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造物中的先进设计思想 被引量:20
1
作者 范钦满 吴永海 包旭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9-162,共4页
简要阐明"造物"的概念和特性之后,深入探讨和总结了《考工记》和《天工开物》等著作中蕴含的先进设计思想。分析表明:中国传统造物观中很多先进的设计思想,如明确设计及设计者的重要作用、要求设计分工、强调设计规范、运用... 简要阐明"造物"的概念和特性之后,深入探讨和总结了《考工记》和《天工开物》等著作中蕴含的先进设计思想。分析表明:中国传统造物观中很多先进的设计思想,如明确设计及设计者的重要作用、要求设计分工、强调设计规范、运用参数化设计方法、主张造物设计应该着重关心民生、遵循科学原则、重视"和谐"、追求实用等,它们应该被继承和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造物 设计 先进思想 考工记 天工开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造物的“器以载道”思想 被引量:26
2
作者 杨先艺 周蕴斐 王琴 《理论月刊》 2006年第12期53-56,共4页
中国传统造物的意境即“器以载道”,这种中国传统造物艺术是通过形态语言传达出一定的趣味和境界,体现出一种审美愉悦和审美功能。具体而言,其体现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是社会的和谐有序;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是天人合一;体现在人... 中国传统造物的意境即“器以载道”,这种中国传统造物艺术是通过形态语言传达出一定的趣味和境界,体现出一种审美愉悦和审美功能。具体而言,其体现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是社会的和谐有序;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是天人合一;体现在人与物的关系中,是心与物、文与质、形与神、材与艺、用与美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造物 器以载道 和谐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与变革——传统造物启迪下的视觉再设计 被引量:11
3
作者 何方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3-126,共4页
本文以传统造物(原设计)为出发点,经由调研、分析、梳理和总结,了解"原设计"的存在方式、社会背景、材料工艺、审美观、价值观等,以传统造物智慧为基础,以当代设计视角进行"再设计",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的语境下理... 本文以传统造物(原设计)为出发点,经由调研、分析、梳理和总结,了解"原设计"的存在方式、社会背景、材料工艺、审美观、价值观等,以传统造物智慧为基础,以当代设计视角进行"再设计",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的语境下理解传统文化,传承文脉,延续故事,在变革中寻找新的可能性。通过解构素材、变化风格、变异符号、嫁接新技术等手段,进行尝试,探索形式语言,从传承到创承,挖掘文化意义,开发传统文化的当代设计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造物 创新 视觉 再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中国传统造物文化 被引量:19
4
作者 黄石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11-13,共3页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造物文化也源远流长。本文试结合当代工业设计中的意识形态,对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的简约主义风尚、科学主义精神、自然主义倾向、功能与形式的关系、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表现等几方面进行探讨,希望通过对中国...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造物文化也源远流长。本文试结合当代工业设计中的意识形态,对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的简约主义风尚、科学主义精神、自然主义倾向、功能与形式的关系、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表现等几方面进行探讨,希望通过对中国古代造物思想的发掘整理,为中国当代工业设计提供某些新的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造物文化 工业设计 工艺思想 自然主义倾向 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造物智慧在智能化时代下的启迪创新设计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何盛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353-359,共7页
目的重新解析农耕时代逐步积累而来的中国传统造物文化,结合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语境下的需求,挖掘其内在精神,建构新设计原则,探索创新设计方法。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对中国传统造物文化现代价值进行辨析,同时对传统造物器... 目的重新解析农耕时代逐步积累而来的中国传统造物文化,结合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语境下的需求,挖掘其内在精神,建构新设计原则,探索创新设计方法。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对中国传统造物文化现代价值进行辨析,同时对传统造物器具进行案例分析,汲取智慧点,提出设计概念原型。结果通过案例分析以及原型设计后发现,挖掘传统造物智慧对设计思路的启迪和拓展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可以拓宽设计思路,不会落入把中国传统形态符号化作为设计手法的惯性思维之中,让设计在与智能技术结合的同时还能体现中国人文的精神内涵,极大地拓展了设计边界。结论从中国传统造物智慧中启迪现代创新设计是探索中国设计原创之路非常重要的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造物智慧 启迪创新 移动互联 智能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造物智慧启迪现代产品创新设计的路径探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兵 闫思远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95-99,共5页
