变... 为了研究数值分布传递函数方法对变截面铁木辛柯梁计算中的适用性,基于铁木辛柯梁的静力微分方程,通过定义状态向量,建立变截面铁木辛柯梁状态空间形式的控制方程,利用数值分布参数系统传递函数方法,并借助有限元的单元组集方式,获得变截面铁木辛柯梁变形和内力的近似解。以两端固支的变截面梁为例进行了数值计算,与NASTRAN结果进行了对比,吻合良好,表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分布传递函数方法是一种适用范围很广的方法,还可将其推广到铁木辛柯梁的动力学分析,以及其它结构问题的研究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截面 铁木辛柯梁 数值分布传递函数方法 有限元 状态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递路径分析方法用于农用车振动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旭 李冰 陈少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36,共4页
使用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对农用车驾驶员座椅振动控制进行了研究。介绍了传递路径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精确的驾驶室振动系统传递函数测试方法,通过传递函数实验和工况实验建立了完整的TPA模型。采取了一种快速的方法计算激励力,... 使用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对农用车驾驶员座椅振动控制进行了研究。介绍了传递路径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精确的驾驶室振动系统传递函数测试方法,通过传递函数实验和工况实验建立了完整的TPA模型。采取了一种快速的方法计算激励力,然后计算出了各传递路径贡献量。通过将路径合成值与实测值的对比,验证了TPA模型的正确性。结合相位和幅值对驾驶员座椅的振动进行了传递路径贡献量分析及路径问题识别。找出了引起振动峰值的主要路径,并通过分析找出了这些路径贡献量大的原因,为该振动系统的后期优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室振动 舒适性 传递路径分析方法 模型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