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气泡扩散曝气氧传质速率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郭瑾珑 程文 +1 位作者 周孝德 郑兴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86-90,共5页
通过对鼓风扩散曝气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研究, 对小气泡扩散清水曝气的氧传质情况作了一系列的假定和简化, 建立了清水氧传质的理论模型, 分析了一定条件下曝气池运行情况对传质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并进一步确定了这些因素与氧传质... 通过对鼓风扩散曝气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研究, 对小气泡扩散清水曝气的氧传质情况作了一系列的假定和简化, 建立了清水氧传质的理论模型, 分析了一定条件下曝气池运行情况对传质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并进一步确定了这些因素与氧传质速率的关系。最后对模型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进行了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曝气 气泡 传质速率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层传质速率对气体膜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华 曹春 蒋国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87-393,共7页
运用并实验验证了描述气体膜分离速率的串联阻力模型.该模型表明,膜两侧传质阻力总是使膜分离器的实际分离系数小于膜的理想分离系数.对于渗透速率较高的膜,为提高膜分离器的实际分离系数,应尽量增大膜两侧(特别是高压侧)的传质速率.
关键词 气体膜分离 膜分离器 传质速率 分离性能 边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过程中的磁场作用对CoCl_2传质速率及聚丙烯腈超滤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智 黄征青 +2 位作者 黄光斗 胡兵 胡圣飞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7-81,共5页
以CoCl2为添加剂、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采用湿法相转化工艺制备了聚丙烯腈超滤膜.对比研究了凝胶过程中磁场作用对凝胶浴液电导率、钴离子浓度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膜的断面与表面结构,通过超滤实验测... 以CoCl2为添加剂、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采用湿法相转化工艺制备了聚丙烯腈超滤膜.对比研究了凝胶过程中磁场作用对凝胶浴液电导率、钴离子浓度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膜的断面与表面结构,通过超滤实验测定了膜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凝胶过程中的磁场作用能明显提高成膜过程中CoCl2的传质速率;磁场作用使得膜断面的大孔穴数目明显减少、膜的表面粗糙度降低和膜的孔径分布变窄;磁场作用对膜的渗透通量和耐污染性的影响不大,但能提高膜的截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膜 磁场 传质速率 聚丙烯腈 膜的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膜的可压缩性及参数变化对膜蒸馏跨膜传质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丁忠伟 王楠 +2 位作者 刘丽英 马润宇 杨祖荣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43,共6页
针对两种聚四氟乙烯膜在膜两侧压差为10~100kPa范围内进行了气体渗透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用膜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随膜两侧压差的增大,膜孔径r减小,而膜孔隙率与有效厚度的比值ε/τδ是增大的,且其变化幅度随膜厚度的增大而增大.通过... 针对两种聚四氟乙烯膜在膜两侧压差为10~100kPa范围内进行了气体渗透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用膜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随膜两侧压差的增大,膜孔径r减小,而膜孔隙率与有效厚度的比值ε/τδ是增大的,且其变化幅度随膜厚度的增大而增大.通过求解数学模型方程得到了不同膜参数时直接接触式膜蒸馏和真空膜蒸馏跨膜传质速率的预测值,与相同条件下的膜蒸馏实验测定的传质速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由膜的可压缩性带来的膜参数变化能够使跨膜传质速率有所增长.采用相近压差下气体渗透实验测定的膜参数能够较准确地预测膜蒸馏的跨膜传质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的压缩 气体渗透 膜蒸馏 跨膜传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中吸附质传质速率的计算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锐 张玉文 +1 位作者 马艳红 田津津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63,37,共4页
