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外科技术联合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在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
作者 胡永生 王艳杰 谢忠存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14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联合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在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2例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46例)与实验组(46例)。对照组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联合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在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2例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46例)与实验组(46例)。对照组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显微外科技术+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康复指标,术前及术后1 d的疼痛程度,术前及术后8周的生化指标[碱性磷酸酶(AL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优良率(86.96%)高于对照组(69.57%)(P<0.05)。实验组开始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6.13±1.48)d、(13.57±2.06)d、(12.32±1.94)周、(13.64±1.76)周,短于对照组的(10.89±2.46)d、(19.63±3.28)d、(16.79±2.36)周、(18.13±2.18)周(P<0.05)。术后1 d,两组疼痛程度均轻于术前,且实验组轻于对照组(P<0.05)。术后8周,两组ALP、CRP、IL-6水平均高于术前,但实验组ALP(86.92±11.46)U/L、CRP(36.74±5.62)mg/L、IL-6(124.53±11.76)ng/ml低于对照组的(97.38±12.51)U/L、(42.76±5.39)mg/L、(139.64±12.58)ng/ml(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的21.74%(P<0.05)。结论显微外科技术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相结合,可有效降低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生化指标,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手术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血管损伤 显微科技术 闭合复位 固定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小儿前臂闭合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2
作者 谢祎 程富礼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9期128-129,共2页
目的对小儿前臂闭合骨折实施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进行比较。方法 120例前臂闭合骨折患儿,依据治疗方式分为A组(63例)和B组(57例)。A组患儿接受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B组患儿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儿骨折... 目的对小儿前臂闭合骨折实施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进行比较。方法 120例前臂闭合骨折患儿,依据治疗方式分为A组(63例)和B组(57例)。A组患儿接受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B组患儿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功能丧失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优于B组(P<0.05);两组功能丧失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良率为92.06%,B组为92.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岁患儿骨骼可塑性较强,主要予以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10岁患儿或外固定不能维持骨折处稳定者,主要予以手术内固定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前臂闭合骨折 复位固定 切开复位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辨证施护联合同伴教育在中医正骨法闭合复位儿童轻度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中的应用
3
作者 贺芬 应炳泉 +1 位作者 吴艳 李夏燕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3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辨证施护联合同伴教育在中医正骨法闭合复位儿童轻度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儿童医院2020年9月—2022年3月行中医正骨法闭合复位治疗的80例轻度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辨证施护联合同伴教育在中医正骨法闭合复位儿童轻度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儿童医院2020年9月—2022年3月行中医正骨法闭合复位治疗的80例轻度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均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辨证施护联合同伴教育,比较两组疼痛程度[3~8岁: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法(Face Pain Scale,FPS);>8岁: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心理状态[儿童抑郁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CDI)]、生活质量[儿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Measurement Models,PedsQL TM)]、家长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FPS、VAS、CDI评分较对照组低,PedsQL TM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总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医正骨法闭合复位后对轻度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采用辨证施护联合同伴教育护理,可减轻患儿疼痛程度,改善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提高家长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骨折 JakobⅡ型 中医正骨闭合复位 辨证施护 同伴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肘关节镜下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Jac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3例报告
4
作者 高秉钧 王琨尧 +5 位作者 雷映菡 杨伟巍 张圣令 靳少彬 陈骏飞 庄岩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肘关节镜下治疗Jac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的可行性。方法Jac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3例,均给予肘关节镜下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术中,先空针抽吸关节囊内积血,注射盐水充盈关节囊,置入关节镜及操作器械。清除骨折间隙软组织后,复位... 目的探讨肘关节镜下治疗Jac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的可行性。方法Jac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3例,均给予肘关节镜下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术中,先空针抽吸关节囊内积血,注射盐水充盈关节囊,置入关节镜及操作器械。清除骨折间隙软组织后,复位远端骨折块,X线透视下置入克氏针,交叉固定。结果术中患儿均获得满意复位,无一例转为切开复位;平均手术时间75 min,平均住院时间6 d。出院后规律复查、换药,1个月后均恢复良好,骨折断端对位满意,未出现感染等短期并发症。顺利拔除克氏针,规律功能锻炼,1年后复查未出现骨不愈合、畸形愈合与神经麻痹等远期并发症。结论肘关节镜下治疗Jac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术中操作视野良好,便于清除骨折间隙软组织,实现骨折解剖复位,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骨折 JacobⅡ型 儿童 肘关节镜 闭合复位固定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联合外固定治疗小儿孟氏骨折的效果研究
5
作者 白瑞 丁小力 叶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4期59-62,共4页
