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光通传递函数矩阵的照度比例模型 被引量:2
1
作者 曾礼强 王晓静 张瑞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60-1163,共4页
考虑照明调光控制系统中在工作面上设置的照度传感器容易受到办公文件、人体等的遮挡而使控制系统误动作,以光通传递函数为基础,建立光通传递函数矩阵,分别提出基于光通传递函数矩阵的单光源和多光源照度比例模型,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比... 考虑照明调光控制系统中在工作面上设置的照度传感器容易受到办公文件、人体等的遮挡而使控制系统误动作,以光通传递函数为基础,建立光通传递函数矩阵,分别提出基于光通传递函数矩阵的单光源和多光源照度比例模型,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比例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现场测试表明,采用该模型计算照度与实测相比较一致性较好,基于该模型的照度传感器设置方法,不但可以减小线路敷设的麻烦,还可以有效解决在工作面上设置传感器时,由于办公文件等的遮挡而导致的系统误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明 照度比例模型 光通传递函数矩阵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可调喷嘴的分轴燃气轮机传递函数矩阵数学模型及解耦器和控制器设计程序 被引量:2
2
作者 吕泽华 叶柏生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1987年第4期343-352,共10页
带有可调喷嘴的分轴燃气轮机是复杂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其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相互间的交连,难以直接建立其传递函数矩阵的数学模型。本文以ST-6型航机陆用型分轴燃气轮机为例,阐述了经非奇异变换由状态空间方程求传递函数矩阵的方法,利... 带有可调喷嘴的分轴燃气轮机是复杂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其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相互间的交连,难以直接建立其传递函数矩阵的数学模型。本文以ST-6型航机陆用型分轴燃气轮机为例,阐述了经非奇异变换由状态空间方程求传递函数矩阵的方法,利用多变量频域设计技术中的准优势化法设计出令人满意的解耦阵K(?),用频域设计方法设计控制器D(?),最后对设计的闭环控制系统作仿真计算以验证设计结果,取得了十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轴燃气轮机 传递函数矩阵 数学模型 非奇异变换 设计程序 状态空间方程 闭环控制系统 多变量 频域法 交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臂动态响应传递函数矩阵模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素若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0-674,共5页
为研究机械臂在力(力矩)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在建立机械臂简易模型的基础上,利用patron软件得到其在悬臂梁状态下中部受阶跃冲击时末端位移的变化数据.利用这些数据,提出一种基于传递函数矩阵参数估计的响应模型建立方法,分析在不同模型... 为研究机械臂在力(力矩)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在建立机械臂简易模型的基础上,利用patron软件得到其在悬臂梁状态下中部受阶跃冲击时末端位移的变化数据.利用这些数据,提出一种基于传递函数矩阵参数估计的响应模型建立方法,分析在不同模型阶次下的模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建立高精度机械臂动态响应模型.该研究成果为机械臂控制及动态误差补偿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动态响应 系统辨识 最小二乘法 传递函数矩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变量传递函数矩阵辨识的二级QR分解快速递推算法
4
作者 孟晓风 王行仁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61-266,共6页
提出一种多变量传递函数矩阵辨识的二级QR分解算法,避免了子系统辨识方法对可测数据的重复处理;在不扩大维数的条件下,获得使总体损失函数最小的估计值.该算法与HOUSEHOLDER变换的快速递推算法结合,不仅大大地减少了... 提出一种多变量传递函数矩阵辨识的二级QR分解算法,避免了子系统辨识方法对可测数据的重复处理;在不扩大维数的条件下,获得使总体损失函数最小的估计值.该算法与HOUSEHOLDER变换的快速递推算法结合,不仅大大地减少了辨识所需的运算量,而且可减少LS算法中增益矩阵计算的误差积累和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变量系统 系统辨识 参数估计 传递函数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线性系统非线性传递函数矩阵的计算公式
5
作者 尹洪武 《燕山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57-158,162,共3页
首先引进张量积运算,将 MIMO双线性系统转化为一种简单的表达形式。然后,利用多维拉普拉斯变换,推导出双线性系统非线性传递函数矩阵的计算公式。它是SISO双线性系统非线性传递函数计算公式的推广。
关键词 MIMO双线性系统 非线性传递函数矩阵 多维拉普拉斯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相量及传递函数矩阵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交直流侧阻抗建模方法 被引量:24
6
作者 朱蜀 刘开培 +5 位作者 李彧野 秦亮 王坤 胡志鹏 丁画 冉晓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4791-4804,共14页
