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中华传统美育思想改进高校美育工作 被引量:9
1
作者 孟恒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2,共6页
当前,我国高校美育工作面临地位“名高实低”,美育目标的人文底蕴被遮蔽,美育的价值被窄化,美育实施有“形”缺“神”等困境。中华传统美育思想中蕴含着改进高校美育工作的丰厚资源,例如:“成大人”的人格理想有助于凸显高校美育目标的... 当前,我国高校美育工作面临地位“名高实低”,美育目标的人文底蕴被遮蔽,美育的价值被窄化,美育实施有“形”缺“神”等困境。中华传统美育思想中蕴含着改进高校美育工作的丰厚资源,例如:“成大人”的人格理想有助于凸显高校美育目标的人文底蕴,家国天下的价值取向有助于拓展高校美育的价值定位,多样的审美形态有助于优化高校美育课程,丰富的审美元素有助于提升美育活动效果。利用中华传统美育思想改进高校美育工作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重视美育的人格养成功能、注重课程实施中美的渗透、提升美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美育 高校美育 美育 美育课程 美育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对传统美育的挑战 被引量:2
2
作者 解冬梅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62-62,共1页
在数字化时代,世界打破了地域和民族的局限,整个世界都进入了因特网之中。这样,一方面使各民族的文明走向了世界,但另一方面又不可否认地出现了一个全球化与民族化、本土化的矛盾问题。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独立存在,没有被其他的民... 在数字化时代,世界打破了地域和民族的局限,整个世界都进入了因特网之中。这样,一方面使各民族的文明走向了世界,但另一方面又不可否认地出现了一个全球化与民族化、本土化的矛盾问题。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独立存在,没有被其他的民族同化。就因为它有自己独特的风貌。这种风貌通过言传身教而得以一代代传下去,所以在审美教育中,每个民族都是突出自己的民族特点。充分开发和利用本民族的审美资源.来对人们进行教育。以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传统美育 审美教育 民族化 本土化 审美主体异化 文学艺术 独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与当代美育的建构 被引量:6
3
作者 姚文放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2期72-76,共5页
关键词 当代美育 传统美育 传统文化 素质培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文精神 人的主体性 人文理想 审美实践 能力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蔡元培与中国课程改革的美育传统 被引量:8
4
作者 周勇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共7页
蔡元培接手晚清以来的课程改革时,重视以美育升华自私功利的现实人心,培养国家各项改革事业及个人美好人生必需的"高尚情感",中国课程改革由此形成清晰的美育传统。重温蔡元培开拓课程改革新路时留下的美育传统,不仅有利于边... 蔡元培接手晚清以来的课程改革时,重视以美育升华自私功利的现实人心,培养国家各项改革事业及个人美好人生必需的"高尚情感",中国课程改革由此形成清晰的美育传统。重温蔡元培开拓课程改革新路时留下的美育传统,不仅有利于边缘化的本土课程美学摆脱对于西方美育理论的过分依赖,而且能为主流课程学者优化课程改革构思,回应国家"美好生活"发展目标,提供有益历史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元培 中国课程改革 美育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学东渐与中国美育传统形态的现代转换 被引量:2
5
作者 吴东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5期75-83,共9页
在中国美育传统相当长的时间里 ,美育经历了乐教、美术教育、心灵教育、情感教育等发展阶段 ,展示出了中国美育传统实践形态现代转换的历程。而现代中国美育理论和思想理论的建构是与西方学人如鲍姆嘉通、康德和席勒诸人的西学美育理论... 在中国美育传统相当长的时间里 ,美育经历了乐教、美术教育、心灵教育、情感教育等发展阶段 ,展示出了中国美育传统实践形态现代转换的历程。而现代中国美育理论和思想理论的建构是与西方学人如鲍姆嘉通、康德和席勒诸人的西学美育理论在中国的译解和传播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 ,美育内涵从以听觉为主的乐教向以视觉为主的艺术教育的变迁 ,中国传统美育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的转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育传统形态 中国美育现代形态 西学东渐 现代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手工艺美育融入康养产业发展的机理及路径 被引量:6
