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暌违与聚合:“功能性-传统”训练的理性审视与超越路径 被引量:7
1
作者 徐有粮 张孜贤 +1 位作者 吴绍奎 熊文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5-55,共11页
为有针对性地提升运动员竞技能力、规避伤病以应对竞技体育职业化挑战,功能性训练被引入运动训练领域,丰富了竞技运动训练体系,但也由此导致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对功能性训练的概念、内容进行系统梳理与审视发现:功能性训练的内涵与外... 为有针对性地提升运动员竞技能力、规避伤病以应对竞技体育职业化挑战,功能性训练被引入运动训练领域,丰富了竞技运动训练体系,但也由此导致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对功能性训练的概念、内容进行系统梳理与审视发现:功能性训练的内涵与外延分别存在龃龉,体现为核心内涵的淡化、外延的泛化及不当分隔;引入功能性训练后出现理论困境与挑战,体现为功能性训练与传统训练概念对应失准、与经典运动训练理论架构悬殊且存在逻辑交叠以及理论发展中的概念嬗变、实践转向与价值泛化。以上问题表明,当前“功能性-传统”训练概念、理论和应用步入误区,应超越简单的“二元对立”,形成训练理论间多维聚合的发展路径。提出:顺应功能性训练与传统训练的共同理念,构建“协同互补”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综合两者方法体系,设计“多点发力”的内容与方法库;监控训练风险,形成“互联兼合”的负荷管理与功能筛查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训练 传统训练 竞技能力 训练风险 负荷管理 功能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伸缩训练对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朱学强 刘凤虎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2-722,共11页
目的探讨快速伸缩训练对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下肢生物力学及爆发力的影响,为优化篮球专项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8名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接受快速伸缩训练)和对照组(接受传统抗阻力训练),每组9人。在训练前后,... 目的探讨快速伸缩训练对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下肢生物力学及爆发力的影响,为优化篮球专项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8名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接受快速伸缩训练)和对照组(接受传统抗阻力训练),每组9人。在训练前后,分别对2组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动力学指标(包括肌肉RMS(root mean square)值、贡献率、关节力矩和刚度)、运动学指标(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的运动角度和角速度)以及训练学指标(跳跃性能和移动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快速伸缩训练后,下肢主要肌肉激活上,实验组股直肌、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的RMS值较传统抗阻力训练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股二头肌长头RMS值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贡献率随之降低约3.72%。关节刚度层面,实验组下肢刚度显著提升(P<0.05),增量达6.4 BW/m;踝关节支撑期最大角度及最大角速度均显著提升(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的爆发力表现突出,立定跳远、原地双脚起跳摸高及助跑单脚起跳摸高成绩均显著提升(P<0.05);移动性能方面,“T”字折返跑和“V”字运球折返上篮成绩分别提升1.09、2.68 s,均达显著差异(P<0.05);10码冲刺跑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此次研究证明了快速伸缩训练相较于传统抗阻力训练更能够提高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值得在篮球专项训练中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伸缩训练 传统抗阻力训练 运动员 下肢生物力学 爆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士球训练为中心的组合力量训练与传统阻力训练对人体平衡能力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耀荣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92-897,共6页
目的:比较以瑞士球训练为中心的组合力量训练与传统阻力训练对人体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30名普通女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人。实验共进行10周,每周3次,每次60分钟。实验组进行以瑞士球、平衡盘、悬吊等为中心的组... 目的:比较以瑞士球训练为中心的组合力量训练与传统阻力训练对人体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30名普通女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人。实验共进行10周,每周3次,每次60分钟。实验组进行以瑞士球、平衡盘、悬吊等为中心的组合力量训练,对照组进行以杠铃、哑铃、组合力量训练器为主的传统阻力训练。实验前后,运用BIODEX动态平衡系统分别测试并分析两组受试者睁眼和闭眼状态下的动态平衡能力,测试难度系数8级。