该文提出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交直流侧阻抗的统一建模方法。动态相量被用于MMC的电气建模,该模型建立在旋转d-q坐标系下,并且考虑了环流动态。将线性化的MMC10阶动态相量模型通过拉普拉斯变换转换... 该文提出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交直流侧阻抗的统一建模方法。动态相量被用于MMC的电气建模,该模型建立在旋转d-q坐标系下,并且考虑了环流动态。将线性化的MMC10阶动态相量模型通过拉普拉斯变换转换到s平面并与控制系统结合,得到代表MMC闭环控制动态的频域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基于传递函数矩阵推导了MMC的交直流侧阻抗。与电磁暂态仿真的对比表明该文推导的交直流侧阻抗模型在1~3000Hz内具有较高的精度。最后,将建立的交流侧阻抗用于一起MMC高频谐振事故分析,将直流侧阻抗用于平波电抗器对双端直流输电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同时指出,高延时会导致高频振荡产生;过大的平波电抗器易导致HVDC出现直流谐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阻抗建模 动态相量 传递函数矩阵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递函数矩阵频域特性的原动机侧强迫振荡源定位方法 被引量:11
7
作者 栾某德 吴晶莹 +1 位作者 李尚远 甘德强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84-91,共8页
原动机和调速系统(原动机侧)的周期性扰动是引发强迫振荡的主要原因。基于扩展的多机Phillips-Heffron模型,推导了从原动机侧扰动到发电机机械功率的传递函数矩阵,并证明该矩阵在正常参数范围内是主对角占优的。据此,对于原动机侧周期... 原动机和调速系统(原动机侧)的周期性扰动是引发强迫振荡的主要原因。基于扩展的多机Phillips-Heffron模型,推导了从原动机侧扰动到发电机机械功率的传递函数矩阵,并证明该矩阵在正常参数范围内是主对角占优的。据此,对于原动机侧周期性扰动、故障及参数异常等引发的振荡,具有最大机械功率功率谱密度的发电机原动机及调速器就是可能的扰动源;在考虑了励磁和负荷侧扰动源对机械功率的影响后,推导了从励磁和负荷侧扰动到机械功率的传递矩阵,从理论上证明了将机械功率功率谱密度最大的发电机定位为扰动源是准确合理的。10机39节点算例和华北电网算例验证了所提定位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振荡 扰动源定位 传递函数矩阵 主对角占优 机械功率 低频振荡 电力系统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佳传递函数矩阵及其鲁棒补偿器的设计
8
作者 陈锦娣 耿福昌 徐和生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Z01期34-41,共8页
本文利用频域法讨论了多变量线性定常系统的线牲二次型最优控制问题,导出了最佳传递函数矩阵。并且给出了实现某些典型输入下的最佳传递函数矩阵的鲁棒补偿器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 传递函数矩阵 补偿器 定常系统
全文增补中
一种精馏塔传递函数矩阵的理论推导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克谨 钱积新 +1 位作者 孙优贤 周春晖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3期253-261,共9页
在一定的理想化假设条件下,本文给出了一种新颖的精馏塔传递函数矩阵的理论推导方法.无需参数辩识,可通过设计数据及稳态操作条件直接构造精馏塔的传递函数矩阵.所得数学模型能够用于精馏塔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动态特性的研究,对于实... 在一定的理想化假设条件下,本文给出了一种新颖的精馏塔传递函数矩阵的理论推导方法.无需参数辩识,可通过设计数据及稳态操作条件直接构造精馏塔的传递函数矩阵.所得数学模型能够用于精馏塔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动态特性的研究,对于实施精馏过程的有效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某精馏塔的动态仿真,证实了这种模型化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馏塔 传递函数矩阵 精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翅式换热器传递函数动态模型及参数确定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兴壮 黄志远 +2 位作者 艾凤明 袁振伟 汪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62,共9页
飞机综合环控/热管理系统迫切需要建立快捷高效的换热器动态仿真模型,以满足先进控制系统设计需求。基于此,针对板翅式换热器动态模型,提出一种包含2个延迟环节和4个一阶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矩阵形式,并从换热器机理模型出发,利用拉普拉... 飞机综合环控/热管理系统迫切需要建立快捷高效的换热器动态仿真模型,以满足先进控制系统设计需求。基于此,针对板翅式换热器动态模型,提出一种包含2个延迟环节和4个一阶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矩阵形式,并从换热器机理模型出发,利用拉普拉斯变换推导模型中4个时间常数的计算公式,提出基于换热器效率的传热热阻计算关系式的辨识方法,解决了主要模型参数设置难题。以板翅式换热器为研究对象,在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其传递函数动态模型,并与AMESim仿真平台搭建的机理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种模型所得空气和冷却水出口温度分别随入口温度和质量流量阶跃变化的动态响应曲线吻合很好,其中,4种工况空气和冷却水出口温度最大稳态偏差分别为0.034℃和0.029℃,当冷却水入口质量流量阶跃变化时,空气出口温度动态响应相对偏差最大,为9.27%,当空气入口质量流量阶跃变化时,冷却水出口温度动态响应相对偏差最大,为7.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动态模型 传递函数矩阵 时间常数 传热热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谐波传递函数的单相电压源型整流器建模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贾东强 刘文军 +4 位作者 李宏川 肖万芳 李彬 夏向阳 李云丰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3-79,共7页