根据变压吸附空气分离的基本理论,通过对研制的小型PSA分离空气制氧装置进行吸附过程中吸附质传质速率的计算,分析了空气流速、空隙率以及分子筛的吸附容量等参数对空气流经多孔介质时吸附质传质速率的影响,得到的结果对变压吸附系统的... 根据变压吸附空气分离的基本理论,通过对研制的小型PSA分离空气制氧装置进行吸附过程中吸附质传质速率的计算,分析了空气流速、空隙率以及分子筛的吸附容量等参数对空气流经多孔介质时吸附质传质速率的影响,得到的结果对变压吸附系统的理论分析及设计和改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吸附 传质速率 空隙率 吸附容量 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挥发性液体传质速率机理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文杰 白春华 +2 位作者 刘庆明 姚箭 王晔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3-1130,共8页
为研究高挥发性液体传质速率计算方法,建立矩形风道,在风道中制造不同风速空气流,对103.9 mm液面直径的乙醚液面进行气体与液体(简称气液)传质质量损失的实验研究,分析不同温度对气液传质速率的影响。以实验结果为依据,根据麦克斯韦速... 为研究高挥发性液体传质速率计算方法,建立矩形风道,在风道中制造不同风速空气流,对103.9 mm液面直径的乙醚液面进行气体与液体(简称气液)传质质量损失的实验研究,分析不同温度对气液传质速率的影响。以实验结果为依据,根据麦克斯韦速率分布理论,结合Mackay等[12]提出的低于沸点温度的气液传质速率计算模型进行量纲分析,提出新的温度修正项,对计算模型进行修正。液面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气液传质速率减小;随着风速的减小,气液传质速率减小。通过实验值与计算值的对比得到温度修正项系数为0.559,计算方法中给出气液传质速率与温度、风速0.78的次幂呈正比。为验证气液传质速率计算模型的准确性,进行液柱下流气液传质传热实验,使不同直径乙醚液柱通过2.0 m/s空气流,测量实验前后液体温度变化。根据修正后气液传质速率计算模型计算液柱下流过程中气液传质能量传递导致的温度变化情况,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液柱下流实验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对比误差小于等于3.81%,修正后气液传质速率计算模型误差较小,计算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爆剂 气体与液体传质 传质速率 风速 液体温度 挥发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过程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测量的若干方法
7
作者 韩联欢 郭佳瑶 崔苗苗 《电化学(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5,共11页
电子转移反应的标准反应速率常数是电化学反应的“本征”动力学性质,也是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电极反应的机理和路径的理解以及电催化剂和电池材料等的筛选和理性设计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主要介绍电化学反应速率常... 电子转移反应的标准反应速率常数是电化学反应的“本征”动力学性质,也是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电极反应的机理和路径的理解以及电催化剂和电池材料等的筛选和理性设计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主要介绍电化学反应速率常数测定的实验方法,包括极化曲线、旋转圆盘、超微电极、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电化学阻抗谱、电流阶跃、电势阶跃以及循环伏安等方法,以期对开展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的相关研究人员和学生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速率常数 传质速率 稳态方法 暂态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曝气氧传质影响因素分析及经验模型建立 被引量:6
8
作者 胡湛波 陆晖 +3 位作者 刘恺华 吴慧玲 王璀 徐旻旸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99,共5页
考察微纳米曝气装置在不同空气流量、温度条件下氧传质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空气流量在1~6 L/min范围内,微纳米曝气过程氧总体积传质系数(KLa)随着空气流量增大而增加,标准氧传质效率随着空气流量增加而减小。微纳米曝气的KLa与标准... 考察微纳米曝气装置在不同空气流量、温度条件下氧传质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空气流量在1~6 L/min范围内,微纳米曝气过程氧总体积传质系数(KLa)随着空气流量增大而增加,标准氧传质效率随着空气流量增加而减小。微纳米曝气的KLa与标准氧传质效率均高于鼓风微孔曝气。在温度20~35℃范围内,微纳米曝气的KLa与标准氧传质效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鼓风微孔曝气趋势与其相同。相对于温度而言,微纳米曝气KLa对于通气量变化更敏感。同时,文章还考察了水体污染水质条件对微纳米曝气中氧传质特性的影响。曝气组KLa随着pH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在pH在7左右达到最小。水中NH4Cl和浊度也会对曝气时的KLa产生影响,KLa分别随着NH4Cl增大而下降,随着浊度的增大而增大。该研究还建立了溶解氧、不同影响因素和时间之间的经验模型,为微纳米曝气对污染水体曝气过程中条件选择提供了定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曝气 传质速率 通气量 经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升-射流式多段环流反应器的流体力学和传质特性 被引量:6
9