6
作者 韦秀玉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7-124,共8页
当今康养需求呈现多样化态势,休养健身、度假修习、文化研学等方式受到高度关注。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生活智慧与艺术理想的历史结晶,内含丰富的康养资源。基于美育方法,参照积极心理学理论,合理利用传统手工艺及相关传统文化元素,可... 当今康养需求呈现多样化态势,休养健身、度假修习、文化研学等方式受到高度关注。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生活智慧与艺术理想的历史结晶,内含丰富的康养资源。基于美育方法,参照积极心理学理论,合理利用传统手工艺及相关传统文化元素,可以设计康养产品和活动。聚焦传统手工艺与健康之间的连接,将传统手工艺美育融入康养产业,可以为乡村振兴、文化休闲和社会美育提供可行性方案。将传统手工艺美育与艺术疗愈有机结合,借鉴心理治疗技术,可以探寻传统手工艺美育融入康养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助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积极参与健康中国的人民心理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手工艺美育 康养产业 艺术疗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通过古代礼乐造就中国现代美育新传统——论朱谦之美育思想对家美感与审美时态的利用
7
作者 刘彦顺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6-155,共10页
中国现代美育的中式礼乐新传统既坦然接受西方文化、西方美学启蒙,也对西方美学的诸多重大弊端与蒙蔽保持清醒的批判、戒备与防范。朱谦之承续中国古代礼乐传统中的家美学与兴发—审美时态传统,清除礼乐传统中的封建国家礼乐制度,造就... 中国现代美育的中式礼乐新传统既坦然接受西方文化、西方美学启蒙,也对西方美学的诸多重大弊端与蒙蔽保持清醒的批判、戒备与防范。朱谦之承续中国古代礼乐传统中的家美学与兴发—审美时态传统,清除礼乐传统中的封建国家礼乐制度,造就了中国现代美育新传统。第一,首次提出中国古代礼乐传统是“乐育”,并与宗教禁欲主义教育传统相比,彰显其中家美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第二,利用古代礼乐及礼乐思想中的兴发或正在进行时之时态,以“流”表达、维护审美生活教化的原发状态。第三,把古代礼乐中的家美感与兴发—审美时态融合起来,运用于其独创的宇宙美育与性美育,尤其突出美育活动身心整一的愉悦感;以性美育为家美感提供始基,男女性度合宜,以家美感辐射宇宙美育,形成新礼乐制度的天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谦之 古代礼乐 中国现代美育传统 家美感 审美时态 乐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美育观念的转变 被引量:5
8
作者 周立群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7-149,155,共4页
关键词 美育观念 改革背景 新课程 学校 审美教育 创造性表现 受教育者 传统美育 个体情感 审美对象 具体表现 自主体验 审美主体 个性情感 审美过程 先验性 学生 “美” 德育 内心 解读 教参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岭南画派的美学美育特色及其现代性问题——基于高剑父美育实践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天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4-60,共7页
岭南画派在其传承发展中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美学美育传统。这一传统具有时代性、创新性、杂糅性、国际性等特征,显现出与传统中国画教育有所不同的独特性。以高剑父为代表的岭南画派既注重绘画形态上的折衷中西,又强调绘画内容上的融汇古... 岭南画派在其传承发展中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美学美育传统。这一传统具有时代性、创新性、杂糅性、国际性等特征,显现出与传统中国画教育有所不同的独特性。以高剑父为代表的岭南画派既注重绘画形态上的折衷中西,又强调绘画内容上的融汇古今,并在现代中国救亡语境中表现出极为强烈的政治色彩;高剑父的个体经历与美学认识都促使岭南画派的美学及美育传统呈现出对“代胜说”的认可和接受,彰显出偏重启蒙、具有现实关怀的现代性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画派 高剑父 现代性 美育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