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解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几个向度 被引量:5
1
作者 田成有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12,20,共4页
文化以及传统文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现象,对他们解释的概念非常多元。对待传统文化,中国学术界的理解也非常多义。在我看来,要正确界定传统法文化,科学揭示传统法律文化的内涵,必须认真研究和分析以下基本问题,处理好以下基本关系... 文化以及传统文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现象,对他们解释的概念非常多元。对待传统文化,中国学术界的理解也非常多义。在我看来,要正确界定传统法文化,科学揭示传统法律文化的内涵,必须认真研究和分析以下基本问题,处理好以下基本关系,掌握如下基本向度。一、法律与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法文化 西方律文化 西方文化 传统 传统法律文化 中国传统 现代律文化 现代文化 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壳素传统法与微波法制备壳聚糖的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代养勇 曹健 王中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4-55,共2页
针对甲壳素脱乙酰制备壳聚糖采用的两种方法——微波法与传统法,从反应时间、壳聚糖的得率和品质(脱乙酰度和粘均分子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甲壳素传统法一次脱乙酰反应很难制备脱乙酰度大于78%高粘均分子量的壳聚糖;与传... 针对甲壳素脱乙酰制备壳聚糖采用的两种方法——微波法与传统法,从反应时间、壳聚糖的得率和品质(脱乙酰度和粘均分子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甲壳素传统法一次脱乙酰反应很难制备脱乙酰度大于78%高粘均分子量的壳聚糖;与传统方法相比,甲壳素微波法脱乙酰制备壳聚糖不仅大大减少了反应时间,同时还能避免高温长时间处理导致壳聚糖产品的分子量和粘度下降,从而提高壳聚糖的质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法 微波 壳聚糖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法文化的反思与传承——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远明 刘承涛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7-160,共4页
2010年5月15日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传统法文化的反思与传承"学术研讨会于浙江义乌召开。来自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苏州大学、黑龙江大学、... 2010年5月15日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传统法文化的反思与传承"学术研讨会于浙江义乌召开。来自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苏州大学、黑龙江大学、湘潭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华东政法大学等科研院校近5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年会并参加学术研讨会。会议从儒学与传统法律文化的精神、传统法律的制度设计与文化反思、域外视野与本土资源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而理性的讨论。现将本次会议的学术研讨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法文化 学术研讨会 律文化研究 中国传统法 儒学 20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沙粒度分析中激光法与传统法的对比试验 被引量:4
4
作者 和瑞莉 吉俊峰 +1 位作者 牛占 何丽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4-75,共2页
激光法与传统法泥沙粒度分析对比测试所收集的基本资料覆盖了黄河上、中、下游的水库、河道汛期、非汛期的悬移质、床沙、淤积物粗、中、细泥沙样品,粒度测试方法包括了筛析法、消光法、吸管法等传统法和激光法,并从泥沙样品来源与制备... 激光法与传统法泥沙粒度分析对比测试所收集的基本资料覆盖了黄河上、中、下游的水库、河道汛期、非汛期的悬移质、床沙、淤积物粗、中、细泥沙样品,粒度测试方法包括了筛析法、消光法、吸管法等传统法和激光法,并从泥沙样品来源与制备过程、分析仪器、人员操作水平、试验方法检测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认为:①试验收集的泥沙样品规模大、来源广、代表性好,为试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选用仪器设备工作状况均正常,分析方法正确,为得到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③对各种分析方法进行的质量检验,方法正确、步骤严密、误差控制严格,有效地保证了研究成果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测试 传统法 激光 泥沙粒度分析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法与传统法粒度级配回归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5
作者 吉俊峰 牛占 和瑞勇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6-78,共3页