目的 分析闭合复位联合外固定治疗小儿孟氏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30例孟氏骨折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闭合复位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闭合复位联合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 目的 分析闭合复位联合外固定治疗小儿孟氏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30例孟氏骨折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闭合复位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闭合复位联合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肘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肘关节功能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儿的疼痛、运动、稳定性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儿的疼痛评分(56.84±3.63)分、运动评分(25.53±2.72)分、稳定性评分(7.16±1.82)分较对照组的(50.18±3.82)、(20.38±2.78)、(5.73±1.62)分更高(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3个月社会能力、生理功能、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精神健康评分分别为(87.64±5.27)、(88.78±5.14)、(87.35±5.64)、(86.01±5.41)、(85.02±2.3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0.13±5.14)、(80.88±5.53)、(80.87±5.16)、(80.02±5.32)、(80.34±2.32)分(P<0.05)。结论 闭合复位与外固定治疗小儿孟氏骨折均有一定的效果,但闭合复位联合外固定治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儿肘关节功能,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孟氏骨折 闭合复位 固定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臂外固定架联合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老年C1型桡骨远端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1
6
作者 沈润斌 李国梁 +3 位作者 刘小平 陈康 韩广普 赵建勇 《中国骨伤》 2025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单臂外固定架联合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老年Cl型桡骨远端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治疗老年C1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60例,其中男9例,女51例;年龄65~84(72.69±8.14)岁;左侧18例,右侧42例;摔伤55...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单臂外固定架联合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老年Cl型桡骨远端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治疗老年C1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60例,其中男9例,女51例;年龄65~84(72.69±8.14)岁;左侧18例,右侧42例;摔伤55例,车祸伤5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单臂外固定架固定,男4例,女26例;年龄(72.54±8.67)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0.61±2.17)kg·m^(-2);左侧10例,右侧20例;摔伤27例,车祸伤3例。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单臂外固定架联合经皮穿针固定,男5例,女25例;年龄(72.76±7.23)岁;BMI(20.82±2.03)kg·m^(-2);左侧8例,右侧22例;摔伤28例,车祸伤2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 d、12周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变化及腕关节患者自行评分量表(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PRWE),比较两组测量结果。结果: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6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14.50±2.78)周。两组术后2d及12周同术前比较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 d时两组间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12周时两组间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 d及12周PRWE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 d时两组间PRW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12周时两组间PRW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单臂外固定架联合经皮穿针固定可提高C1型桡骨远端骨折固定的可靠性,阶段性拆除固定装置更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经皮穿针 单臂固定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闭合复位石膏托外固定疗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4
7
作者 申吉虎 张宏刚 +3 位作者 刘辉 王志斌 林峰 杨欢德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4期36-37,共2页
目的:分析并比较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闭合复位石膏托外固定疗法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甘肃省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7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动态随机分组... 目的:分析并比较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闭合复位石膏托外固定疗法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甘肃省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7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动态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手术治疗组(n=35)与保守治疗组(n=35)。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闭合复位石膏托外固定疗法对手术治疗组患者与保守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Cooney腕关节评分量表的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手术治疗组患者Cooney腕关节评分量表的评分高于保守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Cooney腕关节评分量表的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闭合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对其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近期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固定 闭合复位石膏托固定 老年 桡骨远端骨折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 被引量:4
8
作者 方贤益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3年第5期412-413,共2页
关键词 复位 小夹板 固定 治疗 闭合性跟骨骨折 损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复位外固定架附加闭合穿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被引量:1
9