目的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的创造性转化、发展搭建桥梁与铺设路径。方法通过对中国椅与明式圈椅、“你我同舟”烛台与楔钉榫、鼎壶与唐代戒盈杯、多功能休·眠平台与清代拔步床等设计案例的比较研究,并结合对明式坐... 目的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的创造性转化、发展搭建桥梁与铺设路径。方法通过对中国椅与明式圈椅、“你我同舟”烛台与楔钉榫、鼎壶与唐代戒盈杯、多功能休·眠平台与清代拔步床等设计案例的比较研究,并结合对明式坐具当代化设计与家用汽车遮阳产品设计实践的归纳总结,提炼出传统造物智慧启迪现代产品创新设计的四条路径,即形态创新的启迪、结构创新的启迪、功能创新的启迪、内在意义创新的启迪。结论中国传统造物智慧博大精深,启迪现代产品创新设计的路径也应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叩其两端而执其中,持续探究与规划启迪路径,实现“条条大路通罗马”与“古为今用”,进而让更多的传统造物智慧在现代产品创新设计实践中更好地“再现”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造物智慧 启迪路径 结构创新 功能创新 内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造物设计中的中国文化思想 被引量:3
7
作者 薛生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4-166,147,共4页
任何一种社会文明的产生,都是一种人的思想和文化的折射,它既反映出地域、民族、宗教等的不同,亦昭示着文化、思想、信仰等的迥异。中华文明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化,其精髓是"和"的思想。它通过薪火传承... 任何一种社会文明的产生,都是一种人的思想和文化的折射,它既反映出地域、民族、宗教等的不同,亦昭示着文化、思想、信仰等的迥异。中华文明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化,其精髓是"和"的思想。它通过薪火传承渗透到中华民族的伟大设计实践当中,不断造就着人类文明"和"的思想至真、至善与至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 中国文化思想 传统造物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造物设计中的功能美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孙明洁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102-104,共3页
人类从史前时期的造物活动开始,在追求器物实用功能的同时,对美的追求就已开始,这成为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也表明人类创造的器物不仅可以满足功能上的需求,也可以让人在精神上获得愉悦感和美感。功能不等同于实用性,它具有多层次性,... 人类从史前时期的造物活动开始,在追求器物实用功能的同时,对美的追求就已开始,这成为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也表明人类创造的器物不仅可以满足功能上的需求,也可以让人在精神上获得愉悦感和美感。功能不等同于实用性,它具有多层次性,是一个从功效价值到审美愉悦的整体呈现,即实用性功能、适用性功能、精神愉悦功能。这三个层次逐层递进,最终由生理感受上升为心理感受,最终超越功利价值,产生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设计 传统造物 实用功能 功能美 审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中国传统造物的象征寓意 被引量:7
9
作者 贺伟 《饰(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 2003年第1期7-11,共5页
关键词 中国 传统造物 象征寓意 器物 形态 纹饰 色彩 材质 形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传统造物寻找中国现代设计语言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时迪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1-154,I0004,共4页
什么是中国现代设计中那一脉相承的语言?如果没有西方设计的进入,我们会发展出怎样的产品?营造出怎样的现代生活?源自这样一种好奇,我们将目光投向了那熠熠生辉的中国传统造物。希望能从中找回属于我们的设计文脉之根,设计能量之源。在... 什么是中国现代设计中那一脉相承的语言?如果没有西方设计的进入,我们会发展出怎样的产品?营造出怎样的现代生活?源自这样一种好奇,我们将目光投向了那熠熠生辉的中国传统造物。希望能从中找回属于我们的设计文脉之根,设计能量之源。在这个寻找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一次由80多人参与的集中创作,对三种不同的路径,从源头、过程、结果上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造物 现代设计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造物设计的用材选料观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青青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6-69,共4页
“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材料是一切设计造物活动的起点。在传统社会,材料的取备、利用、评价等都有其特殊标准,体现了深邃的传统智慧。此文章从两大维度、三个方面,阐述了传统造物设计过程中的用材选料观。所谓两大维度主要是... “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材料是一切设计造物活动的起点。在传统社会,材料的取备、利用、评价等都有其特殊标准,体现了深邃的传统智慧。此文章从两大维度、三个方面,阐述了传统造物设计过程中的用材选料观。所谓两大维度主要是指材料的物理纬度和情感维度,三个方面则指“选材以时”“用材以性”“论材以情”。前二属物理维度、后一则属情感伦理维度,本研究认为此三个方面共同建构了传统造物设计材料观的重要内容,也为今天的设计造物提供了智慧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设计 传统造物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器相生: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与坊巷造景耦合机制研究--以福州三坊七巷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淑芳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9-143,共5页
