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模式与气溶胶模型对辐射传输计算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聂建华 张黎明 陈洪耀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83-986,共4页
大气模式与气溶胶模型选择是影响定量遥感应用的辐射传输计算的重要因素。人们一般凭感性认识去进行选择,有一定随意性,对其带来的影响程度关注甚少。以太阳辐射计测量为依据,对大气模式与气溶胶模型选择方法作了研究,并利用经辐射定标... 大气模式与气溶胶模型选择是影响定量遥感应用的辐射传输计算的重要因素。人们一般凭感性认识去进行选择,有一定随意性,对其带来的影响程度关注甚少。以太阳辐射计测量为依据,对大气模式与气溶胶模型选择方法作了研究,并利用经辐射定标过的光谱辐射计地面测量对辐射传输计算精度进行了验证。在昆明进行的试验表明,在0.50-0.68μm范围内,选择中纬度冬季大气模式和大陆型气溶胶,经辐射传输计算后得到的光谱辐射亮度与光谱辐射计测量结果一致性很好,差别在3.3%以内;变换大气模式对辐射传输计算产生明显影响,差别达10%左右;选择不同的气溶胶模型对辐射传输计算影响也很大,差别达11%左右。基于辐射计测量的大气模式与气溶胶模型选择避免了主观选择的不可靠性,有益于减少辐射传输计算或卫星遥感大气订正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传输计算 大气模式 气溶胶模型 太阳辐射计 光谱辐射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应用于卫星中红外遥感的辐射传输简化计算方案 被引量:3
2
作者 姚前 许华 +11 位作者 樊程 李莉 王思恒 郑杨 徐文斌 侯伟真 徐敬海 庄齐枫 周鹏 张灏 陈震霆 李正强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5-390,共16页
作为可见光-近红外和热红外的连接谱段,中红外(MIR)兼具短波辐射的反射特性和长波辐射的发射特性,对于温度探测、目标识别等应用场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MIR谱段辐射传输(RT)计算仍然面临背景参数输入多且不易获取的问题。基于此,... 作为可见光-近红外和热红外的连接谱段,中红外(MIR)兼具短波辐射的反射特性和长波辐射的发射特性,对于温度探测、目标识别等应用场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MIR谱段辐射传输(RT)计算仍然面临背景参数输入多且不易获取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卫星MIR遥感的RT简化计算方案。使用MODTRAN模型(MM),对MIR白天RT过程中所涉及的背景地表和大气参数定量模拟分析,得到影响RT的关键参数,据此形成一套基于MM的参数简化方案(SS)。在MODIS 6个MIR通道的中心波长处,对SS和MM计算的总辐亮度做对比验证,RMSE均小于0.004399,具有较高精度。SS仅依赖于表面温度、表面发射率、大气廓线类型、水汽和云光学厚度,不需要输入气溶胶、CO_(2)和O_(3)数据。相比MM,SS将输入参数从8类降低到5类,计算的时间效率提升了9.02%。在有限的计算资源下,本文所提的SS能够为MIR图像快速处理、大场景遥感仿真等应用领域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MIR)谱段 辐射传输(RT)计算 背景参数 简化方案(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合理安全原则的大型互联电网在线传输极限计算 被引量:17
3
作者 丁平 周孝信 +3 位作者 严剑峰 于之虹 施浩波 陈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6,共6页
传统的重复潮流法传输极限计算模型,对所考察时段可能出现的运行方式及需要校核的故障集缺乏明确的规定,使计算结论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弥补该缺陷并保证传输极限值能较好地指导电力生产,提出用合理安全原则改进重复潮流法。据此形成... 传统的重复潮流法传输极限计算模型,对所考察时段可能出现的运行方式及需要校核的故障集缺乏明确的规定,使计算结论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弥补该缺陷并保证传输极限值能较好地指导电力生产,提出用合理安全原则改进重复潮流法。据此形成一种适合于大型互联电网的在线传输极限算法。该算法采用最易失稳的机组调节次序使计算结论有较好的安全性。通过以下措施使计算过程符合大型电网的实际:针对不同的电网状况采用不同的断面功率增长方式;用同时控制多断面功率的潮流调整算法考虑相邻断面功率对被研究断面的影响;用各种安全限制措施约束潮流调整过程;只校核与断面相关的故障。用实际工程算例证明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传输极限计算 合理安全原则 控制多断面功率 机组调节次序 大型互联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暂态稳定约束的可用传输容量计算 被引量:32
4
作者 刘明波 夏岩 吴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28-33,共6页
以摇摆曲线的失稳轨迹在对应时间段上的积分值作为确定暂态失稳程度的判据,将计及暂态稳定约束的可用传输容量计算问题等值变换为常规最优潮流问题。克服了由于引入暂态稳定约束引起的雅可比矩阵及海森矩阵的计算困难,因此可采用具有二... 以摇摆曲线的失稳轨迹在对应时间段上的积分值作为确定暂态失稳程度的判据,将计及暂态稳定约束的可用传输容量计算问题等值变换为常规最优潮流问题。克服了由于引入暂态稳定约束引起的雅可比矩阵及海森矩阵的计算困难,因此可采用具有二阶收敛性的直接非线性原对偶内点算法求解该模型。此外, 该文首次提出了暂态稳定约束最有效部分的概念,减少了在每次迭代过程中雅可比矩阵及海森矩阵的计算量,提高了算法的计算速度和收敛性,并通过算例证明了本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暂态稳定约束 可用传输容量计算 微分方程 输送电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提高计算机屏幕图像传输速度的方法 被引量:7
