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蒙药的管理要标准化
1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I0004-I0004,共1页
关键词 传统蒙药 标准化 管理 内蒙古自治区 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本草学 药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链球菌素对大肠杆菌所致腹泻小鼠的脑-肠轴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贾知锋 王纯洁 +2 位作者 敖日格乐 高瑞娟 巴森胡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31-1939,共9页
旨在研究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应激性腹泻导致的肠道菌群与脑-肠轴功能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揭示nisin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调控机制。通过注入3种血清型大肠杆菌混合菌悬液(1∶1,1.0×109 CFU·mL-1)制备小鼠腹泻模型,并用nisin... 旨在研究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应激性腹泻导致的肠道菌群与脑-肠轴功能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揭示nisin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调控机制。通过注入3种血清型大肠杆菌混合菌悬液(1∶1,1.0×109 CFU·mL-1)制备小鼠腹泻模型,并用nisin和蒙药复方进行治疗;在造模后0、72h,ELISA检测5-HT、DA和NE水平,以及平板涂布法将盲肠内容物分别10倍稀释成8个梯度涂布于相应培养基,计算菌落数。结果表明,(1)在脑组织中,造模后72h时nisin、传统蒙药复方、成分复方、抗生素组中5-HT分别升高到0h时的108.60%、124.04%、117.47%、115.57%;并且使十二指肠中5-HT分别增加到0h时的289.18%、200.30%、271.59%,nisin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造模后除空肠外,72h与0h相比,nisin和传统蒙药复方对小鼠血清、脑、十二指肠、回肠以及结肠中5-HT都有显著提升作用(P<0.05);(2)造模后72h时,nisin、蒙药复方、成分复方及抗生素可提高正常小鼠脑、肠中多巴胺,并以回肠中增加最多,且差异显著(P<0.05);(3)在脑组织中0h与72h时NE的浓度,传统蒙药复方、nisin分别升高到115.62%和106.17%,且均与空白、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十二指肠、回肠中,nisin组72h比0h升高了170.97%、121.74%,尤其十二指肠明显高于其他各组且差异显著(P<0.05);(4)nisin、有效成分复方和传统蒙药复方可显著提高感染E.coli小鼠肠道内有益菌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降低有害菌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P<0.05)。可见,nisin和蒙药复方均显著提高细菌感染小鼠血液、脑和各肠段中5-HT、NE含量,尤以十二指肠突出,nisin和传统蒙药能打破肠道中5-HT的平衡,并伴随着肠道各段、血液中5-HT的升高脑组织中5-HT含量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IN 传统蒙药复方 神经递质 应激性腹泻 肠道菌群 脑-肠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医瘟疫热症经典方查干汤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γ分泌的影响
3
作者 伊丽娜 张屏 +3 位作者 张烜 昌妍希 杭凌宇 包保全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3114-3117,共4页
目的:研究蒙医瘟疫热症经典方查干汤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诱生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γ的影响。方法:选取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药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γ的含... 目的:研究蒙医瘟疫热症经典方查干汤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诱生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γ的影响。方法:选取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药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γ的含量。用查干汤不同极性提取物,4个组方药材土木香、苦参、悬钩子木、山柰以及6个指标性成分土木香内酯、异土木香内酯、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肉桂酸乙酯、对甲氧基桂皮酸乙酯评价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复方及组方药材土木香、苦参、悬钩子木和山柰水提物,均能不同程度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并诱导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γ分泌,复方、组方药材醇提物及指标性成分,均无此作用。结论:查干汤及其组方药材水提物均能明显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并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γ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蒙药 复方 查干汤 指标性成分 淋巴细胞 增殖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2 干扰素-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特日七味丸对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模型小鼠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4
作者 魏颖 孙佳鑫 +2 位作者 刘刚 孙学梦 苏丽娅 《世界中医药》 2025年第12期2058-2066,共9页
目的:研究蒙药巴特日七味丸对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AC)的干预及其活性作用机制。方法:运用高分辨质谱结合精确质量数数据库对巴特日七味丸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同时构建CAC小鼠模型,考察巴特日七味丸对CAC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体质量... 目的:研究蒙药巴特日七味丸对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AC)的干预及其活性作用机制。方法:运用高分辨质谱结合精确质量数数据库对巴特日七味丸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同时构建CAC小鼠模型,考察巴特日七味丸对CAC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体质量、结直肠形态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利用16S rDNA测序技术,揭示其对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质谱鉴定出巴特日七味丸中80个成分。造模后各组小鼠分别出现了腹泻、便血、脱肛、消瘦等表现,在第1轮造模后,模型组DAI评分均升高(P<0.01),第2、3轮造模后,巴特日七味丸组能降低造模后小鼠的DAI评分(P<0.01)。同时,与模型组比较,巴特日七味丸组小鼠结直肠长度增长(P<0.01),肠体肿胀减轻,上皮细胞结构相对完整,炎症细胞减少,杯状细胞增多,不典型增生减少,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TNF-α、IL-6水平降低。巴特日七味丸组小鼠的肠道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下降,Bacteroides、Dubosiella、Parasutterella在模型组小鼠肠道为优势菌属;正常组Muribaculaceae为优势菌属;与模型组比较,巴特日七味丸组Bacteroides的相对丰度降低,Muribaculaceae的相对丰度增加(P<0.05)。结论:巴特日七味丸具有干预CAC小鼠结直肠癌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蒙药 复方 巴特日七味丸 成分分析 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 肠道微生物 16S rDNA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