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耕对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彭文英 彭美丽 吴晓展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5-100,共6页
通过北京郊区大田调查和定点试验观测,对比研究了免耕覆盖与传统耕作两种措施下作物长势和产量差异,探讨了免耕覆盖技术推广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与传统翻耕相比,免耕覆盖作物出苗和成熟更晚;免耕冬小麦出苗和生长初期,麦苗密... 通过北京郊区大田调查和定点试验观测,对比研究了免耕覆盖与传统耕作两种措施下作物长势和产量差异,探讨了免耕覆盖技术推广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与传统翻耕相比,免耕覆盖作物出苗和成熟更晚;免耕冬小麦出苗和生长初期,麦苗密度可低于传统翻耕32%;免耕覆盖玉米出苗和长势往往好于传统翻耕,出苗密度可高于传统翻耕约20%。与传统翻耕相比较,免耕覆盖冬小麦地上生物量可低3%左右,但同期测量地下根量却高15%;免耕冬小麦在春季干旱年份可增产2.2%,而在春季雨水较多的年份却减产18.37%,大田调查最高可造成减产46.4%;免耕覆盖玉米产量一般较高,可高出2%~18%。免耕技术推广实施还需要加强科学的田间管理,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翻耕 作物产量 推广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2
作者 刘波 吴礼树 +2 位作者 鲁剑巍 李小坤 苏伟 《耕作与栽培》 2010年第2期55-58,F0003,共5页
由于农村劳动力结构的改变,以省工节本、高产高效为主的轻简化栽培模式逐渐受到农民青睐。生产条件和生产体制的变化要求及时相应地调整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技术体系。本文综述了免耕、传统翻耕等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影响... 由于农村劳动力结构的改变,以省工节本、高产高效为主的轻简化栽培模式逐渐受到农民青睐。生产条件和生产体制的变化要求及时相应地调整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技术体系。本文综述了免耕、传统翻耕等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影响的差异,并简要分析了轻简化栽培模式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从而为新的生产方式下的土壤养分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翻耕 容重 土壤水分 氮磷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 被引量:2
3
作者 赵福艳 《农业装备技术》 2015年第5期9-11,共3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首要问题,保护性耕作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1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念和内涵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首要问题,保护性耕作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1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念和内涵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是国际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它的定义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残茬覆盖 传统翻耕 农业生产技术 世界农业发展 种子发芽 产业结构调整 播种机 传统 机械化工作 农机服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深松技术的对比试验
4
作者 何萍 《现代农机》 2016年第1期46-47,共2页
机械深松整地作业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利用深松机械将土壤疏松而不打乱土壤耕层结构的新的耕作方式,是解决机械翻耕造成不利因素的有效途径,其蓄水保墒、增产效应持续稳定且明显。本文通过对一年一作夏闲地几种不同深松... 机械深松整地作业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利用深松机械将土壤疏松而不打乱土壤耕层结构的新的耕作方式,是解决机械翻耕造成不利因素的有效途径,其蓄水保墒、增产效应持续稳定且明显。本文通过对一年一作夏闲地几种不同深松形式的对比试验与分析,论述了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技术 深松整地 对比试验 合理化建议 传统翻耕 土壤疏松 蓄水保墒 增产效应 小麦免播种 作业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