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传统造林技术的科学验证——以“记取南枝”为例
1
作者 张德成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183,共12页
本文以“记取南枝”为例,探讨对中国传统造林技术开展科学验证的必要性及选题。通过梳理“记取南枝”的历史记载、含义及其技术原理解释发现,“记取南枝”存在诸多疑点,需要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解决。我国造林实践需要从传统技术中... 本文以“记取南枝”为例,探讨对中国传统造林技术开展科学验证的必要性及选题。通过梳理“记取南枝”的历史记载、含义及其技术原理解释发现,“记取南枝”存在诸多疑点,需要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解决。我国造林实践需要从传统技术中发掘智慧,而技术应用于实践需要经过科学检验环节,因此,对中国传统造林技术开展验证具有必要性。科学验证须在学科判断、科学假说性质判断基础上,面向新时代林业发展方向,选择重点区域、主要树种开展科研选题。最后,提出了与“记取南枝”类似的传统造林技术条目。研究结果可供林业科研工作者参考,以期促进中国传统造林技术融入现代科学体系,在林业生产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造林技术 科学验证 记取南枝 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型造林与传统造林的杉木林邻体干扰效应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许忠坤 徐清乾 +2 位作者 郭文清 顾扬传 杨建华 《湖南林业科技》 2016年第4期28-36,43,共10页
为了比较杉木生态型造林和传统造林邻体对杉木基株干扰效应的差异,阐明生态型造林的优越性,避免造林地滋生大量五节芒,在不影响杉木生长的前提下解决传统造林中出现的炼山和抚育造成的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和人工成本高... 为了比较杉木生态型造林和传统造林邻体对杉木基株干扰效应的差异,阐明生态型造林的优越性,避免造林地滋生大量五节芒,在不影响杉木生长的前提下解决传统造林中出现的炼山和抚育造成的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和人工成本高等问题,为今后造林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选用生态型造林与传统造林两种类型造林8年生生长数据,采用邻体干扰指数模型的方法,研究两种造林类型邻体对杉木的干扰效应。结果表明:生态型造林地中有灌木植物22种、草本植物4种;传统造林地中五节芒占草本植物总数量的91.8%,仅有灌木植物7种、其它草本植物1种,前者林地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和香农维纳指数均大于后者。测得两者初始个体高第1、2年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86.8 cm/a、31.9 cm/a和94.2 cm/a、51.9 cm/a,灌木植物第1、2年的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48.7 cm/a和53.3 cm/a,草本植物的平均生长速度为55.7 cm/a;两者8年生杉木平均高和平均胸径分别为6.4 m、5.8 m和7.9 cm、8.7 cm。生态型造林地中灌木层干扰效应强于传统造林,主要干扰物种有4种,平均干扰指数为2.40;后者林地中草本层干扰效应强于前者,主要干扰物种有1种,平均干扰指数为0.42。生态型造林初始个体高较大,第1、2年平均生长速度大于灌、草植物,无缓苗期,造林后快速生长,对造林初期生长速度促进作用明显;传统造林初始个体高较小,有缓苗期,第1、2年平均生长速度小于灌、草植物,林地必需进行抚育。分别拟合两者总干扰指数与杉木基株大小、基株生长速度唐守正树高曲线,知其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前者抵抗邻体干扰能力强于后者,个体大小受邻体的影响较小,邻体对基株生长的整体干扰作用要小于后者。生态型造林不抚育促使杉木个体高生长较快,传统造林由于频繁抚育杉木个体胸径生长较快。生态型造林炼山为五节芒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前者无炼山抚育,生物多样性丰富,抑制五节芒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炼山 干扰指数 邻体 基株 生物多样性 生态型造林 传统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