5
作者 耿增民 余正涛 康海燕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4-116,共3页
远程传输计算机屏幕图像的时候,速度是至关重要的。在保证图像一定质量的前提下,如何提高传输的方法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目标。为了提高速度,文章提出了格的概念,根据格来传输图像数据,可以大大促进计算机图像的实时显示,从而满足在网络环... 远程传输计算机屏幕图像的时候,速度是至关重要的。在保证图像一定质量的前提下,如何提高传输的方法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目标。为了提高速度,文章提出了格的概念,根据格来传输图像数据,可以大大促进计算机图像的实时显示,从而满足在网络环境中的计算机教学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取 API钩子 压缩 计算机位图传输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影像计算机传输与处理 被引量:6
6
作者 何友全 方磊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7-270,共4页
探讨我国发展以DICOM3.0为基础的医学数字图像PACS结构化模式,按阶段化方向发展、模块化层次结构设计的原则,进行系统设计.以数字图像处理为例,成功地实现了数字图像在局域网上异地处理和传送.本文中的结果表明,在我国发展数字化医院影... 探讨我国发展以DICOM3.0为基础的医学数字图像PACS结构化模式,按阶段化方向发展、模块化层次结构设计的原则,进行系统设计.以数字图像处理为例,成功地实现了数字图像在局域网上异地处理和传送.本文中的结果表明,在我国发展数字化医院影像系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 图像处理 计算传输 计算机处理 医字数字图像 PACS DIC0M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汽油机示功图计算机测量系统研制 被引量:4
7
作者 吴锋 黄琪 +1 位作者 朱建新 胡章其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90-693,共4页
为了解决常用的测量系统采样和数据传输速度慢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高速汽油机示功图测量系统,采用计算机DMA数据传输技术,配以高速高精度A/D转换器实现在任意转速下缸内压力的测量,每循环测量720点的缸内气体压力.采用专门设计的光电轴角... 为了解决常用的测量系统采样和数据传输速度慢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高速汽油机示功图测量系统,采用计算机DMA数据传输技术,配以高速高精度A/D转换器实现在任意转速下缸内压力的测量,每循环测量720点的缸内气体压力.采用专门设计的光电轴角编码器获取曲轴转角信号和上止点信号,辅助以点火脉冲感应信号来确定信号时序.最后,对测得的示功图进行了均化处理.系统完成一次采样和数据传输的时间小于5μs,完全可以满足高速汽油机缸内压力测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汽油机 示功图 计算机测量系统 计算机DMA数据传输技术 A/D转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传输容量控制的DTN动态分段编码路由算法 被引量:2
8
作者 邓燕 张新有 邢焕来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753-2757,共5页
针对时延容忍网络(DTN)中基于动态分段编码的路由算法DSNC存在的数据冗余编码和节点投递成功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传输容量控制的DTN动态分段编码路由算法NC-TCC。在源节点处,采用AONT矩阵对分段中的数据包进行编码,以减少数据重... 针对时延容忍网络(DTN)中基于动态分段编码的路由算法DSNC存在的数据冗余编码和节点投递成功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传输容量控制的DTN动态分段编码路由算法NC-TCC。在源节点处,采用AONT矩阵对分段中的数据包进行编码,以减少数据重复编码的次数;在中间节点处,利用构造的节点运动模型计算当前连接的传输容量,并在满足传输容量的前提下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选择合适数量的数据包进行编码,以提高节点投递成功率。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地减少数据冗余,提高传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延容忍网络 路由算法 动态分段编码 传输容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X线胸片肺结节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与PACS的整合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田心 马大庆 徐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86-987,共2页
关键词 计算机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 计算机辅助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私保护集合交集计算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8
10
