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教学的问题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仇媛媛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6期63-64,共2页
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教学中存在缺乏独立的自身发展空间和教学实践的正确思路等问题。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教学应该建立相对独立的专业方向和研究体系,深化开展教学实践工作,特别是在临摹课上要注入对艺术精神的研究,将创作实践要求上升到对... 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教学中存在缺乏独立的自身发展空间和教学实践的正确思路等问题。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教学应该建立相对独立的专业方向和研究体系,深化开展教学实践工作,特别是在临摹课上要注入对艺术精神的研究,将创作实践要求上升到对于文化内涵的理解,并在此脉络的基础上寻找突破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教学 艺术精神 艺术形式 艺术创作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画与6-8世纪中国雕塑造型方式之变的关联 被引量:2
2
作者 薛问问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7,I0012,共8页
唐代雕塑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巅峰之一,造像尤为其中翘楚,本文分析唐代造像与凹凸画造型方式的共性,通过比较其与汉代造型方式间的区别,说明唐代雕塑造型方式中底层观念的变化,进而从造型机制角度回应唐代雕塑风格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 中国传统雕塑 造型 汉代雕塑 唐代雕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神论”与传统陶瓷人物雕塑的“以形写神”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玲玲 吴斌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6-90,96,共6页
"传神"是人物陶塑的生命力所在,以"传神论"为参照,从"眸子传神"、"悟对通神"、"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的当代话题,四方面探讨传统陶瓷人物雕塑的"以形写神",以... "传神"是人物陶塑的生命力所在,以"传神论"为参照,从"眸子传神"、"悟对通神"、"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的当代话题,四方面探讨传统陶瓷人物雕塑的"以形写神",以期奠定创新发展的传统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神论 传统陶瓷人物雕塑 以形写神 眸子传神 悟对通神 迁想妙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画线性语言的传统陶瓷人物雕塑“以线造型”研究——以何朝宗瓷塑观音的线性语言分析为例
4
作者 李玲玲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6-822,共7页
传统陶瓷人物雕塑传承中国画的线性语言,形成了“以线造型”的艺术特色。以中国画的线性语言为参照,分析其丰富内涵。以明代何朝宗的瓷塑观音为样本,从线性语言建构造型的意象性、线的书法意味主导造型形式之美、弧线审美阐释瓷塑的情... 传统陶瓷人物雕塑传承中国画的线性语言,形成了“以线造型”的艺术特色。以中国画的线性语言为参照,分析其丰富内涵。以明代何朝宗的瓷塑观音为样本,从线性语言建构造型的意象性、线的书法意味主导造型形式之美、弧线审美阐释瓷塑的情感魅力三个方面对传统陶瓷人物雕塑的“以线造型”进行研究,并探讨了何朝宗瓷塑之“以线造型”对当代陶瓷人物雕塑发展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语言 传统陶瓷人物雕塑 以线造型 意象 书法意味 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雕塑材料的角色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政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2-83,57,共3页
材料在传统雕塑中所扮演的角色是被动的,它依附于形体,仅为造型服务;而现代雕塑的材料所表现出来的角色是主动的、张扬的,不仅表现形体,而且充分展现自己。也就是说,现代雕塑材料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从"配角... 材料在传统雕塑中所扮演的角色是被动的,它依附于形体,仅为造型服务;而现代雕塑的材料所表现出来的角色是主动的、张扬的,不仅表现形体,而且充分展现自己。也就是说,现代雕塑材料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从"配角"变成了"主角"。现代雕塑材料在表现上丰富和发展了传统雕塑的语言,尽其所能地展现了自己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雕塑 现代雕塑 角色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雕塑的空间表现模式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玉庭 《艺术设计研究》 1999年第2期15-18,共4页
