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经体表测量胃肠减压插管深度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
11
1
作者
肖继红
梁健
林月娟
《护理研究》
2004年第6期979-980,共2页
[目的 ]探讨胃肠减压病人经体表测量插管最佳深度的方法。 [方法 ]将胃肠减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 65例。观察组按测量病人前额正中发际—剑突与脐连线中点的距离插管 ,对照组按传统法测量插管 ,观察记录两组病人腹胀和引...
[目的 ]探讨胃肠减压病人经体表测量插管最佳深度的方法。 [方法 ]将胃肠减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 65例。观察组按测量病人前额正中发际—剑突与脐连线中点的距离插管 ,对照组按传统法测量插管 ,观察记录两组病人腹胀和引流情况以及拔管时的实际长度。 [结果 ]两组腹胀及引流液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对照组体表测量长度与实际插管长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观察组体表测量长度与实际插管长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发际—剑突与脐中点体表标志测量法插管 ,胃管插入深度可到达胃体与胃窦部 ,可达到有效的胃肠减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
测量
胃肠减压
前额发际一剑突与脐中点
测量法
传统测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沙群岛鹦嘴鱼科耳石形态学物种鉴定的可行性研究
2
作者
康志鹏
李纯厚
+4 位作者
李纯然
王腾
赵金发
石娟
刘永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9-478,共10页
研究于2018—2021年在西沙群岛海域采集鹦嘴鱼样本,通过传统形态测量法选取的19个耳石形态指标和椭圆傅里叶分析法选取的77个椭圆傅里叶系数对其进行鉴别分析,探究耳石形态在鹦嘴鱼科物种鉴别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仅使用耳石形态指标...
研究于2018—2021年在西沙群岛海域采集鹦嘴鱼样本,通过传统形态测量法选取的19个耳石形态指标和椭圆傅里叶分析法选取的77个椭圆傅里叶系数对其进行鉴别分析,探究耳石形态在鹦嘴鱼科物种鉴别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仅使用耳石形态指标鉴别鹦嘴鱼时综合判别率为56.8%,低于仅使用椭圆傅里叶系数的63.1%和两种参数结合的75.7%;而结合两种参数对其4个属的综合判别率为88.6%,其中绚鹦嘴鱼属的判别率达到100%;15种鹦嘴鱼的耳石形态聚类结果与已有研究的进化树结果基本一致,特别是属层面的聚类,呈现高度一致,证实了耳石形态具有遗传的属性,也说明了耳石形态学用于鱼类物种鉴定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将为西沙群岛鹦嘴鱼的基础研究提供科学资料,为鹦嘴鱼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形态
传统
形态
测量法
椭圆傅里叶分析法
鹦嘴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两种形态学方法的柔鱼类耳石判别比较
被引量:
7
3
作者
苏杭
方舟
陈新军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3-301,共9页
根据我国鱿钓船2013年6~7月在北太平洋海域采集的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和2013年5~10月在东太平洋海域采集的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样本,对传统测量法选取的9项形态参数和傅里叶分析法选取的77个傅里叶系数进行判别,比较...
根据我国鱿钓船2013年6~7月在北太平洋海域采集的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和2013年5~10月在东太平洋海域采集的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样本,对传统测量法选取的9项形态参数和傅里叶分析法选取的77个傅里叶系数进行判别,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判别效果。结果发现,北太平洋柔鱼耳石翼区开口处上端较长且翼区宽大,赤道茎柔鱼翼区开口处下端较长且侧区有突起;而各项参数值也均有显著性差异。主成分分析法结果认为,传统测量法中总长与胴长之比(TSL/ML)和最大宽度与胴长之比(MW/ML)两个主成分的得分较高,散点图有较大重叠;而傅里叶分析的前13个主成分可以解释总变异的70%以上,散点图重叠较少,效果较好。逐步判别分析的结果认为,背区长(DLL)、侧区长(LDL)、翼区宽(WL)、吻区宽(RW)与胴长之比可列入传统测量法的判别函数中,判别正确率为94%;傅里叶分析中的12项傅里叶谐值可列入判别分析,总判别率为99%。总体而言,两种方法的判别正确率均较高,而傅里叶分析法则相对更为有效。本文可为柔鱼类的种类和种群判别研究提供基础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
传统测量法
傅里叶分析法
柔鱼
茎柔鱼
逐步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种耳石分析法在鲚属种间和种群间识别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19
4
作者
李辉华
郭弘艺
+1 位作者
唐文乔
郑飞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8,共5页
采用耳石传统形态测量法和傅里叶形态分析法,对281尾2龄长江凤鲚(Coilia mystus)和刀鲚(C.nasus)个体的矢耳石形态学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传统的耳石形态测量法对凤鲚与刀鲚种间的正判率达90.9%,但2个刀鲚生态型种群之间的判别成功率...