作者 申立艳 陈小军 +1 位作者 时金桥 胡兰兰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53-2169,共17页
隐私保护集合交集(private set intersection,PSI)计算属于安全多方计算领域的特定应用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很强的应用背景,在大数据时代,对该问题的研究更是符合人们日益强烈的在享受各种服务的同时达到隐私保护的需求.... 隐私保护集合交集(private set intersection,PSI)计算属于安全多方计算领域的特定应用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很强的应用背景,在大数据时代,对该问题的研究更是符合人们日益强烈的在享受各种服务的同时达到隐私保护的需求.对安全多方计算基础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重点介绍了目前主流的安全多方计算框架下2类PSI研究技术:传统的基于公钥加密机制,混乱电路,不经意传输的PSI协议和新型的云辅助的PSI协议,并对各类协议的过程、适用性、复杂性进行简要分析总结.同时,也对隐私保护集合交集问题的应用场景进行详细说明,进一步体现对该问题的实际研究价值.随着对该问题的不断深入研究,目前已经设计了在半诚实模型下快速完成上亿元素规模的隐私集合求交集协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保护集合交集 安全多方计算&不经意传输 混乱电路 不经意伪随机函数计算&不经意多项式计算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波红外三维亚像元低层水云散射效应对二氧化碳反演的影响分析
11
作者 白文广 张鹏 +4 位作者 卢乃锰 张文建 马刚 漆成莉 刘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759-3769,共11页
由于大气短波红外辐射传输散射的复杂性,目前二氧化碳物理反演算法通常假定为晴空平面平行大气.然而通常的云检测算法难以识别视场内亚像元低层水云存在的场景,直接影响了二氧化碳遥感产品的精度.本文基于三维矢量辐射传输计算方法模拟... 由于大气短波红外辐射传输散射的复杂性,目前二氧化碳物理反演算法通常假定为晴空平面平行大气.然而通常的云检测算法难以识别视场内亚像元低层水云存在的场景,直接影响了二氧化碳遥感产品的精度.本文基于三维矢量辐射传输计算方法模拟了三维亚像元水云在短波红外1.6μm波段的散射效应,并估算了忽略此散射效应可能引入的二氧化碳反演偏差.结果表明:1.6μm波段云区表现为强反射特征,阴影区表现为减弱特性.忽略三维云散射后,云区视场辐射模拟结果偏低,且相对偏差量随地表反射率的减小、太阳天顶角的升高和云层光学厚度的增大而增大;而阴影区辐射模拟结果将偏高,相对偏差量随太阳天顶角升高、云层光学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在云区和阴影区吸收通道都表现了相对更大的偏差.估算结果显示在低反射率、高太阳天顶角和高云层光学厚度场景中,晴空平面平行假设可能引入高达10~15 ppmv反演误差,远高于观测需求.如何剔除三维云散射影响的观测,或者在反演算法中修正三维云散射效应对于提高二氧化碳反演精度将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矢量辐射传输计算 短波红外亚像元云散射 二氧化碳反演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对电磁随钻测量信号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呼石磊 鄢泰宁 李晓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4-117,共4页
为了改善电磁波随钻测量系统的信号传输的距离和质量,通过对电磁波在地层中传输特性的分析,研究了地层电导率、磁导率、电磁波发射频率和发射天线长度这4个方面对电磁波信号衰减和传输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波传输距离随着发射频率... 为了改善电磁波随钻测量系统的信号传输的距离和质量,通过对电磁波在地层中传输特性的分析,研究了地层电导率、磁导率、电磁波发射频率和发射天线长度这4个方面对电磁波信号衰减和传输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波传输距离随着发射频率减小而增大,高电阻率地层有利于电磁波的传输。当频率在5~20 Hz时,传输距离1 000~2 000 m时,强度信号较强,能很好地满足工程的需要,选用穿孔外接金属环套激励天线的效果最好,而且金属环长度应尽量长,而绝缘段长度为0.5 m时,发射天线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量 电磁波 地层影响 传输深度计算 强度信号归一化 发射天线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内编码中考虑链路相关性的机会路由机制
13
作者 陈朝辉 杨湘 +1 位作者 李鹏 何亨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85-94,共10页
现存的结合网络编码的机会路由协议假设无线链路传输是相互独立的,但是相关研究表明无线链路传输具有相关性。链路相关性会影响节点转发编码包的次数以及转发节点的选取,进而降低协议的性能表现。对此,提出了一种流内编码中考虑链路相... 现存的结合网络编码的机会路由协议假设无线链路传输是相互独立的,但是相关研究表明无线链路传输具有相关性。链路相关性会影响节点转发编码包的次数以及转发节点的选取,进而降低协议的性能表现。对此,提出了一种流内编码中考虑链路相关性的机会路由机制。在该机制中,节点周期性收集邻居节点的反馈信息以衡量链路相关性,并由此准确计算节点期望转发次数进而选取总转发次数更少的转发节点集合。仿真实验表明,该机制能显著降低网络中的发送冗余,提高网络的整体吞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内网络编码 链路相关性 传输计算 转发节点选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调耦合度型高功率输入耦合器的设计
