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因素对散堆填料吸收塔内有效传质面积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唐建峰 桑伟 +5 位作者 毕逢东 刘云飞 花亦怀 陈静 姚宝龙 许义飞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48-1154,共7页
为了明确高压下散堆填料吸收塔内有效传质面积随不同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影响程度,利用实验室θ环散堆填料塔实验装置,采用添加丙三醇的低浓度NaOH溶液吸收CO_(2)进行有效传质面积测定实验,并对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1 MPa为有... 为了明确高压下散堆填料吸收塔内有效传质面积随不同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影响程度,利用实验室θ环散堆填料塔实验装置,采用添加丙三醇的低浓度NaOH溶液吸收CO_(2)进行有效传质面积测定实验,并对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1 MPa为有效传质面积从骤增到平缓增加的分界点压力;吸收温度对有效传质面积的影响幅度较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气体流量、溶液流量以及溶液黏度的增大,有效传质面积呈现近似线性增加的趋势;有效传质面积对各因素的敏感性由大到小顺序为溶液黏度、溶液流量、吸收压力、气体流量、吸收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 散堆填料 吸收塔 二氧化碳 有效传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料塔气液传质参数研究(Ⅰ)──有效传质面积及容积传质系数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国文 张成芳 +1 位作者 钦淑均 朱炳辰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5-18,14,共5页
用化学吸收法测定了拉西环填料的有效传质表面积和容积传质系数,并进一步用物理法比较测定了容积传质系数。实验证明,用化学法测得的容积传质系数大于物理法测定值。并得出有效传质表面积及容积传质系数与喷淋密度的关系式。
关键词 填料塔 喷淋密度 气液传质参数 有效传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填料床内有效传质比表面积的测定与验证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姚远 郭锴 +1 位作者 肖占敏 何京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0-133,共4页
气液有效传质比表面积是衡量旋转填料床内传质速率的重要参数,采用化学吸收法测定常压下旋转填料床中丝网填料的有效传质比表面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溶液吸收CO2,通过Danckwerts模型和拟一级反应动力学原理分别计... 气液有效传质比表面积是衡量旋转填料床内传质速率的重要参数,采用化学吸收法测定常压下旋转填料床中丝网填料的有效传质比表面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溶液吸收CO2,通过Danckwerts模型和拟一级反应动力学原理分别计算有效传质比表面积并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有效传质比表面积仅与转速和喷淋密度有关,为流体力学参数,且在转速为1 300 r/min,喷淋密度为542 L/(m2.h)时达到最大;在相同操作条件下,不同吸收液所测得的有效传质比表面积相同。实验结果证实,提出的拟合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填料床 有效传质比表面积 CO2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膜气体分布器气液传质比表面积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有智 罗文浩 +1 位作者 尚海茹 王其仓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36-1539,共4页
研究了以微孔膜作为气体分布器的反应器的气液传质比表面积,主要考察了气体流量、液面高度、表面张力等操作因素对气液传质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液传质比表面积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大先呈增大的趋势,到一定值时,开始呈减小趋势;随... 研究了以微孔膜作为气体分布器的反应器的气液传质比表面积,主要考察了气体流量、液面高度、表面张力等操作因素对气液传质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液传质比表面积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大先呈增大的趋势,到一定值时,开始呈减小趋势;随着表面张力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液面高度的增大缓慢减小。与传统塔设备比较,微孔膜气体分布器的气液传质比表面积要高,分布器强化了气液传质过程。最后,运用量纲分析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得到关于气液传质比表面积的关联式,此式较好地吻合了试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膜 无机陶瓷膜 气体分布器 气液传质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板波纹规整填料在CO_2吸收塔中的传质性能 被引量:6
5
作者 杨伟 彭勇 +2 位作者 密建国 汤志刚 陈健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16,共4页
