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汉语的特性是现代传统诗词延续发展的根本 |
李咏梅
郑家治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2
|
传统诗词搭载现代传媒对古典文学教学的启示 |
周睿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3
|
传统诗词当代化刍议 |
辛晓娟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4
|
传统诗词的网络传播研究 |
张蔚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5
|
我国传统诗词与现代新诗的成功对接——评傅占魁先生的《衔石集》 |
高逸群
张梅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6
|
谈《再别康桥》与中国传统诗词间的渊源 |
何文刚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7
|
继承优秀文化传统探索诗歌发展道路——江苏省诗词协会成立 |
|
《江苏社会科学》
|
1986 |
0 |
|
8
|
融媒时代传统古诗词融合传播及其创新 |
王伟荣
何津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5
|
|
9
|
弘扬民族诗学精华 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基于弘扬民族传统下的高职思政课堂教学改革 |
李焕生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10
|
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再别康桥》 |
佟羽佳
何涛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1
|
首届云南省中华诗词理论研讨会综述 |
许云和
段跃庆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12
|
粗犷 浪漫 悲壮——我读《明朗诗词选》 |
胡焕章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3
|
《当代中华诗词选》序言 |
王沂暖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0 |
0 |
|
14
|
中国古典诗词里的官僚文化特征 |
陈永宏
张碧波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15
|
多媒体技术在古典诗词中的应用 |
王铨
李多繁
|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6
|
古诗词常用字特殊读音举隅 |
叶雁鹏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17
|
略论“中华诗词”的几个问题 |
罗立斌
|
《社会科学家》
|
1988 |
0 |
|
18
|
从《经典咏流传》看新时代文化类节目的创新性发展 |
吉莉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9
|
论何其芳早期创作中的象征主义特色 |
尹少荣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2
|
|
20
|
民族化现代主义的典范——《小城之春》再认识 |
郭梅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