结果:10周训练结束后,两组受试者睁眼和闭眼状态下的动态测试总体稳定指数(OSI)、前后方向稳定指数(API)和左右方向稳定指数(RLI)较实验前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与训练前相比,实验组受试者睁眼和闭眼状态下双脚OSI、API、RLI显著降低(P<0.05),降低幅度分别为45.2%、48.2%、53.1%和65.8%、73.9%、58.5%;对照组实验后睁眼和闭眼状态下OSI、API、RLI较实验前也有所变化,降低幅度分别为27.0%、-5.6%、0%和2.3%、2.0%、-6.6%,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实验后三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验后实验组受试者睁眼和闭眼状态下OSI、API、RLI三项指标分别为0.57±0.26、0.44±0.26、0.30±0.16和0.94±0.75、0.72±0.62、0.59±0.41;对照组分别为0.89±0.2、0.75±0.29、0.77±0.56和2.09±1.32、1.93±1.53、1.29±0.66,睁眼和闭眼状态下三项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力量训练方法,以瑞士球训练为中心的组合力量训练对于增强人体平衡能力、提高不稳定状态下的姿态保持具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士球 核心力量训练 传统阻力训练 视觉 稳定性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综合训练与智能化多维视觉训练对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对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高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59-1061,共3页
目的研究传统综合训练与智能化多维视觉训练治疗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的疗效差异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眼科治疗的弱视儿童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智能化多维视觉训练组,100例)和对照组... 目的研究传统综合训练与智能化多维视觉训练治疗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的疗效差异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眼科治疗的弱视儿童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智能化多维视觉训练组,100例)和对照组(传统综合训练治疗组,100例),分别给予智能化多维视觉训练和传统综合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治愈70例,进步27例,无效3例;对照组治愈35例,进步45例,无效20例;观察组患儿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8.73,P<0.01)。在远视患儿中,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43,P<0.01),而2组近视和散光患儿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59、0.583,均为P>0.05)。在3-6岁(χ2=10.30,P<0.01)、>6-9岁(χ2=6.665,P=0.036)两个年龄段,观察组患儿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2组>9-15岁患儿疗效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1.895,P>0.05)。在不同治疗时间内,观察组患儿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0.14,P<0.01)。结论智能化多维训练相对于传统综合疗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疗效更佳,且患儿屈光不正类型、发病年龄及治疗时间明显影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 弱视 儿童 传统综合训练 智能化多维视觉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高原训练、HiLo训练及间歇性低氧训练之理论比较刍议 被引量:2
5
作者 魏高峡 徐刚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469-470,共2页
传统高原训练、HiLo训练及间歇性低氧训练是三种比较热门的训练手段,每种训练手段都为国内外教练员所广泛采用。本文从历史角度、训练方式、负荷以及其运动生理学基础几个层面对这三种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比较,以期为为广大体育科研工... 传统高原训练、HiLo训练及间歇性低氧训练是三种比较热门的训练手段,每种训练手段都为国内外教练员所广泛采用。本文从历史角度、训练方式、负荷以及其运动生理学基础几个层面对这三种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比较,以期为为广大体育科研工作者和教练员进行深入研究和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高原训练 HILO训练 间歇性低氧训练 训练理论 比较分析 运动生理学 训练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轮离心超负荷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对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影响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文华 李春雷 +1 位作者 吴晓妹 丁乾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9,共14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飞轮离心超负荷训练(FEOT)与传统力量训练(TST)对运动员纵跳能力、短距离直线冲刺能力和变向能力的干预有效性。方法:检索CNKI、Wanfang Data、Web of Science、PubMed、Elsevier、EBSCO-MEDLINE等数据库中...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飞轮离心超负荷训练(FEOT)与传统力量训练(TST)对运动员纵跳能力、短距离直线冲刺能力和变向能力的干预有效性。