作者 卢忠庆 谢浩博 王远航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1期188-189,共2页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外固定架附加闭合穿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6月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架附加闭合穿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24个月随访,平均(12.1±5.31)个月。按Diens...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外固定架附加闭合穿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6月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架附加闭合穿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24个月随访,平均(12.1±5.31)个月。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和Stewerd基础上结合Aro等测量方法制定的解剖评估标准得出疗效优良者24例,优良率为92%。结论手法复位外固定架附加闭合穿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是理想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不稳定 复位 固定 闭合穿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对比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晓春 付鹏 王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最佳治疗方法及肘内翻发生的原因。方法选择6~12岁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40例,其中行三维手法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A组)20例,三维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穿针内固定(B组)20例。术后随... 目的探讨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最佳治疗方法及肘内翻发生的原因。方法选择6~12岁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40例,其中行三维手法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A组)20例,三维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穿针内固定(B组)20例。术后随访9~20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时检查和记录健、患侧携带角及肘关节功能。结果A组12例未达到解剖复位,3例发生肘内翻畸形;B组均达到解剖复位,1例发生肘内翻畸形,2例发生尺神经损伤。根据Flynn标准评定,两组肘关节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如果选择正确,两种手术方法均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肘内翻畸形的产生是远骨折端的成角和旋转同时存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骨折内固定 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近端骨骺分离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振伟 黄德刚 +2 位作者 周功 刘涛 陈辉 《安徽医学》 2016年第7期860-862,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穿针内固定术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术在治疗儿童肱骨近端骨骺分离的效果。方法将2007年6月至2015年10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和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4例儿童肱骨近端骨骺分离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经皮穿针内固定组...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穿针内固定术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术在治疗儿童肱骨近端骨骺分离的效果。方法将2007年6月至2015年10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和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4例儿童肱骨近端骨骺分离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经皮穿针内固定组(18例)和闭合复位外固定组(16例)。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96个月。经皮穿针内固定术:18例疼痛均消失,平均肩关节伸屈从42°增至171°,平均旋转度从32°增至86°,均有明显改善(P〈0.05)。闭合复位外固定术:16例疼痛均消失,平均肩关节伸屈从40°增至167°,平均旋转度从35°增至84°,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种治疗方法在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伸屈功能和旋转功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提高肩关节外展方面,经皮穿针内固定术优于闭合复位外固定术,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近端骨骺分离的临床效果,尤其是远期效果,优于闭合复位外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骺分离 经皮内固定 闭合复位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或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微创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胜松 李绪松 梁武胜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6期14-15,共2页
目的为了提高桡骨远端C3型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微创治疗的价值。方法 60例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钢板螺... 目的为了提高桡骨远端C3型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微创治疗的价值。方法 60例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闭合复位或者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89、21.03、2.52、10.35,P<0.05)。对照组尺偏角、桡骨高度均大于治疗组,掌倾角小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9、5.09、2.62,P<0.05)。结论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接受闭合复位或者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微创治疗,不仅具有创伤小、术后易恢复的优点,而且术后对腕关节活动影响小,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C3型骨折 固定支架 克氏针 微创 钢板螺钉内固定 闭合复位 小切口撬拨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或切开复位外固定架术治疗小儿前臂远端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国平 谢青卿 +2 位作者 高杰 高英瑜 曹卫权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7期1234-1235,共2页
目的研究闭合或切开复位外固定架术治疗小儿前臂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小儿前臂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或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外固... 目的研究闭合或切开复位外固定架术治疗小儿前臂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小儿前臂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或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外固定架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切口长度分别为(44.2±7.4)min、(68.8±14.2)ml、(48.2±10.1)d、(45.0±10.5)m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8.6±11.5)min、(81.4±12.4)ml、(58.6±11.7)d、(58.2±12.9)mm(P<0.05);而观察组住院时间(10.1±1.3)d,与对照组的(9.9±1.1)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外固定架术治疗小儿前臂远端骨折疗效显著,且安全性更高,术后恢复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或切开复位固定架术 小儿前臂远端骨折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固定架技术辅助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韦巍 卢忠存 +1 位作者 蓝春祎 周小波 《华夏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技术辅助复位下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2,实施骨折切开直视下复位内固定)和观察组(n=26,实施外固定架技术辅助下骨折闭合复位内固...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技术辅助复位下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2,实施骨折切开直视下复位内固定)和观察组(n=26,实施外固定架技术辅助下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并发症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更短,膝关节功能恢复更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5%,明显低于对照组22.73%,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外固定架技术辅助复位下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膝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架技术 闭合复位 髓内钉 股骨干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可调节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1