单相VSC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其运行特性对于谐波产生机理、谐波抑制以及稳定性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针对单相VSC整流器主电路结构,采用二阶广义积分器构建了同步锁相环环节。其次,根据直流电压外环控制和单位功率因数运行要求,建立... 单相VSC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其运行特性对于谐波产生机理、谐波抑制以及稳定性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针对单相VSC整流器主电路结构,采用二阶广义积分器构建了同步锁相环环节。其次,根据直流电压外环控制和单位功率因数运行要求,建立采用准比例谐振控制器的内环控制方程。然后,基于时变周期系统运行轨迹线性化原则,构建主电路和控制系统谐波传递函数矩阵,推导5阶导纳矩阵模型,并分析相关因素对导纳特性和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采用电磁暂态仿真模型验证所建立模型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VSC 阻抗模型 谐波传递函数矩阵 托普利兹矩阵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利用传递函数对分叉结构进行模态综合 被引量:1
12
作者 白英 陈渠昌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7-99,共3页
建立了一种直接利用传递函数对分叉结构进行模态综合的方法。传统的方法一般都需要对大矩阵进行求逆运算,而此方法只涉及分叉结构结合部的传递函数矩阵的求逆,因此求逆计算量很小,特别是当直接采用传递函数的测量值进行模态综合时,就更... 建立了一种直接利用传递函数对分叉结构进行模态综合的方法。传统的方法一般都需要对大矩阵进行求逆运算,而此方法只涉及分叉结构结合部的传递函数矩阵的求逆,因此求逆计算量很小,特别是当直接采用传递函数的测量值进行模态综合时,就更体现出它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综合 分叉 结合部 传递函数矩阵 测量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递矩阵法的连续梁内力计算 被引量:1
13
作者 乔爱科 孙洪鹏 +2 位作者 高斯 赵亮 刘保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06-810,共5页
为了对连续梁进行力学分析,提出了在矩阵位移法基础上改进的传递矩阵法.利用有限单元法对连续梁进行离散化,得到各杆单元位移向量、力向量和单元刚度矩阵,并利用传递矩阵法确定了杆端状态向量的传递关系.引入支承条件后可求解各结点位... 为了对连续梁进行力学分析,提出了在矩阵位移法基础上改进的传递矩阵法.利用有限单元法对连续梁进行离散化,得到各杆单元位移向量、力向量和单元刚度矩阵,并利用传递矩阵法确定了杆端状态向量的传递关系.引入支承条件后可求解各结点位移和弯矩.连续梁的工程实例证明,本方法是正确和可行的,大大简化了计算过程,更适合于计算机进行连续梁内力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法 传递函数矩阵 连续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干扰环境下的阵列非同步测量研究
14
作者 刘璞 阮自康 +1 位作者 张晶博 张二亮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9-104,共6页
声学相对传递函数矩阵的估计是实现麦克风阵列多参考非同步测量的前提。针对在外场环境中存在强背景噪声导致现有多参考非同步测量误差较大的问题,本文建立基于总体最小二乘的声学相对传递函数矩阵的辨识方法,补全麦克风阵列扫描得到的... 声学相对传递函数矩阵的估计是实现麦克风阵列多参考非同步测量的前提。针对在外场环境中存在强背景噪声导致现有多参考非同步测量误差较大的问题,本文建立基于总体最小二乘的声学相对传递函数矩阵的辨识方法,补全麦克风阵列扫描得到的互谱矩阵,并基于互谱矩阵分解得到的部分场实现声全息成像。结果表明,文中方法能够有效抑制低信噪比情形下背景噪声干扰对声学相对传递函数矩阵估计和麦克风互谱矩阵补全的影响,当信噪比低于10 dB时,误差能够减小2%以上,有效提高了麦克风阵列非同步成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同步测量 多参考互谱法 传递函数矩阵 总体最小二乘 强背景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测模型的开环模式谐振风险判定
15
作者 张星亮 杜文娟 王海风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0-149,共10页
开环模式谐振理论是解释直驱风机并网引发系统失稳机理的重要理论成果,但其理论研究中基于黑箱量测模型的开环模式谐振风险判定鲜有介绍。以往开环模式谐振风险的判定依赖于精确参数化模型,而实际应用中往往难以获取直驱风机的详细参数... 开环模式谐振理论是解释直驱风机并网引发系统失稳机理的重要理论成果,但其理论研究中基于黑箱量测模型的开环模式谐振风险判定鲜有介绍。以往开环模式谐振风险的判定依赖于精确参数化模型,而实际应用中往往难以获取直驱风机的详细参数,无法建立系统精确参数化模型。为此,文中提出基于量测模型的开环模式谐振风险判定方法。首先,将待研究直驱风机视为黑箱模型,通过扫频法注入电压扰动测量其频率响应;然后,采用矢量拟合技术对量测模型的频率响应进行拟合后得到阻抗传递函数矩阵,进而转化为时域状态空间模型接入闭环系统,利用基于量测模型的开环模式谐振通用分析方法判定系统失稳风险;最后,通过仿真算例演示开环模式谐振风险的分析与判定过程。结果表明:基于量测模型亦可以进行开环模式谐振风险的判定,且所提方法无须获取直驱风机内部详细参数,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环模式谐振风险 量测模型 直驱风机 传递函数矩阵 矢量拟合 系统辨识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频率响应函数求设备对基座的激励 被引量:3
16
作者 姚玉荣 朱石坚 《船海工程》 2003年第3期5-8,共4页
提出并用模拟实验验证通过测量基座的响应和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来确定设备对基座的激励的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操作简单 ,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分析了对误差影响较大的因素。
