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法治理念的时代性采纳
1
作者 党敏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9期100-101,共2页
传统法治理念作为中华民族法治理念的理性集合,在法与礼的雕模与对峙中逐渐发展凝聚,传统的法治思维和社会运转机制也随着传统法治的礼法并重而迈进,推动着社会治理模式、德化转型和思维移植,引导着传统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社会红线划定... 传统法治理念作为中华民族法治理念的理性集合,在法与礼的雕模与对峙中逐渐发展凝聚,传统的法治思维和社会运转机制也随着传统法治的礼法并重而迈进,推动着社会治理模式、德化转型和思维移植,引导着传统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社会红线划定与勘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法治理念 德治教化 法制建设 采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传统法治思想特点的成因
2
作者 江伟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09-112,共4页
试论传统法治思想特点的成因江伟学术界常以“德主刑辅”来概括传统法治思想的特点,但德仅仅属于思想范畴,是衡量人们思想善恶、对错的观念。礼在古人源源不断的哲学、政治学思想中被日益丰富和深化,形成极其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它包... 试论传统法治思想特点的成因江伟学术界常以“德主刑辅”来概括传统法治思想的特点,但德仅仅属于思想范畴,是衡量人们思想善恶、对错的观念。礼在古人源源不断的哲学、政治学思想中被日益丰富和深化,形成极其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它包括义和仪两部分,综合了人们思想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特点 传统法治 儒家学说 《朱子语类》 行政法 大月氏 封建统治者 《汉书·武帝纪》 李大钊 法家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法治观的流变及重构
3
作者 翟子夜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47,共4页
中国传统法治观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历史进程中法治理念的理性集合,满足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需求,伴随着近代中国濒临民族危机和西方法治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国传统法治观开启了现代化重构之路,通过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法治... 中国传统法治观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历史进程中法治理念的理性集合,满足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需求,伴随着近代中国濒临民族危机和西方法治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国传统法治观开启了现代化重构之路,通过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法治观融合发展、与中国的法治实践紧密结合的现实路径,最终形成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理论内核。中国传统法治观流变印证了社会主义法治观是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是在社会实践进程中形成的多种文明因素的有效聚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产物,必将对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法治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法治和现代法治价值的互补研究
4
作者 雷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18,共2页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社会阶级统治的王朝更迭不断,而每个朝代所秉持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思想却是一脉相承的。我国现在已经处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传统的法治价值观至今仍影响和制约着中国现代法治建设的...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社会阶级统治的王朝更迭不断,而每个朝代所秉持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思想却是一脉相承的。我国现在已经处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传统的法治价值观至今仍影响和制约着中国现代法治建设的进程。因此,正确地理解传统法治和现代法治,并对两者有效地加以区分,互补得失,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价值 传统法治 中国传统社会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现代法治建设 历史内涵 阶级统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法治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的关联探析——学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 被引量:6
5
作者 胡凤飞 陈燕秋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2-96,共5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被列入其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上的价值追求,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被列入其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上的价值追求,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我国传统法治思想的深厚积淀。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法治理念,探寻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的内在关联性,对于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法治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法治 继承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方法治传统的思想渊源和观念基础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彩凤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6期100-105,共6页