方法:检索CNKI、Wanfang Data、Web of Science、PubMed、Elsevier、EBSCO-MEDLINE等数据库中关于FEOT干预运动表现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采用软件“Review Manager 5.4”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异质性分析及亚组分析,采用软件“Stata/SE 15.1”对纳入文献进行发表性偏倚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FEOT比TST更能有效地提高纵跳高度(MD=0.31,95%CI[0.11,0.51],p=0.001),缩短变向测试用时(SMD=-0.71,95%CI[-1.01,-0.42],p<0.01);FEOT可以缩短短距离直线冲刺用时,但无统计学意义(SMD=-0.04,95%CI[-0.34,0.27],p=0.081)。结论:飞轮离心超负荷训练比传统力量训练更能有效地提高受试者纵跳能力和变向能力、提高成年运动员短距离直线冲刺能力,而对青少年运动员短距离直线冲刺能力提升效果不明显;飞轮离心超负荷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在中等惯量和大惯量、与特定运动表现的力的矢量方向相近或相同的训练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轮 离心超负荷训练 传统力量训练 纵跳 冲刺 变向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抗阻与末端释放训练对网球发球表现的不同PAP效应 被引量:5
7
作者 雷正方 王东阳 +1 位作者 江栩波 张瑛秋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6-363,共8页
分别了解末端释放训练和不同负荷强度的传统抗阻训练对高水平男子网球运动员平击发球速度与准确性的后激活增强效应及其最佳时间节点的变化。以7名高水平男子网球运动员为实验对象,采用4×6混合实验设计,利用手持式雷达测速仪与记... 分别了解末端释放训练和不同负荷强度的传统抗阻训练对高水平男子网球运动员平击发球速度与准确性的后激活增强效应及其最佳时间节点的变化。以7名高水平男子网球运动员为实验对象,采用4×6混合实验设计,利用手持式雷达测速仪与记录表分别对对照组、实验组的Pre与Post3、6、9、12、15 min时间节点上的平击发球速度与准确性进行科学验证与监测分析。结果发现:(1)对照组在12、15 min时间节点上的发球速度与Pre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12 min节点上的发球准确性与Pre相比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末端释放训练组的发球速度在6 min节点达到了峰值,9 min后逐渐下降,3、6、9、12 min时间点均与Pre相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15 min节点上的发球准确性达到了峰值,与Pre相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30%1RM传统抗阻组的发球速度在6 min节点达到最高值,之后保持平稳变化,在15 min时达最低点,6、9 min与Pre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6 min与3 min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6个时间节点上的发球准确性呈波浪式变化特征,在12 min时达到了峰值,其中,6 min节点的发球准确性与3 min相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12 min与Pre相比也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4)80%1RM传统抗阻组发球速度在3 min节点最低,然后缓慢上升,并在12 min时达到了峰值,9、12、15 min与Pro相比较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发球准确性在6 min达到峰值,与Pre相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5)在3 min和6 min节点上末端释放训练组发球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80%1RM传统抗阻组发球准确性在12 min节点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末端释放训练明显提高了高水平男子网球运动员3 min、6 min和9 min时间节点上的一发球速,其中在6 min节点上达到了峰值,明显早于大负荷(80%1RM)传统抗阻训练在12 min和15 min的最佳PAP节点,末端释放训练和传统抗阻训练对网球平击发球准确性的PAP效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释放训练 传统抗阻训练:网球发球速度 网球发球准确性 后激活增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对60~75岁人群骨密度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银晖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8-453,共6页
目的对60~75岁老年人实施40 w训练干预,比较振动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促进老年人骨密度增长的差异特征,为老年人防治骨质疏松运动处方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筛选符合训练条件的志愿者52人,分为传统力量训练组、振动训练组和对照组,分别对... 目的对60~75岁老年人实施40 w训练干预,比较振动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促进老年人骨密度增长的差异特征,为老年人防治骨质疏松运动处方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筛选符合训练条件的志愿者52人,分为传统力量训练组、振动训练组和对照组,分别对各组被试实施不同的训练计划,并在训练前、训练后和训练停止8个月后对所有被试进行了三次骨密度测试,测试部位为:腰椎L2~L4、右侧股骨颈、Ward三角区以及大转子。结果传统力量训练组被试训练后右侧股骨颈和Ward三角区骨密度显著增长,且结果显示有性别差异,男性增长幅度要高于女性;振动训练组训练后被试各部位骨密度均有显著增长,且无性别差异;停止训练8个月后,除振动训练组大转子、Ward三角区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外,其余测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传统力量训练对男性股骨近端区域骨密度增长有显著影响,女性则不明显。振动训练能促进被试各部位骨密度明显增长,无性别差异。振动训练对老年人骨密度增长效果及停训后延续效应要明显优于传统力量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训练 传统力量训练 老年人 骨密度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品与茶性对我国传统体育训练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树民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31-231,230,共2页