作者 王于杰 蒋国强 丁富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7-192,共6页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在气液或气液固三相反应以及分离过程应用广泛,为提高气液分布和传质性能,在气升式多段环流反应器的第2段引入射流,开发一种气升-射流式多段环流反应器。在160 L的实验装置中,以水-空气体系,研究了气升-射流式多段环流...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在气液或气液固三相反应以及分离过程应用广泛,为提高气液分布和传质性能,在气升式多段环流反应器的第2段引入射流,开发一种气升-射流式多段环流反应器。在160 L的实验装置中,以水-空气体系,研究了气升-射流式多段环流反应器的流体力学和传质特性。射流可减小上升气泡的弦长,提高总体气含率,改善下降段气液分布,增加环流液速,并最终使气液体积传质系数显著提高。射流液体量、射流角度、空气量及其分配对射流效果影响不同,选择射流角不大于45°,射流通气量占总通气量的比例不大于40%,且在能耗经济范围内提高射流量和通气量,可获得更理想的流体力学特性和高传质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 射流 流体力学 传质速率 气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过程中流场分布对液膜扩散传质影响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湛含辉 罗彦伟 张晶晶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0-144,共5页
在总结流场条件影响吸附传质过程的同时,提出了流场分布影响液膜扩散传质的物理模型,指出不同的流场分布,液膜厚度变化不同,传质阻力也就不同,从而导致传质效果的不同.通过对传质方程中流速的物理意义进行重新定义,同时引入流场效应系数... 在总结流场条件影响吸附传质过程的同时,提出了流场分布影响液膜扩散传质的物理模型,指出不同的流场分布,液膜厚度变化不同,传质阻力也就不同,从而导致传质效果的不同.通过对传质方程中流速的物理意义进行重新定义,同时引入流场效应系数(Z),对传统的液膜扩散控制传质模型进行了修正,使模型中参数的物理意义更明确,并用13X沸石对Ca2+的吸附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13X沸石对Ca2+的吸附传质效率与搅拌转速和叶片大小成正比,即与流场分布密切相关,其中流场分布比较规则的二次流场吸附传质效率最高;此外初始ρ(Ca2+)越高,传质越快,吸附效果越好,但流场分布影响越小,归结原因是此时传质动力的影响占据主导作用,超过了液膜阻力的影响,进而掩盖了流场分布对传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传质系数 传质速率 液膜扩散 流场效应系数 流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醇胺的浸润性对膜吸收法中CO_2传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卫风 邱雪霏 马伟春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19-924,共6页
为了探究混合醇胺应用于膜吸收法时其对膜的浸润性以及CO_2传质性能的影响,采用接触角试验和浸润试验,测定了2种混合醇胺——N-甲基二乙醇胺(MDEA)+一乙醇胺(MEA)和MDEA+三乙醇胺(TEA)对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的浸润特性和润湿速率,并通过吸... 为了探究混合醇胺应用于膜吸收法时其对膜的浸润性以及CO_2传质性能的影响,采用接触角试验和浸润试验,测定了2种混合醇胺——N-甲基二乙醇胺(MDEA)+一乙醇胺(MEA)和MDEA+三乙醇胺(TEA)对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的浸润特性和润湿速率,并通过吸收试验确定了不同润湿程度下的CO_2传质速率。结果表明:相同质量分数、溶质配比下,MDEA+TEA溶液对膜的浸润性要大于MDEA+MEA溶液,MDEA+TEA溶液的膜润湿速率大于MDEA+MEA溶液的膜润湿速率;同一混合醇胺对膜浸润性随溶质配比的增加而增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CO_2传质速率减小是由混合醇胺对膜浸润性引起的,膜润湿程度增大,混合醇胺CO_2传质速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浸润性 中空纤维膜 混合醇胺 传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态吸收速率方程及吸收系数的关系
12
作者 娄向东 田圣军 +2 位作者 薛万新 席国喜 成庆堂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4-77,共4页
本文基于双膜理论探讨了定态吸收过程中各种形式的吸收速率方程式和各吸收系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
关键词 定态吸收 吸收系数 双膜理论 吸收速率方程 吸收推动力 吸收塔 传质速率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蛋蛋壳传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益鹏 王树才 王石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3-127,共5页
