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浮筏隔振系统的传递功率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冰 宋孔杰 +1 位作者 孙玲玲 陈欣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02年第6期3-5,共3页
针对实际工程中浮筏装置的隔振性能评估,推导了一种用于浮筏隔振系统传递功率流计算的新方法,并利用本方法进行实例计算,预测各子系统联接界面或耦合点的功率流,描绘各耦合界面的传递功率谱。分析浮筏安装非对称性、机组振幅比对传递功... 针对实际工程中浮筏装置的隔振性能评估,推导了一种用于浮筏隔振系统传递功率流计算的新方法,并利用本方法进行实例计算,预测各子系统联接界面或耦合点的功率流,描绘各耦合界面的传递功率谱。分析浮筏安装非对称性、机组振幅比对传递功率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筏隔振系统 传递功率 传递矩阵 隔振性能 动力传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功率因数PWM整流器最大传递功率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辛颂旭 《机电工程》 CAS 2008年第12期43-45,52,共4页
为了实现单位功率因数脉宽调制(PWM)整流器直流侧电压的稳定控制,通过分析PWM整流器的数学模型,在器件参数和交流侧电压已确定的情况下,研究了PWM整流器的交流侧和直流侧之间可传递的最大功率,分析了最大可传递功率与开关管参数之间的关... 为了实现单位功率因数脉宽调制(PWM)整流器直流侧电压的稳定控制,通过分析PWM整流器的数学模型,在器件参数和交流侧电压已确定的情况下,研究了PWM整流器的交流侧和直流侧之间可传递的最大功率,分析了最大可传递功率与开关管参数之间的关系,并以交流侧电压为变量,研究了PWM整流器最大可传递功率与交流侧电压的关系。实际应用表明,以此为依据可选择合适的交流侧电压以达到充分利用开关管容量的目的,同时该方法对选择合适的开关管和确定直流侧负载上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宽调制整流器 单位功率因数 最大传递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星摆线针轮减速机左右摆线轮传递功率不均衡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谦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4-57,共4页
对目前广泛存在的行星摆线针轮减速机左右摆线轮传递功率不均衡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详细分析;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改进设计的具体建议。通过设计实例的实测效果,证明了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行星摆线针轮减速机 传递功率不均衡性 计算方法 改进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有限长双层圆柱壳舷间声功率传递特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白振国 张峰 丁灿龙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62-1274,共13页
采用模态展开法建立了水下有限长双层加筋圆柱壳的振动声辐射模型,给出了环肋、实肋板和舷间水的阻抗表达式,分析了实肋板的周向、轴向、径向及弯矩作用力对双层圆柱壳结构振动声辐射的影响,比较了舷间水与实肋板的传递功率,并针对实肋... 采用模态展开法建立了水下有限长双层加筋圆柱壳的振动声辐射模型,给出了环肋、实肋板和舷间水的阻抗表达式,分析了实肋板的周向、轴向、径向及弯矩作用力对双层圆柱壳结构振动声辐射的影响,比较了舷间水与实肋板的传递功率,并针对实肋板详细分析了不同作用力的功率传递特征及主要作用频段。结果表明:0.5倍环频以下,双层壳体间功率传递以舷间水为主,0.5倍环频以上,实肋板对声辐射峰值的贡献更为明显;实肋板功率传递的四个分量中,环频以下以切向力和径向力传递为主,环频以上四个分量传递功率量级基本相当,轴向力略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圆柱壳 实肋板 传递功率 舷间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率传递并网方式的联络线功率波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家军 闫泊 +3 位作者 姚李孝 刘博 刘栋 薛美娟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5-128,144,共5页