14
作者 邴丰 潘卫民 +2 位作者 黄彤明 马强 杨际森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18,共4页
旨在设计一支新型、耦合度可调、连续波型高功率输入耦合器,外部品质因数的调节范围为1.5×10~5~2×10~6,以适应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超导电子直线加速器束流试验装置不同束流模式下的需要。这是国内首次开展耦合度可调... 旨在设计一支新型、耦合度可调、连续波型高功率输入耦合器,外部品质因数的调节范围为1.5×10~5~2×10~6,以适应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超导电子直线加速器束流试验装置不同束流模式下的需要。这是国内首次开展耦合度可调式连续波型高功率输入耦合器的研制。采用HFSS三维电磁仿真软件完成了耦合器的高频结构设计,对耦合器的微波传输、场分布进行了计算;同时采用CST微波工作室对不同内导体天线插入深度下耦合器的外部品质因数进行了仿真计算,结合650 MHz 2单元超导腔进行了耦合度调节实验,仿真计算与实验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输入耦合器 可调耦合度 传输计算 场分布 外部品质因数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智能单轨吊研究进展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20
15
作者 马宏伟 段优优 +5 位作者 薛旭升 孙思雅 张烨 王川伟 郭逸风 崔闻达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67,共11页
分析了目前常用的5种矿用单轨吊(即防爆柴油机单轨吊、防爆蓄电池单轨吊、气动单轨吊、绳牵引单轨吊和电缆拖挂单轨吊)的优缺点,指出防爆柴油机单轨吊和防爆蓄电池单轨吊因运输能力强,已广泛应用于煤矿井下设备及物料运输,防爆蓄电池单... 分析了目前常用的5种矿用单轨吊(即防爆柴油机单轨吊、防爆蓄电池单轨吊、气动单轨吊、绳牵引单轨吊和电缆拖挂单轨吊)的优缺点,指出防爆柴油机单轨吊和防爆蓄电池单轨吊因运输能力强,已广泛应用于煤矿井下设备及物料运输,防爆蓄电池单轨吊因其绿色清洁的特点,逐渐成为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的重点研发装备。从电池驱动、定位、测控、信息传输4个方面分析了矿用单轨吊系统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的矿用单轨吊系统存在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等问题,要实现单轨吊智能化运输,需研究单轨吊锂电池防爆及电池管理、全局与局部融合精确定位、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智能测控、边缘计算信息传输等关键技术。针对锂电池防爆及电池管理技术,提出了基于变密度法的防爆大容量锂电池结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及基于改进麻雀搜索算法/遗传算法的均衡管理方案;针对精确定位技术,提出了惯导+里程计融合的全局定位方法,及基于视觉+UWB组合的局部定位方法;针对智能测控技术,提出了基于递推最小二乘算法/二阶近似扩展卡尔曼滤波的智能检测方法、随动电子围栏实时构建方法和基于模糊规则的矢量控制方法;针对信息传输技术,提出了基于融合5G网络的“本地-近程-地面”通信系统架构,及基于边缘计算的分布式数据计算及传输方法。煤矿智能单轨吊关键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提出,为加快煤矿智能单轨吊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单轨吊 防爆柴油机单轨吊 防爆蓄电池单轨吊 气动单轨吊 绳牵引单轨吊 电缆拖挂单轨吊 电池驱动 精确定位 智能测控 边缘计算信息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nux上NBD的NC本地运行模式的另一解决方案
16
作者 郭玉东 刘静 《现代电子技术》 2004年第10期50-52,共3页
网络计算机的核心技术是其底层实现机制。网络块设备是 L inux下通过模拟一个本地块设备来控制远端网络资源 ,进而向本地提供文件系统支持的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 L inux上网络块设备的 NC本地运行模式的一种解决方案。
关键词 网络块设备 网络计算 网络计算传输协议 LINU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开发出超快纳米级发光二极管
17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59-1259,共1页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1月16日(北京时间)报道,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超快的纳米级发光二极管(LED),能够以每秒100亿比特的速度传输数据,并比当前以激光为基础的系统装置能耗更低。研究人员表示,这是为芯片上的...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1月16日(北京时间)报道,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超快的纳米级发光二极管(LED),能够以每秒100亿比特的速度传输数据,并比当前以激光为基础的系统装置能耗更低。研究人员表示,这是为芯片上的计算机数据传输提供超快、低能耗光源的重要步骤。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15日出版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二极管 纳米级 计算机数据传输 开发 斯坦福大学 北京时间 物理学家 工程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