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视传统课程的教改 培养高素质人才──谈研究生学位课《有限元分析及应用》的教改体会 被引量:18
1
作者 曾攀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1-34,共4页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传统学科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不断深入,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行传统课程的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以研究生学位课《有限元分析及应用》的教改为背景,对此作了探讨,提...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传统学科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不断深入,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行传统课程的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以研究生学位课《有限元分析及应用》的教改为背景,对此作了探讨,提出了应努力做到先进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科研与教学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学位课 传统课程 教学改革 人才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课程与教学范式的缺陷探析与整体转向 被引量:21
2
作者 马开剑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22-25,共4页
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的传统范式存在着强化“待命意识”、知识复制导向、教师主宰倾向、理论与实际脱节、忽视多元与个性的智能发展五个方面的根本性缺陷,它们实际上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最大障碍。由此,我们必须在课程目标、教学设计、... 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的传统范式存在着强化“待命意识”、知识复制导向、教师主宰倾向、理论与实际脱节、忽视多元与个性的智能发展五个方面的根本性缺陷,它们实际上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最大障碍。由此,我们必须在课程目标、教学设计、教师主导作用的形式、师生关系以及多媒体技术的采用等层面切实进行调整、转变甚至是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课程 教学范式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教学设计 师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传统课程核心理念形态的变迁及其方法论反思 被引量:3
3
作者 卜玉华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34,共6页
西方传统课程核心理念的变迁经历了“目的与工具统一”形态、“工具—方法”形态、“工具—内容”形态 ,“手段—目标”形态等阶段。历史连续性中的传统课程理念变迁对现代课程产生了物质化、齐一化、功能化、主客体两极化、人为的加工化。
关键词 方法论 西文 传统课程核心理念 形态变迁 教育思想 教育秩序 课程工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八次课程改革“脱胎换骨”——新课程与传统课程的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高有华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3-35,共3页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对前七次改造的课程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革。在课程功能上实现了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改变单一的学科课程结构 ,建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特征的课程结构。建构...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对前七次改造的课程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革。在课程功能上实现了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改变单一的学科课程结构 ,建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特征的课程结构。建构“立足过程 ,促进发展”的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构建与提升的过程 ,课程也因此变成一种动态化、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课程改革 课程 传统课程 课程功能 教学观 课程结构 课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传承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评《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校园》
5
作者 李壮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I0008-I0008,共1页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浪潮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文化断层”与“价值稀释”的双重挑战。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内容、载...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浪潮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文化断层”与“价值稀释”的双重挑战。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内容、载体形式、学段和学科要求等进行了系统规划和科学部署。这表明,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关乎学校人文环境塑造,更肩负着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时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被引量:33
6
作者 李群 王荣珍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1-105,共5页
确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目标时,需要关注两个重要维度。一是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政策和方向的宏观任务,二是确定课程作为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具体价值。选择课程内容需要适合中小学生认知特点,内容分类可采用操作性较强的四类七领域划分法... 确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目标时,需要关注两个重要维度。一是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政策和方向的宏观任务,二是确定课程作为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具体价值。选择课程内容需要适合中小学生认知特点,内容分类可采用操作性较强的四类七领域划分法。在符合传统文化课程性质和中小学生认知特点的前提下,实施方式的选择需要把握时代性、探究性、重实践、重体验的原则,以此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保健体育课程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模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云龙 吴志坤 +2 位作者 王颖 胡莺 马俊杰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97-100,共4页
采用各类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上海中医药大学体育教学特色内容——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改革实践的经验,设计了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模式,并实施了考核方式的实验研究。经实践检验:模式符合学校体育教改的要求,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充分体现... 采用各类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上海中医药大学体育教学特色内容——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改革实践的经验,设计了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模式,并实施了考核方式的实验研究。经实践检验:模式符合学校体育教改的要求,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切合学校体育改革坚持“健康第一”的发展方向,对提高大学生运用体育知识、参与锻炼、提倡创新精神,培育体育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保健体育课程 大学生 体育能力 模式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茶文化角度谈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设计创新 被引量:11
8
