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球面分层大气中射线传输轨迹的精确计算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兴忠 陆起涌 张昭泉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1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给出了球面分层大气中确定射线传输轨迹的理论和数值计算方法。从 Snell定律出发 ,利用球面坐标系中二维曲线的曲率方程 ,讨论了各种入射条件下射线的传输路径与大气折射指数分布之间的函数关系。数值地给出了球面分层大气中视距传输和... 给出了球面分层大气中确定射线传输轨迹的理论和数值计算方法。从 Snell定律出发 ,利用球面坐标系中二维曲线的曲率方程 ,讨论了各种入射条件下射线的传输路径与大气折射指数分布之间的函数关系。数值地给出了球面分层大气中视距传输和反射传输时射线的仰角、轨迹长度、有效反射区等参量与大气折射指数梯度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面分层大气 射线传输轨迹 电波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定市夏季臭氧污染来源及大气传输影响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黄争超 洪礼楠 +2 位作者 尹佩玲 王雪松 张远航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65-672,共8页
运用Models-3/CMAQ模式和源排放情景分析扰动法,对河北省保定市2014年7月的臭氧污染来源进行模拟与量化,分析大气传输对保定市臭氧污染特征和来源组成的影响。保定市臭氧浓度分布呈现西部山区低、中部和东部平原区高的特点。研究期间,... 运用Models-3/CMAQ模式和源排放情景分析扰动法,对河北省保定市2014年7月的臭氧污染来源进行模拟与量化,分析大气传输对保定市臭氧污染特征和来源组成的影响。保定市臭氧浓度分布呈现西部山区低、中部和东部平原区高的特点。研究期间,保定市臭氧污染主要受偏南气团、东南气团和偏东气团的传输影响,污染日中3类传输条件出现的比例分别为28%,39%和17%。在保定市最大8小时臭氧浓度中,跨区域背景的臭氧占比近半。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对保定臭氧的贡献中,河北省贡献最大(约占区域总贡献量的2/5),河南省、山东省和江苏省源排放也有重要影响(均占区域贡献的1/10左右)。在上午,河北中部排放贡献的快速增大以及来自河南和山东的臭氧通过垂直混合向地面输送,导致保定臭氧浓度快速升高;除河北中部地区外,其余地区的贡献变化总体平缓,导致保定午后臭氧高值持续时间长,呈现宽峰型的单峰日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定 臭氧 传输轨迹 来源 CMAQ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相干圆刃型位错光束在生物组织中的动态演化 被引量:2
3
作者 段美玲 杜娇 +3 位作者 赵志国 黄小东 高燕琴 丁超亮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24-337,共14页
以广义惠更斯-菲涅耳原理为基础,利用推导的部分相干圆刃型位错光束在小鼠真皮组织传输中的交叉谱密度函数解析表达式,研究了光束初始参量(光束波长λ和圆刃型位错数目n)和传输距离z对光束归一化光强分布、相位演化和传输轨迹的影响。... 以广义惠更斯-菲涅耳原理为基础,利用推导的部分相干圆刃型位错光束在小鼠真皮组织传输中的交叉谱密度函数解析表达式,研究了光束初始参量(光束波长λ和圆刃型位错数目n)和传输距离z对光束归一化光强分布、相位演化和传输轨迹的影响。结果表明,位错数为n的部分相干圆刃型位错光束,源平面内中心光强最大,两侧对称分布着2n个次峰。随传输距离增加,光强分布由多峰状逐渐演化为单峰状,波长越长,n值越小,光强分布演化越快。位错数目越多,光束稳定性越好。源平面内n个圆刃型位错最内侧的环半径随位错数目增加而减小。受到生物组织湍流诱导和衍射效应的综合作用,自传输开始,圆刃型位错分裂为n对拓扑荷分别为“+1”和“-1”的相干涡旋。随传输距离增加,又新生n对拓扑荷为“+1”和“-1”的相干涡旋。波长越长,n值越大,光束相位演化越快,相干涡旋的位置分布由分散趋于集中,最终全部湮灭。相干涡旋对间距越小,湮灭越早。波长越长,位错数目越多,起始相干涡旋对越早开始湮灭,全部湮灭的传输距离越长;波长越短,位错数目越多,新生相干涡旋对越早开始湮灭,全部湮灭经历的传输距离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演化 生物组织 光强分布 传输轨迹 圆刃型位错光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