开发高效规整填料,有利于降低CO2捕集过程的能耗和成本。文章在直径200 mm的填料塔中,使用氢氧化钠水溶液吸收空气中微量CO2的方法研究了金属板波纹规整填料的传质性能,测定了具有不同几何参数的规整填料的有效传质面积。实验结果表明:... 开发高效规整填料,有利于降低CO2捕集过程的能耗和成本。文章在直径200 mm的填料塔中,使用氢氧化钠水溶液吸收空气中微量CO2的方法研究了金属板波纹规整填料的传质性能,测定了具有不同几何参数的规整填料的有效传质面积。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气液相流量的增加,有效传质面积逐渐增大,且气相流量的影响相对较大。当气液流量达到一定值时,有效传质面积会超过填料的比表面积。而填料几何参数对有效传质面积也有较大的影响。当波纹倾角α=30°,波纹齿顶角β=75°时,有效传质面积较大。而且α对有效传质面积的影响较β大。在同时考虑气液相流速的影响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新的有效传质面积的关联式,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吸收 规整填料 液相传质系数 有效传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黏度对CO_2吸收塔规整填料传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童川 于笑丹 +1 位作者 陈健 王万福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9,57,共5页
为了有效提高CO2捕集过程中的传质效率,需要测量规整填料在不同溶液体系下的传质性能。在氢氧化钠水溶液-空气-CO2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向液相加入甘油的方法,使液相黏度由0.001 Pa·s最高增加至0.002 5 Pa·s。这一改变使实验体... 为了有效提高CO2捕集过程中的传质效率,需要测量规整填料在不同溶液体系下的传质性能。在氢氧化钠水溶液-空气-CO2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向液相加入甘油的方法,使液相黏度由0.001 Pa·s最高增加至0.002 5 Pa·s。这一改变使实验体系更加接近真实的CO2吸收体系,如乙醇胺、二乙醇胺水溶液等。利用此改进后的体系,在直径为200 mm、填料高度为800 mm的填料塔中,测量了波纹倾角为45°、齿顶角为90°、波纹峰高为9 mm的金属板波纹规整填料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有效传质面积。实验结果显示:黏度的改变直接影响到填料在同等条件下的有效传质面积。在实验的基础上,将黏度参数关联到新的关联式中,可以有效预测在不同黏度体系下的有效传质面积,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吸收 黏度 规整填料 有效传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捕集吸收塔改性塑料填料的传质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宇涛 顾永正 +6 位作者 赵瑞 黄艳 方梦祥 余学海 董文峰 王涛 王勤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688-4696,共9页
用塑料填料代替不锈钢填料能显著降低碳捕集吸收塔的投资成本,为提高填料传质效率,需要评估其在不同吸收剂环境下的传质性能。该文以CO_(2)(空气)-NaOH水溶液体系为基础,添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改变溶液表面张力和添加聚乙二醇改变溶液粘... 用塑料填料代替不锈钢填料能显著降低碳捕集吸收塔的投资成本,为提高填料传质效率,需要评估其在不同吸收剂环境下的传质性能。该文以CO_(2)(空气)-NaOH水溶液体系为基础,添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改变溶液表面张力和添加聚乙二醇改变溶液粘度来模拟不同的吸收剂环境。在内径为300mm、填料高度为2000mm的填料塔中,测试并比较ST250Y亲水改性塑料填料和不锈钢填料的传质性能和特点。实验结果表明:亲水改性塑料填料与不锈钢填料传质性能在多种工况条件下都表现出相似特性,塑料填料在低表面张力的吸收剂环境中更具优势。在实验的基础上,拟合2种填料的预测关联式,能够有效预测在不同气速、液体表面张力和粘度条件下填料的有效传质面积,预测值与实验值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吸收 亲水改性塑料规整填料 表面张力 气速 粘度 有效传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物性对规整填料内气液二相流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相鹏 汪蓉梅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0-44,共5页
运用商用流体计算软件FLUENT6.3,建立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VOF方法相结合的CFD分析模型,湍流结构模拟采用RNG k-ε模型,研究了液相物性参数对规整填料内气液二相流体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文献实验测试结果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重... 运用商用流体计算软件FLUENT6.3,建立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VOF方法相结合的CFD分析模型,湍流结构模拟采用RNG k-ε模型,研究了液相物性参数对规整填料内气液二相流体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文献实验测试结果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重点研究了在一定逆向气流速度条件下液相密度和黏度等物性参数对液膜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析的液相物性参数变化范围内,填料表面均能形成一层稳定的液膜流,气相流场分布也基本一致。液相密度增加,界面液相速度均值增大,沿界面速度值波动幅度降低,填料持液量减小。液相黏度增大,界面液相速度均值减小,持液量增加。2个物性参数改变时,有效界面传质面积均保持在一定值范围内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物性 规整填料 气液二相流 持液量 有效界面传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板上气泡直径的模拟计算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维德 余国琮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55-57,共3页