为了确保两端待并列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给出一种基于功率传递并网方式的联络线波动功率的计算方法。并网过程分为功率传递过程和合闸过程,在进行功率传递时,联络线上的功率波动取决于系统的指令功率和换流器控制系统的性能;并网合闸瞬间... 为了确保两端待并列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给出一种基于功率传递并网方式的联络线波动功率的计算方法。并网过程分为功率传递过程和合闸过程,在进行功率传递时,联络线上的功率波动取决于系统的指令功率和换流器控制系统的性能;并网合闸瞬间,将联络线功率波动视为互联交流系统由于功率缺额而导致的联络线功率波动,利用二阶系统阶跃响应的超调量计算功率波动峰值,影响功率波动峰值的关键因素是两端待并列系统的惯性常数比和区域振荡模式的阻尼比。PSCAD仿真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该计算方法能准确地描述并网动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传递 并网 联络线 功率波动 PSCAD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胎嵌入式超高频无源RFID系统的功率传递特性 被引量:9
6
作者 胡圣波 司兵 舒恒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50-158,共9页
轮胎嵌入式超高频无源RFID系统在轮胎生命周期管理和安全监控中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该文研究了轮胎嵌入式超高频无源RFID系统功率传递特性。轮胎嵌入式超高频无源RFID系统中,读写器和电子标签间的无线链路需要穿过空气和轮胎,... 轮胎嵌入式超高频无源RFID系统在轮胎生命周期管理和安全监控中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该文研究了轮胎嵌入式超高频无源RFID系统功率传递特性。轮胎嵌入式超高频无源RFID系统中,读写器和电子标签间的无线链路需要穿过空气和轮胎,路径损耗主要包括空气-轮胎界面间的反射损耗和轮胎中的衰减。基于轮胎介电常数和空气-轮胎界面的边界条件,研究轮胎嵌入式超高频无源RFID系统功率传递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终端开路同轴探针的轮胎介电常数的比对测量方法,建立了轮胎嵌入式超高频无源RFID系统功率传递模型。数值分析表明,提出的基于端开路同轴探针的轮胎介电常数的比对测量方法误差小,测量、仿真的反射系数差的绝对值小于0.04,而为了提高轮胎嵌入式超高频无源RFID系统读取距离和可靠性,读写器天线应采用水平极化方式,并且尽可能直视电子标签;应合理设计电子标签嵌入轮胎的深度,避免功率传递函数处于波谷位置。该研究可为轮胎嵌入式超高频无源RFID电子标签与胎压监测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 RFID 介电常数 功率传递 嵌入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力发电系统功率波动传递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树德 同向前 张皓 《电源学报》 CSCD 2014年第6期31-35,共5页
风电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对电功率波动的评估是合理选择风电场储能互补设施的基础,但对于规划建设中的风电场,往往有丰富的风速数据而没有电功率数据。本文以长时间大量风速和电功率数据为样本,采用小波包将电功率和风... 风电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对电功率波动的评估是合理选择风电场储能互补设施的基础,但对于规划建设中的风电场,往往有丰富的风速数据而没有电功率数据。本文以长时间大量风速和电功率数据为样本,采用小波包将电功率和风功率分解为不同频段下的波动,通过数据曲线拟合得到风功率和电功率波动随频率的变化关系,进而得到从风功率到电功率的传递函数。风电功率传递函数可将电功率波动的估计问题转化为风功率波动的估计,为拟建风电场的功率波动研究提供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功率波动 小波包分解 功率传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基础主动隔振系统的功率流传递性 被引量:5
8
作者 霍睿 宋济平 孙玉国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1999年第2期9-11,共3页
本文在考虑主动作动器与柔性基础耦合作用的条件下,建立了柔性基础上主动隔振系统的理论模型,运用了结构导纳综合法推导了该系统中的功率流传递函数,研究分析了其功率流传递谱,并从功率流控制的观点探讨了其主动控制策略。
关键词 柔性基础 主动式 隔振系统 功率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车辆-轨道垂向动力学模型功率流传递特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徐宁 任尊松 +1 位作者 薛蕊 李强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5-45,共11页
基于4种不同精细化程度的车辆-轨道垂向动力学模型,利用解析方法建立了形式统一的系统相邻部件间功率流传递函数,给出了车辆一系悬挂、二系悬挂、轮轨间以及钢轨和轨枕间的振动功率流传递特性,分析模型的精细化和弹性化对于各部件间功... 基于4种不同精细化程度的车辆-轨道垂向动力学模型,利用解析方法建立了形式统一的系统相邻部件间功率流传递函数,给出了车辆一系悬挂、二系悬挂、轮轨间以及钢轨和轨枕间的振动功率流传递特性,分析模型的精细化和弹性化对于各部件间功率流传递特征的影响。以精细化程度最高的模型为研究对象,讨论车辆悬挂参数和部件惯性参数的改变对部件间功率流传递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简单模型能够较为真实地模拟车辆低频传递特性,但对中、高频传递特性的表达与复杂精细模型相差较大;位于激励源附近位置的轮对和钢轨,在其固有频率附近的振动能量往往具有较强的传播性;簧下质量的变化对轨枕至道砟的传递特性的影响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轨道系统垂向动力学模型 功率传递函数 悬挂参数 惯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大功率传递定理的简易分析证明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宦银 胡洁微 +1 位作者 谢艳辉 刘家华 《现代电子技术》 2008年第18期26-27,共2页
