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泊沉积物砷生物有效性评估采样分析技术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姚羽 王沛芳 王超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9-114,共6页
为了给浅水湖泊砷(As)污染状况的评估和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在分析As污染物在湖泊中的赋存形态、各形态之间的转化以及As生物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传统采样技术和原位采样技术的优劣。结果表明,传统采样技术极易在样品... 为了给浅水湖泊砷(As)污染状况的评估和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在分析As污染物在湖泊中的赋存形态、各形态之间的转化以及As生物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传统采样技术和原位采样技术的优劣。结果表明,传统采样技术极易在样品采集和测定过程中对As产生再吸附、再溶解和再分配,无法真实地反映As的污染状况和迁移转化过程,而原位采样技术中Peeper、DET、DGT等可较好地评估湖泊As污染的生物有效性,但这类技术忽视了沉积物和上覆水的交互作用,导致累计的过程中不能对目标元素直接量化,且忽略了微生物的变化对测量的影响,所以测定过程仍需进一步优化;传统的采样技术和新型的原位测定技术各自具有明显的劣势,因此多种采样分析技术的联用可减小As污染浓度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砷污染 As生物有效性 传统采样技术 原位采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