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的追逐与图式的变革——20世纪初传统派的中国画现代转换
1
作者 陈美珍 黄宗贤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8-111,共4页
20世纪以来,传统中国画向现代中国画变革的过程中,以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为代表的传统派坚守中国民族绘画传统的立场和道路,主张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传统,提出从中国画内部寻求突破和变革,自觉回应着时代变革的追求。由此,... 20世纪以来,传统中国画向现代中国画变革的过程中,以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为代表的传统派坚守中国民族绘画传统的立场和道路,主张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传统,提出从中国画内部寻求突破和变革,自觉回应着时代变革的追求。由此,他们对传统绘画图式进行了创新性变革,努力建构适合现代人们精神追求的现代中国画图式。无疑,传统派在现代中国画图式探索上尚不成熟,但他们对绘画图式的变革及其绘画图式所体现的对人文价值的"当下性"的关注显示出对中国画现代转换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派 变革意识 绘画图式 现代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徽派建筑文化浅析——从赖特的有机建筑到中国传统徽派建筑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卓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8年第9期24-25,共2页
为了对中国传统徽派建筑及其文化进行分析,将赖特的有机建筑与中国传统徽派建筑进行了比较,并发现了这两种处于不同国度、不同地域的建筑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点。而最大的共同点是贯穿于这两种建筑文化之中的有机生态观,这种"天人合... 为了对中国传统徽派建筑及其文化进行分析,将赖特的有机建筑与中国传统徽派建筑进行了比较,并发现了这两种处于不同国度、不同地域的建筑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点。而最大的共同点是贯穿于这两种建筑文化之中的有机生态观,这种"天人合一"的生态观无论是对中国传统徽派建筑还是对赖特的有机建筑的形成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传统建筑 有机建筑 生态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徽派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倪漫 杨磊 《绿色科技》 2018年第15期23-24,共2页
指出了徽派传统建筑文化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徽文化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员,它们之间有着从属关系。传统建筑表达了徽派文化的特征及运用思路。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继承和发扬徽派传统建筑文化,抓住徽派传统建筑文化的精... 指出了徽派传统建筑文化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徽文化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员,它们之间有着从属关系。传统建筑表达了徽派文化的特征及运用思路。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继承和发扬徽派传统建筑文化,抓住徽派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洞察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拓宽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建筑 现代城市 园林景观设计 运用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澳大利亚小说两支流派之分歧
4
《文艺理论研究》 1985年第4期76-76,共1页
黄源深在《当代澳大利亚小说流派》(《世界文学》1985年第3期)一文中指出: 以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帕特里克·怀特为首的怀特派小说家与传统派作家的分歧,首先表现在作品所反映的内容方面。传统派着力刻画人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即人与自... 黄源深在《当代澳大利亚小说流派》(《世界文学》1985年第3期)一文中指出: 以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帕特里克·怀特为首的怀特派小说家与传统派作家的分歧,首先表现在作品所反映的内容方面。传统派着力刻画人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斗争;而怀特派则着重反映人本身的内心冲突,人对自我的认识和思考,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危机。即便是对人与外部世界的冲突的描写,也是为了更好地反映人复杂的内心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派 内心生活 当代澳大利亚小说 作品 人与外部世界 帕特里克·怀特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世界文学 人与人 小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20世纪80年代美国“优质运动”中的意识形态冲突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露茜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8-99,共12页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优质运动展现了保守主义在实现全面复兴与现代化过程中所进行的斗争。他们围绕着对"优质"概念符号进行批判、生产与再批判的线索,进而达成对公共教育政策文本的钳制。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出现了保守主义与进...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优质运动展现了保守主义在实现全面复兴与现代化过程中所进行的斗争。他们围绕着对"优质"概念符号进行批判、生产与再批判的线索,进而达成对公共教育政策文本的钳制。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出现了保守主义与进步主义、激进主义之间的冲突,也出现了保守主义阵营内部——传统派与新保守主义之间的斗争,并进而帮助反思"永恒"、"常识"、"科学"等习以为常、普遍接受的语言符号中所蕴藏着的不平等的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运动 进步主义 传统派 新保守主义 激进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南北学风中的缪凤林 被引量:1
6
作者 颜克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2-160,共9页
近代学界,南北分庭抗礼多为后世史家言说,南高学者多被贴上"保守"标签,缪凤林作为传统派史家,在民国学术语境中却呈现出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其史学倡导求真与致用并行,并以《史地学报》、《史学杂志》等刊物为依托,紧随新史学... 近代学界,南北分庭抗礼多为后世史家言说,南高学者多被贴上"保守"标签,缪凤林作为传统派史家,在民国学术语境中却呈现出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其史学倡导求真与致用并行,并以《史地学报》、《史学杂志》等刊物为依托,紧随新史学风行以来的学界脉象,以确立民族文化自信为治史鹄的。与北方新派学人在文化思想、学术上虽有矛盾,但在国势多变的危机下,二者亦有相互认同与交流,这种纠缠弔诡之处正是民国时期学界曲折发展的真实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缪凤林 南学 北学 传统派 史家 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美术素描教学取向思考 被引量:8
7