我国是茶的故乡,在中国的西南地区,盛产茶叶,也是茶树的发源地,这个地区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栽培茶树的地方,茶叶最初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现如今,在人们的生活中,饮茶早已成为了人们每天必做的一件事,俗话说的好:"开门七件事,柴米... 我国是茶的故乡,在中国的西南地区,盛产茶叶,也是茶树的发源地,这个地区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栽培茶树的地方,茶叶最初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现如今,在人们的生活中,饮茶早已成为了人们每天必做的一件事,俗话说的好:"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说明了茶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起到的重要作用。茶作为人们饮食中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必备品,原因在于茶有健身,养颜等功效,对人的身心以及精神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将茶品与茶性对我国传统体育模式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品 茶性 传统体育训练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茅鹏的“一元训练理论”看刘翔的训练特点 被引量:20
10
作者 魏际英 杨威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3-106,共4页
传统的运动训练理论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竞赛制度和解释运动员的训练,于是,茅鹏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元训练理论”。文章针对传统训练理论的不足对“一元训练理论”进行了解释,并结合刘翔训练的成功经验进一步阐述其理论的优越性,为运动员训... 传统的运动训练理论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竞赛制度和解释运动员的训练,于是,茅鹏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元训练理论”。文章针对传统训练理论的不足对“一元训练理论”进行了解释,并结合刘翔训练的成功经验进一步阐述其理论的优越性,为运动员训练实践的安排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元训练理论 传统训练理论 训练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训练的反思 被引量:40
11
作者 张建华 孙璞 杨国庆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8-410,共3页
近年来,功能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对功能训练的研究却相对滞后。通过回顾功能训练的起源与发展,概括出竞技体育中功能训练的3个基本理念:强调训练动作,而非肌肉;强调动作练习的整合;强调动力链,重视"弱链"效... 近年来,功能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对功能训练的研究却相对滞后。通过回顾功能训练的起源与发展,概括出竞技体育中功能训练的3个基本理念:强调训练动作,而非肌肉;强调动作练习的整合;强调动力链,重视"弱链"效应。仔细审视功能训练,发现它既非理论创新,又非方法改良,而是一种训练理念,主要目标是以身体整体性为基础的多关节、多维度、多肌群参与的动作练习,促进运动员肌肉平衡,发展神经肌肉协调配合能力和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功能训练是一种身体训练,属于一般训练范畴,准确理解和把握功能训练是操作的关键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训练 专项训练 传统力量训练 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赛制下全年训练周期的安排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村 杨兴权 钟敏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5-117,共3页
通过对传统周期训练理论以及其他一些观点的剖析,认为传统周期训练理论在新赛制下并未过时,仍是全年周期安排的依据。
关键词 传统周期训练理论 新赛制 全年训练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肌肉减少症与离心抗阻训练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文惠 韩雪 +2 位作者 贾为宗 张静 孙增鑫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0-694,共5页