鸭蛋壳的传质特性是影响咸鸭蛋腌制速率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为探索咸鸭蛋腌制过程中Na+和Cl-的传质机制,以去除蛋清蛋黄且清洗干净的鲜鸭蛋空壳为材料,研究鸭蛋壳传质速率随腌制液(NaCl溶液)质量分数、溶液温度和腌制时间的变化规律。结... 鸭蛋壳的传质特性是影响咸鸭蛋腌制速率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为探索咸鸭蛋腌制过程中Na+和Cl-的传质机制,以去除蛋清蛋黄且清洗干净的鲜鸭蛋空壳为材料,研究鸭蛋壳传质速率随腌制液(NaCl溶液)质量分数、溶液温度和腌制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腌制液质量分数对鸭蛋壳传质速率的影响显著,在其他腌制条件相同时,腌制液质量分数为临界饱和时,鸭蛋壳的传质速率最大;一定范围内,腌制温度对鸭蛋壳传质速率的影响不显著;蛋壳传质速率随时间呈先增后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蛋 鸭蛋壳 传质速率 渗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气氛下电渣重熔过程中界面脱硫传质动力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毓磊 吴少鹏 +1 位作者 李万明 臧喜民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5,共6页
电渣重熔过程中渣金反应温度高,接触面积大,具有良好的脱硫传质条件.然而,渣金界面处存在着传质边界层,边界层的厚度会影响界面脱硫传质速率,这对研究界面脱硫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菲克第二定律、渗透理论和薄膜理论,建立保护气... 电渣重熔过程中渣金反应温度高,接触面积大,具有良好的脱硫传质条件.然而,渣金界面处存在着传质边界层,边界层的厚度会影响界面脱硫传质速率,这对研究界面脱硫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菲克第二定律、渗透理论和薄膜理论,建立保护气氛条件下电渣重熔过程渣-金界面脱硫传质方程,研究温度对渣-金间脱硫传质速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渣-金界面处硫的浓度减小,界面脱硫传质速率增大;渣-金界面硫扩散的传质边界层厚度不随温度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传质模型 脱硫 电渣重熔 传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平衡相间传质的多梯度钻井井底压力预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锐尧 肖平 +3 位作者 朱忠喜 李军 陈东方 关勤勤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17,共9页
为了对多梯度钻井气侵后的井底压力进行更精确地预测,基于非平衡界面传质理论,在泡状流条件下考虑气泡表面张力对传质过程所产生的阻力影响,同时考虑井筒与地层间能量交换和空心球物性参数对多梯度钻井气液两相流的影响,建立了多梯度钻... 为了对多梯度钻井气侵后的井底压力进行更精确地预测,基于非平衡界面传质理论,在泡状流条件下考虑气泡表面张力对传质过程所产生的阻力影响,同时考虑井筒与地层间能量交换和空心球物性参数对多梯度钻井气液两相流的影响,建立了多梯度钻井条件下的瞬态非平衡相间传质速率模型和气液两相流新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方法和高斯赛德尔循环迭代方法对模型进行离散和求解。研究结果表明:与平衡传质条件相比,在非平衡传质条件下的气液相间发生传质的难度更大,井底处的相间传质速率和井底压力更低;当循环时间逐渐增加,井底压力逐渐降低;随着过滤分离器位置、数量或空心球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加,井底压力逐渐减小且递减速率逐渐增大,然而随着空心球密度逐渐增大,井底压力逐渐增加,但是对递减速率的影响却较小。该研究可以提升多梯度钻井气侵后井底压力的预测精度,同时可以为多梯度钻井方法在气侵后进行井筒压力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梯度钻井 相间传质速率 气侵 非平衡条件 井底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吸收CO_2气体的液相总传质系数测定新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文新 《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0-72,78,共4页
气体吸收是化工生产中比较普遍的单元操作过程 ,填料吸收塔传质系数的确定对传质速率方程 ,传质单元高度以及填料层高度的计算有重要意义 .有关学者由因次分析法建立了关于传质系数的准数关联式 ,但由于对流传质过程的复杂性 ,对于具体... 气体吸收是化工生产中比较普遍的单元操作过程 ,填料吸收塔传质系数的确定对传质速率方程 ,传质单元高度以及填料层高度的计算有重要意义 .有关学者由因次分析法建立了关于传质系数的准数关联式 ,但由于对流传质过程的复杂性 ,对于具体吸收条件 ,这些表达式一般通过试验测定 .有关研究人员 ,根据不同情况研究出不同的表达式 .针对二氧化碳气体吸收 ,采用实验测定并结合准数关联式 ,得出液相总传质系数方程 ,为CO2 气相总传质系数的测定提供新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气体 气体吸收 传质系数 单元操作 传质速率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孔MOF的制备及其吸附分离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东晓 熊启钊 +3 位作者 王毅 陈杨 李立博 李晋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82-1896,共15页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因其具有高比表面积、丰富孔隙率、孔径可调的优点,受诸多学者关注,被认为是用于吸附分离的理想吸附剂。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大部分微孔MOF材料在吸附过程中的内在传质速率严重受限,而且构建多级孔的方法一般不具有...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因其具有高比表面积、丰富孔隙率、孔径可调的优点,受诸多学者关注,被认为是用于吸附分离的理想吸附剂。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大部分微孔MOF材料在吸附过程中的内在传质速率严重受限,而且构建多级孔的方法一般不具有普遍性。本文介绍了调节剂策略、模板策略、后处理策略等构建多级孔MOF的方法,制备了兼具介孔、大孔的多级孔材料,并结合应用场景评价各方法的优缺点,以获得在相对温和条件下构建孔径可调的多级孔MOF的普适性策略。针对多级孔MOF材料在气体吸附分离领域的应用问题,着重剖析了构建多级孔MOF对CO_(2)气体吸附提升的案例,发现多级孔的构建增加了孔径,提高了MOF的比表面积,提供了额外的孔通道,使气体分子的吸附容量和传质速率得到提升,表明多级孔MOF在气体吸附分离方面有优异的性能。最后讨论了多级孔MOF合成和应用存在的问题,并对多级孔MOF面临的合成过程绿色可重复等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材料 多级孔 气体吸附 分离 传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萃取法在TNT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8