作者 冯昌靖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3-204,共2页
从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历史具有4700多年,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创新改革过程中,茶文化的融入显得更加必要。茶文化能够为高校体育课程提供更多的参考,丰富体育教学形式与内涵,更加... 从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历史具有4700多年,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创新改革过程中,茶文化的融入显得更加必要。茶文化能够为高校体育课程提供更多的参考,丰富体育教学形式与内涵,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体育教学效率,促进我国体育课程的创新与改革。本文就以茶文化的视角,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设计创新进行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民族传统课程 设计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北京扫描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群 王荣珍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31,共3页
基于北京市小学传统文化课程设置与实施的调查显示:传统文化课程内容以传统经典为主,课程实施方式与课程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确定及教材选择依据不一,实施效果超越了传统文化教育范畴。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课程设计缺乏系统的思考与规划... 基于北京市小学传统文化课程设置与实施的调查显示:传统文化课程内容以传统经典为主,课程实施方式与课程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确定及教材选择依据不一,实施效果超越了传统文化教育范畴。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课程设计缺乏系统的思考与规划,课程内容及教材选择缺乏针对性,课程目标窄化,实施效果有待改进,教师培训有待加强。建议有关部门及学校明确传统文化的课程管理与实施机制,全面开发利用课程资源,重视教师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课程 国学经典课程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慧春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8-90,共3页
课题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 ,采用文献调研方法 ,对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提出了要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完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培养 ,为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系改革... 课题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 ,采用文献调研方法 ,对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提出了要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完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培养 ,为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系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师 体育教育专业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 课程建设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师资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课程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15
11
作者 曹胜高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7-52,共6页
大学开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课程体系,总任务是要落实四个讲清楚,形成相对完善的学理系统,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系统讲授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中所形成的核心思想、传统美德和人文... 大学开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课程体系,总任务是要落实四个讲清楚,形成相对完善的学理系统,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系统讲授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中所形成的核心思想、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按照新文科建设中强调学科融合的思路,形成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内容、基本学理和核心价值的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课程 学理建构 立德树人 时代要求 新文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宋玉红 高悦敏 +1 位作者 刘义婧 许小丽 《福建茶叶》 2021年第3期152-153,共2页
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进行《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优化课程设计,深入开展品茶、书法会等多种交互式文化体验活动,实现立德树人,思政育人。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 政教学实践 茶文化 审美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为例论传统理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
13
作者 谭为宜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7-188,共2页
理论的终极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我们是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的,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也是要到社会实践中去运用和检验的,那么理论课程的教师就应该负起指导学生实践的义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中进行口头与书面的评价鉴赏能... 理论的终极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我们是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的,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也是要到社会实践中去运用和检验的,那么理论课程的教师就应该负起指导学生实践的义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中进行口头与书面的评价鉴赏能力训练,指导学生进行资料信息的研究处理,实际上就是一种实践教学,这对于其他传统理论课程的实践性认识也是有启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理论课程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历史课程如何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被引量:12
14
作者 郑林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2-138,共7页
历史课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课程。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侧重指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起源及发展演变,分析传统文化发展变化的原因,做到言而有据,论从史出,按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历史认知规律因材施教。在... 历史课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课程。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侧重指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起源及发展演变,分析传统文化发展变化的原因,做到言而有据,论从史出,按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历史认知规律因材施教。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时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为涵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悟民族独特智慧,更加理性地看待外部世界,坚定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历史课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探讨——评《中国传统文化教程》