老年肌肉减少症是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骨骼肌量逐年衰减、肌肉功能逐年衰退的骨骼肌退行性疾病,正常人均可出现。患者的爆发力下降最为明显,平衡功能受损,因而频繁跌倒而致伤。抗阻训练是一种对抗老年肌肉减少症的有效干预方式,包括传统... 老年肌肉减少症是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骨骼肌量逐年衰减、肌肉功能逐年衰退的骨骼肌退行性疾病,正常人均可出现。患者的爆发力下降最为明显,平衡功能受损,因而频繁跌倒而致伤。抗阻训练是一种对抗老年肌肉减少症的有效干预方式,包括传统抗阻训练、爆发力抗阻训练和离心抗阻训练。近年来,离心抗阻训练在干预老年肌肉减少症的病理进程、预防和治疗运动损伤、提高老年人功能活动能力方面的作用凸显。通过适度拉长肌肉的离心训练不仅能够提高绝对肌力,还能够提高起动速度,增加爆发力的起动力量,继而提高爆发力。此外,离心训练还能增强制动力量,使机体能够快速有效地制动、减速、转向等,提高机体对运动的控制能力,有效地提高平衡能力,避免因运动控制不良导致的运动损伤,能够有效地预防跌倒,避免因跌倒所致的骨折等病症。但是,由于离心抗阻训练需要较高的技巧,目前仍未确立安全有效的训练方法和负荷强度等相关参数,因而仍期待更多的相关实验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研究者在离心抗阻训练与老年肌肉减少症方面相关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研究抛砖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肌肉减少症 离心抗阻训练 传统抗阻训练 爆发力抗阻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板块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申霖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0-104,共5页
利用文献资料、观察、专家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通过对多名国外专家学者与教练,包括板块理论提出者之一Issurin进行访谈与求证,以广东皮划艇队德籍外教以传统周期模式设计出的2007年训练计划与以板块周期模式设计出的2009年训练计划为... 利用文献资料、观察、专家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通过对多名国外专家学者与教练,包括板块理论提出者之一Issurin进行访谈与求证,以广东皮划艇队德籍外教以传统周期模式设计出的2007年训练计划与以板块周期模式设计出的2009年训练计划为案例进行对比分析,从理论层次与实践应用两个方面对板块训练与传统训练的联系与区别,板块训练的实际应用过程进行阐述。结论:板块训练并非以替代传统训练为目的而出现,而是在周期计划安排过程中为解决比赛次数增多,进一步提高训练效果,在传统训练模式的基础之上进行改进而产生;板块训练具有单周期训练强度高、设计灵活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队员情况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训练 板块训练 周期 模式 皮划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三分球心理训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光辉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1年第2期68-70,95,共4页
在本校体育系篮球专选课中施行传统训练法和投三分球心理训练法,通过对两种训练效果的统计和对照比较,证明心理训练法优于传统训练法。
关键词 三分球 心理训练 传统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A篮球联赛前期力量训练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跃杰 孙义良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68-70,共3页
针对中国职业男子篮球赛期间运动员的力量水平下降问题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间歇力量训练法,结合速度耐力的训练,有利于运动员的最大力量、肌肉围度、肌肉抗疲劳的能力和比赛力量水平的提高和保持。在长时间连续的比赛中,间歇... 针对中国职业男子篮球赛期间运动员的力量水平下降问题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间歇力量训练法,结合速度耐力的训练,有利于运动员的最大力量、肌肉围度、肌肉抗疲劳的能力和比赛力量水平的提高和保持。在长时间连续的比赛中,间歇力量训练法较传统力量塔式训练法、强度训练法、重复训练法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A篮球联赛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 力量训练 赛前训练 间歇力量训练 传统力量塔式训练 强度训练 重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压训练诱导不同训练水平女子足球运动员肌肉活性及激活后增强效应的时域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得朋 车同同 +1 位作者 李志远 杨铁黎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6-207,共12页
目的:探究50%动脉闭塞压(AOP)半蹲起训练对不同水平女子足球运动员下肢肌肉激活和激活后增强效应(PAP)的时域特征。方法:募集16名不同训练水平女子足球运动员,按运动等级分成2组,每组各8名运动员,以持续加压的方式进行4组30%的1RM半蹲... 目的:探究50%动脉闭塞压(AOP)半蹲起训练对不同水平女子足球运动员下肢肌肉激活和激活后增强效应(PAP)的时域特征。方法:募集16名不同训练水平女子足球运动员,按运动等级分成2组,每组各8名运动员,以持续加压的方式进行4组30%的1RM半蹲起诱导PAP,运用无线遥感表面测试系统,采集4组半蹲起训练中下肢肌群肌电信号,计算臀肌和大腿前、后及外侧肌肉肌电振幅(RMS)标准值,使用Kistler三维测力台对16名受试者加压半蹲起运动前、后(15 s、5 min、10 min、15 min)的腾空高度、峰值功率(PPO)、力量发展速率(RFD)及垂直反作用力(vGRF)进行采集。采用双因素(训练水平×时间)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对4组半蹲起运动下肢肌群肌肉激活、垂直跳的腾空高度、PPO、RFD、vGRF进行分析。