在电工电子技术教材中,分析证明负载最大功率传递定理都是用微分法,该方法需要求解复杂的微分方程,不仅很麻烦,且结果不直观。这里创造性地提出一种利用求解不等式来进行分析证明的方法,该方法不必解复杂的微分方程,不但使分析证明过程... 在电工电子技术教材中,分析证明负载最大功率传递定理都是用微分法,该方法需要求解复杂的微分方程,不仅很麻烦,且结果不直观。这里创造性地提出一种利用求解不等式来进行分析证明的方法,该方法不必解复杂的微分方程,不但使分析证明过程大大简化,而且结果更直观明了。用该方法分别对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最大功率传递定理进行了分析。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功率传递定理 直流电路 微分法 交流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功率谱密度传递率作用原理的探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昱 朱彤 周晶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92-1002,共11页
功率谱密度传递率(Power Spectrum Density Transmissibility,PSDT)是一种描述系统响应的功率谱之间关系的(复)频域函数,主要被用于作为运行模态分析的初始数据。与传统的方法不同,基于PSDT的运行模态分析具有不受激励中有色成分影响的... 功率谱密度传递率(Power Spectrum Density Transmissibility,PSDT)是一种描述系统响应的功率谱之间关系的(复)频域函数,主要被用于作为运行模态分析的初始数据。与传统的方法不同,基于PSDT的运行模态分析具有不受激励中有色成分影响的特点,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然而,现有的对PSDT的研究基本上集中于应用层面,关于PSDT的概念、性质等基础问题的讨论非常少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深入地讨论了PSDT与模态参数和激励中有色成分的关系,分析了不同荷载条件下能够对PSDT产生影响的因素,探究了PSDT作为运行模态分析的初始数据的作用原理。数值和实验验证的结果证明了所得到的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 随机激励 功率谱密度传递 运行模态分析 基于传递率的运行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变响应功率谱传递比的海上风机工作模态识别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志为 刘奎铭 +2 位作者 陈华书 荣维栋 刘俊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55-761,共7页
利用传递比函数与应变响应的优势,提出了基于应变响应功率谱传递比(SPSDT)的海上风机工作模态识别方法.该方法无需通过复杂的信号预处理,仅基于传递比函数识别响应信号的统计特性差异,便可有效区分结构工作模态与谐波干扰.选择某海上风... 利用传递比函数与应变响应的优势,提出了基于应变响应功率谱传递比(SPSDT)的海上风机工作模态识别方法.该方法无需通过复杂的信号预处理,仅基于传递比函数识别响应信号的统计特性差异,便可有效区分结构工作模态与谐波干扰.选择某海上风机结构为应用及验证对象,首先利用风机停机状态下的加速度和应变响应识别结构模态参数,验证了应变模态分析方法的可行性.随后利用风机在工作状态下多个工况的应变数据,进一步验证了通过结合SPSDT函数可使新方法有效克服转频谐波干扰,准确稳定地识别不同工况下风机工作模态.将该方法应用于风机结构的模态识别,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识别 谐波干扰 功率传递 应变响应 海上风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功率流的板-壳耦合结构振动传递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鑫淼 谢坤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42,共6页