道生器,器载道。从美学感知的角度入手,归纳三坊七巷返璞归真之美、虚实掩映之美和诗情画意之美以及思与境偕之美等4个方面的美学特征,分析其所载之“道”即造景思想内涵,阐述了造景方式与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二者之间存在道器相生的耦合机... 道生器,器载道。从美学感知的角度入手,归纳三坊七巷返璞归真之美、虚实掩映之美和诗情画意之美以及思与境偕之美等4个方面的美学特征,分析其所载之“道”即造景思想内涵,阐述了造景方式与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二者之间存在道器相生的耦合机制,从而引发人类重新思考天、人、物的哲学关系,同时为传承与发展传统美学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坊七巷 传统造物思想 造景方式 耦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传统家具造物及多元文化探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雷青 张欣茹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5,共8页
北方草原传统家具造物根植于特有的游牧文化土壤,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折射出游牧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审美偏好与信仰观念,并因展示多元文化融合的演进历程而具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实物、图像及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历史溯源与演化梳理;以其... 北方草原传统家具造物根植于特有的游牧文化土壤,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折射出游牧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审美偏好与信仰观念,并因展示多元文化融合的演进历程而具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实物、图像及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历史溯源与演化梳理;以其所处的建筑空间与文化场域为视角,解读毡庐场域、府衙场域及寺庙场域所用家具在功能性质、工艺构造及装饰技艺等方面的造物特征;结合北方草原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社会变迁,分析与探讨传统家具造物中多元文化的互动与共存;亦可佐证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传统家具不仅是游牧文化本身影响使然,也是该地区跨地域多元文化交融与跨文化多元信仰共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草原 传统家具造物 游牧文化 多元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服饰中的“备物致用”造物思想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群 崔荣荣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6-60,共5页
以古代相关典籍和文献中的理论、观念和传统服饰工艺实践为研究基础,结合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中服饰实物分析,从"备物致用"的实用、适用、巧用三个层次的造物理念,在造型与技艺中验证理念的可行性,以此发掘传统造物的思... 以古代相关典籍和文献中的理论、观念和传统服饰工艺实践为研究基础,结合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中服饰实物分析,从"备物致用"的实用、适用、巧用三个层次的造物理念,在造型与技艺中验证理念的可行性,以此发掘传统造物的思想源泉,找出造物艺术中存在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备物致用 传统造物思想 传统服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楚传统农耕器具耖耙形态设计研究
15
作者 欧阳尚海 关海珊 《河北农机》 2024年第6期6-8,共3页
农具系统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透过分析农耕工具的设计形态及发展历史可进行文脉的溯源。荆楚腹地为中华农耕文明的起源之一,形成了体系完备且配置多元的农耕工具系统。“耖”与“耙”为北方旱地以及南方水田的耕地农具,... 农具系统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透过分析农耕工具的设计形态及发展历史可进行文脉的溯源。荆楚腹地为中华农耕文明的起源之一,形成了体系完备且配置多元的农耕工具系统。“耖”与“耙”为北方旱地以及南方水田的耕地农具,本文将从荆楚地区耖耙农耕工具的形态设计、交互以及材料工艺等开展研究,并与其他农耕流域的耖耙工具形态进行对比研究以凝练荆楚农具特有的地域文脉特色,最终探究荆楚耖耙在传统造物设计思维上的工匠智慧及造物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文明 荆楚耖耙 形态设计 交互设计 传统造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熨斗的形制分类及造物思想 被引量:3
16
作者 倪腾腾 牛犁 +1 位作者 王志成 崔荣荣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395-401,共7页
目的以中国传统熨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形制分类及造型特征,挖掘传统造物智慧和文化内涵,传承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方法从设计学角度出发,结合考古类型学,对收集到的图像可考与现存可见的37件传统熨斗进行形制分类及造型特征研究。综... 目的以中国传统熨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形制分类及造型特征,挖掘传统造物智慧和文化内涵,传承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方法从设计学角度出发,结合考古类型学,对收集到的图像可考与现存可见的37件传统熨斗进行形制分类及造型特征研究。综合考虑传统熨斗基本造型和结构特征,将其分为斗形、船形、鸟形等三型五式。在形制分类的基础上总结传统熨斗的演变轨迹,从结构功能、造型装饰、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提炼传统熨斗的造物思想。结论考证了中国传统熨斗的常见形制,挖掘了其在结构功能上传达出的“致用利人”造物逻辑、在造型装饰上体现出的“制器尚象”造物方式、在文化内涵上反映出的“器以载道”造物智慧,为传承与发展传统造物思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熨斗 形制分类 造物思想 传统造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古问今 传承经典--评学术专著《造物史话:明代手作农器设计研究》