塔板上气液泡沫层传质面积对传质速率影响很大.传质面积由气泡的直径、大小分布和浓度所决定.气泡大小受塔板上流体力学状况影响,要对塔板上的气泡直径和分布进行可靠的模拟计算,就要对板上泡沫层的流体力学状况有着透彻了解,而板上流... 塔板上气液泡沫层传质面积对传质速率影响很大.传质面积由气泡的直径、大小分布和浓度所决定.气泡大小受塔板上流体力学状况影响,要对塔板上的气泡直径和分布进行可靠的模拟计算,就要对板上泡沫层的流体力学状况有着透彻了解,而板上流体力学状况十分复杂,因此,气泡直径的模拟计算和测定都很困难.气泡直径的模拟计算有两类方法--局部法和总体法.先简介局部法模拟计算气泡直径方法,然后进行总体法模拟计算气泡直径研究.通过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对塔板上泡沫层的气泡直径进行模拟计算,模拟计算结果和文献报道的实验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质面积 气泡 破裂 聚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NHD脱硫脱碳装置塔处理能力技术改造方案的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宗贵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54,共6页
通过对NHD溶液对煤气中杂质气体的吸收特性和现有工艺条件进行分析,从填料对系统的适应性、传质系数、传质面积、塔内件等方面对塔的扩能进行分析和计算,确定了以规整填料代替目前的散堆填料,把塔的煤气处理能力从18000m3/h提高到43000m... 通过对NHD溶液对煤气中杂质气体的吸收特性和现有工艺条件进行分析,从填料对系统的适应性、传质系数、传质面积、塔内件等方面对塔的扩能进行分析和计算,确定了以规整填料代替目前的散堆填料,把塔的煤气处理能力从18000m3/h提高到43000m3/h的技术改造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D溶液 传质系数 传质面积 规整填料 散堆填料 填料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喷淋散射技术的臭氧前置氧化氨法同时脱硫脱硝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瑞琪 司桐 +3 位作者 王春波 许紫阳 任育杰 胡健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86-592,604,共8页
基于喷淋散射技术采用前置臭氧氧化结合氨水吸收的方法,开展了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实验研究,测试了O3与NO物质的量比、SO2质量浓度、NO质量浓度、液气比和浸液深度等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建立了喷淋散射传质面积计算模型。结果表明:O3与N... 基于喷淋散射技术采用前置臭氧氧化结合氨水吸收的方法,开展了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实验研究,测试了O3与NO物质的量比、SO2质量浓度、NO质量浓度、液气比和浸液深度等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建立了喷淋散射传质面积计算模型。结果表明:O3与NO物质的量比增大可明显提高脱硝效率;SO2质量浓度增大会促进NO2的吸收;液气比和浸液深度的增大均会使总传质面积增大,从而提高脱硫脱硝效率;在O3与NO物质的量比为1、液气比为6 L/m3的工况下,浸液深度为50 mm、氨水质量分数为0.06%时,采用喷淋散射技术后脱硫效率和脱硝效率分别可达99.6%和82.5%,均高于同参数下仅喷淋技术和仅鼓泡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淋散射 脱硫脱硝 臭氧氧化 传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车油箱加油蒸发排放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仁 韦海燕 +1 位作者 梁琳林 崔文燕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7-280,291,共5页
为了有效地控制汽车加油排放,分析了汽车油箱的结构特点和加油过程传质界面积的变化特性,提出了预测具有形状不规则油箱的汽车加油排放的一种新方法,即采用传质界面积变化的时变扩散原理和微元法,建立适用于具有形状不规则油箱的汽车加... 为了有效地控制汽车加油排放,分析了汽车油箱的结构特点和加油过程传质界面积的变化特性,提出了预测具有形状不规则油箱的汽车加油排放的一种新方法,即采用传质界面积变化的时变扩散原理和微元法,建立适用于具有形状不规则油箱的汽车加油蒸发排放数学模型.以2种不同形状的汽车油箱为例,理论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传质界面积变化的模型能预测具有形状不规则油箱的汽车加油蒸发排放,并且汽车油箱传质界面积变化较大,汽油蒸气分子扩散速度加快,油气传质的摩尔平均速度增大,汽油蒸发量增加,汽车加油蒸发排放量就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轿车 加油排放 传质面积 形状不规则的油箱 时变扩散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