为探究板壳间的振动传递机理,建立一种L型板-圆柱壳耦合结构有限元模型,并结合有限元理论给出板壳间振动传递功率的计算方法。利用ANSYS计算板-壳耦合结构的振动传递功率,分析L型板夹角、板长、板厚及激励等因素对结构振动传递的影响。... 为探究板壳间的振动传递机理,建立一种L型板-圆柱壳耦合结构有限元模型,并结合有限元理论给出板壳间振动传递功率的计算方法。利用ANSYS计算板-壳耦合结构的振动传递功率,分析L型板夹角、板长、板厚及激励等因素对结构振动传递的影响。研究发现,可以通过减小L型板夹角、增大板长和板厚、合理调整激励方向及位置等方式降低结构振动传递功率,减小板壳间振动传递的能量,改善结构的振动传递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板-壳耦合结构 有限元法 振动传递功率 ANS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功率传递函数的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磊 刘国福 +1 位作者 罗晓亮 朱金涛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5-598,共4页
简要阐述了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功率传递函数在核电子学领域中的重要意义,针对前置放大器功率传递函数的计算方法,分别介绍了周期图法和Burg法这两种功率谱估计方法。通过实验,比较了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得出Burg法更适用于核信号功率谱... 简要阐述了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功率传递函数在核电子学领域中的重要意义,针对前置放大器功率传递函数的计算方法,分别介绍了周期图法和Burg法这两种功率谱估计方法。通过实验,比较了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得出Burg法更适用于核信号功率谱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 功率传递函数 功率谱评估 周期图法 Burg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动冲击器功率传递理论分析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国华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3年第6期1-4,共4页
运用波动理论分析了液动冲击器结构对能量传递的影响,室内模拟试验结果与波动理论分析计算结果有很高的吻合度。推导出了功率传递效率模型。以花岗岩和大理石为对象,分别求出了不同钻头的钻入系数和回弹系数。分析认为原设计液动冲击器... 运用波动理论分析了液动冲击器结构对能量传递的影响,室内模拟试验结果与波动理论分析计算结果有很高的吻合度。推导出了功率传递效率模型。以花岗岩和大理石为对象,分别求出了不同钻头的钻入系数和回弹系数。分析认为原设计液动冲击器功率传递机构不够合理,指导改进后的液动冲击器简化了结构、提高了强度,能量传递效率提高近30%,现场应用表明,改进后的液动冲击器在硬地层中可提高机械钻速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动冲击器 功率传递 旋转钻井 冲击钻井 波动理论 岩石破碎 机械钻速 川合148井 联150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板组合结构功率传递分析
16
作者 钱斌 汪源源 盛美萍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94-1196,1246,共4页
壳板耦合是圆柱壳组合结构中最常见的连接方式。为了研究壳板组合结构的功率传递规律,利用有效点导纳分析周向均布激励下圆柱壳表面振动响应的分布规律,得出圆柱壳振动响应理论计算公式;通过给出圆周线导纳的定义及其表达式,计算带端板... 壳板耦合是圆柱壳组合结构中最常见的连接方式。为了研究壳板组合结构的功率传递规律,利用有效点导纳分析周向均布激励下圆柱壳表面振动响应的分布规律,得出圆柱壳振动响应理论计算公式;通过给出圆周线导纳的定义及其表达式,计算带端板圆柱壳的振动响应均方值之比。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壳板振动响应均方值之比随频率的增高逐渐增大,但其值始终小于1。实验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吻合,其值围绕理论值上下波动,表征了理论计算公式和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板耦合 功率传递 圆周线导纳 振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率传递的电网间同期并列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
17
作者 刘家军 支建刚 宋潇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27,共7页
介绍了电压源型换流器(VSC)通过功率传递实现电网间同期并列的方法和原理。阐述了并网装置在并网操作完成后通过相应断路器倒闸操作和控制策略转变拓展为FACTS装置的研究,对并网装置转换为UPFC、STATCOM及SSSC等实现对联络线潮流控制的... 介绍了电压源型换流器(VSC)通过功率传递实现电网间同期并列的方法和原理。阐述了并网装置在并网操作完成后通过相应断路器倒闸操作和控制策略转变拓展为FACTS装置的研究,对并网装置转换为UPFC、STATCOM及SSSC等实现对联络线潮流控制的方法,以及基于功率传递电网间同期并列方式转化为UPFC对覆冰线路融冰的应用方法进行了综述,对并网复合装置各元件参数的选取原则和计算方法做了总结。最后,对VSC-HVDC同期并网复合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新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传递 同期并列 复合系统 线路融冰 装机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动功率传递的MMC型固态变压器子模块电容优化方法 被引量:15
