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的特性是现代传统诗词延续发展的根本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咏梅 郑家治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62,共3页
20世纪传统诗词产生于现代社会,创作与接受主体都具有现代性,其文本内蕴与审美的现代性则不容怀疑。其载体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保持了文言单音词、双音词占绝对多数,词语与句式结构具有多义性、可塑性、模糊性及凝练... 20世纪传统诗词产生于现代社会,创作与接受主体都具有现代性,其文本内蕴与审美的现代性则不容怀疑。其载体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保持了文言单音词、双音词占绝对多数,词语与句式结构具有多义性、可塑性、模糊性及凝练性等特性。这些语言特性是传统诗词的体式特点如对偶、平仄、齐言化等产生延续发展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特性 传统诗词 延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诗词搭载现代传媒对古典文学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7
2
作者 周睿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9-112,共4页
本文尝试将传统诗词搭载现代大众传媒的表现样式作为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的媒介材料,探讨其传递、处理和优化教学信息的手段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古典文学教学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传统诗词 大众传媒 中国古典文学 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诗词当代化刍议 被引量:1
3
作者 辛晓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3-171,192,共9页
传统诗歌体式从未停止过发展的脚步,诗而词,词而曲,传统诗词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演进。每当孕育自诗歌传统的"新体"发展成熟,并最终融入诗歌传统的主流后,"当代化"的问题也自然地得到了解决... 传统诗歌体式从未停止过发展的脚步,诗而词,词而曲,传统诗词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演进。每当孕育自诗歌传统的"新体"发展成熟,并最终融入诗歌传统的主流后,"当代化"的问题也自然地得到了解决。这些具有生命力的新体,最终融入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诗歌传统,成为一代之文学。我们今天讨论传统诗词的当代化,也必须参考前人的成功经验,将重点放到体裁创新上去,试图找到属于当下的"传统诗词"演进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诗词 当代化 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诗词的网络传播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蔚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3-97,共5页
网络传统诗词不仅包含以网络为平台所展示、赏评的历代佳作,同时也包括时人在网络上原创、传播的传统诗词。本文通过考察传统诗词网络传播的主体、受众及传播形式的新变,探究其传播特点和趋势,审视传统诗词网络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 网络传统诗词不仅包含以网络为平台所展示、赏评的历代佳作,同时也包括时人在网络上原创、传播的传统诗词。本文通过考察传统诗词网络传播的主体、受众及传播形式的新变,探究其传播特点和趋势,审视传统诗词网络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以期有助于传统诗词借力时代、注入新变因子,获得长久长鲜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诗词 网络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传统诗词与现代新诗的成功对接——评傅占魁先生的《衔石集》
5
作者 高逸群 张梅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1-142,共2页
关键词 传统诗词 现代新诗 先生 对接 成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再别康桥》与中国传统诗词间的渊源
6
作者 何文刚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0-51,共2页
徐志摩,一个生不容于世俗,死后终以其巨大的文学成就而声望日隆、光彩益炽的诗人。在其翩若惊鸿的一生中,创作出诸多脍炙人口的华美诗章。其中那首带着哀伤,投射着诗人一往情深心声的《再别康桥》便是经典中的经典,至今仍有很多读... 徐志摩,一个生不容于世俗,死后终以其巨大的文学成就而声望日隆、光彩益炽的诗人。在其翩若惊鸿的一生中,创作出诸多脍炙人口的华美诗章。其中那首带着哀伤,投射着诗人一往情深心声的《再别康桥》便是经典中的经典,至今仍有很多读者不断地吟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别康桥》 传统诗词 渊源 中国 文学成就 徐志摩 诗人 世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承优秀文化传统探索诗歌发展道路——江苏省诗词协会成立
7
《江苏社会科学》 1986年第11期55-55,共1页
我国传统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艺苑的一朵奇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方针指引下,随着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搞活... 我国传统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艺苑的一朵奇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方针指引下,随着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搞活,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我国传统诗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重新放射出异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诗词 江苏省 新时期 精神文明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华民族文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诗歌 为人民服务 协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媒时代传统古诗词融合传播及其创新 被引量:5
8
作者 王伟荣 何津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4-46,共3页
