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男女有别:传统礼教视野下的中国古代女性观剧方式述论 被引量:1
1
作者 武翠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4-168,共5页
"男女授受不亲"一直是钳制中国古代社会男女两性关系的最有力武器,为"严男女之大防",分区、搭女台、垂帘、列女座等一系列专为女性观众而设的观剧方式应"需"产生了。由斯,中国古代剧场内呈现出一道道男... "男女授受不亲"一直是钳制中国古代社会男女两性关系的最有力武器,为"严男女之大防",分区、搭女台、垂帘、列女座等一系列专为女性观众而设的观剧方式应"需"产生了。由斯,中国古代剧场内呈现出一道道男女有别的独特观剧景观。虽然这些观剧方式曾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维护剧场秩序、保护女性观众的功能和作用,但从传统礼教视角看,它们实际上是对传统礼教的一种自觉遵从,是慑于传统礼教的威严而产生的特定历史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男女有别 传统礼教 古代女性 观剧方式 文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两《唐书·列女传》看唐代女性的传统道德观 被引量:3
2
作者 于亚男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0-33,共4页
唐代女性开放、自由一向是大多数人的观点,也有很多人认为唐代女性是中国妇女中幸运的一群,但是在这种开放背后我们更应该看到传统道德观念依然在发挥作用,在此,笔者以两《唐书.列女传》为例,简要分析一下唐代女性的道德观念,说明她们... 唐代女性开放、自由一向是大多数人的观点,也有很多人认为唐代女性是中国妇女中幸运的一群,但是在这种开放背后我们更应该看到传统道德观念依然在发挥作用,在此,笔者以两《唐书.列女传》为例,简要分析一下唐代女性的道德观念,说明她们并未能超越时代的限制,仍然受到传统礼教的束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女性 道德观念 传统礼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霞帔形制发展特征及内涵 被引量:4
3
作者 邵文静 张宁 《服装学报》 2022年第6期523-532,共10页
霞帔的初始形态为“披帛”,是挂于服饰外的一种衣饰,其在宋代开始被收入服制,由俗入礼并在装饰上愈加繁缛。通过对霞帔形制的比较和考物研究,并结合古籍、报告与图像资料等,梳理霞帔形制的发展史。研究表明,霞帔形制结构由披帛样式发展... 霞帔的初始形态为“披帛”,是挂于服饰外的一种衣饰,其在宋代开始被收入服制,由俗入礼并在装饰上愈加繁缛。通过对霞帔形制的比较和考物研究,并结合古籍、报告与图像资料等,梳理霞帔形制的发展史。研究表明,霞帔形制结构由披帛样式发展而来,并与各民族世俗文化、典章碰撞杂糅,最终被纳入礼制;历经朝代更迭,霞帔自宽幅长条至清式阔如背心,古制新式,清末,其形制脱离“礼教”走向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霞帔形制的变迁过程彰显了中国传统服饰的宽博与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帛 霞帔 形制 传统礼教 民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解放是最高的政治、宗教、艺术吗?
4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65-65,共1页
1994年第1期《读书》韩少功《性面上的迷失》一文指出:正是传统礼教的压抑蓄积了强大的纵欲势能,一旦社会管制稍有松懈,便能洪流滚滚,势不可挡地群“情”激荡举国变“色”.性文学也总是在性蒙昧灾区成为一个隐性的持久热点,成为很多正... 1994年第1期《读书》韩少功《性面上的迷失》一文指出:正是传统礼教的压抑蓄积了强大的纵欲势能,一旦社会管制稍有松懈,便能洪流滚滚,势不可挡地群“情”激荡举国变“色”.性文学也总是在性蒙昧灾区成为一个隐性的持久热点,成为很多正人君子一种病态的津津乐道和没完没了的打听癖、窥视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社会管制 传统礼教 性文学 韩少功 “色” 政治 文化态度 社会开放 “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王府曲本”《梅玉配》
5
作者 欧阳世昌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2期124-126,共3页
《梅玉配》继承《西厢记》、《牡丹亭》反对父母包办婚姻、反对封建礼教的传统。它以喜剧形式在礼赞年轻人的爱情的同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具体细致的比较,让人们看到父母包办姻婚的可怕。
关键词 《梅玉配》 喜剧色彩 传统礼教 跨越地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