自然法是西方法理学中最具持久性的范畴和概念,是最富有生命力的观念体系,是一个能够统摄西方社会全部伦理价值和政治价值以及社会制度安排在内的综合性概念。自然法蕴含着的理性主义、社会正义、客观权利和法治主义,它赋予西方人奉法... 自然法是西方法理学中最具持久性的范畴和概念,是最富有生命力的观念体系,是一个能够统摄西方社会全部伦理价值和政治价值以及社会制度安排在内的综合性概念。自然法蕴含着的理性主义、社会正义、客观权利和法治主义,它赋予西方人奉法为社会至高无上的权威。人类继往的经验总结和理性认识有助于我们对法作深层次的哲学思考,有助于我们依法治国战略宏图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法治传统 自然法 法律观 法治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中华法系”概念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晓林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2,共9页
中华法系萌生发展于中华大地,为千百年来国家治理与社会运行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作为一个法学概念,“中华法系”发端于19世纪末传入中国的“法族”概念,其内涵在中华民族艰辛探索法治道路过程中经历了长期建构与重构。法系与法律系统、... 中华法系萌生发展于中华大地,为千百年来国家治理与社会运行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作为一个法学概念,“中华法系”发端于19世纪末传入中国的“法族”概念,其内涵在中华民族艰辛探索法治道路过程中经历了长期建构与重构。法系与法律系统、法律体系,法律、道德及其相互关系,发展方向、未来命运及其决定因素是“中华法系”概念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基本论题,最终表达的是中国法治的过去和未来如何在法治实践中获得存在的意义。“中华法系”概念百余年演进历程中围绕基本论题展开的讨论,表征着概念本身所具有的民族性、实践性与时代性。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回顾了“中华法系”概念的演进历程与基本论题,深刻揭示了其丰富的制度内涵、思想内涵与文明内涵,并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中华法系”概念具有鲜明的主体性、范式性、引领性,是具有标识意义的重要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法系 概念史 法治传统 法治实践 法治道路 法治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欧美法治传统及其历史变迁
8
作者 宋玉波 张凌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0-154,共5页
欧美国家人治与法治斗争的历史,法治的确立和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法治是一种能够平衡国家治理的需要与公民权利保障的最佳途径。欧美政治文化中深厚的法治观念和理想一直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法治由最初单纯的治国工具演变成了包含... 欧美国家人治与法治斗争的历史,法治的确立和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法治是一种能够平衡国家治理的需要与公民权利保障的最佳途径。欧美政治文化中深厚的法治观念和理想一直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法治由最初单纯的治国工具演变成了包含丰富人权内涵的政治理念、制度模式和社会实践,并涌现出了各种不同的具体法治形态,为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探讨欧美法治传统的变迁,对中国践行法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无疑有着良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政治 法治传统 变迁 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法治”的政治学诠释
9
作者 刘晔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5期85-88,共4页
建立法治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前提 ,弄清楚传统法学何以不能将中国社会建成法治社会则是建立法治的基础。中国古代由于早期国家的形成途径产生了视法为刑的“法治”观念 ,这种“法治”于秦帝国时期实现了其工具理性 ,于汉时因以礼入法完... 建立法治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前提 ,弄清楚传统法学何以不能将中国社会建成法治社会则是建立法治的基础。中国古代由于早期国家的形成途径产生了视法为刑的“法治”观念 ,这种“法治”于秦帝国时期实现了其工具理性 ,于汉时因以礼入法完成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 ,对中国传统政治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成为维护君主专制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也是导致传统社会政治不发展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法治 早期国家 以礼入法 礼法之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法治传统下近代警察制度的生成与进路分析
10
作者 刘琳璘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7-104,共8页
英国在自由主义思想、自治精神与普通法经验的指导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法治传统。这些法治传统推动了英国近代警察制度的生成,并使英国形成了以法治、服务、地方自治和政治中立等为原则的独具特色的近代警察制度,也表明警察制度在形成过... 英国在自由主义思想、自治精神与普通法经验的指导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法治传统。这些法治传统推动了英国近代警察制度的生成,并使英国形成了以法治、服务、地方自治和政治中立等为原则的独具特色的近代警察制度,也表明警察制度在形成过程中不具有自主性,而是由法治传统决定了警察制度的特点。而警察制度的发展在为法治建设提供保障的同时,又对法治的现实运作提出问题与挑战,以此形成法治传统与警察制度之间的良性互动,并进而推动国家法治进程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法治传统 近代警察制度 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法治国需要突破三大障碍 被引量:4