关键词 频率响应函数 模拟实验 基座 传递函数矩阵 激励 动载荷 模态分析 振动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D神经网络解耦控制技术在VAV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军 佟威 +1 位作者 石磊 任庆昌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7-239,共3页
通过采用 PID神经元网络解耦控制技术 ,对耦合强烈的具有变风量空调系统传递函数矩阵形式的 4维传递函数矩阵系统进行解耦控制 ,通过解耦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可以看出取得了很好的解耦效果 ,为变风量空调系统 (4个回路 )的解耦控制提供... 通过采用 PID神经元网络解耦控制技术 ,对耦合强烈的具有变风量空调系统传递函数矩阵形式的 4维传递函数矩阵系统进行解耦控制 ,通过解耦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可以看出取得了很好的解耦效果 ,为变风量空调系统 (4个回路 )的解耦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D神经网络解耦控制技术 VASV 应用 变风量空调系统 系统构成 系统仿真 传递函数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奇异值分解理论的谐波放大分析方法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杨 程莹 +1 位作者 刘洋 帅智康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21,共6页
电网中的谐波危害十分严重,随着网络结构日趋复杂化,因谐振造成的谐波污染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为了更好地研究分析电网谐振规律,提出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理论的谐波放大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提取谐波源与响应之间传递函数矩阵中的关键信息... 电网中的谐波危害十分严重,随着网络结构日趋复杂化,因谐振造成的谐波污染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为了更好地研究分析电网谐振规律,提出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理论的谐波放大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提取谐波源与响应之间传递函数矩阵中的关键信息,获取网络中节点电压和支路电流的谐波放大规律。理论分析和算例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谐波放大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 谐波放大 奇异值分解 传递函数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SVD方法的附加阻尼控制器配置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勇 A.Karimpour +2 位作者 牟晓明 李志民 于继来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575-2580,共6页
为正确选择附加阻尼控制器的配置点,在建立多机电力系统传递函数矩阵的基础上采用奇异值分解的方法,给出了附加阻尼控制器配置点的评价指标。该评价指标与留数法评价指标具有一致性,通过求解传递函数矩阵的最大奇异值及其奇异向量来识... 为正确选择附加阻尼控制器的配置点,在建立多机电力系统传递函数矩阵的基础上采用奇异值分解的方法,给出了附加阻尼控制器配置点的评价指标。该评价指标与留数法评价指标具有一致性,通过求解传递函数矩阵的最大奇异值及其奇异向量来识别每台发电机对振荡模态的贡献程度,从而找出附加阻尼控制器的最佳配置点,简化了计算过程和运算量。为了获得复杂电力系统的传递函数,引入普罗尼分析的方法进行传递函数辨识,以给大规模电力系统在线模型辨识提供有利支持。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多机电力系统的PSS和SVC附加阻尼控制器配置点选择,分析获得其最佳配置点,验证了配置点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低频振荡 阻尼控制 传递函数矩阵 普罗尼分析方法 奇异值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馈补偿法在空调系统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军 王雁 邵惠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2-246,共5页
采用机理分析和实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变风量空调的数学模型,并依据此模型建立了四输入、四输出的变风量空调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针对该系统采用前馈补偿法设计了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解耦补偿器,该解耦补偿器可以使所研究的变风... 采用机理分析和实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变风量空调的数学模型,并依据此模型建立了四输入、四输出的变风量空调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针对该系统采用前馈补偿法设计了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解耦补偿器,该解耦补偿器可以使所研究的变风量空调控制系统的开环和闭环传递函数矩阵都变换为对角矩阵,从而解除各个控制回路之间的耦合,使变风量空调系统实现解耦.实验结果表明,该解耦控制方法在变风量空调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提高了系统的控制品质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风量 空调系统 前馈补偿 传递函数矩阵 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