数字化的到来推动了融媒体的产生与发展,对我国传统古诗词的传播产生了积极影响,传统古诗词的表现形式由传统的纸质文字呈现演绎为融合呈现。其演变催化了融合传播的创新,传播内容由单元传播拓展为多元融合传播,传播形式由单维度传播转... 数字化的到来推动了融媒体的产生与发展,对我国传统古诗词的传播产生了积极影响,传统古诗词的表现形式由传统的纸质文字呈现演绎为融合呈现。其演变催化了融合传播的创新,传播内容由单元传播拓展为多元融合传播,传播形式由单维度传播转变为多维度融合传播,传播渠道由平面传播演变为跨媒体融合传播,推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传播 传统诗词 内容再生产 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扬民族诗学精华 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基于弘扬民族传统下的高职思政课堂教学改革 被引量:7
9
作者 李焕生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1X期65-66,共2页
高职院校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因此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华民族传统诗歌文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弘扬民族诗学精华的前提下,对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创新,... 高职院校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因此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华民族传统诗歌文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弘扬民族诗学精华的前提下,对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创新,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诗词 高职院校 思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再别康桥》 被引量:1
10
作者 佟羽佳 何涛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X期78-80,共3页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语言娴雅,节奏舒缓,给人营造了一种轻柔伤感的意境。该诗虽是新诗,却很好地传承了我国传统诗词中的意境文化,体现了浓郁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本文试结合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分析《再别康桥》的画面、节奏以及情感,展...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语言娴雅,节奏舒缓,给人营造了一种轻柔伤感的意境。该诗虽是新诗,却很好地传承了我国传统诗词中的意境文化,体现了浓郁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本文试结合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分析《再别康桥》的画面、节奏以及情感,展现该诗的意境之美。希望能为中学阅读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为解读该诗和继承传统文化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别康桥》 文化视域 传统文化特色 中华传统文化 意境之美 传统诗词 阅读教学 新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届云南省中华诗词理论研讨会综述
11
作者 许云和 段跃庆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92-94,共3页
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繁荣和发展中华诗词创作,云南省诗词学会暨玉溪地区老干部诗书画协会于1992年8月19日至23日在玉溪市联合举办了首届云南省中华诗词理论研讨会。来自省内外的代表120余人出席了会议。围绕着“五四”以来中华诗词发展... 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繁荣和发展中华诗词创作,云南省诗词学会暨玉溪地区老干部诗书画协会于1992年8月19日至23日在玉溪市联合举办了首届云南省中华诗词理论研讨会。来自省内外的代表120余人出席了会议。围绕着“五四”以来中华诗词发展的历史估价,中华诗词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及创作中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代表们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诗词 云南省 理论研讨 理论问题 诗词创作 玉溪地区 玉溪市 传统诗词 综述 老干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犷 浪漫 悲壮——我读《明朗诗词选》
12
作者 胡焕章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23-25,共3页
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明朗诗词选》正式和读者见面了。这在我们诗词界乃至文化界都是一件喜事。因为正如书的前言所说,“自毛泽东同志致《诗刊》的信发表后,旧体命运日蹙,现在似乎快变成老年人的专利品了。”在目前这样的环境下,当... 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明朗诗词选》正式和读者见面了。这在我们诗词界乃至文化界都是一件喜事。因为正如书的前言所说,“自毛泽东同志致《诗刊》的信发表后,旧体命运日蹙,现在似乎快变成老年人的专利品了。”在目前这样的环境下,当今健在的诗人中能象明朗同志出版集子的,毕竟是凤毛麟角。另一方面,旧体诗词沉寂了这么长时间,近几年来特别是中华诗词学会成立以来,全国各地诗词学会和刊物有如雨后春笋,蓬蓬勃勃,标志着祖国传统诗词的中兴。个人别集的出版,有利于诗词创作的发展和繁荣。因此,我们应该向作者道贺,也向出版界道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选 中华诗词 阎王殿 诗词 祖国 千里跃进 传统诗词 旧体诗词 诗词创作 淮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华诗词选》序言
13
作者 王沂暖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2期126-126,共1页
诗之有选集,是从三百篇开始的。远古时代的歌谣,尚未形成固定的格式,但押韵的习惯却已形成,而且是押脚韵,称之为韵脚。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诗歌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在诗歌发展的漫长过程中被固定下来,成为诗词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
关键词 中华诗词 民族诗歌 诗歌发展 远古时代 韵脚 脚韵 传统诗词 格律诗词 格律体 选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里的官僚文化特征
14
作者 陈永宏 张碧波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23-131,共9页