作者 郝艳霞 李健生 +1 位作者 王连军 陆路德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43-546,共4页
该文介绍了膜萃取技术处理TNT废水的方法。采用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器 ,以甲苯为萃取剂 ,对TNT废水进行了萃取实验。结果表明 ,废水中TNT的去除率可达到 95%以上。通过与用煤油作为萃取剂用聚砜作为膜材料的萃取实验进行比较 ,说明聚... 该文介绍了膜萃取技术处理TNT废水的方法。采用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器 ,以甲苯为萃取剂 ,对TNT废水进行了萃取实验。结果表明 ,废水中TNT的去除率可达到 95%以上。通过与用煤油作为萃取剂用聚砜作为膜材料的萃取实验进行比较 ,说明聚偏氟乙烯膜器更为有效 ,工业化前景乐观。并对甲苯 -TNT-水体系总传质系数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萃取 INT 废水处理 传质速率 甲苯 传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料塔氨法脱硫模型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贾勇 钟秦 +1 位作者 杜冬冬 韦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52-57,共6页
在双膜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氨法脱硫化学反应过程的分析,研究了氨法脱硫过程中SO2的传质速率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填料塔氨法脱硫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SO2的吸收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了吸收液浓度、pH值、液气比、温度和初始SO2... 在双膜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氨法脱硫化学反应过程的分析,研究了氨法脱硫过程中SO2的传质速率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填料塔氨法脱硫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SO2的吸收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了吸收液浓度、pH值、液气比、温度和初始SO2浓度等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为了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建立了填料塔氨法脱硫实验系统,对影响氨法脱硫效率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模型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实验数据和模型计算值基本吻合,证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法脱硫 填料塔 模型 传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流体微观结构和扩散性质 被引量:18
20
作者 陆小华 王俊 +4 位作者 朱宇 丁皓 周健 王延儒 时钧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7-11,共5页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了纯水、超临界水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微观结构 ,从而对固液相变、离子水化、离子配位数等做出了微观解释与证明。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了有机物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扩散系数 ,在几十个研究体系中取得了与实验值较吻...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了纯水、超临界水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微观结构 ,从而对固液相变、离子水化、离子配位数等做出了微观解释与证明。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了有机物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扩散系数 ,在几十个研究体系中取得了与实验值较吻合的结果 ,并以此为基础 ,提出了一个普遍化的扩散系数预测方程。通过这些工作 ,既从微观上阐述了现象的本质 ,又在宏观上得到了可方便的应用于工程设计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分子动力学 微观结构 扩散系数 流体 化学工业 传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