15
作者 鲁成 王恒 +5 位作者 刘磊 侯德胜 薛天乐 刘永俊 徐晓丹 韩庆 《安徽医学》 2014年第10期1395-1397,共3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可调节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方法采用在局部麻醉结合血肿内麻醉下,闭合手法复位后使用可调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各型骨折51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1个月,所有骨折12周内都达到...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可调节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方法采用在局部麻醉结合血肿内麻醉下,闭合手法复位后使用可调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各型骨折51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1个月,所有骨折12周内都达到临床愈合。根据腕关节功能评定标准(Dienst)评定:优42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约92.2%。结论可调节式外固定支架能牢固的维持桡骨远端骨折稳定,适用于各型桡骨远端骨折,具有固定牢固、操作简单、损伤小、出血少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桡骨远端 闭合复位 固定支架 可调节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术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琦 刘威 王向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4期2575-2579,共5页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术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腕关节主动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遂平县中医院9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43例)和B...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术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腕关节主动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遂平县中医院9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43例)和B组(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术,4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不同时间腕关节主动活动度的情况。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B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个月腕关节主动活动度大于A组(P<0.05);术后1 a,两组腕关节主动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术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近期腕关节主动活动度,可避免二次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闭合复位支架固定 切开复位固定 锁定加压钢板 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外科颈骨折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体会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启祥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5期142-142,共1页
关键词 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肱骨科颈骨折 骨折闭合复位 夹板固定 软组织损伤 X光透视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联合夹板外固定治疗掌骨干骨折13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多军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年第2期163-164,共2页
关键词 掌骨干骨折 闭合复位 克氏针髓内固定 夹板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健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8期277-279,290,共4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50例,随机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组(n=125)和闭合复位外固定组(n=125)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桡骨长度...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50例,随机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组(n=125)和闭合复位外固定组(n=125)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桡骨长度、掌倾角、尺偏角、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腕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方面,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为97.6%(122/125),闭合复位外固定组为32.0%(40/125),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患者的桡骨长度显著长于闭合复位外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掌倾角、尺偏角均显著高于闭合复位外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为6.4%(8/125),闭合复位外固定组为23.2%(29/125),前者显著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较闭合复位外固定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固定 闭合复位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腕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夹板外固定法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洪范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6期136-136,共1页
目的临床实验研究分析患者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法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肱骨外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患有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患者80例,将其按照1:1的分配方式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组患者采用小夹板外固定与手法复位相结合的治疗... 目的临床实验研究分析患者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法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肱骨外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患有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患者80例,将其按照1:1的分配方式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组患者采用小夹板外固定与手法复位相结合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方式进行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患者为28例治愈率为70%,好转患者9例好转率为22.5%,未愈患者为3例,未愈率为7.5%,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愈患者为20例治愈率为50%,好转患者14例好转率为35%,未愈患者为6例,未愈率为15%,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5%。治疗组患者的总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法联合手法复位方式进行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可以得出治愈率高,治愈时间短,治愈效果好的临床实验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夹板固定 复位 肱骨科颈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