17
作者 张君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86,共1页
中国传统造物的研究从早期工艺美术到当代设计学,研究对象的采选有“官作”与“民作”之辩。官作,主要是为达官显贵等群体设计服务的作品,其材料以稀缺、珍贵为主,结构以巧思、复杂为上,工艺以精湛、烦琐为佳,目的是凸显作品的奢华,彰... 中国传统造物的研究从早期工艺美术到当代设计学,研究对象的采选有“官作”与“民作”之辩。官作,主要是为达官显贵等群体设计服务的作品,其材料以稀缺、珍贵为主,结构以巧思、复杂为上,工艺以精湛、烦琐为佳,目的是凸显作品的奢华,彰显作品主人的身份与地位。官作作品价格较为昂贵,类似当今的奢侈品。相反,民作,是为普通百姓设计服务的作品,取材方便,结构和工艺简单且易于制作,以实用为目的。民作器物的价格相对低廉,后期维修养护成本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专著 中国传统造物 维修养护 奢侈品 官作 身份与地位 当代设计 工艺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貔貅造型的文化寓意解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戚序 袁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9-124,共6页
瑞兽貔貅是中国历史悠久的祥瑞文化造物发展历程中重要的造型形态,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审美韵味历久弥新。貔貅作为传统祥瑞符号发展至今具备了完善的审美功能,其独特的"祥瑞神性"之美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源于中国特殊的... 瑞兽貔貅是中国历史悠久的祥瑞文化造物发展历程中重要的造型形态,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审美韵味历久弥新。貔貅作为传统祥瑞符号发展至今具备了完善的审美功能,其独特的"祥瑞神性"之美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源于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及传统文化造物观。文章着重对瑞兽貔貅的"祥瑞神性"之美产生的历史根源、造型特征与功能用途及其在历史变迁中形式与内容的文化寓意的衍变情况进行评判性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貔貅 传统造物 民间传说 神圣性 祥瑞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和善:传统“徽式”服饰的演变规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云兵 黄萍 +1 位作者 骆王琴 刘力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6-82,共7页
为了研究传统“徽式”服饰演变的客观规律,从社会学和设计学的角度,以古籍文献和部分藏品实样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时期“徽式”服饰在形制、色彩、材料、纹样等特征元素的演变进行了梳理和比较,发现不同时期的“礼制”规范和民间对服饰品... 为了研究传统“徽式”服饰演变的客观规律,从社会学和设计学的角度,以古籍文献和部分藏品实样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时期“徽式”服饰在形制、色彩、材料、纹样等特征元素的演变进行了梳理和比较,发现不同时期的“礼制”规范和民间对服饰品“善用”需求的变化,促使了服饰各构成元素及组合方式的演变,并探索了上层建筑、人口结构、经济技术、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在“徽式”服饰演变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传统“徽式”服饰演变的客观规律是:在“礼”的外部干预和限制下,达到“善”的内在要求,即“从礼求善”的中国传统造物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式 地域服饰 演变 传统造物思想 客观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天工开物》看我国古代造物思想中的生态观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亮亮 胡书可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10-314,共5页
目的生态设计是兴起于21世纪的全新设计理念,是在有限资源情况下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天工开物》中的生态造物思想进行研究,为处于形成阶段中的生态设计寻求理论支持与实践依据,并为现实问题的解决寻求路径。方法对《天工开物》... 目的生态设计是兴起于21世纪的全新设计理念,是在有限资源情况下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天工开物》中的生态造物思想进行研究,为处于形成阶段中的生态设计寻求理论支持与实践依据,并为现实问题的解决寻求路径。方法对《天工开物》生态造物思想做系统性剖析,对照前人的研究,并拓展到我国传统造物思想的高度,进行更高层次的研究,与现实问题相联系,结合我国当今的设计现状进行研究。结论《天工开物》生态造物思想是我国传统造物文化的代表,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为当今的生态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参照;为我国本土设计风格的形成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思考方式;为我国生态问题的解决,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现路径,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设计 《天工开物》 生态造物 传统造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