采用耳石传统形态测量法和傅里叶形态分析法,对281尾2龄长江凤鲚(Coilia mystus)和刀鲚(C.nasus)个体的矢耳石形态学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传统的耳石形态测量法对凤鲚与刀鲚种间的正判率达90.9%,但2个刀鲚生态型种群之间的判别成功率仅为76.9%。而运用傅里叶耳石形态分析法,凤鲚和刀鲚物种间的识别率高达100%,2个刀鲚生态型间的识别率也提高至86.8%。可见,两种耳石形态分析法对鲚属种间的识别效果均很好,但对种群分析而言,傅里叶形态分析法可以取得更好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耳石
传统
形态
测量法
傅里叶形态分析法
刀鲚(Coilia
nasus)
凤鲚(Coilia
mystus)
识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图像识别的5个不同产地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
8
5
作者
田灿
李飞
+8 位作者
苏胜彦
唐永凯
刘波
俞菊华
于凡
李建林
李红霞
宋长友
王美垚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83-1492,共10页
为了解江苏、江西、湖北、上海、河南5个地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形态差异和获取快速、有效的形态鉴别方法,本研究采用传统形态测量法和地标点法来分析各产地形态差异。结果显示:(1)克氏原螯虾雌雄群体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
为了解江苏、江西、湖北、上海、河南5个地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形态差异和获取快速、有效的形态鉴别方法,本研究采用传统形态测量法和地标点法来分析各产地形态差异。结果显示:(1)克氏原螯虾雌雄群体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前三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9.96%、67.21%,传统形态测量法前三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6.77%、82.70%,两种方法均表明其形态差异主要体现在头胸甲及腹部部位;(2)聚类分析将克氏原螯虾5群体聚为两支,上海、河南、江西、湖北群体聚为一支,江苏群体单独聚为一支。(3)地标点法雌雄群体综合判别准确率分别为100%、94%,传统形态测量法综合判别准确率均为56%。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间克氏原螯虾具有一定的形态差异,且地标点法区分不同产地克氏原螯虾群体差异性效果显著,这将有利于克氏原螯虾生产和选育过程中群体的鉴别及外形特征的快速获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地标点法
传统
形态
测量法
形态差异性
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体表测量胃肠减压插管深度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
11
1
作者
肖继红
梁健
林月娟
机构
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
出处
《护理研究》
2004年第6期979-980,共2页
文摘
[目的 ]探讨胃肠减压病人经体表测量插管最佳深度的方法。 [方法 ]将胃肠减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 65例。观察组按测量病人前额正中发际—剑突与脐连线中点的距离插管 ,对照组按传统法测量插管 ,观察记录两组病人腹胀和引流情况以及拔管时的实际长度。 [结果 ]两组腹胀及引流液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对照组体表测量长度与实际插管长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观察组体表测量长度与实际插管长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发际—剑突与脐中点体表标志测量法插管 ,胃管插入深度可到达胃体与胃窦部 ,可达到有效的胃肠减压目的。
关键词
体表
测量
胃肠减压
前额发际一剑突与脐中点
测量法
传统测量法
Keywords
body surface measurement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from hair border to the midpoint of xiphoid and umbilicus measurement way
traditional measurement
分类号
R473.6 [医药卫生—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沙群岛鹦嘴鱼科耳石形态学物种鉴定的可行性研究
2
作者
康志鹏
李纯厚
李纯然
王腾
赵金发
石娟
刘永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西沙岛礁渔业生态系统海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海南省深远海渔业资源高效利用与加工重点实验室/三亚热带水产研究院
华中农业大学
出处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9-478,共10页
基金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322CXTD530、323MS124和322MS153)
农业农村部财政专项(NFZX2021)
+2 种基金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课题(2019B030302004-0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23TD1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21SD04和2019TS28)资助。
文摘
研究于2018—2021年在西沙群岛海域采集鹦嘴鱼样本,通过传统形态测量法选取的19个耳石形态指标和椭圆傅里叶分析法选取的77个椭圆傅里叶系数对其进行鉴别分析,探究耳石形态在鹦嘴鱼科物种鉴别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仅使用耳石形态指标鉴别鹦嘴鱼时综合判别率为56.8%,低于仅使用椭圆傅里叶系数的63.1%和两种参数结合的75.7%;而结合两种参数对其4个属的综合判别率为88.6%,其中绚鹦嘴鱼属的判别率达到100%;15种鹦嘴鱼的耳石形态聚类结果与已有研究的进化树结果基本一致,特别是属层面的聚类,呈现高度一致,证实了耳石形态具有遗传的属性,也说明了耳石形态学用于鱼类物种鉴定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将为西沙群岛鹦嘴鱼的基础研究提供科学资料,为鹦嘴鱼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耳石形态
传统
形态
测量法
椭圆傅里叶分析法
鹦嘴鱼
Keywords
Otolith morphology
Traditional morphometry
Elliptical Fourier analysis
Parrotfish
分类号
S932.4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Q174 [生物学—水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两种形态学方法的柔鱼类耳石判别比较
被引量:
7
3
作者
苏杭
方舟
陈新军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远洋渔业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3-301,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41476129