自生成和接受的视角言,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作宫廷文化、民间文化和官僚文化。由于官僚构成成分的复杂、由于官僚社会地位的中介性质,决定了中国的官僚文化既须见容于人主,因而规范于宫廷文化,具有正统性、典范性和富丽性;同时又在“以文... 自生成和接受的视角言,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作宫廷文化、民间文化和官僚文化。由于官僚构成成分的复杂、由于官僚社会地位的中介性质,决定了中国的官僚文化既须见容于人主,因而规范于宫廷文化,具有正统性、典范性和富丽性;同时又在“以文载道”、下情上达的过程中,自主或不自主地接纳了民间文化中的叛逆性、创新性和质朴性。由此导致了官僚文化对宫廷文化和民间文化的涵融性,也由此决定了官僚文化在传统文化中所居地位的特殊和重要。中国官僚文化地位的特殊和重要还缘于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诗词,存在着最为密切的关系。传统意义上的士,作为官僚的“预备役”,善诗词以求干谒成功,能诗词以进身仕途,是必备的前提条件。诗词一事几乎是唯一可与士子仕前、仕后终生相形影的亲密伴侣。而传统诗词一向以意象的繁富、意境的深厚和意蕴的丰厚而为其本色。这就为多层次地积淀中国官僚文化的种特征提供了一个“黑箱”装置;也为多视角地审视、发掘中国官僚墨客的意绪、心态提供了可能。可见,传统诗词给传统的官僚文化以工具,传统的官僚文化给传统诗词以意蕴,诗词阐释着文化,文化生衍着文学,这构成了传统诗词和传统官僚文化间的血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僚文化 传统诗词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古典诗词 文化特征 民间文化 宫廷文化 传统文人 心理定势 典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媒体技术在古典诗词中的应用
15
作者 王铨 李多繁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中国古典诗词 多媒体出版物 多媒体光盘 表现形式 学习者 计算机 传统诗词 中国古籍 古代诗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诗词常用字特殊读音举隅
16
作者 叶雁鹏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X期22-24,共3页
我国有着悠久灿烂的诗歌文化,近年来也兴起了一股传统诗词“吟诵热”。而我们的汉字音、义、形配合系统相当复杂,一字多音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问题。在古诗词教学中,除旧读音外,我们遇到读音困惑最多的当属多音字。面对这类容易误读的多音... 我国有着悠久灿烂的诗歌文化,近年来也兴起了一股传统诗词“吟诵热”。而我们的汉字音、义、形配合系统相当复杂,一字多音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问题。在古诗词教学中,除旧读音外,我们遇到读音困惑最多的当属多音字。面对这类容易误读的多音字,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该如何正确而简便地辨析呢?笔者在长期的古诗文阅读与教学中,总结出三条经验,希望与广大同人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教学 读音 常用字 古诗文阅读 诗歌文化 传统诗词 多音字 汉字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中华诗词”的几个问题
17
作者 罗立斌 《社会科学家》 1988年第4期53-59,共7页
源远流长、雅俗共赏的我国传统诗词,其优秀作品大都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人民性,而且具有语言精练、意境深远、词藻优美、形象生动、音韵和谐、感情充沛、节奏流畅、蕴涵丰富因而易记难忘、诵多传广等特点。由于它要求以最少的篇幅载荷最... 源远流长、雅俗共赏的我国传统诗词,其优秀作品大都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人民性,而且具有语言精练、意境深远、词藻优美、形象生动、音韵和谐、感情充沛、节奏流畅、蕴涵丰富因而易记难忘、诵多传广等特点。由于它要求以最少的篇幅载荷最多的内容,在有限的格律中容纳广阔的天地;所以,无论抒情写景,叙史论事,应时状物,说理言志,警世励人,往往都采取远距离空间跨越,高速度时间跳跃,以及比兴、含蓄、意在言外、留有余地等等表现手法,藉以引起读者的联想与深思,使人们同作者通过共鸣来走完“再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诗词 传统诗词 表现手法 人民性 民族性 意境深远 优秀作品 距离空间 高速度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典咏流传》看新时代文化类节目的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吉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4-86,共3页
2018年2月16日至4月21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了11期大型诗词文化类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该节目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宗旨,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经典的传统诗词与现代的流行音乐相结合,赋予经典... 2018年2月16日至4月21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了11期大型诗词文化类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该节目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宗旨,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经典的传统诗词与现代的流行音乐相结合,赋予经典新的时代属性。作为央视推出的文化类节目又一力作,节目单期全国网收视率最高达1.47%,平均收视率为0.96%,成功掀起了大众对传统诗歌文化的关注热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类节目 创新性发展 流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诗词 中央电视台 创造性转化 音乐节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何其芳早期创作中的象征主义特色 被引量:2
19
作者 尹少荣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243-247,共5页
何其芳早期的创作受法国象征派和中国旧诗词的双重影响。既有象征派的特色,又有传统诗词的风味。抒写着青春的寂寞或爱情的憧憬,在缥缈轻柔的意境中传达出一种如烟似梦的忧郁的调子。
关键词 何其芳 诗人 散文家 象征主义 传统诗词 象征派 意境 感情基调 表现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化现代主义的典范——《小城之春》再认识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梅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60,共5页
因其对中国传统诗词、戏曲、绘画元素的自然内化与诗意呈现,《小城之春》被誉为代表中国电影民族风格的典范之作。不仅如此,《小城之春》的形式与技巧,将现代主义电影元素与中国电影的民族风格相融合,准确诠释了导演费穆对中国电影民族... 因其对中国传统诗词、戏曲、绘画元素的自然内化与诗意呈现,《小城之春》被誉为代表中国电影民族风格的典范之作。不仅如此,《小城之春》的形式与技巧,将现代主义电影元素与中国电影的民族风格相融合,准确诠释了导演费穆对中国电影民族风格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之春》 绘画元素 费穆 现代主义电影 典范之作 民族风格 中国传统诗词 民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