作者 潘绍元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2-164,共3页
建筑素描教学的不同取向与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这并不影响教学本身。原来以传统现代划分的基础教学已经失去它们之间的封闭性,如何界定教学取向的合理性,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传统学院素描教学 造型基础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诗的音韵表意与《葬花辞》两种英译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傅惠生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52-59,12,共9页
一、引言汉诗英译在音韵的运用上,一向存在着不同的派别。例如,现在国内有以许渊冲先生为代表的传统派,前几年有以翁显良先生为代表的自由派。传统派严格遵守诗的格律,而自由派则讲究意义对等。我认为,诗歌的音韵如同绘画中的线条、音... 一、引言汉诗英译在音韵的运用上,一向存在着不同的派别。例如,现在国内有以许渊冲先生为代表的传统派,前几年有以翁显良先生为代表的自由派。传统派严格遵守诗的格律,而自由派则讲究意义对等。我认为,诗歌的音韵如同绘画中的线条、音乐中的音符,用符号学的术语来说都是有意味的形式。如果我们对音韵这种有意味的形式能够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和客观地把握,那么无论是自由派还是传统派,只要能够充分利用音韵为表意服务就行。不一定按照传统的方式就是充分利用音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韵 双元音 表意 自由 辅音 传统派 汉诗英译 爆破音 音色 百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对友谊的社会认知过程 被引量:1
9
作者 C.S.Dweck 程展功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1990年第2期53-58,共6页
现在,心理学界对儿童友谊的理解进展迅速.社会学习传统派和认识发展传统流派各自的方法已经为儿童友谊的社会认知过程的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两派的合作将预示着贡献更大.但是仍有许多重要问题还在两派联合研究之外.这些问题之一是关于... 现在,心理学界对儿童友谊的理解进展迅速.社会学习传统派和认识发展传统流派各自的方法已经为儿童友谊的社会认知过程的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两派的合作将预示着贡献更大.但是仍有许多重要问题还在两派联合研究之外.这些问题之一是关于社会认知的群体差异与个体差异.考虑这些系统的差异成了关键,特别是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要取得成功的友谊就必须进一步考虑这些差异,过细地协调同伴关系.注意到这些差异可能与发展水平和社会技能的水平完全无关是很重要的.让我们来观察两种情况.其中儿童所遇到的社会问题或者不能令人满意的关系,并非产生于不成熟或缺乏技能,而是由于两种差异:其一是群体差异(例如性别或种族群体),它产生于其他细微差异,如标准,目的和希望等。其二是儿童处理人际问题的能力上的个体差异。它产生于儿童对自己的社会交往失败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友谊 社会认知过程 社会技能 群体差异 同伴关系 个体差异 失败 社会学习 传统派 社会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外国教学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秀芳 刘吉林 《山东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外国 教学思想 西欧传统教育 欧美现代教育 苏联教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绍宋与民国京杭画坛 被引量:1
11
作者 毛建波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47,共5页
余绍宋是近代一位跨越诸多研究领域的学者型画家,但他在绘画史上,虽不能说湮没无闻,却也属于未被真正认识和发掘的一群。本文通过爬梳《余绍宋日记》等相关史料,考察他在北京和杭州二地的艺术活动,以进一步认识他对近代中国美术史的贡... 余绍宋是近代一位跨越诸多研究领域的学者型画家,但他在绘画史上,虽不能说湮没无闻,却也属于未被真正认识和发掘的一群。本文通过爬梳《余绍宋日记》等相关史料,考察他在北京和杭州二地的艺术活动,以进一步认识他对近代中国美术史的贡献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绍宋 宣南画社 东皋雅集 传统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的继承与横的移植
12
作者 孙静轩 《当代文坛》 1988年第4期7-8,共2页
关于民族传统与外来影响的关系问题,中国文坛历来有两种观点两种意见之争。中国诗歌界尤其存在着所谓“传统派”与“现代派”之间的严重分歧:“传统派”竭力维护以古典诗词和民歌为基础的民族传统,强调中国的新诗要有民族气派、民族风... 关于民族传统与外来影响的关系问题,中国文坛历来有两种观点两种意见之争。中国诗歌界尤其存在着所谓“传统派”与“现代派”之间的严重分歧:“传统派”竭力维护以古典诗词和民歌为基础的民族传统,强调中国的新诗要有民族气派、民族风格和民族形式,指责现代诗派过多地接受外来影响,引进西方的各种文学思潮,大有全盘西化、洋化,丧失民族特点之势,而现代诗派则毫不讳言地宣称中国诗歌必须变革,必须换血,必须引进西方的现代意识和观念以及现代艺术手法,面对旧的传统,大胆地提出彻底而全面的挑战。 在我看来,以上所看见的两种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各持一端,都带有极大的片面性。 毫无疑问,每个民族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文化,而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区别于其它民族文化的素质和风格,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固有的民族传统。尽管传统这个概念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地有所淘汰和补充,不断地发展与变化。而且,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与别的民族文化必然要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 民族文化 外来影响 现代诗 民族形式 传统派 文学思潮 民族风格 民族气 艺术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教撒拉逊人
13
作者 维克多.爱斯夸涅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S1期49-56,共8页
“犹太人移民中国可一直追溯到基督纪元时代。阿拉伯人种的撒拉逊人在基督纪元时代之后到达中国……”
关键词 开封犹太人 犹太教 撒拉逊人 传统派 耶路撒冷 阿拉伯 基督纪元 先知书 圣经 利玛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文化的创建
14
《湖北社会科学》 1988年第10期18-18,共1页
近年来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五种不同的看法: (一) 反传统派:认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只能拖住我们实现现代化的后腿,应该加以否定。 (二) 五四运动派:认为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反对封建文化、批判旧礼教、旧道德和提倡“科学与民主”的... 近年来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五种不同的看法: (一) 反传统派:认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只能拖住我们实现现代化的后腿,应该加以否定。 (二) 五四运动派:认为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反对封建文化、批判旧礼教、旧道德和提倡“科学与民主”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五四运动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科学与民主 封建文化 实现现代化 新文化 传统派 旧道德 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