15
作者 李晓华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I0006-I0006,共1页
中国传统文化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培养综合性的民族文化素养,进而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实践创新方面作出更进一步的探索。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材... 中国传统文化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培养综合性的民族文化素养,进而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实践创新方面作出更进一步的探索。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材研发的成果当中,曹启富和向天华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教程》(2014年12月1日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进、文化内涵、思想动态进行了动态化的梳理与再现,充分肯定与总结了我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现代价值,并从政治、科技、艺术、文学、社会生活等各个角度引发了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性的再阐释,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起到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专业 西南财经大学 中国传统文化 民族文化素养 引导作用 传统文化课程 思想动态 理论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满意当下的传统文化类校本课程吗--基于全国百所中小学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丁奕然 吕立杰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2-108,共7页
校本课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对目前中小学生传统文化类校本课程满意度进行讨论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全国120所中小学传统文化类校本课程的课程满意度进行调研发现:学生对当下传统文化类校本课程的满意度总体... 校本课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对目前中小学生传统文化类校本课程满意度进行讨论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全国120所中小学传统文化类校本课程的课程满意度进行调研发现:学生对当下传统文化类校本课程的满意度总体上差强人意,但是学生感知到的课程质量仍旧略显不足,且主要呈现出被动型满意、妥协型满意、优异型满意、落差型满意与自主型满意五种样态。这显示出当下部分传统文化类校本课程存在课程定位基于主观臆测、课程内容未经有效筛选与课程实施方式单一说教的问题。据此,本研究提出了传统文化类校本课程品质提升的建议:全方位营造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因应时代价值重塑课程中的传统文化,以学科建设保障课程实施的文化资源与专业师资,注重校本课程实施过程的体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类校本课程 课程满意度 课程实施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高校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现状及创新思路探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争艳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39-41,共3页
民族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肩负着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素养、加强对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整体认同的重任。民族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要根据时代特点和教育对象特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互联网思维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通过现代信息技术... 民族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肩负着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素养、加强对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整体认同的重任。民族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要根据时代特点和教育对象特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互联网思维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学形式的转变,从而保证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高校 传统文化课程 创新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精与髓——评《幼儿园传统文化主题式课程研究》
18
作者 郁东利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I0006-I0006,共1页
教育部在2014年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在幼儿教育中突出传统文化教育,完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通过传统文化课程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聆听先辈的思想,汲取其中的智慧,实现与传统文化的对话,对于幼儿... 教育部在2014年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在幼儿教育中突出传统文化教育,完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通过传统文化课程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聆听先辈的思想,汲取其中的智慧,实现与传统文化的对话,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教育 幼儿教育 传统文化课程 教育课程体系 主题式课程 幼儿园 指导纲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科学生课程设计与综合素质培养 被引量:21
19
作者 刘小康 余洁冰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3-134,共2页
一、课程设计的地位和作用 面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界围绕如何进行21世纪人才培养的问题不断探索,提出了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创造力培养等一系列问题。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这些年课程设置、教学目标等有了很大的改... 一、课程设计的地位和作用 面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界围绕如何进行21世纪人才培养的问题不断探索,提出了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创造力培养等一系列问题。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这些年课程设置、教学目标等有了很大的改革:增加一系列与新科技相关的课程,进一步压缩传统课程。如机械类的学生增加了有关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课程,机械设计等传统基础课程的教学学时相对减少,课程设计作为工科学生大学阶段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学时基本没有减少。一般机械设计课程的计划学时为46~58个。而课程设计的计划学时就有2~3周(每天按4小时计算也有40~60学时)。由此可见课程设计在大学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设计 工科学生 综合素质培养 人类社会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 传统课程 机械设计 大学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西方人本主义课程观对我国高校课改的启示 被引量:8
20
作者 阎乃胜 金林祥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6-101,共6页
长期以来,传统课程的结构是以传授事实性知识的学科课程为主,时至今日已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日益背离。在批判传统课程理论中种种弊端的基础上,当代西方人本主义课程观便应运而生,它强调要以培养"自我实现"的人为课程目... 长期以来,传统课程的结构是以传授事实性知识的学科课程为主,时至今日已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日益背离。在批判传统课程理论中种种弊端的基础上,当代西方人本主义课程观便应运而生,它强调要以培养"自我实现"的人为课程目标、根据学生多种需要选择课程内容、以重人文轻科学为课程特色、以"非指导性教学"来实施课程。这对我国高校课程改革在制订目标、选择内容、设置课程和课堂教学方面都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主义 传统课程 人本主义课程 高校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