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间歇性、非线性负荷增减频繁等原因,导致谐波能量变化较大,采用多台并联运行的有源电力滤波器APF(active power filter)能够对微电网谐波进行有效治理。然而,多台APF并联运行会因各APF补偿的电流不均而形成环流...由于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间歇性、非线性负荷增减频繁等原因,导致谐波能量变化较大,采用多台并联运行的有源电力滤波器APF(active power filter)能够对微电网谐波进行有效治理。然而,多台APF并联运行会因各APF补偿的电流不均而形成环流,从而导致系统损耗增加。为此,本文提出1种基于电能信息一体化传输技术的均流控制方法,通过在逆变器功率调制环节加入信息调制,实现电能变换的同时传递关键信息,完成并联系统的均流控制。相较于传统的集中式、主从式控制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法无需额外的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可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通过RT-LAB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均流控制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展开更多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实现了对设备的非接触供电,适应了特殊场合(如移动设备和旋转设备)供电需求,避免了传统传导式供电带来的诸多问题。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如医学电子胶囊、无线供电时的信息反馈等),在能量无线传输的同时还要求信息的同步...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实现了对设备的非接触供电,适应了特殊场合(如移动设备和旋转设备)供电需求,避免了传统传导式供电带来的诸多问题。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如医学电子胶囊、无线供电时的信息反馈等),在能量无线传输的同时还要求信息的同步传输。针对这类应用,提出一种新型双谐振结构,利用其固有的双谐振特性,在一对线圈中实现能量和信号的同步传输。在分析双谐振电路特性的基础上,通过提出传输因子的概念,分析其信道带宽与响应时间,并研究传输因子与能量/信息传输性能的关系。实验表明,当负载小于10Ω,传输距离小于120 mm时,能量传输效率高于70%。通过开关键控调制方式,在负载值1.31Ω、距离122 mm时,实现了50 k Hz的有效传输。展开更多
文摘由于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间歇性、非线性负荷增减频繁等原因,导致谐波能量变化较大,采用多台并联运行的有源电力滤波器APF(active power filter)能够对微电网谐波进行有效治理。然而,多台APF并联运行会因各APF补偿的电流不均而形成环流,从而导致系统损耗增加。为此,本文提出1种基于电能信息一体化传输技术的均流控制方法,通过在逆变器功率调制环节加入信息调制,实现电能变换的同时传递关键信息,完成并联系统的均流控制。相较于传统的集中式、主从式控制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法无需额外的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可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通过RT-LAB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均流控制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文摘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实现了对设备的非接触供电,适应了特殊场合(如移动设备和旋转设备)供电需求,避免了传统传导式供电带来的诸多问题。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如医学电子胶囊、无线供电时的信息反馈等),在能量无线传输的同时还要求信息的同步传输。针对这类应用,提出一种新型双谐振结构,利用其固有的双谐振特性,在一对线圈中实现能量和信号的同步传输。在分析双谐振电路特性的基础上,通过提出传输因子的概念,分析其信道带宽与响应时间,并研究传输因子与能量/信息传输性能的关系。实验表明,当负载小于10Ω,传输距离小于120 mm时,能量传输效率高于70%。通过开关键控调制方式,在负载值1.31Ω、距离122 mm时,实现了50 k Hz的有效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