建立了以各实验室各沙型全部试验泥沙粒度级配成果为全系列样本和分实验室、分流域区段、分沙型样本的回归曲线方程,分析认为:①在激光法和传统法对比试验取得可靠成果的基础上,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的相关换算关系是实用、可行的;②不... 建立了以各实验室各沙型全部试验泥沙粒度级配成果为全系列样本和分实验室、分流域区段、分沙型样本的回归曲线方程,分析认为:①在激光法和传统法对比试验取得可靠成果的基础上,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的相关换算关系是实用、可行的;②不同实验室、不同区域激光法与传统法的回归方程(曲线),各沙型分别拟合的方程(曲线)都很接近由全部试验沙样建立的方程(曲线);③传统法粒度分析级配成果(X)换算为激光法粒度分析级配成果(Y)时用公式Y=0.001 8X2+0.772 9X+2.660 5,激光法粒度分析级配成果换算为传统法粒度分析级配成果时用公式X=-214.694+(44 614.198+555.556Y)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分析 回归曲线 传统法 激光 泥沙粒度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法:民法典的社会文化根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张生研究员访谈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生 周玉林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7,共5页
张生研究员一直专注于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问题的研究。20年来先后对《大清民律草案》、民初大理院民事判例、民国《民律草案》《中华民国民法》进行过专题研究。近年来他侧重于从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法律理念与立法技术的体系化统一等方... 张生研究员一直专注于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问题的研究。20年来先后对《大清民律草案》、民初大理院民事判例、民国《民律草案》《中华民国民法》进行过专题研究。近年来他侧重于从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法律理念与立法技术的体系化统一等方面研究中国传统法,并试图将传统法与近代民法的研究加以贯通,希望现代的民法典能够体现优秀的传统法律。他提出民法典可以直接通过原则、规则的形式吸纳传统法;还可以通过辅助性法律渊源,如习惯、司法解释(抽象解释和具体解释)的形式,间接的将传统法纳入民法体系之中。他强调在民法典中传承改造传统法,不仅仅是为了民法典涂抹上一丝民族传统的文化色彩,而是社会文化连续性的要求,这关乎民法典的文化根基和社会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法 传承 发展 社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法和传统法加工肉干制品的比较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卫 郭晓强 《肉类研究》 2000年第4期26-27,32,共3页
采用重组法和传统法加工肉干制品 ,探讨重组技术用于改善传统肉干制品的可能性。产品特性分析表明 ,传统配料与重组工艺的结合 ,可使肉干在尽可能保持传统风味的前提下 ,外观色泽和质地口感大为改善。
关键词 肉干制品 加工工艺 产品特性 重组 传统法 配料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法文化和谐理念及价值选择——对我国当代诉讼制度的价值反思 被引量:8
8
作者 潘丽萍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27,共6页
中国传统法文化内容庞杂,但和谐理念贯穿始终,并形成其特有的“无讼”价值选择。作为一种客观的历史存在,厘清中国传统法文化和谐理念及价值选择的价值性,对当代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进程中,有必... 中国传统法文化内容庞杂,但和谐理念贯穿始终,并形成其特有的“无讼”价值选择。作为一种客观的历史存在,厘清中国传统法文化和谐理念及价值选择的价值性,对当代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进程中,有必要对当代诉讼制度进行价值反思,从传统法文化和谐理念及价值选择的“否定之否定”中,寻求可资借鉴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法文化 和谐 价值 无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学新古典主义:传统法哲学的创造性转化 被引量:4
9
作者 屠凯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57,共13页
法学新古典主义是一种对传统法哲学予以创造性转化的方法。它试图赋予古典法思想现代的分析的形式,促使其以新型且系统的表述,为今天的人们提供实践理据。作为对待古代精神的一种态度和对之处理的方法,法学新古典主义区别于历史社会学... 法学新古典主义是一种对传统法哲学予以创造性转化的方法。它试图赋予古典法思想现代的分析的形式,促使其以新型且系统的表述,为今天的人们提供实践理据。作为对待古代精神的一种态度和对之处理的方法,法学新古典主义区别于历史社会学、法律思想史、新经学。相对于历史社会学将中国文化传统视为现代西方"异类"的态度,法学新古典主义力求展示文化、学术传统的内部多元性;相对于法律思想史将古典法思想视为博物馆珍品的态度,及其将思想还原于历史、社会、文化背景的方法,法学新古典主义重视古代作者思想的个体自洽性,以及其可能为当代人提供的实践理据;相对于新经学视文化学术经典为当然权威的态度,及其原旨主义的文本解释方法,法学新古典主义承认经典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但是古代的经典作者并不能凭借原有的制度或意识形态身份直接凌驾于任何当代对话者之上,他们所创造精神产品的价值仍然有待于根据其表面意思予以重新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转化 传统法哲学 历史社会学 律思想史 新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传统法文化精髓及当代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旭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4-137,共4页
中华传统法文化精髓是中华法律实践和理论的历史沉淀的优秀成果,具有强烈的民族特性。近现代以来,中华传统法文化受到来自西方法治文明理念的强烈冲击,在制度层面上已逐渐消融瓦解,但制度背后的精神文化理念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 中华传统法文化精髓是中华法律实践和理论的历史沉淀的优秀成果,具有强烈的民族特性。近现代以来,中华传统法文化受到来自西方法治文明理念的强烈冲击,在制度层面上已逐渐消融瓦解,但制度背后的精神文化理念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一国的法治建设必须建立在本民族的习惯之上,与民众普遍的法文化相适应。因此,我们在推进法治建设过程中,必须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法文化的优秀资源。文章在剖析当前法治建设对中华传统法文化的现实需求的基础上,重点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论述了中华传统法文化中"和合思想""仁文化"和"礼文化""义利诚信"等思想精髓及其当代价值体现,并探讨了中华传统法文化价值转化的方式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法文化 和合 义利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法治实现的传统法文化阻力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小明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0-52,共3页