18
作者 周剑桥 王晗 +3 位作者 张建文 蔡旭 施刚 章一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990-4003,共14页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固态变压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solid state transformer,MMC-SST)由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和多个双有源桥变换器(dualactive bridge,DAB)组成,是实现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柔性互联及多端潮流控制的...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固态变压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solid state transformer,MMC-SST)由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和多个双有源桥变换器(dualactive bridge,DAB)组成,是实现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柔性互联及多端潮流控制的关键装置。MMC-SST子模块电容较大,制约了装置功率密度的提升,影响了其在配电网的应用。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波动功率传递的MMC-SST子模块电容优化方法及控制策略,该方法将电容电流中的低频成分传递到DAB低压侧,以降低子模块电容电压波动,从而优化电容容值。同时,量化分析了波动功率传递对DAB器件参数的影响,并对比了优化前后的功率密度。针对MMC-SST的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电容优化方法,子模块电容容值可减小为常规方法的15%,MMC子模块和DAB单元的整体功率密度提高了104%,满足MMC-SST在配网中应用的紧凑化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功率传递 模块化多电平 双有源桥变换器 固态变压器 电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兼测功率座有效效率和反射系数的六端口反射计功率传递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希平 《计量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81-86,共6页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功率方程概念的六端口反射计功率传递方法,并给出描述六端口多余度的新表达式。按此法校准六端口反射计,既毋需增加标准件的数目和连接次数,又可同时测量功率座的有效效率和反射系数。
关键词 功率传递 功率 效率 反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功率谱密度传递比与工作应变模态参数识别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世东 任伟新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06-813,共8页
选取一个应变响应测点作为参考点,定义了响应应变功率谱密度传递比(Strain Power Spectrum Density Transmissibility,SPSDT),从理论上证明了SPSDT在系统的极点处为应变振型系数之比。利用这一性质,选取一系列不同的参考点构造响应应变... 选取一个应变响应测点作为参考点,定义了响应应变功率谱密度传递比(Strain Power Spectrum Density Transmissibility,SPSDT),从理论上证明了SPSDT在系统的极点处为应变振型系数之比。利用这一性质,选取一系列不同的参考点构造响应应变功率谱密度传递比矩阵,在系统的极点处对该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分解所得左奇异矩阵的第一列向量即为应变振型,从而实现结构工作应变模态参数的识别。与传统的工作模态分析方法相比,SPSDT方法不需要对激励做白噪声假定,不需要多种激励类型,仅在一种激励下即可识别出结构的工作应变模态参数。通过数值模拟算例和实验室模型试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并与传统的频域分解法和随机子空间识别方法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所提出方法是有效的。最后分析了采样时长对识别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仅用1min时长数据即可达到稳定的识别精度,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参数识别 工作应变模态分析 传递 功率谱密度传递 奇异值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