NSFC41276156)
+1 种基金
国家863计划(2012AA092303)
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D13B01)
文摘
根据我国鱿钓船2013年6~7月在北太平洋海域采集的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和2013年5~10月在东太平洋海域采集的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样本,对传统测量法选取的9项形态参数和傅里叶分析法选取的77个傅里叶系数进行判别,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判别效果。结果发现,北太平洋柔鱼耳石翼区开口处上端较长且翼区宽大,赤道茎柔鱼翼区开口处下端较长且侧区有突起;而各项参数值也均有显著性差异。主成分分析法结果认为,传统测量法中总长与胴长之比(TSL/ML)和最大宽度与胴长之比(MW/ML)两个主成分的得分较高,散点图有较大重叠;而傅里叶分析的前13个主成分可以解释总变异的70%以上,散点图重叠较少,效果较好。逐步判别分析的结果认为,背区长(DLL)、侧区长(LDL)、翼区宽(WL)、吻区宽(RW)与胴长之比可列入传统测量法的判别函数中,判别正确率为94%;傅里叶分析中的12项傅里叶谐值可列入判别分析,总判别率为99%。总体而言,两种方法的判别正确率均较高,而傅里叶分析法则相对更为有效。本文可为柔鱼类的种类和种群判别研究提供基础参考资料。
关键词
耳石
传统测量法
傅里叶分析法
柔鱼
茎柔鱼
逐步判别分析
Keywords
statolith
traditional morphometrics
Elliptical Fourier analysis
Ommastrephes bartramii
Dosidicus gigas
stepwise discriminant analysis
分类号
S931.5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种耳石分析法在鲚属种间和种群间识别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19
4
作者
李辉华
郭弘艺
唐文乔
郑飞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鱼类研究室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8,共5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No.201203065)
上海海洋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B-8812-11-0193)
文摘
采用耳石传统形态测量法和傅里叶形态分析法,对281尾2龄长江凤鲚(Coilia mystus)和刀鲚(C.nasus)个体的矢耳石形态学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传统的耳石形态测量法对凤鲚与刀鲚种间的正判率达90.9%,但2个刀鲚生态型种群之间的判别成功率仅为76.9%。而运用傅里叶耳石形态分析法,凤鲚和刀鲚物种间的识别率高达100%,2个刀鲚生态型间的识别率也提高至86.8%。可见,两种耳石形态分析法对鲚属种间的识别效果均很好,但对种群分析而言,傅里叶形态分析法可以取得更好的识别效果。
关键词
矢耳石
传统
形态
测量法
傅里叶形态分析法
刀鲚(Coilia
nasus)
凤鲚(Coilia
mystus)
识别效果
Keywords
sagitta
traditional otolith morphometrics
Fourier shape analysis
C. nasus
C. mystus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S917.4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Q959.466.04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图像识别的5个不同产地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
8
5
作者
田灿
李飞
苏胜彦
唐永凯
刘波
俞菊华
于凡
李建林
李红霞
宋长友
王美垚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淡水渔业与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淡水渔业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淡水水产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83-1492,共10页
基金
农业部淡水渔业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ZJK201915号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48号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资助,CX(17)2007-01号。
文摘
为了解江苏、江西、湖北、上海、河南5个地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形态差异和获取快速、有效的形态鉴别方法,本研究采用传统形态测量法和地标点法来分析各产地形态差异。结果显示:(1)克氏原螯虾雌雄群体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前三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9.96%、67.21%,传统形态测量法前三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6.77%、82.70%,两种方法均表明其形态差异主要体现在头胸甲及腹部部位;(2)聚类分析将克氏原螯虾5群体聚为两支,上海、河南、江西、湖北群体聚为一支,江苏群体单独聚为一支。(3)地标点法雌雄群体综合判别准确率分别为100%、94%,传统形态测量法综合判别准确率均为56%。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间克氏原螯虾具有一定的形态差异,且地标点法区分不同产地克氏原螯虾群体差异性效果显著,这将有利于克氏原螯虾生产和选育过程中群体的鉴别及外形特征的快速获取。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地标点法
传统
形态
测量法
形态差异性
产地
Keywords
Procambarus clarkii
landmark method
traditional morphometry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
geographical origin
分类号
Q954 [生物学—动物学]
S966.1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经体表测量胃肠减压插管深度的可行性研究
肖继红
梁健
林月娟
《护理研究》
2004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西沙群岛鹦嘴鱼科耳石形态学物种鉴定的可行性研究
康志鹏
李纯厚
李纯然
王腾
赵金发
石娟
刘永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两种形态学方法的柔鱼类耳石判别比较
苏杭
方舟
陈新军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两种耳石分析法在鲚属种间和种群间识别效果的比较研究
李辉华
郭弘艺
唐文乔
郑飞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基于图像识别的5个不同产地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形态差异分析
田灿
李飞
苏胜彦
唐永凯
刘波
俞菊华
于凡
李建林
李红霞
宋长友
王美垚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