结果:1)在4组半蹲起运动中,不同水平受试者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直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及阔筋膜张肌在第3组和第4组RMS标准值增加显著(p<0.05),臀大肌随半蹲起组数的增加,RMS标准值逐渐减少,一级运动水平受试者在第4组时臀大肌RMS标准值小于第1组(p<0.05);2)50%AOP半蹲起运动在干预后5 min和10 min垂直跳过程中均诱导产生PAP(p<0.05),一级运动水平的受试者干预后5 min时CMJ过程中诱导PAP非常显著(p<0.01),同一时间点,一级运动水平的受试者PAP显著优于二级运动水平的受试者(p<0.05);3)50%AOP低强度半蹲起运动后5 min和10 min垂直跳过程的跳跃高度、PPO、RFD显著增加(p<0.05),一级运动水平的受试者干预后5 min时CMJ过程中峰值功率改善非常显著(p<0.01)。结论:低强度加压半蹲起运动能够显著增加女子足球运动员下肢肌肉激活程度,并诱导PAP,且受试者训练水平对其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训练 传统高强度训练 训练水平 激活后增强效应 垂直跳 运动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迎击摩擦法对提高前冲弧圈球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林小兵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2年第4期85-88,共4页
当前,前冲弧圈球已是世界乒坛取胜的主要手段,也是我国体育院系乒乓球专选班学生重点教材。本文通过施行迎击摩擦法进行前冲弧圈球的教学实验,证明此法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前冲弧圈球 高吊弧圈球 迎击摩擦法 传统训练 攻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舍受:一种被忽视的佛教情绪理论 被引量:2
19
作者 彭彦琴 徐佳佳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62-71,共10页
情绪一直是西方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但多数研究只重视情绪的两极划分,即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较少关注情绪的中间状态。佛教心理学独辟蹊径重点探讨具有双向性的特殊情绪类型——舍受。它是通过系统训练建立起的一种高级情绪反应机制,以及... 情绪一直是西方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但多数研究只重视情绪的两极划分,即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较少关注情绪的中间状态。佛教心理学独辟蹊径重点探讨具有双向性的特殊情绪类型——舍受。它是通过系统训练建立起的一种高级情绪反应机制,以及由此产生的效价偏高、唤醒度较低的沉着平静的情绪状态。通过对舍受的重新定义,可认识到它不仅是一种独立、特有的佛教情绪理论,更提供了一套完整且行之有效的、区别于西方正念训练的传统佛教训练方法;总之,通过佛教舍受情绪理论的研究,可进一步确认可对西方心理学予以补充的佛教心理学的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受 传统佛教训练 正念训练 情绪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与排球运动员下肢专项素质的关联探究
20
作者 刘明 陶重犇 《应用力学学报》 2025年第4期950-962,共13页
目的探究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排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及灵敏素质等专项素质的影响,为排球训练提供科学方法。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了30名排球运动员,按照随机数组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名,分别进行为期8周的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包括3... 目的探究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排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及灵敏素质等专项素质的影响,为排球训练提供科学方法。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了30名排球运动员,按照随机数组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名,分别进行为期8周的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包括30~40 cm跳箱跳深、50~60 cm箱式跳等)和传统抗阻力训练(包括杠铃深蹲、卧推、硬拉等)。训练前后,借助原地立定跳远、原地纵跳摸高测试运动员跳跃能力,用30 m加速跑、“十”字变向跑评估移动能力;通过Nebraska测试、Illinois测试衡量迅速变向能力,以15 s立卧撑、钻跳过栏、15 s反复横跨步测试动作变换能力,通过“十”字象限跳、六边形跳、六角球抓取测试协调控制能力。对比分析两组运动员试验前后的下肢爆发力(跳跃能力、移动能力)和灵敏素质(迅速变向能力、动作变换能力、协调控制能力)的测试结果。结果训练前两组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训练后,在下肢爆发力方面,实验组的跳跃性能和移动性能指标的提升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灵敏素质方面,迅速变向能力测试中,实验组在Nebraska测试、Illinois测试等表现突出(P<0.05);动作变换能力测试中,15 s立卧撑、钻跳过栏测试两组效果相近(P>0.05),15 s反复横跨步测试中试验组优势明显(P<0.01);协调控制能力测试中,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在“十”字象限跳、六边形跳和六角球抓取等测试成绩显著优于传统抗阻力训练(P<0.05)。结论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排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及灵敏素质的提升具有显著效果。且与传统抗阻力训练相比,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在垂直跳跃、复杂变向和协调控制等排球专项素质上优势显著。该训练方式对于增强运动员的下肢肌肉力量,提高运动员的快速反应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 传统抗阻力训练 排球运动员 下肢爆发力 灵敏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