文章认为,中国传统法文化的阻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儒家学说的内核与法治的精神相冲突,中国传统法文化体系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限权思想,中困传统法文化中法律与政治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混同,如何解决这三个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文章认为,中国传统法文化的阻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儒家学说的内核与法治的精神相冲突,中国传统法文化体系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限权思想,中困传统法文化中法律与政治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混同,如何解决这三个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中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化 传统法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素质政法队伍的职业伦理培育探析——以传统法文化为视角 被引量:3
12
作者 柴荣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00-102,共3页
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下教育整顿政法队伍的题中应有之义,这要求我们提高法治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准。从传统法文化视域观察,“德治”“民本”是我国法治队伍建设的传统哲学根基,传统官箴文化... 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下教育整顿政法队伍的题中应有之义,这要求我们提高法治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准。从传统法文化视域观察,“德治”“民本”是我国法治队伍建设的传统哲学根基,传统官箴文化中的“清、慎、勤”也是当下我国法律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来源。探究传统法文化中有关官员德性的内容,对于深刻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当下教育整顿政法队伍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治思想 传统法 德治 官箴 职业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弈·平衡·控制——中国传统法和谐价值解读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光妍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73,共6页
对于中国传统法的和谐价值的认识,可以将博弈、平衡、控制三个层面作为解读新法。博弈是传统法所面对的各种矛盾与冲突,这是传统法具有和谐价值的成因;平衡是传统法在博弈中解决矛盾与冲突的手段,这是传统法和谐价值的实际样态;控制是... 对于中国传统法的和谐价值的认识,可以将博弈、平衡、控制三个层面作为解读新法。博弈是传统法所面对的各种矛盾与冲突,这是传统法具有和谐价值的成因;平衡是传统法在博弈中解决矛盾与冲突的手段,这是传统法和谐价值的实际样态;控制是传统法所追求的目标价值,是经过博弈、平衡后的一种政治期许的实际效果。立足当今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以扬弃的态度解读传统法,这是传统法和谐价值的现代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法 和谐价值 博弈 平衡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的合法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法文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潘丽萍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2-168,共7页
法律必须被信仰,而对法律的信仰是建立在对已有的法律合法性确认之上的。当前我国存在的法的合法性问题,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现代法治观念与传统法文化的关系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法治要唤起并维持人们对它的“合法性”信仰就必须重视传统法... 法律必须被信仰,而对法律的信仰是建立在对已有的法律合法性确认之上的。当前我国存在的法的合法性问题,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现代法治观念与传统法文化的关系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法治要唤起并维持人们对它的“合法性”信仰就必须重视传统法文化的作用。如何从法的合法性视野中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法文化,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创造出一套融合传统观念与现代精神为一体的中国特色的现代法文化,将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合 中国 传统法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法文化对行政主体内部调节制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杜一平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4-68,共5页