11
作者 谢国明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10,共5页
我国法治建设存在的许多不适应不符合问题,根本原因还在于社会成员,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的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没有养成。加快法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突破三大障碍:一是中国历史缺乏法治传统,权力大于法律。二是中国社... 我国法治建设存在的许多不适应不符合问题,根本原因还在于社会成员,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的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没有养成。加快法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突破三大障碍:一是中国历史缺乏法治传统,权力大于法律。二是中国社会缺乏法治需求,关系大于公正。三是中国文化缺乏法治基因,变通大于规范。只有突破这些障碍,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总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法治传统 法治需求 法治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法治信仰度,确保权力不任性
12
作者 刘涛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21-21,共1页
在中国社会,法治传统较为缺乏,这也成为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必须突破的一道坎。其中关键是法治信仰不足。对一个国家与社会来说,维持其平衡与秩序盼途径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法律,一种是道德。不论是法律还是道德,只要缺... 在中国社会,法治传统较为缺乏,这也成为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必须突破的一道坎。其中关键是法治信仰不足。对一个国家与社会来说,维持其平衡与秩序盼途径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法律,一种是道德。不论是法律还是道德,只要缺乏信仰,它们维持国家与社会秩序的功能就会褪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信仰 国家与社会 任性 权力 中国社会 法治传统 社会秩序 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的德治心态──兼析官本位在中国的法律基础 被引量:7
13
作者 蒋德海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4-38,共5页
中国传统的法律观主要有两家,即法家和儒家,把这两家的观点用法治与德治来概括是不准确的。法治是近代以后以启蒙思想为基础的法律观念,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与中国法家有着木质不同。传统中国法治和西方法治不是法治之间的区别... 中国传统的法律观主要有两家,即法家和儒家,把这两家的观点用法治与德治来概括是不准确的。法治是近代以后以启蒙思想为基础的法律观念,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与中国法家有着木质不同。传统中国法治和西方法治不是法治之间的区别,而是人治与法治的区别;废除官本位的根本在于法治建设。文章认为有必要将中国的传统法治改称为刑治,以区别于近代以来的西方法治,而德治只不过是别治的一种特殊形式。德治的灵魂是官本位。民水位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正象官本位是封建法律的灵魂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和德治 法律基础 传统法治 社会主义法治 当代中国 中国封建社会 民本位 法律观 西方法治 德治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点摘编
14
《行政管理改革》 2015年第9期62-64,共3页
推进法治建设需要冲破三大思想障碍谢国明近日撰文认为,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届四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并通过决定,自此我国的法治建设进入了快车道。他认为,加快推进法治建设,首先要冲破三大... 推进法治建设需要冲破三大思想障碍谢国明近日撰文认为,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届四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并通过决定,自此我国的法治建设进入了快车道。他认为,加快推进法治建设,首先要冲破三大思想障碍:一是中国历史缺乏法治传统,权力大于法律。主要体现于权力过于膨胀、过于集中、缺乏制约、缺乏监督。二是中国社会缺乏法治需求,关系大于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国家 法治传统 谢国 思想障碍 中国历史 新兴产业 治理变革 隐私保护 网络民意 国家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富村安法为本
15
作者 张凤云 《农村农业农民》 2015年第1期27-28,共2页
为什么农村发生违法案件,受害农民往往选择私了而不诉诸法律?为什么农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首选上访之路而不是法律途径?依法治国,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法治思维与主张,是保障国家健康发展的基石。作为中国社会的末梢神经,农村法治... 为什么农村发生违法案件,受害农民往往选择私了而不诉诸法律?为什么农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首选上访之路而不是法律途径?依法治国,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法治思维与主张,是保障国家健康发展的基石。作为中国社会的末梢神经,农村法治建设对整个国家的民主法治进程尤为重要,但是在缺少法治传统的农村社会,这项工作依然艰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法治建设 法治进程 诉诸法律 法治传统 人治思想 安法 国家健康 法治 法律意识 权大于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