关键词 空间形态 静态空间 传统雕塑 动态空间 表现模 雕塑艺术 现代雕塑 空间表现 开放空间 空间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的雕塑艺术
7
作者 韩子棹 《文博》 2008年第2期92-96,共5页
  将一定意境的雕塑理念通过一定范式的雕塑技法注入一定场域的雕塑本体而最终有机形成的一种特定艺术,可称之为"雕塑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相同,雕塑艺术的生成与发展,受制于时代背景、文化环境以及其他相关文化观念的演变...   将一定意境的雕塑理念通过一定范式的雕塑技法注入一定场域的雕塑本体而最终有机形成的一种特定艺术,可称之为"雕塑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相同,雕塑艺术的生成与发展,受制于时代背景、文化环境以及其他相关文化观念的演变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艺术 雕塑技法 李金发 江小鹣 技法(美术) 雕塑创作 美术家 雕塑 民国时期 中国传统雕塑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刘开渠 无名英雄纪念碑 雕塑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收、融合与再造--《中国形象--全国优秀青年雕塑家作品展》简评
8
作者 薛问问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0-75,共6页
《中国形象——全国优秀青年雕塑家作品展》为近年来国内规模较大的一次雕塑展,汇集了青年雕塑家们在主题创作领域的成果。文章分析本次展览作品中有代表性的美学、造型风格、雕塑语言的探索与变化,认为在当下的艺术实践中,更为多元的... 《中国形象——全国优秀青年雕塑家作品展》为近年来国内规模较大的一次雕塑展,汇集了青年雕塑家们在主题创作领域的成果。文章分析本次展览作品中有代表性的美学、造型风格、雕塑语言的探索与变化,认为在当下的艺术实践中,更为多元的中西方雕塑语言被有机整合进了主题雕塑创作。尤为突出的是中国传统雕塑语言在多个维度上体现出了新面貌,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当代主题性雕塑创作的活力及更大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艺术 当代中国雕塑 传统雕塑语言 主题性雕塑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站内艺术设计中的数字雕塑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善武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I0028-I0029,共2页
数字雕塑是将传统雕塑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把数字雕塑应用到城市轨道交通站内艺术设计中,面临着技术、审美、管理与运维等方面的困难。为了应对这些困难,本文提出了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审美研究与创新、管理与运... 数字雕塑是将传统雕塑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把数字雕塑应用到城市轨道交通站内艺术设计中,面临着技术、审美、管理与运维等方面的困难。为了应对这些困难,本文提出了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审美研究与创新、管理与运维优化等三个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雕塑 艺术设计 传统雕塑 应用策略 创新与应用 研究与创新 审美 现代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雕塑发展
10
作者 王文娟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5-111,共7页
"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雕塑发展,既要继承传统,审视和重释传统,又要破除"西方中心论"从东西方各民族的雕塑文化中汲取人性健康的养料,既不失去和世界接轨的机会,又坚持民族文化身份认同,是后殖民时代的我们在"... "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雕塑发展,既要继承传统,审视和重释传统,又要破除"西方中心论"从东西方各民族的雕塑文化中汲取人性健康的养料,既不失去和世界接轨的机会,又坚持民族文化身份认同,是后殖民时代的我们在"全球化"和本土化艰难悖反中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四个方面展开议题:1.重审中国传统的雕塑精神:天人和谐的圆舞与柔韧不息的智慧。2.重审中国古代人物雕塑之憾:主体人之缺失。3.重看西方雕塑中注重人本体之光荣传统。4.近观东方雕塑(重点谈印度雕塑文化)给我们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后殖民时代 中国雕塑传统 西方雕塑传统 东方雕塑—印度雕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俑绘彩小议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志龙 《文博》 1994年第6期81-82,共2页
古人都说:我国的民族传统雕塑是“三份塑,七份彩”,可见绘彩在中国传统雕塑中的作用,我过去在一篇小文中曾谈论过这一认识,至今仍坚持这一看法:“中国传统雕塑就是和西洋雕塑不一样,西洋雕塑的表现手法偏重于结构,借用光影,明暗造型。
关键词 传统雕塑 艺术研究 秦俑 艺术风格 表现手法 艺术技巧 艺术创作 中国古代雕塑 艺术效果 秦始皇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