我国传统的"吏治"带有鲜明的道德特征,现代行政文化中对我国传统儒家"道德自律"、"道德自觉"思想和道家"性善"论思想的传承与融合决定了现代行政的学理讨论也不应脱离道德因素。这种传统法文... 我国传统的"吏治"带有鲜明的道德特征,现代行政文化中对我国传统儒家"道德自律"、"道德自觉"思想和道家"性善"论思想的传承与融合决定了现代行政的学理讨论也不应脱离道德因素。这种传统法文化中的道德与人性的双重影响,成为现代行政主体内部调节制度产生影响的具体要素。因此,现代行政应从行政主体内部寻找官纪的内部调节、道德的自律约束、行政评价、自制约束等区别于控权论的外部制约的调节手段,使得行政主体从内心接受这种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价值取向的内部调节,从而提高其廉政意识、服务意识和民生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法文化 道德 自我约束 内部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法文化对现代法观念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晓东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7-30,共4页
中国传统法文化对现代法观念的影响张晓东文化学的观点认为,任何文化一般都由三个结构层次构成:一是体现文化的制度和物质设施的表层结构,二是中层结构,即决定这些制度和物质设施的观念,三是深层结构,即决定前两个结构层次的思维... 中国传统法文化对现代法观念的影响张晓东文化学的观点认为,任何文化一般都由三个结构层次构成:一是体现文化的制度和物质设施的表层结构,二是中层结构,即决定这些制度和物质设施的观念,三是深层结构,即决定前两个结构层次的思维定势,它处于人类文化中深层的核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观念 传统法文化 中国传统 “礼” 行为规则 西方文化 学理论 行为模式 律后果 封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35年《中华民国刑法》对中国传统法的继承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旭南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5-98,共4页
1935年的《中华民国刑法》,依据世界各国最新刑法学说和立法体例制定的同时,对中国家族本位的法律精神与法律制度进行改造并加以继承。近年来的"刑法修正案"与司法解释,显示出刑事立法与司法的一些内容有向传统回归的表现。回... 1935年的《中华民国刑法》,依据世界各国最新刑法学说和立法体例制定的同时,对中国家族本位的法律精神与法律制度进行改造并加以继承。近年来的"刑法修正案"与司法解释,显示出刑事立法与司法的一些内容有向传统回归的表现。回顾1935年的《中华民国刑法》对中国传统法的继承,分析近代刑法继承中国传统法的特点与学理,固有传统法制在近代的转换或许可以留给我们诸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1935年《中华民国刑》(《三五刑》) 中国传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法的哲学架构及其创造性转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武建敏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32,共11页
中国传统法有着自身卓然独具的思想世界。传统法在历史演进中保持了自身"实践本体"的基本立场,建构了"实践主义"的法哲学风格;而以"实践本体"为依托,中国传统法充分显示了自身的辩证法风貌,这是一种实践... 中国传统法有着自身卓然独具的思想世界。传统法在历史演进中保持了自身"实践本体"的基本立场,建构了"实践主义"的法哲学风格;而以"实践本体"为依托,中国传统法充分显示了自身的辩证法风貌,这是一种实践论和生存论意义上的辩证法,它趋向于实践智慧的至高境界;实践面向的传统法内在地蕴含了"彻底经验主义"的立场,这是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法的实践智慧和合理性问题的基本切入点;同时在传统法中也存在"法律实质主义"的思想倾向,虽然它有着自身的问题和缺憾,但同样需要认真对待。基于"实践主义"的法哲学立场,实现中华法系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谋划新法系建设,是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法 创造性转化 实践智慧 合理性 中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民法编纂的历史反思:以传统法的体系化改造为中心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生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14,共7页
如何在近代的民法典中安置传统法,这不仅是立法技术问题,更关乎传统与近代的社会文化整合,关乎民法典的社会有效性。清末、民国在编纂民律草案之际,为消除传统与近代的社会文化冲突,致力于对传统法进行体系化改造。南京国民政府的民法... 如何在近代的民法典中安置传统法,这不仅是立法技术问题,更关乎传统与近代的社会文化整合,关乎民法典的社会有效性。清末、民国在编纂民律草案之际,为消除传统与近代的社会文化冲突,致力于对传统法进行体系化改造。南京国民政府的民法典建构完成了统一的近代民法体系,但经过体系化改造的传统法多已失去了价值内涵与规范功能,只有"习惯条款"和极少的传统法可以发挥有限的作用。究其根源,近代的立法者不是从中国社会出发去改造传统法,而是按照近代民法体系去改造传统法。中国近代对传统法体系化改造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在建构现代民法体系的过程中加以汲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法 体系化改造 传统与近代 中国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法哲学的特点和本体观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玉光 《社会科学家》 2002年第5期14-16,共3页
中国传统法哲学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以儒家伦理法哲学为正统和主干,并以其“仁学”本体观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它们仍是精芜杂陈,因此亟需对中国传统法哲学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科学分析.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法哲学 特点 价值 本体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